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大魔王娇养指南 >

第146章

大魔王娇养指南-第146章

小说: 大魔王娇养指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青岩村和其他小村落也没什么不同,与世隔绝、安守清贫。这里的土地贫瘠,种出来的粮食只能勉强裹腹,是以村子的规模一直就无法扩大。
  四年前,有一旅人到村中借宿,睡了半个晚上就发起高烧,昏迷两天后死掉了。村人好心安葬他时,居然从这人的随身行囊里发现了一片小金叶,百两碎银子。
  人死了,钱就成了无主之物。青岩村平空得了一笔横财,赶紧去集市换回粮食牛羊,百来号人过了个不愁吃喝、不愁冷暖的冬天。
  这种日子太安逸了。
  从那以后,村里人的心思就活络开了。以前辛辛苦苦劳作,换来的只是食不裹腹,甚至孩子未成年就夭折;相比之下,打劫来钱多快啊?
  不过青岩村地处偏僻,外来客很少。他们一年到头也等不来几个人。退一步来说,就算有外乡客上门,多半也是穷光蛋,浑身上下刮不出两个铜板。
  前年大旱,桩子兄弟家里实在没有余粮,于是将目光盯向了刚刚被杀掉的一个外乡人。
  和他们交好的花婆子夫妇经历天人交战,终于也忍不住,伸出了手……
  从那以后,青岩村就变成了一个吃人的陷阱。
  也合该他们运气好,从前年以来,进村的外乡人突然大增。平时一年也等不来两、三个,去年以来至少有七八十人路过隐龙湖前来借宿,有的还是拖家带口。
  听到这里,燕三郎就问:“为什么?”
  “躲避战乱哪。”花婆子话刚说完,年轻的丈夫就接口道,“我们从梅城逃出,本想去埠头乘船逃离,哪知走到湖边才知道,埠头早就被洪水冲垮了。我们只能绕着湖往北走,结果就、就走到这里来了。”
  燕三郎和千岁互视一眼。
  隐龙湖横跨千里,但形状狭长,才得了这个名字,其中最狭窄的部分是可以乘船渡过的,这也是许多难民首先会选择的逃亡路线。
  花婆子小声道:“去年暴雨过后,埠头就坏了,但到处都忙着打仗,没人修理,也不走船了。”
  所以走到湖边的人们想要逃出境外,只能顺着湖往北走,这就很大概率会经过座落在大湖最东侧的青岩村。
  曲云河森然道:“你们吃了七八十人?”
  “没、没有那么多。”花婆子赶紧摆手,用完好的那一只,“结伴上门的人数多了,我们不会动手。”
  千岁轻嗤一声:“狡猾。”
  面对人数众多的情况,青岩村人宁可不放过不杀,也绝不敢走漏吃人越货的秘密。
  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的难民做梦也想不到,他们躲得了兵灾,却逃不过人患,最后居然在这看似纯朴的小村子里丢了性命,沉作隐龙湖里的白骨。
  白猫突然溜到厨角的一个篮子边上,伸爪翻动,一边对燕三郎喵喵叫。花婆子将篮子丢在这里,也不见得重视,但千岁有了发现。
  “有东西?”燕三郎走了过来,见白猫从里面叼出一枚黑黝黝的指环。
  他一伸手,猫儿就把指环放到他掌心。
  燕三郎抚了抚猫脑袋,才将这东西掂了两下。
  铁铸的,有点儿份量,拿在手里像个顶针。
  这一幕,看得立在边上的曲云河眼皮跳个不停。
  不过当事人毫无自觉,燕三郎拿起指环对着光源仔细端详:“戒身有字。”
  戒指样式简洁,基本上就是个铁环,但表面上镌有小字,还隐现一抹朱红。
  笔划比发丝还细,连燕三郎的眼力都看不清字迹,也不知千岁是怎么发现它的。
  燕三郎左顾右盼,而后将戒指按到了炉灰里,再拿着它去灰墙上碾了一圈。
  戒圈上的字,于是印到了墙面上:
  昌隆靖盛。
  这四字还有边框,配以花纹。
  曲云河豁然站起,指着戒指道:“这是哪来的?”
  他面色肃然,连站在一边的小夫妻都觉出他的凝重,花婆子更是小心翼翼:“两年前,有两人到我家过夜,留下来的。”
  “什么人,多大年纪?”
  “我不知道他们身份。”花婆子苦笑,“年纪就和你们差不多,也是一个男人带一个少年,都是浑身带伤。那男人对少年很是恭敬,有水有食都让他先吃。但我问过了,他们后头没人跟着。”
  曲云河凝目:“身后怎么处理?”
  花婆子也听出不妙,却还得硬着头皮往隐龙湖的方向一指:“倒了。”
  倒进湖里,那就是找不着了。
  曲云河正要开声,院门突然被敲响,笃笃笃,紧接着有个男人唤道:“花婆子,花婆子!”
  花婆子大喜,放声大呼:“救命,快进来救我!”
  可是门外人恍若未闻,依旧咣咣敲门。
  花婆子立刻想起这两人先前所说的,别人听不见她的呼喊,但她不气馁:“放了我,你们才能安全离开。”
  她大声道:“你们走出我家一步,就会、就会被围攻。”外头的敲门声让她越想越有底气,声音也宏亮了。
  年轻妻子啐她一口:“天理昭彰,你们不得好死!”


第370章 天香
  花婆子不理,只对燕三郎两人挤出笑脸:“附近的乡镇都乱成一团,自身难保了,压根儿管不到这里来。再说又不独是我家吃人,这村里家家户户都……乡里县里的官老爷就算要治罪,也不可能同时责罚这么多人嘛。”
  “您看,县里都不管,两位何必找小老太婆的麻烦哪?”她再次乞求,“放开我吧,我一定送几位顺利走出青岩村!我若是死了,村里人也不会放过你们!”
  这一大一小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同时对抗村里所有人。她目光闪动,说到最后一句就转成了威胁。
  燕三郎侧头望着她:“原来你还知道法不责众?”
  花婆子赶紧点头,就听见他的下一句:“还好,我不是法。”然后颈上一凉。
  燕三郎垂手,一溜儿血珠子从剑尖滑落在地。
  他杀人面不改色,小夫妻起先骇了一跳,接着就求他们带自己离开。这一大一小越是猛恶,自己活着离开这个村子的几率也就越大。
  这时敲门声越来越响,夹杂着几声嘀咕:“没人应,该不会出事了吧?”
  “花婆子贪心,抢的人太多了!四个,嘿,他两口子怎么应付得来?”
  “里头好像不妙。”外头的人得不着回应,连声催道,“砸进去,快快,别让人跑了!”
  老太婆家一连接纳了四个外来客,村里其他人眼红也好、担心也罢,总要来探个究竟。
  花婆子说得不错,共同的恶行让村民变得空前团结,他们不会容许活口溜出去,泄露了整个村子的秘密。
  农家的木门不结实,经不起斧头两下就被劈开。
  村人冲进来,恰见燕三郎两人自后厨走出,都是一怔,当前拿斧子的大声问道:“花婆子呢?”
  曲云河一偏头问燕三郎:“杀?”
  其实他问的是千岁的意思,但她一向都让燕三郎自己拿主意。
  燕三郎面色沉静,怨木剑从袖子里滑了出来,没有寒光闪动,只有黯沉的隐忍:
  “嗯。”
  这里无人不可杀。
  ……
  天亮了,雪也停了。
  燕三郎和曲云河还牵起自己的大马,另有一匹驽马由小夫妻共乘,在村口分道扬镳。
  年轻的丈夫感激涕零:“多谢两位救命之恩,我们要往北边越境,希望定居到句遥国内的淆城。如有机会,郑则恺一定报答!”
  他们离开之后,燕三郎才回头看了青岩村一眼。
  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都被大雪粉饰,白茫茫一片,看起来真干净。
  燕三郎原本要走,想了想又返身走进花婆子屋里,翻出一个小巧的黄铜手炉,再加两块别家搜来的银丝炭,小心放进书箱里。
  这是给白猫取暖用的。冬日赶路,她总是抱怨太冷了。
  果然炉子一放进去,猫儿就给了它最热情的拥抱,连四肢带肚皮都紧紧贴住。
  啊,她的暖炉——
  “舒服么?”他挠了挠猫脖子。
  猫儿白他一眼:“快合盖子,热气都要跑掉了!”
  有了暖炉,谁还理他?
  燕三郎合上书箱重新背起,这才牵着马往外走。曲云河冲他一竖大拇指:“这马P拍得好。”同行许多天,曲云河对燕三郎的过往也有些许了解,再见到他与千岁的日常,大致明白了高傲的千岁大人为什么会屈就一个藉藉无名的少年。
  这小子对猫的爱护,实是无微不至。
  雪太深,马儿走在山路上也吃力,要等到平地官道才能放蹄疾奔。燕三郎无意中低头,发现自己下摆沾着一点血渍,不由得皱眉,再看曲云河,浑身上下干干净净。
  还是他自己的火候不到家。
  曲云河注意到他的举动:“既是千岁大人亲自教导,你的修为进展应该更快才是。”他牵着自己的马悠悠道,“能入得千岁大人法眼的,哪个不是天纵奇才?”
  燕三郎目光微闪。天纵奇才?他好像不是。并且千岁最多只是偶尔提点,更多时候放任他在修行路上自行摸索。
  不过他也不反驳,只问曲云河:“从前有很多人求她指点?”
  “那倒不是。知道千岁大人的存在,这样的人原就不多。”
  “这枚戒指是什么来历?”燕三郎手一伸,掌心躺着那枚黑指环。
  曲云河看见指环的神情,分明是识货的。再说那东西原本落在角落毫不起眼,和其他死难者的遗物混于一处,是千岁将它拣了出来。
  “就是一枚指环,可作顶针之用。”曲云河也盯着它,老半天才答道,“靖国女王年幼时顽皮,先皇特赐一枚戒指,让她收心收性。”
  好好做女红的意思么?燕三郎奇道:“在这等穷乡僻壤,也能遇见靖国旧物?”
  “靖国灭亡后,宫里宫外的东西流向民间,有些落入寻常百姓家,这奇怪么?”白猫懒洋洋打了个呵欠,“那枚指环是用天香铁做成的。二百年前有天外陨铁落入靖国地界,地方以之上贡,靖王宫拿来做了些器物,其中就有这枚天香指环。它不用熏制就有天然特殊的香气,别人想仿都仿不来。”
  原来是人间孤本。燕三郎取戒指凑近,终于嗅到一点似有似无的香气,比花香还要飘渺。难怪它能吸引猫儿靠近。
  想来花婆子夫妇年纪都大了,嗅觉远不如从前灵敏,既闻不到铁戒的香气,又觉它造型寻常,换不了什么钱,这才随手丢去一边。
  他向曲云河扬了扬戒指:“给你留作纪念?”这人不是最尊崇女皇么?
  “这是你的战利品,理应归你所有。”曲云河摇头,当然他也看见白猫正不错眼地盯着自己,“这百来年间,戒指也不知换了多少任主人,我拿走它也没有多少纪念意义了。”他轻叹一声物是人非,“也不知那对被吃掉的主仆是什么来历。”
  “不论什么来历,现在都只是隐龙湖畔两具白骨。”燕三郎摇了摇头,“世间之大,无奇不有。”
  曲云河呵呵两声,把话题岔开,“从前北边有个强国称作骁国,南征北战常打胜仗,战略纵深极广,动辄就离开国土,去三四百里之外作战。”


第371章 难度提升
  燕三郎“嗯”了一声,不知他提起此事何意。
  曲云河见他神情,就知道他不能体会:“你可知道什么是战略纵深?”在他想来,身在民间的十三岁的少年能通晓懂多少军事知识?
  不料燕三郎答道:“即是可做战术调整、提供战略缓冲的空间。”
  曲云河一愕:“千岁大人对你可真是用心了。”
  千岁的声音悠悠从书箱里传来:“那可不是?”
  燕三郎默然。
  其实又不关千岁什么事,他看的杂书太多,连容生讲解古代战争也偶有提及,他出言细问过夫子罢了。
  “你既知战略纵深,就该知道一支大军动不动横跨数百里作战,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曲云河自己带过兵、打过仗,深谙其中利害,“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说万里赴戎机,就是赶路三百里打仗,要消耗的粮草都是个惊人数字。”
  粮草怎么运输?还不得动用后勤人马。人吃的粮、马吃的草,从后方运到前线,后勤队伍自己就要吃掉一大半以上,更不用提中间遇上天灾,遇上敌人的伏击等等问题。
  后勤的运输和调度能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支队伍的机动性。
  战线拖得越长,这难度呈几何增长。
  “在骁国之后,鲜有国家能够这样长距离作战了。”
  这句话才引起燕三郎的注意:“为何?”
  “骁国驱使俘虏行军,既作奴仆,又充口粮。”曲云河吁出一口气,“这样,他们就节省了大量粮食运输。”
  若有第四个人跟在边上,保准要听得毛骨悚然。但曲云河根本未从少年脸上看见一丝异样。
  燕三郎问他:“你说‘从前’,这国家现已不在了吧?”
  “早不在了。”曲云河耸了耸肩,“早在靖国之前就消失不见。”
  少年目光微闪:“看来,就算是这样打仗也救不了它自己。”
  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哪有那么简单?曲云河张了张嘴想反驳,突然发现不知从何辩起。
  千岁的声音响起,带着窃笑:“无言以对了吧?”也该有人体会一下子她面对燕三郎的痛苦了。
  “……是。”
  ¥¥¥¥¥
  靖国旧宫在西南边儿。
  燕三郎和曲云河越往那里走,一路上所见就越是触目惊心。
  从前梁国内乱,也是民不聊生,但他从黟城逃往云城的路线并未被战火波及,望见的仍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情景。
  可是走到这里,他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战争。
  靖国覆亡后,国土分裂为五个小国,又经过许多年来的发展、吞并、倾轧,昔日靖国的国土被西边的卫国、南边的攸国和东边的苔原部族分割。
  卫国立国很早,与靖国并存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者灭亡之后,它借机吞并旧邻的土地,前后用了二十年,终于灭掉几个小势力,并在靖国西部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
  但它还不知足,如今正在向东、向南扩张。
  卫、攸之间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硝烟所过处,山河糜烂、百姓流离。先前燕三郎在青岩村救下的郑氏夫妻,就是因为居住的梅城遭遇兵祸才往北逃难。
  不久之后,燕三郎也经过梅城,亲眼见到大战过后的城市。
  梅城原为攸国所有,面对入侵拒不投降,因此城破之后遭到血洗。无论白天黑夜,城外的乱葬岗都很热闹,城里反倒是饿殍遍地。
  越往西南走,这样的情景越常出现,尤有过之。燕三郎和曲云河的旅行也越发小心了,有意避开两边的军队。在这样的乱世当中,即便是异士正面撞上大军也要吃大亏不可。
  青岩村之后,他们至少又出手三次。也多亏燕三郎与曲云河同行,这人长得高壮,看起来就不好惹,否则一个小少年独自带一只白猫上路,遇上的麻烦至少要再多出两倍不止。
  不过走了那么久,两人至少弄明白了一件事:
  靖国王宫不好进啊。
  靖国虽已不在,但它的都城相当富庶,并且在战争中依旧保存完好。卫国占领靖国故地之后也相中这里,力排众议迁都于此,并且卫王下令将靖国旧宫修葺完毕,改名天耀宫,自己堂而皇之搬了过去!
  燕三郎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倒抽一口凉气:“你还去么?”
  原来等待他们的不是一座废都,而是守卫森严的王城!难怪木铃铛把任务分作两截,看来难度都在后头了。
  曲云河毫不犹豫:
  “去。”
  莫说靖国王宫只是被卫王据为己有,就算那里成了刀山火海,他也坚定不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