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中国古典散文 >

第17章

中国古典散文-第17章

小说: 中国古典散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瘤疾。 
     余尝就老胥而问焉:“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果无有, 
终亦稍宽之,非仁术乎?”曰:“是立法以警其馀,且惩后也。不如此,则 
人有幸心。”主梏扑者亦然。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 
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或叩之曰: 
 “罪人有无不均,既各有得,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曰:“无差,谁为多与 

                                   [12] 
者!”孟子曰:“术不可不慎  。”信夫!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 
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 
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辞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 
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 
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 
别具本章,狱辞无易,但取案未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 
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者[13];倘复请之, 

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之,案末二人立决。 
主者口呿舌桥[14],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 

以某某易其首者。”胥某一夕暴卒,人皆以为冥谪云。 
     凡杀人,狱辞无谋、故者,终秋审入矜疑[15],即免死。吏因以巧法。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将出,日与其徒置酒酣歌达 
曙。或叩以往事,一一详述之,意色扬扬,若自矜诩。噫,渫恶吏忍于蔫狱, 
无责也;而道之不明,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其枉民也, 
亦甚矣哉! 
     好民久于狱,与胥卒表里,颇有奇羡[16]。山阴李姓,以杀人系狱, 

每岁致数百金。康熙四十八年,以赦出,居数月,漠然无所事。其乡人有杀 
人者,因代承之。盖以律非故杀,必久系,终无死法也。五十一年,复援赦 

                                                                               [17] 
减等谪戍。叹曰:“吾不得复入此矣!”故例,滴戍者移顺天府羁候  , 
时方冬停遣,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至再三,不得所请,怅然而出。 
                               —— 《四部丛刊》本《望溪先生全集·集外集》 

      [1]刑部狱:清代最高司法机构下设监狱。方苞曾为戴名世《南山集》作序,并保藏该书刻 

板,受文字狱牵连而下刑部狱。 [2]洪洞:县名,今属山西。 [3]瘳(音抽):病愈。 [4] 

京兆狱:即顺天府监狱。  [5]司坊:拘押犯人的机构。 [6]结正:结案定罪。  [7]朱翁: 

指朱书。余生:指余湛。二人均以《南山集》案下狱。同官:县名,在今陕西铜川附近。同官僧,来 

自同官的僧人。  [8]斯罗:即撕罗,亦作撕啰、撕掳。有处理、调解之意。 [9]大辟:斩首。 

 [10]大决:每年集中处决死刑犯。 [11]勾者:以朱笔勾其名者立即处决。 [12]术不可不慎: 

语见《孟子·公孙丑上》。 [13]主谳者:主持审判的官员。 [14]口陆舌桥:犹言张口结舌。 [15] 

矜疑:指矜疑案。其情可怜,其罪可疑者,秋审入矜疑案,可减罪。  [16]奇羡:得利。 [17] 

顺天府:此指京兆狱。 

… 页面 63…

                                      梅花岭记 
                                                                                全祖望 

                            [1]             [2]                               [3]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江都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 
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 
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 
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大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 
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 
鸣、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4] 。忠烈乃瞠目曰:“我 

                                                                 [5] 
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  ,劝之降。忠烈 
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 
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 
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而英霍山师大 

    [6]                                          [7] 
起  ,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 
 [8]             [9]                           [10] 
     ,执至白下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                   ,问曰:“先生在兵间,审 
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 
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呜 

                                          [11]                                  [12] 
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 
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长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 
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 
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 
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13],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时告其 

                                                             [14]               [15] 
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江右王猷定                    、关中黄遵岩  、 
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16]。顾尚有未尽表章者: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 
可程下[17],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 

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忠烈之第八弟已亡,其夫人年少 
有色,守节,亦出视之,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北, 
当易姓之间[18],不能仗节,出疏纠之,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 

公之馀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 
之列,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齐鲁书社排印本 《鲒埼亭文集选注》 

 [1]顾治二年:公元1645年。  [ 2]江都:今江苏扬州。 [3]督相史忠烈公:即史可法。明 

祥符 (今河南开封)人。崇祯进士。后拜南京兵部尚书。 [4]马副使鸣:马鸣,褒城人,时 

为扬州兵马副统帅。任太守育民:任育民,济宁人,时任扬州太守。城破殉难。刘都督肇基:刘肇基, 

辽东人,时为都督,守扬州北门。城破率残部巷战,殉难。 [5]和硕豫亲王:清太祖努尔哈赤第 

十五子。史可法为其所杀。  [6]英霍山师:以英山霍山为据点的抗清义师。皖北义士冯宏图等以 

史可法未死为号召,于霍山起兵,连克英山、六安等地。 [7]陈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项燕: 

楚国名将,为楚人所爱戴。楚亡时未明其生死。起义军假借项燕之名以号召群众。 [8]孙公兆奎: 

… 页面 64…

孙兆奎,与吴日生义军联合抗清,称“孙吴军”,兵败被杀。 [9]白下:今江苏南京。 [10] 

洪承畴:字亨九,福建南安人。明万历进士,任蓟辽总督。清兵围锦州,率援兵与战松山,城破投降。 

 [11]颜太师:唐颜真卿,德宗时为太子太师。淮西节度李希烈造反,真卿奉旨劝谕,被杀。十五年 

后,仆人见之于同德寺,并受其赠金。人称尸解得道。以其死于兵,故曰“兵解”。 [12]文少保: 

文天祥。抗元战败被解至大都杀害。死后颜面如生,人传其尸解登仙,因为参悟大光明法。  [13] 

丹徒:今江苏镇江。 [14]江右王酞定:王猷定,江西南昌人,曾佐史可法幕。明亡隐居不仕。 [15] 

关中黄遵岩:黄遵岩,陕西关中人,事迹未详。 [16]粤东屈大均:屈大均,粤东番禺人。明亡, 

出家为僧。著《广东新语》、《道援堂集》。  [17]可程:史可程。史可法之弟,崇祯进士,官庶 

吉士。 [18]易姓:指改朝换代。 

                                        祭妹文 
                                                                                 袁 枚 

                    [1]                                 [2] 
     乾隆丁亥冬  ,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  ,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 
此为归骨所耶? 

                       [3]             [4] 
     汝以一念之贞  ,遇人仳离  ,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 
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 
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 
未必艰贞若是。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 
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 

                    [5]                   [6] 
温 《缁衣》一章  ;适先生多户入  ,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 

                                                    [7] 
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 ,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 
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 
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 
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8] 
悔当时不将繄嫕情状  ,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 
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9]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  ,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 
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10],而于此微缺然。 

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 
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 
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11],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 

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 
绵惙极[12],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 

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 
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 
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 
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竞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 
窀穸[13],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 
于斯,便祭扫也。其傍,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14], 

… 页面 65…

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                 [15] ,风雨晨昏,羁 

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姪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 
生汝死后,才周晬。予虽亲在未敢言老[16],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 
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17],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 

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 
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鸣呼哀哉!呜呼 
哀哉! 
                                          —— 《四部备要》本《小仓山房文集》 

 [1]乾隆丁亥:即乾隆三十六年(1767)。  [2]素文:袁素文,名机,字素文。袁枚三妹。 

上元:今江苏南京。羊山:在南京市东。  [3]一念之贞:以贞之一念。袁素文周岁时即由父许配 

如皋高家。高家儿子品德败坏,自愿解除婚约。素文因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仍嫁高家,备受 

苦楚。官判离婚。 [4]仳离:《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旧特指妇女被弃离去。 [5] 

缁衣:《诗经·郑风》篇名。 [6]奓 (音炸)户:开门。 [7]九原:山名,在山西新蜂县北。 

晋卿大夫葬于此,后因称墓地为九原。  [8]嫛婗(音衣尼):婴儿。指儿时。 [9]堂上阿奶: 

指袁氏兄妹之母章氏。  [10]婉嫕(音意):温柔和顺。 [11]殗殜病情不很严重。 [12]绵 

惙:病危。 [13]窀穸(音谆夕):墓穴。[14]阿爷:指袁氏兄妹之父袁滨。侍者:此指妾。 [15] 

栖霞:山名,在南京之东。 [16]亲在未敢言老:《礼记·坊记):“父母在,不称老。” [17] 

阿品:袁树,小名阿品,字东芗。袁枚堂弟。 

                                      板桥自叙 
                                                                                郑 燮 

     板桥居士,姓郑氏,名曼,扬州兴化人。兴化有三郑氏,其一为“铁郑”, 
其一为“糖郑”,其一为“板桥郑”。居士自喜其名,故天下咸称为郑板桥 
云。板桥外王父汪氏,名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仕。生女一人,端严聪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