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茅盾传 >

第34章

茅盾传-第34章

小说: 茅盾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李济深题词,李济深颌首微笔,提笔在茅盾送过去的手册上题道:“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
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前进前进,努力努力。”
    船在万顷碧波的中国大陆东部海面航行,风浪的颠簸,无所畏惧,勇往直前,1949年元月 7日,船平稳地驰往大连
港,人们都蜂拥到甲板上,眺望这片神圣的自由的土地。船徐徐拢岸,岸上一大堆欢迎的人群,眼尖的夫人孔德沚兴奋
地对茅盾说:“快看,闻天,闻天在迎接我们!”随着夫人的手望去,茅盾也发现了人群中颀长的张闻天的身影,他正
挥动双手,向这些来自香港的民族精英致意。茅盾眼眶里噙满了泪花。中共对这批知名人士十分器重,在大连稍许休息
后,立刻组织他们去哈尔滨、小丰满水电站参观,然后送到沈阳。
    27日那天,沈阳市举行欢迎会,欢迎李济深、茅盾等知名人士抵达沈阳,茅盾作了《打到海南岛》的讲话。1 月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来,茅盾等更加兴奋。
    2 月下旬,茅盾等 35 人终于登上中共中央派来的专列“天津解放号”,满怀喜悦地进京。2 月 25 日,抵达北平。
茅盾、李济深、沈钧儒、郭床若等知名人士的到来,在车站受到热烈欢迎,罗荣桓、林彪、聂荣臻、叶剑英、彭真等将
领亲自到车站迎接他们,并接到北京饭店住下。
    在北京饭店住了没有几天,一天,儿子沈霜突然出现在茅盾夫妇面前,夫妇俩十分惊喜。原来,沈霜已在《东北日
报》工作,知道父母已来北平,便来看望父母。
    此时,茅盾夫妇还未见过女婿萧逸,只是通信和照片上见到过。正当茅盾夫妇盼女婿来时,女婿萧逸真的来了,他
来拜见从未见过面的岳父岳母,孔德沚见到女婿,想到女儿,立刻哭了起来,茅盾心情也十分伤感,茅盾十分疼爱女儿,
见到这位身着解放军服装的英俊女婿,又十分喜欢。在交谈中,茅盾更确切地知道了女儿生前的一些情况,以及牺牲的
经过,谈到难过处,萧逸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对爱妻的感情,眼眶里噙满了泪水,萧逸表示希望能留在岳父岳母身边,照
顾茅盾夫妇,并打算在岳父的指导下,把自己这几年的战斗生活用小说形式再现出来。
    茅盾十分赞许女婿的才华和志向,但同时又替女婿分析了整个国家的形势,鼓励女婿:“你最好是参加完解放战争
的全过程,然后再进行创作,这样视野会更开阔,经验会更丰富。”
    萧逸含笑点头。听从岳父的指点,愉快地奔赴太原前线。临行,萧逸为岳父母拍下了几张珍贵的照片。讵料,这竟
是最后的一次见面!萧逸告别岳父母后,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六兵团开往山西,参加解放太原的战斗。
    作为记者,萧逸随军采访就可以了。但萧逸直接上前线阵地,参加战斗,英勇无畏。4 月 15 日那天,他站在新占
领的水泥碉堡里,参加对敌喊话,不料,敌人诈降,一梭冷枪打来,萧逸光荣地牺牲在阵地上。
    萧逸牺牲后的第二天,他的战友张帆把他的遗物和照片寄给茅盾,茅盾夫妇得到这个噩耗,又大哭一场。茅盾内心
觉得更加难过,感到自己没有保护好他而悔恨万分!
    在萧逸牺牲后 17 天的 5月 2日,茅盾给张帆写了一封信,倾诉自己欲掩还露的悲痛心情:
    张帆先生:4 月 16 日来信收到了。感谢你不怕麻烦,把萧逸为我们拍的照片寄来。萧逸此番在前线牺牲,太出意
外,我们的悲痛是双重的:为国家想,失一有为的青年,为他私人想,一番壮志,许多写作计划,都没有实现。张帆
(恕我直呼大名),我想你也和我一样,觉得萧逸如果死后有知,一定也恨恨不已,因为他不是死在总攻时的炮火下,
而死在敌人假投降的诈谋中。正如昔年小女沈霞为鲁莽之医生所误,同样的死不瞑目罢?我已经多年来“学会”了把眼
泪化成愤怒,但萧逸之死却使我几次落泪。萧逸的朋友在此间者都来看我,这给我很大的感动和安慰。你的来信也同样
给我很大的感动和安慰。感动的心情你当然了解,至于安慰则是代萧逸感到安慰。一个人死后,有他的战友来悼念他,
他在地下一定感到安慰的!我和你虽然不识面,但我觉得我们好像相知已久,朋友,为国珍重,为贵志而没的您的战友
珍重!日来事冗,恕不多谈。顺祝健康
    茅盾上
    5 月 2日北平
    茅盾写完信,把悲痛深埋在心底,泪水往肚里咽,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中国文化大厦的建设,迎接新中
国的曙光里。在工作中忘却家庭中的烦恼,忘却失去爱女爱婿的创痛,他和郭沫若、周扬等一起,把来自新老解放区的
文艺工作者组织起来,筹备全国性的文艺家组织。与此同时,茅盾于 5月22日和 30 日,两次主持《文艺报》(试刊)
主办的座谈会,听取文艺界各方面的意见。1949年 7月 2日至 19 日,在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茅盾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郭沫若
当选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也同时成立(即中国作协前身),茅盾当选为主席。担起全
国文艺领导工作的重担。
    同时,茅盾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为建国大业尽心尽力。9 月 7日,新政协筹备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会议通过
将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调会议共同纲领》。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调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调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决定
定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会议选举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 180人,毛泽东当选为全国委员会主席,茅盾被推选为全国委
员会常务委员之一。新中国的曙光已经照耀中国大地,面对这曙光,茅盾内心十分兴奋和激动,在政协大会上发言时,
他曾激昂地说道:“中国人民政治协调会议揭开了中国历史全新的一页。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的统
治从此结束。独立、民主、和平、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亚洲、照耀
着世界”。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受命组阁新中国首届政府,便动员茅盾出任文化部长。当时,茅盾
婉言推辞,说自己不会做官,打算继续他的创作生涯。后来,毛泽东亲自出面,找茅盾谈话,说文化部长这把交椅是好
多人想坐的,只是我们不放心,所以想请你出来。茅盾举荐郭沫若:“那为何不请郭老担任?”毛泽东说:“郭老是可
以的,但他已经担任了两个职务,一个是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一个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再要他兼文化部长,别人更有
意见了。”又说:“听说你不愿做官,这好解决,你可以挂个名,我们给你配备个得力的助手,实际工作由他去做。”
这样,茅盾也就不好再说什么,只有同意了。新中国的曙光,普照中华大地。茅盾是沐浴在这曙光里,走进新中国的。
    对电影《腐蚀》的禁映,保持沉默;再版时不改一字。春夏秋冬,他竭尽全力扶持新人,关注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保护文物,弘扬国粹,为后人添砖加瓦。
    一部《夜读偶记》,见大国文化部长的功底,任后人评说。

第二十九章文化部长

    还在毛泽东、周恩来动员茅盾担任文化部长时,茅盾已在为繁荣中国文化事业而操心了。茅盾当选中华全国文学工
作者协会主席后,为创办《人民文学》给毛泽东主席写信,请求毛主席为《人民文学》题词和写刊头。9 月23日,毛泽
东回了一信,信中说:
    雁冰兄:示悉。写了一句话,作为题词,未知可用否?封面宜由兄写,或请沫若
    兄写,不宜要我写。
    毛泽东
    9 月 23 日
    题词写在另一笺宣纸上:
    希望有更多的好作品出世
    毛泽东
    毛泽东的鼓励,茅盾自然更加兴奋。1949年 10 月 1日下午 3时,茅盾夫妇接到通知,出席天安门的开国大典。礼
炮声、欢呼声,响彻天安门广场。
    毛泽东那宏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久久回荡在广场上空,欢声雷动。茅盾夫妇也沉浸在这
喜悦之中,噙着泪花,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可以告慰早逝的女儿、女婿和胞弟了。
    开国典礼后,茅盾被毛泽东主席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长,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筹备,新中国文化部
于 1949 年 11 月 2日召开了隆重的成立大会。从此,茅盾开始他那长达 15 年的筚路蓝缕,殚精竭虑的文化部长生涯。
    天下底定,新中国开创之初,国民党留下的一个千孔百疮的旧中国。许多工作已是到了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程度。
文化工作方面也同样,茅盾和他的同事,都是夜以继日地工作。同时,开国之初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也深深地感染着
茅盾的夫人孔德沚,她见许多女同志都走上革命工作岗位,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显身手,羡慕不已。一次,她见
到周恩来总理,当面要求工作。周恩来听了以后,点点头,沉吟一会儿,认真地对她说:“好,我给您安排一个对您最
重要也是最合适的工作——照顾好茅盾同志。他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今后要他为新中国描蓝图,为新中国作出新贡
献。您要好好照顾他,这是党交给您的任务,这比您做任何工作都重要!”
    在一旁的茅盾听了以后,谦虚地笑了一笑。孔德沚却认真地记住了总理交给的任务。从此,她再也没有向组织提出
要求工作。牢记周总理的嘱托,新中国的部长夫人,依旧保持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作风,亲自上菜场买菜,她一边料理
家务,一边带孙女、孙子,毫无怨言地过着平民生活,竭尽全力照顾茅盾,让茅盾全心身地投入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大业
中去。
    但是,新中国的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并非想象和凭热情能够做好的。前进的路上,还有风风雨雨,还有霜和雪,
有春天,也有寒冬。茅盾,作为一个大国的文化部长,总是兢兢业业地为构建这个共和国的文艺大厦,贡献自己的一切,
甚至劳和怨,委屈和代人受过。
    解放了,许多艺术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涨。1950年元旦刚过,剧作家柯灵、导演黄佐临来拜访茅盾,他们打算把《腐
蚀》改编成电影,想征求茅盾意见。
    茅盾的小说改编成电影,30年代夏衍将《春蚕》改编后,还没有拍摄过,茅盾听了改编者柯灵的想法后,欣然同意
了。
    1950年 6月 25 日,美国悍然发动侵朝战争,茅盾和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纷纷发表文章,谴责美国的侵略行为。10
月 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抗击美帝。 11 月 16 日,茅盾和丁玲等 145名文艺界人士联名发表《在京
文艺工作者宣言》,号召全国文艺工作者积极动员起来,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斗争。
    这时,上半年柯灵来谈过的电影《腐蚀》已由香港文华公司拍成影片,在全国各地上映,观众踊跃,盛况空前。然
而,刚刚热闹一阵子,忽又风闻这个影片禁映了。而且作为文化部长的作者茅盾,不知此事。柯灵去打听,答复是这个
影片有问题,认为特务应该憎恨,而《腐蚀》这个特务女主角却让人同情。
    当茅盾得知这情况后,却保持沉默,没有当场表态,他知道新中国的创建过程中,这种情况出现,恐怕是意料之中
的,只是降在茅盾头上,有些意外,感到不公正。但他心里却有个尺码在衡量着社会是非标准。对这种莫名其妙的指责,
茅盾自有准则,相信历史是公正的。所以,停映《腐蚀》事件发生两年后,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腐蚀》
时,出版社征求茅盾意见,是否需要修改,茅盾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不作任何修改”。实际上,这是茅盾公开表明对
《腐蚀》电影停映的态度。
    《腐蚀》电影的停映,并未影响茅盾的工作热情,作为文化部长,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在茅盾心里天平上,总是放
在第一的。1951年 1月 8日,茅盾欣然出席中央文学研究所大会并讲话,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培养自己作家的摇篮。3 月
的北京,正是风的季节,茅盾刚刚出席“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开幕典礼,以文化部长的身份主持会议并致开幕
词,紧接着,又欣然担任开明版“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的主编,为五四以后的文化积累,为新中国的文学事业建设
提供一个惜鉴。
    文化部的工作千头万绪,牵涉方方面面,这对办事向来一丝不苟的茅盾,真是忙得团团转。 1950 年上任伊始,茅
盾以文化部长的身份,前往北京团城参观“虢季子白盘”特展,并向捐赠者刘肃曾颁发奖状。中国是个有五千年历史的
文明古国,保护文物的任务十分繁重,茅盾十分注重祖国文物遗产的保护。1951年 5、6 月里,茅盾先是出面招待各国
驻华使节参观在北京的敦煌文物展览,之后,又出席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嘉奖敦煌文物研究所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为文物
保护倾注了一腔热血。在文化部内专门设立国家文物局,在好友郑振铎先生的主持下,取得斐然的成绩,防止文物流失,
保护文物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文化部长,做好群众文化工作,茅盾也是不遗余力。中国一方面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不高,文盲半文盲的占大多
数,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活更是枯燥;另一方面,中共创立的解放区或根据地,对群众文化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办法。
因此,茅盾在新中国的文化工作中,把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放在共和国文化部长的议事日程上,从其简略的“年谱”看,
在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时候,群众文化工作始终没有放松。 1949 年 11 月 2日文化部成立后第三天即 ll 月 4日,
茅盾就出席欢送出国文工团的宴会,并发表讲话。
    1958年,作为一个 63 岁的老人,茅盾赴东北调查访问。在沈阳,茅盾出席青年业余作者大会,并作报告;他又深
入哈尔滨工人中间,与工人文学小组进行座谈,在哈尔滨第一工具厂,茅盾为工人中的“萌芽”文学小组题词:“前年
萌芽,去年开花,今年结果,在党的阳光照射之下,在厂党委的辛勤培养之下,萌芽将在全厂广播种子。”东北调查回
来,茅盾在文化部部务会议上作了《文化大普及中的提高问题》发言。1959年 3月,茅盾写诗祝贺内蒙草原上的赛诗会。
尽管这种做法实践行不通,违反艺术规律的,但在当时形势下,牧民中有此努力,茅盾仍然感到十分欣慰。对普及牧民
的文化,还是有裨益的。1960年 6月 1日,中央及时召开了全国文教群英会,推动群众文化的普及工作,茅盾在群英会
上作了《不断革命,争取文化艺术工作的持续跃进》的专题报告,继续为文化的普及工作鼓与呼,1959年 1月,作家出
版社将茅盾在建国后十年间写的评论、言论收集成一册,题书名为《鼓吹集》,茅盾在书的后记中,对书名作这样的解
释: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