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丁文江 >

第4章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丁文江-第4章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丁文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19…

     丁文江还为国民革命军北伐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丁文江在上海就职 

一个月北伐就开始了。蒋介石率军在丁泗桥与吴佩孚作战。这是决定谁能取 

得长江流域的重要一战。两军相持不下,吴佩孚要求孙传芳相助。孙传芳便 

成了决定局势的关键。于是蒋介石便叫部下蒋百里(方震)通过他和丁文江, 

以私人友谊说动孙传芳不出兵助吴,结果使北伐军取得了丁泗桥这一关键一 

役的重大胜利。 


… Page 20…

                            十一、丁文江之死 



     丁文江辞去淞沪商埠总办的原因,是孙传芳联合张作霖抵制国民革命军 

北伐。 

     还是在张作霖南下时,江苏省有个救援江苏的秘密运动。其中最出力的 

是松江的陈陶遗和常州的刘厚生,他两个都是丁文江的好朋友,与丁文江组 

成了救援江苏的“三人团”。后来他们借杭州孙传芳的势力组织了五省联军, 

孙传芳赶走了奉军即驻南京,成了江苏省的统治者。丁文江就职淞沪总办后 

一个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北伐军节节胜利,7月占领长沙,10月攻占 

汉口,11月占领九江、南昌,到11月在江西就是与孙传芳的主力作战了。 

因为陈调元与北伐军有联络,孙传芳大败,于是就秘密跑到天津找张作霖请 

罪求救。 

     丁文江早在北票时就对张作霖的奉军很厌恶、对国民革命军很同情。孙 

传芳求救张作霖后,陈陶遗首先得知,派人到上海要丁文江和刘厚生去南京 

规劝孙传芳。孙传芳不接受规劝,刘厚生和丁文江告辞归上海。冬天夜长, 

回到上海天尚未明,淞沪办的车来接他,司机睡眼朦胧,汽车撞到马路中间 

的电灯柱子上,丁文江和刘厚生受伤。丁文江伤重,住进了医院,以此借口 

于1926年12月31日辞去了淞沪总办之职。到了大连乡间,他便写他的《徐 

霞客游记》并附年谱和地图。丁文江不知积蓄,在大连时全靠朋友资助。到 

1928年《徐霞客游记》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时,他去西南作矿产地质调查了。 

     其后,1933年,丁文江又到芝加哥参观博览会,到华盛顿参加国际地质 

学会第16次大会,到伦敦、瑞典、柏林和苏联旅行,并写有《苏俄旅行记》。 

     1935年,华北危急。华北是中国的富源,是供给全国工业原料和能源的 

主要区域。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有占全国56%的煤储量,是世界煤 

储最富的区域。一旦华北落入敌人之手,长江下游及沿海的工业就都没有煤 

烧了。这时,政府正在利用中英庚款的借款,努力完成粤汉铁路中段还没有 

完成的一段。当时参加铁路设计的人(丁文江在其中)正在思考粤汉铁路全 

线煤的供给问题。一旦华北失落,京汉铁路不能继续运煤南下,这个煤的供 

给和运输就是最为关键的了。 

     这个问题关系到战略问题,如此重要,所以丁文江决定亲自去湖南考察 

粤汉铁路一带煤的储量和开采现状。他特别重视湘潭县潭家山矿的煤储量。 

因为它是沿粤汉铁路最重要的煤矿。但是以往的报告都说这个矿的煤系地层 

是一向斜层,倾角很大,采掘困难。丁文江要亲自考察倾角是否愈下愈小。 

若愈小,则有底。不然,就同无底一般,价值即减。 

     丁文江先是攀缘在3600英尺高的南岳衡山上勘测,接着走下深600英尺 

的潭家山矿调查。高冷深热,“山风怒号,吹人欲倒”,下到洞内,单衣而 

入,汗流浃背。丁文江从洞里出来时,衣服像是从水里捞来一样,汗水成线 

地往下流。洞口之外,空气极冷,患感冒是无可避免的了。回到衡阳生了炉 


… Page 21…

火,关了窗户,准备出点汗。怕睡不着,又吃了3片安眠药。由于缺少使用 

壁炉的经验,又赶上那天晚上大风大雨,烟囟的煤气倒灌,丁文江的鼻子又 

没有嗅觉,闻不出味来。这就使他发生了煤气中毒。 

     中毒煤气在北方是常见的事,而南方人就没有这种经验。株韶路局的医 

生把他当溺水来治,做了6小时的人工呼吸,(其实丁文江也没有停止呼吸, 

根本不需用人工呼吸)把肋骨压断了都不知道,到28日顾仁医生开刀后才发 

现上述情况。这样1936年1月5日下午5时40分,丁文江辞别了人间,终 

年49岁。丁文江除地质学外,对动物学、地理学、人文、人种学亦甚精通。 

他对徐霞客的研究成为他学术成就的重要部分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他是中 

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之一和积极倡导者。 

     丁文江为了祖国地质事业奔波一生,他的夫人史久元女士还没有来得及 

为他生个儿女,他就离她而去了。 


… Page 22…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