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被白月光套路之后 >

第98章

被白月光套路之后-第98章

小说: 被白月光套路之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昭昭默默地走过,独举一个火把,总算走出了那低沉的气氛,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终于在没有什么人的地方,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她也是不知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等来江星阑。
  “夫人?”
  有人在身后唤她。
  她回头,见是陈子惠的亲信,便问道:“何事?”
  难掩愁绪。
  “是匈奴来的密信。”
  韩昭昭双手虔诚地捧过,希望等了这么久,得来的是好消息,这封信太沉重了,揣了太多人的心愿,有站在外面守夜的士兵,有荷着锄头归家的百姓,有塞外的驱逐着牛羊的牧民,还有那已经入眠的前辈。
  她的手颤抖着,拆开信封,把火把扔到一边,只借着月亮的光模糊地见到了上面的字。
  是工工整整的,用中原的文字书写的,按照陈子惠之前告诉过她的暗语,她拼凑出来其中的含义。
  只有八个字——暮春时节,游子归乡。
  也就是在知道那含义的瞬间,她泪如雨下。
  之前所恐惧的一瞬间都化为灰烬,盼了这么多年,数十代人的期盼都有了结果,他们能回家了,王师终究还是眷顾了北方冰冷的土地。
  就着火把上的火焰,将这封信烧为灰烬。
  韩昭昭又一次抑制不住地哭了,是自那日得知韩德元死讯以来的第一次。
  持着火把重新走上来路的时候,她仍是掩不住低低的抽泣声,这一声惊动了方才争论的士兵,纷纷往她这边望去。
  见是一个身材瘦弱的士兵,拿着火把远远地走过,看不太清楚面容,想来年纪应当不大,看衣服也是普通的士兵,怕也是如他们一样,为着战事而焦灼。
  有人清了清嗓子,高声道:“小兄弟,别担心,我们有这么多人,只要我们服从安排,勇敢去冲锋陷阵,别慌,我们会赢的!”
  远处的人动了动,听到了他们的声音,点了点头。
  这一刻,韩昭昭想把消息告诉他们,匈奴的援军来了,他们不必如此担忧,胜利在即。
  可是,为了麻痹周灵的军队,他们暂时要将这个消息隐瞒,一点点儿地通过渗透的方式告知底下的士兵。
  不过,很快,这个好消息他们就会知道了,他们见证血泪,也会见证江山一统,见证无数前辈的夙愿成真。
  恰巧在得知消息的第二日,韩德元的陵墓已经修筑好,因是暮春,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灵柩又在军中,不得已,没有按照习俗而是提早将他下葬。
  墓穴已经挖掘好,因为军务繁忙,韩昭昭只带了几个人参与了她父亲的葬礼,规模极简。
  韩德元入陵墓,石棺即将盖上的时候,韩昭昭拦下了他们。
  “让我进去再去见他一眼,最后一眼。”
  除了她和陈子惠,对于韩德元的身世,哪怕是再亲信的人,也不清楚。
  她让人围在这一间墓室的外头,独自靠近了石棺。
  低头,手指轻动,揭下了韩德元脸上覆着的面具。
  一张中年男子的面容显现在她的面前,脸颊上可见他的沧桑还有他年轻时的英俊面容。
  韩昭昭见过自己祖父的画像,他与他的父亲长得并不像,这副好面容当是随了他的母亲。
  若是一个女子生了这样的面容,又是战败的俘虏,会发生什么,也不难想象。
  虽然,那些事情韩德元没有和她说,但她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韩昭昭将面具放在手中,逐渐揉皱又撕破,他活了一辈子,想必还是能盼望着以自己的真实面容示人的吧。
  那她帮他实现,她来,还是想告诉他一个消息。
  “暮春时节,游子归乡,漂泊在外的人要回家了。”
  合上石棺的那一刻,她看到他隐隐约约的笑容,心满意足,像是预料到了这个结果,从容地长眠。
  “等天下统一的时候,我会把消息告诉我的父母,还有叔父您的。”
  按照卫国的传统,一个有身份的人下葬之后,往往要拟写碑文,称颂他一生的功绩,做赋者起笔欲写文章,韩昭昭摆手说不必。
  他这一生太复杂,至于功过便留待后人评说吧,这碑上,空空如也也是好的。
  有人提议要在这墓地上写上他的名字,彰显出墓主人的身份,又一次被韩昭昭拒绝。
  直到现在,韩昭昭都不知道他的真名是什么,他一直用着长兄的名字游荡于世间。
  不过,既然他不愿意说,韩昭昭也不会去刻意问,非要寻求一个确切的答案。
  那个名字对于他来说,或许是承载了血泪与痛苦的,他想要将它遗忘。
  可是,他也不该顶着长兄的名字被后人铭记。
  “不要用名字了,用职位便可。”
  这职位是他一点一点打拼上来的,从一场场战争中挣出来的,代表了他一生的辛劳与功绩。
  那一块墓碑立好了,只在上面简略地写了几个大字,说明墓的主人是什么身份。
  一个人一生的悲欢也随之入土为安。
  陵墓独立于丘陵之下,有些孤零零的模样,不过这一次,韩昭昭没有太多的伤悲,不久,天下太平了,该有不少青年与孩童出外游乐,那一刻,又变得热闹起来。
  而他长眠于青山脚下,也可目睹这一盛世繁华。?


第156章 殊途同归
  ◎行过的每一寸土地,我都眷恋◎
  韩昭昭收到这封信的前几天; 匈奴还处于一片混乱当中。
  老单于已死,几个儿子围绕着单于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其中,以右贤王势力最大; 可惜,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老单于的另外几个儿子又联合起来,击杀了右贤王; 接着,几个人之间又争斗起来; 总算决出一个胜负; 立了新单于,但是损失十分惨重。
  而江星阑趁此内斗的机会整理右贤王的旧部,又收拢了部分流落在匈奴境地内的中原人。
  这一晚上,是她这些重整起来的军队与匈奴新单于角逐之日。
  入夜了; 草原上一片耀眼的火光,两边匈奴的军队对峙,马的嘶鸣声,刀剑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哪怕这场战争没有打起来,双方也已经是跃跃欲试了,恨不能立刻冲上沙场; 决个高低胜负出来,两方相隔的都是血海深仇。
  “将军,单于唤您。”
  匈奴人用了中原人的称呼; 唤江星阑为将军。
  他指了指远处的那间坐落于低矮起伏的山丘之下的帐篷。
  “好; 我过去。”
  江星阑的眼中有火苗在跳动; 微微一笑; 挥挥手; 点了几个随从跟着她。
  这位新单于是老单于的小儿子,是右贤王的弟弟,也是有些能耐的,手里掌控了些兵马,当年,也是颇受右贤王重视。
  没想到,她用了些手段,也让他升起了追逐权力的欲望,加入了这混乱当中,成了这些兄弟当中暂时的赢家。
  这次,是他们二人的决斗,一边是疲弊之兵,一边是乌合之众,都不愿意再去打了,也耗不下去了,便将生死放在了两边的首领身上。
  这回,是两个人走进屋子,可最后出来的只能是一个人。
  江星阑没有丝毫的慌乱,带了几个人,步伐稳健地进入营帐当中,果见单于乌顿端坐于营帐中,举了一个大碗,在饮酒。
  酒是好酒,也是烈酒,甫一挑开帘幕,便嗅到了辛辣的气味。
  “我就知道,你会来,要不要喝一碗?”
  见到她,便倒了一大碗酒,清亮的液体晃动。
  “不喝了,我受不住这么辛辣的味道。”
  江星阑拒绝,他只是笑笑,也没有再说什么,抑或是逼迫她喝下。
  “姑娘的手段可真是高超啊,不费一兵一卒就挑动起内乱来,让我们损兵折将,弑父杀兄。”
  “那还不是因为你们有欲望。”
  江星阑坐下,烛火下,几根纤细的手指动了动,缓缓开口道。
  她开口笑了,平淡却有暗藏深意。
  “姑娘手段真的是狠辣又会把握人心,敌得过千军万马,也敢来赴我的邀约。”
  “怎么,你不是也来了。至于这手段,也是在这么多年的落难生活当中摸索出来的,若是没有这觉悟,怕是早就成了一缕亡魂,被秃鹫啄食。”
  她坦然地将痛苦娓娓道来,回忆起来的时候,似乎也在她的心里激不起来太大的波澜。
  “姑娘若是胜了,是要带着军队回到中原,支援陈子惠一行人?”
  “是。”
  她直言不讳。
  “拿着匈奴的军队支援中原,这便是你在匈奴这么多年忍气吞声,遭受无数谩骂也要做的事情吗?”
  “是,因为我是中原人,我的身上流淌着的是中原的血脉。离家去国千里,无时无刻不想归家。”
  因为侵略与两族之间的融合,匈奴人当中也有不少是中原人,其中的恩怨纠缠,所谓的归家,也有带上他们的意思。
  说这句话的时候,江星阑缓缓起身,烛火勾勒出她身形的剪影,婀娜多姿,不由引得人往此处多望上几眼。
  当年,也就是这么一望,便引得他神魂颠倒,不可自抑。
  一步步攀上争夺权力之路,也是为了夺得她。
  在江星阑走过来的时候,他立刻警觉起来,手握住了腰间的佩刀。
  江星阑走到他的身边,揭下来那层覆在脸上的面具。
  风溜入帐中,吹拂起她的衣衫,烛火下,她轻轻地笑着,像天上的明月,那一刻,想撷取明月揉碎在水中。
  可是,这明月不是寻常的明月,带毒又带刺。
  思绪飘忽,可是下意识里却是将手中的刀握得更紧。
  “你想回家,回你的中原,你拿匈奴当做什么,利用完了就走?”
  乌顿清了清嗓子,掩饰住略显干涩的声音。
  “生我的故土我不忘,欲归乡,欲她太平,又怎么会抛弃养育我的土地?”
  “当年的逃难路上,每一寸土地和居住在上面的人都为我提供过庇护,不论是中原人还是匈奴人,面对他们,我都是感激不尽的。”
  烛火洋溢于她的脸颊之上,微光下,能见到她隐隐约约的笑意。
  这是第二次见到她真容之上的笑容。
  第一次,还是在他的哥哥右贤王权势正盛的时候,他进入营帐见到江星阑跟在右贤王的身后。
  见有人而后抬头,惊鸿一瞥,铭记于心,再不能忘。
  历经沧桑,目睹过人间的疾苦,仍能绽放出这么摄人心魄的笑容来。
  他就这样望着她的容颜,思索着她所说的话,忽地,耳畔一道风划过。
  紧接着,匕首刺入他的腹中,血如流水般喷涌而出,刹那后,是剧烈的疼痛。
  “你……”
  乌顿的手颤抖着,欲要投掷出手中握着的刀,予以她一击,可他的手没有了一丁儿点的力气,慢慢地垂下。
  江星阑抬起手来,喂了他一丸药,暂且止住了他剧烈的疼痛。
  “对不起。”
  那张遍布笑靥的脸霎时滚下了泪珠来,滚烫滚烫的,掉落在他的衣襟上,沾湿了一小片。
  “可我说的话,都是作数的,行过、住过的每一寸土地,我都眷恋。”
  “真的?”
  疼痛轻微了不少,可失血过多,他的意识渐渐涣散,嘴唇慢慢变白,嗫嚅着,问出这句话来。
  “真的。”
  “可惜啊,我们不是同道之人。”
  乌顿拼劲力气,说出来这句话。
  从前,她跟着右贤王,后来,争权夺利之时,他为匈奴的宗室将领所裹挟。
  他的声音太低了,江星阑需要凑得很近才能听到。
  他的血流到江星阑的甲胄之上,之前从未有过一刻,她靠他靠得如此之近。
  “可是,我们所期盼的,不一直都是太平吗?或许,过不了几年,你的故乡上就会牛羊遍地。我会尽力的。”
  战争是最消耗人的东西,伤亡惨重,往往是两败俱伤。
  他看到她的容颜,思绪随着她的话语而飘忽。
  他似乎见到草原上成群的牛羊,风吹过,拂动肥沃的牧草,牧童吹奏羌笛,夕阳之下,驱赶着羊群,远处,似乎有烟火,在招引着他归家,安静而祥和。
  这个梦很长,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这件事,必须由她来做,他为诸多贵族将领所推举,身上所束缚的枷锁太重,只有她才能破开这枷锁,给予这片土地新生。
  可是,一山不容二虎,走进帐篷的是两个人,走出去的只能是一个。
  壮年之死,甚是遗憾,可是在这场梦里,他们二人也算是殊途同归了。
  乌顿的气息渐渐消失,江星阑才把他的尸身放下,缓缓走出营帐。
  方才乌顿布置在帐篷当中杀手,悉数为江星阑所杀,当她独自一人走出帐篷,身上沾染大片鲜血的时候,周围的人已然知道了结果。
  单于的事务暂且由她来代理。
  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便收拢了乌顿的军队,留下部分信得过的人驻守在匈奴境内,其余的则跟着她返回中原。
  虽说是疲弊之众,但依然对着中原的士气有着分外大的鼓舞作用,一个能解决了千年恩怨的首领,不是一个能让人放心把身家性命托付给的首领吗。
  何况,看守周灵所挟持的将领家属的人当中,还有许多是匈奴的内线,周灵年少,怀了一腔志向,把匈奴当狼,想在自己的手中解决了中原内部的矛盾,稳固了自家的统治。
  可是,他忘了,楚王当年联合匈奴,有太多的匈奴人参与到其中,接过了楚王这一摊子,短时间内就是再想,也无法将匈奴的人拔除。
  不过,无论如何,她总是能踏上阔别多年的故乡了。
  翻过一栋栋山,淌过一条条河,周围的景象从草原变成了绿油油的麦田,时而见到农家与耕牛,傍晚,还能见到飘散到天空上的炊烟,在召唤着漂泊的游子归家。
  当年,她也走过这条路,曲曲折折地,时不时地钻到山里,躲上一阵子,母亲单薄的身躯和尚年幼的她承受着瓢泼的雨水,那时候,抬眼望去,天都是晦暗不明的。
  不过,现在好了,京城的人在盼望着他们归乡。?


第157章 猝然来访
  ◎等你十年◎
  江星阑带着收拢过来的匈奴军队回到京城的时候; 已经是三月的末尾,将近初夏。
  这一路上,他们都是万分小心地掩饰行踪; 尽可能晚地让周灵那边察觉这件事情,减少他们的准备时间; 以便于他们能够赶在周灵下属当中南面的援军到来之前解决京城里的一应事务。
  命令军队到了一处隐蔽的地方驻扎,江星阑独自带了几行人到了陈子惠驻扎营帐的地方。
  夜色浓郁; 星辰隐在深厚的云层当中,她悄悄带着人马渡过黄河; 水流拍打着船沿。
  黑沉沉的; 灯里只点燃了一根蜡烛,散发出黯淡的光亮来。
  一举一动,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惹得周灵人的注意; 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来。
  下了船到岸后,见到岸上影影绰绰的人影,眼疾手快,立刻吹灭蜡烛,藏在树后,以观形势之变。
  她的眼睛很快适应了黑暗; 看到了两道熟悉的身影,是韩昭昭同陈子惠带了些人马,出城来迎接她。
  韩昭昭亦是望见了她; 见过她不过几面; 但是; 对于她的印象; 韩昭昭可谓是极为深刻。
  自有气质出尘脱俗; 令人过目不忘。
  江星阑吹灭了蜡烛,在黑暗当中摸索的时候,忽然,一束光照到了她的面前,在一眼望不见的黑暗当中,就如天上皎洁的明月。
  顺着光源望去的时候,见到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庞,自到过一次京城,在洛水边、邙山下见过先辈所塑的像,便梦过千遍万遍。
  一百多年前,她生于战乱年代,饱受战火的摧残,念着天下太平,未将任何情绪迁怒于敌方。
  即使与江星阑没有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