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嫁娶不须啼 >

第33章

嫁娶不须啼-第33章

小说: 嫁娶不须啼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宝扶着红姨的胳膊,就见裴三夫人身边站着个雪花似的女孩子,阿宝微张着嘴,看得怔住了。
  裴三夫人刚一走近好,就听见阿宝在同她姨妈低语:“她怎么,怎么能长得这么好看?”
  裴珠自然知道是说她,她也知道自己生得不差,原先在女眷中交际时,便时常听人夸奖。还有那些夫人们,一夸夸两个。
  “想也是了,哥哥生得这样,妹妹又怎么会差。”
  可似这么直白的夸奖,她还从未听过。
  裴珠脸上微微一红,余光就见母亲笑容舒展,冲那女孩儿招手:“阿宝,好久没见你了。”
  这口吻,是她从未听过的,哪怕跟宁家姐姐,母亲也没这么说过话。
  就听那女孩脆生生“哎”一声,大大方方的走过来:“裴夫人,您身子好不好?我也想你啦。你送我的鸭子点心,都好吃。”
  裴夫人笑着上下打量阿宝一眼:“长高了。”
  阿宝确实又高了,裙腰还是那样,可裙子底下放了一寸,连鞋子都紧了些。
  “我是长高了,高了一寸呢。”
  今日出门礼佛,阿宝穿了一身新衣,都是御赐新纱刚裁的。
  大热的天儿,她不喜欢大红大绿,挑了件缥色的夹纱衣,底下是飞红色纱裙,袖口裙边嵌上金边,绣了一圈缠枝纹。
  展颜一笑,唇齿眉目,处处灵动。
  一行人到了静室,裴三夫人才道:“这是我女儿。”
  来的时候阿宝已经问过红姨:“裴夫人不是说她女儿跟我一样大,小时候就没了么?怎么这回来信,又说带女儿一起去?”
  陶英红一琢磨:“要么是妾生的?”不说高门大户了,就卫家原来小富之家,不也还有两个妾么,卫大卫二还有通房呢。
  阿宝还以为裴珠就跟大妞那两个妹妹一样,可她一见裴珠立时就知不一样。
  裴珠跟裴六郎生得相似,但裴六郎英俊,裴珠娇柔,只是兄妹俩眉目间神色差不多,一看就是读了很多书的。
  阿宝在看裴珠,裴珠也在看阿宝。
  这就是薛先生说的林家姑娘,裴珠缓步到阿宝身边,平辈之间行了个蹲礼。
  “我七月里生的,你呢?”阿宝连声音都不由自主的放轻了,就怕自己呵一口热气,把裴珠给呵化了。
  “我是十一月生的。”
  “那你比我小,我是姐姐。”
  “林家姐姐好。”
  裴三夫人看她们俩谈天,点一点头,转身跟陶英红道:“这些年,她都在家中守孝,原来京里不太平,也不太敢带她出来。”
  陶英红一见到裴珠相貌,当即应声:“可不,生得这样,真是轻易不敢给人瞧。”
  她们一路从崇州到京城,路上也有不太平的地方,陶英红和阿宝都会用鞭,身边又有林伯和林伯儿子两人护着。
  遇到难行处,报上腾字营的名号。
  大军刚过,余威尤在,道上倒不算太难行。
  “这话说的,太抬举她了。”
  京里没变天之前,裴观是京中家家想要的乘龙快婿,裴珠虽生得雪姿花容,却不似哥哥那么抢手。
  一则裴三老爷没出仕。二则裴珠是庶出。
  虽父亲没了,亲兄长却是探花郎,前途无量。还可好好替她捡选一番,挑个中等往上的人家儿。
  如今高不成低难就。
  裴三夫人特意带裴珠出门,也是为了让她能跟阿宝走动走动,好以女儿的名义,将阿宝请到裴家来。
  瞧瞧他们家里到底是什么样,别被外头人的说辞给吓住了。
  裴珠并不擅长交际,阿宝却坐在她身边,托着茶盏盯着她猛瞧。
  裴珠哪里被人这样看过,她自小到大便没见过几个外男,又已经快三年都没出过门了。同辈相交的女孩子,更不会这么直愣愣盯着她瞧。
  阿宝将她看得面红耳热,偏偏阿宝自己不觉得,她仿佛在看玉雕的像,画中的人儿。看到裴珠脸红,还向着戥子一摊手。
  戥子立时拿出巴掌大小的檀香扇子,阿宝打开折扇:“你是不是热,我给你扇扇。”
  裴珠看她真的给自己打扇子,扑哧笑出声,拿帕子掩住口:“我不热,夏日里我也少出汗的。”
  这个同她哥哥又是一样的,兄妹俩都肤白少汗,畏冷不畏热。
  那边儿裴三夫人已经绕着弯子,终于说到裴珠生下来便体弱。
  “家里时常请平安脉的,老太太呢是隔三日摸一回脉,珠儿隔五日,她身子寒,女儿家的小日子来的不爽利,好好调养着呢。”
  这也是真的,虽不喜小妾庶女,她当嫡母也会履行职责。
  陶英红这才知道,原来高门大户这样讲究。
  裴三夫人又说:“就是我,也时常摸一摸脉。后宅里头摸脉瞧病,都有相熟的医婆,妇人就是得调理身子才好。”
  裴三夫人还一心以为,儿子想送医婆去林家,是为了瞧这个。
  她越说越是心里发虚,暗里又把儿子骂了一顿。
  陶英红一听,想到阿宝最近常说腿疼爱抽筋,旁的毛病倒没有,既有医婆,正好请上门给阿宝看看。
  阿宝自己给自己诊断,说她是原来肉吃得太少,吃了肉就好了。
  陶英红问道:“那这样的大夫上门难不难请?”
  得亏得韩夫人肚里没那些个弯弯绕绕,要是换成别人,早听出来了。要是真被人听出来,那她这张脸往哪儿放。
  “我们家一向看的医婆是万氏,家里三代都是替妇人瞧病的。”
  “你就拿我的名帖去,用我家常用的那个医婆,五十多岁年纪,她瞧过的病多。就是宫中的妃嫔也会召她入宫瞧病。”
  这话陶英红赞同,看病自然要看老大夫,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她点点头:“又让裴夫人费心。”
  “这是什么话。”裴三夫人叹口气,看一眼同庶女玩得不错的阿宝,满眼欢喜,“你也知道,我喜欢阿宝。”
  人与人,或许就是那一眼的投缘。
  她总觉得,阿宝是该给她当儿媳妇的。


第47章 【破万加更章】
  嫁娶不须啼
  怀愫
  阿宝出门拜一回菩萨; 认识了位天仙妹妹,回来就要瞧病。
  她长到这么大也没看过几回大夫,只有小时候有一次吃坏了肚子; 阿公给她喝杨梅酒治好了。
  摔摔打打倒是多; 但那是皮肉伤,阿公自己就会治。常年驯马的人家; 磕着碰着都是常事; 陶老爹就算半个跌打大夫。
  王府后巷中有谁跌打损伤; 若是一时来不及去请正骨大夫的; 便会嚷嚷一嗓子,让陶老爹先瞧一眼。
  旁的毛病再没有过; 她一向壮得像小马驹。
  阿公说她也是千里马的相,越跑越精神。
  “不是瞧别的,是看看女儿家的病,摸摸脉有个什么虚的寒的; 也好调理调理。”至于调理什么; 等她大点再说,总不能告诉她,调理好了,往后好生娃娃。
  她自己还是个娃娃呢。
  阿宝既不虚也不寒; 但红姨说要摸脉; 那就摸摸脉。
  万医婆一接到帖子,立时带上儿媳妇拎着药箱子来了林府。
  小丫头将她们领进院中,一路行去,万医婆便觉林府与旁的府不一样。
  园中有花有果; 倒还是寻常; 哪个富贵人家园子里不结些石榴枇杷; 可旁的人家池子里养的都是鲤鱼。
  林家的池子里养着鲫鱼黑鱼草鱼。
  万医婆跟儿媳妇走过九曲小桥,往池子里一看,半边养莲,半边养鱼,六月荷花开得正好,两个小丫头拿着个网兜在捞鱼。
  旁边放着个大木盆,木盆里已经有两尾草鱼,尾巴拍着水。
  其中一个小丫头还说:“再捞一条就够吃了。”
  再走几步,又不知从哪个角落里隐隐传来母鸡咯咯的声音,像是刚生了蛋在报喜信儿。
  万医婆与儿媳妇对视一眼,鱼是吃的,鸡是用来生蛋的,那这满园子石榴枇杷,也是用来吃的。
  真是会过日子的人家。
  结香等在院门边,迎万医婆进屋去。
  一进屋子,顿觉开阔疏朗,屋里没有寻常闺秀那些摆设玩意儿,只在粉白墙边的条案上,摆了一幅顾绣的水墨骏马图。
  窗户大开着,风顺着窗根吹进来,屋中俱是花木香气。
  万医婆十来岁时就拎着药箱跟母亲进宅门替妇人瞧病,快四十年的光景了,有时她不必看见病人,看一看屋子,就知道大概是什么病。
  里外一瞧,处处清正,此屋的主人必是个心胸开阔之人。
  后宅妇人,不为衣食忧,只要心胸一广,百病难生。
  燕草替万医婆打帘:“里边请。”
  万医婆低眉进去,抬眼就见窗边罗汉榻上坐着个梳了一条大辫子的少女,辫梢垂在腰间,一双眼睛熠熠生光。
  “大夫好。”
  声音也是中气十足。
  再走近一看,面颊红润有光,光望这一项,她便健康得很。
  燕草拿脉枕搁在姑娘手腕下,万医婆坐到榻边:“给姑娘摸脉。”
  医婆摸脉不必盖绢帕,脉案更准,她将手指搭在阿宝脉上,摸过右手,再摸左手。
  尺脉有力,不浮不沉,心肝脾肾胃都没甚毛病。
  又细问她平时吃得如何,睡得如何,最后问到妇科事:“姑娘天葵来时,可有腹痛胸涨之症。”
  陶英红坐在一边,关切看着万医婆给阿宝摸脉,越看越觉得这医婆请得对。
  若是个男大夫,这些话怎么好说出口呢。
  “没有。”阿宝摇头,她去岁才来葵水,后来上京赶路,受了些辛苦,便有些不准,进了京城好屋子住着,好饭菜吃着,日子准准的。
  “姑娘身子强健。”
  “那我老是腿疼抽筋是什么毛病?”
  万医婆仔细问了,听说她两个月里长了一寸便道:“是长得太快了,姑娘平日里多吃些肉,也可喝些牛乳,补一补便是。”
  连方子都不用开,但来都来了,也不好白白上门,便拟了个食补的单子。
  阿宝一听,两只眼睛立时瞧住红姨,看罢,大夫都说要多吃肉。
  “我看完了,给我姨看看罢。”
  万医婆自然点头,本来高门大户请她过门,就是一起摸脉的。
  陶英红还想推辞:“我不用,我身子好的很。”被阿宝按住,让万医婆搭脉。
  阿宝无事,陶英红却有些虚,是这十几年来操持辛苦,把身体底子给耗空了。
  “夫人平日夜间难以安眠,少眠又少食,是不是?”
  陶英红点了点头,年纪越大,越是难以入睡,天才刚亮就又醒来,这几日一热,连饭也不比在崇州时吃得多了。
  “韩夫人身体底子是好的,此前一直无病无痛。”万医婆想了想道,“但譬如壶中煎水,壶满时自然不要紧,待水烧空了,壶也就要烧穿了。”
  要是再遇上病痛,就似在热壶顶上浇冰水,壶怎会不炸。
  吓得阿宝白了脸:“那怎么办?怎么治呢。”
  万医婆给陶英红开了药方和食补方,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再吃,列得明明白白。
  阿宝没想到红姨看着好端端的,竟要吃这么多药。
  陶英红不以为意,她自觉身子好得很,心里头又想,会不会是这医婆看阿宝没事,才给她开这么多的药。
  万医婆却道:“药方子随意去哪家生药铺抓药都成,这食补的方子更不是一日两日就能见效,要长吃。隔得一旬我再来给韩夫人看脉。”
  燕草摸出红封谢过,又亲送她到二门上。
  阿宝把药方交给结香,让她派个小厮去抓药。
  陶英红看着直摇头,这么些药得多少银子,吃了还能成仙:“哪就用吃这许多药,可别是她唬咱们罢。”
  螺儿怯生生道:“万医婆是极有名气的,真要给人瞎看病,岂不砸了她的招牌。”
  阿宝不管,让结香拿了钱去,找一个有名的生药铺,反正要常吃,食补的方子里也有玉竹党参之类,都要从药铺里买。
  “叫铺子里按月给咱们结帐。”
  陶英红还想再推,阿宝怎么也不让,她虽不记得她娘的模样了,可她记得娘走之前,一碗一碗的药喝下去,半点效用也没有。
  等到韩征回来,阿宝立时去找哥哥:“大夫说了,红姨只是外头看着强,芯子早耗空了,就像那空芯的树!”
  虽还长枝叶,可里头是空的。
  韩征吓了一跳:“开药没有?怎么治?”
  “开了,可我看红姨不大相信,我盯着她吃饭,你盯着她喝药!”二人分工配合,反正得把红姨的身子养好!
  韩征也还记得大姨跟他爹,都是等到吃药已经来不及。
  他把刀一放:“得亏得你想起来请大夫,要不然咱们都不知道。”
  “不是我想起来的,是裴夫人说的。”
  “裴夫人?裴六郎的娘?”韩征一顿,好像有点明白,但又没完全明白。
  “是,她说京城大户人家平日都会让医婆摸脉呢。”连裴珠也这么说,她身子寒,葵水不准,来之前几天便开始食补温养。
  “那咱们得好好谢谢人家。”韩征与阿宝,一个没了爹,一个没娘,过了多年还心有余悸。
  阿宝还想好了,要请太医来,给阿爹也瞧瞧病。
  裴夫人一直等到下一旬,万医婆再来给她摸脉时,才状似无意的问道:“上回给韩夫人林姑娘瞧病去,可开了什么食补的单子?”
  “我正想给她送节礼,若有她能用得上的药材,就最好了。”
  真是百般的找借口寻由头,裴夫人只要想起来,也想学那些凶悍妇人,捶儿子一顿。
  万医婆便笑:“林姑娘健康得很,我就少见这么好的脉相。韩夫人的身子倒要温补,只要是温补的药材都可。”
  裴夫人立时让陈妈妈捡几根上好的红参送去。
  待万医婆走了,裴夫人便写信封上:“叫门上的赶紧送给观哥儿。”
  这才几日,来信都催了两回了。
  真是叫人生气!


第48章 好逑
  嫁娶不须啼
  怀愫
  裴观等了十多天; 每日一散学,先问松烟可有信来。
  每日松烟都回没有,这几日他见着他家公子; 恨不得能从墙根底下溜着缝走。
  对青书道:“夫人要是再不来信; 我可就要被公子爷逼死了。”
  今日一散学,裴观便收拾书册和监生们交上来的文章回小院中去; 一路上还有几个学生跟随。
  都是方才堂上讲课未能说尽兴的; 三四个人跟了他一路。
  一直谈到了院门边; 小院中已经腾起了饭菜香; 闻这味儿,今天炖肉。
  裴观也知道这几个学生巴巴的跟来是为什么:“晚膳将至; 你们几个留下,吃些家常便饭罢。”
  学生们等的便是这个,如今国子监中还谁不知道裴博士家里的饭好吃。
  膳堂那饭菜说是养猪都还是好听的,哪见过饿着的猪呢。
  国子监的膳堂; 吃喝多少都有定额; 虽有膳夫养猪养鸡,但寻常饭菜难见荤腥。
  就连蔬菜也常年就吃那几样,春吃芥菜夏吃茄,秋冬开始就吃白菜。菜就那么些; 给的量还不足。
  吃得肚里一丝油水都没; 能到裴博士家来,就是来打打牙祭的。
  中午那顿饭是全国子监的学官学员一起吃的,从祭酒到司业,再到博士助教等人一起往馔堂用午膳。
  人人不许剩下饭菜; 裴观的不挑食好养活; 委实是在国子监馔堂里练就的。
  他早晚还能吃两顿好的; 学生们每日三餐都在馔堂,三天才吃一回猪肉包子,平日只有酱瓜稀粥,怎么不能挤着脑袋往裴博士家来。
  裴观刚进门,陆仲豫也跟着到了,此人简直闻味而来,一到了饭点他必在门口。
  比国子监里养那几条大黄狗还更认门。
  “今儿有醉蛤蜊罢?”昨天他点的菜。
  一看桌上果然有了,笑着坐下,招呼起了学生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