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送礼的艺术 >

第17章

送礼的艺术-第17章

小说: 送礼的艺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需要收送两方的共同努力。
  先说送礼一方。
  送礼切忌一个‘滥’字。
  送礼既是真情实意,那就不应该单纯看做是一种应酬,不应该不分对象,只为一张薄面,凑热闹、随大流儿。
  只有关系较为密切,感情又比较“深厚的亲友之间,而且是必要时有所馈赠,这样才是合宜的。
  至于一般的朋友关系、泛泛之交,如果只靠“投桃报李”的礼物交往来维系联络和感情,用一种表面上亲密的虚假气氛来掩盖,实际上不利于增进友谊,只能流于庸俗化、商品化。
  你来我往,你送我还,勉其难而为之。苦干、疲于应付,双方都觉得是一种负担。
  镜头一:
  这个月小王两口子一下收到七八张“罚款单”——请柬。
  人家递贴子是看得起你。你30,他20 的,七八家,乖乖,就是这个月不吃不喝也搭不完礼。
  有些是挚友亲朋,不去不行,有些则是初识不久,关系一般的。况且小王两口子结婚时别人搭的礼你不可能原数送回吧,起码也得往上加点儿。这可愁煞了小王两口子了。
  这种“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做法,你看看双方会没完没了,你送过来,我送过去,实再是一种负担。所以,不妨提倡一些“君子之交”,大家大可不必凡事“非礼勿动”。
  镜头二:老白和老武家是邻居。
  远亲不如近邻。这不前一阵子老白的爱人从外地出差,给武家的小儿子买了件礼物,这武家的一看人家给自己孩子买礼物,不可能不回礼吧。给老白的孩子买了比他们送的还贵的礼物,似乎这样方够意思。
  平日里你家吃了饺子,他家作些包子也要你端过来一碗,我送过去一盆。长久了,双方都感觉到有些累。
  老白家给老武家送了两听内销的罐头,老武家这回大大方方的收下了,也没想着还礼,于是两家这才松了口气,皆大欢喜。
  所以,一般的朋友间,还是尽量不要建立一种“投桃报李”的礼物型交往关系。
  虽然我国有句古话:礼多人不怪,其实你稍加分析,不难看出许多问题的。
  “彩礼”、“财礼”、“见面礼”等等。
  有些“礼”多是为了“利”,还是崇尚“君子之交”为妙。
  送礼不必重:“礼”乃表达感情,寄愿祝愿之物也。也就是说要注意它的象征意义。
  千万不要只注意礼物的商品价值,察看行情,甚至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打肿脸充胖子”。(面子上不好看,自己还痛呐)“重礼”、“厚礼”,以显示自己的大方、慷慨,似乎礼不重便会小气包儿似的。
  有句古语讲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讲的就是“情”为贵。比方说老母亲过生日,买个电围腰,让她治治腰痛病,比你买了金戒指更让她感到欣慰。
  给恋人一首用心谱写的曲子,比你送一千支玫瑰来得情真意切:所以,情义无价。
  当然,不是反对在必要时在经济上接济和帮助他人。
  亲友救急,同志间、朋友间有难,以救人之急,这种经济上的无私援助,与一般常识中的送礼不是一回事儿,更不能同等看待。
  应当注意,有些时候重礼会引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托对方之事并以重礼,一旦事情不能办成,这是麻烦吧。
  两个小青年谈恋爱,一方重礼有加,可万一吹灯,一方索要,还真纠缠不清。
  现在,尤其是年轻人,收入都不是很高,因此切忌负债送礼,使今日的送礼者和来日的还礼者,感到苦于应付,不胜负担。
  如果真因未送礼,送礼少而失去一个朋友,我看随他去好了:这种人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凭酒肉之类才可为交友搭“桥”,这样的朋友还是少些为好。
  以上是对送礼者的看法,下面咱们聊聊受礼者又该如何。
  对于受礼一方来说:首先应该珍惜、看重对方的情谊。
  主要是领受送礼人送礼所要表达的真情,礼物的象征意义。切莫估摸礼物的价值,更不可以以礼物的轻薄厚重来取人,以轻重厚薄分亲疏贵贱。出于真情送的礼物,哪怕很轻,轻到一张纸那样,你也应当珍惜,只有对方才真正理解你。
  受礼前要表示适度的谦让,而接受后则要示感谢。比方说些“让你破费了,谢谢你”等等的客套话,并诚恳地对对方表示以后不要太客气,务请不要再破费等等。

  切忌来一收一,来十收十。
  如果对方是从远方带来的一些土特产,不妨欣然接受,因为这属于纪念性、礼节性的馈赠,它们所代表的一片真挚之心你应收下。如不接收,让对方感到扫兴或尴尬。

  如果送来的礼物价值较高,还要根据你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方的经济承受能力来决走收辞了:经济条件好的,可以接收;不太好的,应婉言劝其带回。如果是亲友或同胞兄妹,专门为你买的,你应痛快接受为好。

  如果亲友为了帮你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而馈赠的财物,你不妨接受这真诚之帮助。同时,要考虑对方赠与你的这笔款项,会不会使对方增加本身的经济负担,如遇这种情况,应婉言谢绝或仅接受其中的一部分,以示对对方的感谢。如对方再三坚持要你收下,你可以不必推辞。

  对于关系不深者送来的重礼,一般要婉言谢绝。特别是对那些以拉关系,走后门为由的送礼,更要坚决予以拒收。
  收到礼物后呢,要妥善保存,并且要记住哪位朋友何时赠何种礼物,以便以后需要还礼时有据可查。
  当你决定给朋友回赠时,要根据对方的性格志趣及所处环境考虑周全,并且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适当的礼物,作为回赠。
  回赠的礼物与送者的礼物有同种含义:表达感情,增进友谊,切莫对方送一,你必还二的机械做法。
  对方赠礼是不求你回报的,它只表示对你们关系的一种肯定,如果你一定要送一件比你朋友所送你的礼物要贵重的,并不一定有好的效果。
  那种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力,一味攀比的行为是万万不可取的。
  只要送出一份真心,那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谊重”的古语,依然适用于回赠者。
  不知您想过没有,如果你送的礼物被拒,或被退回之后你该怎么办呢!
  似乎这与礼尚往来的基调不大合拍。对了,万一遇到这种情形呢,你应该这么办:首先,你千万不要表示不快,或者火上心头,让双方都不愉快。
  你应该做的是:要热情的向对方表述你的好意。要知道有些时候,对方是看你送礼物是否是你的诚意来决定收或不收的呢。
  就是说你要解除对方的疑虑,让对方理解你的好意,从而愉快的接受你的礼物。
  如果对方坚决不收,你也不可以勉强,你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认真看看礼品被退的原因,然后再思忖一下有没有良方以弥补,下面我们帮您分析一下:

  (1)让人觉得你送礼的动机有问题:单位马上分房子了,你忽然给分房小组组长一份厚礼,当然,这个目的太明显。
  本来你的住房条件差,小组已决定考虑你了,这样一来,你会让分房组长难以开口了。何况分房是为大家伙儿服务的,为同志们服务,不收你的重礼,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意料到的。

  (2)送礼的时间有问题:有人急于求成,在事情没头绪时给人家送上一份礼,这种人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事成之后,略送礼物以表示你的感谢之心,未尝不可。
  从主观上看,你尽管觉得无关紧要,成与不成,人家总是费了心思么,可这样一来,对方无形之中会有种压力,人家怎么会不放在心上呢?
  这时,畏难情绪便会粉墨登场。人家没有十足的把握,当然不敢收你的礼品,恐有负你所托,故拒收或退还,也属自然。

  (3)你们之间的关系有问题:初识之交,你大包小包的让对方感到唐突,不论中外,都不欣赏这种做法。
  即使平常关系不错,送礼太重,人家也会接受不了的。
  这说明关系是亲是疏,是否有送礼的必要;送多送少,厚薄也有直接的关系。
  (4)你的礼物本身有问题:礼物不经过检查,不知质量是好是坏,或急于应付,让人看了,自然不乐意。
  一般即使别人不喜欢也不会退回,退回表示你们关系的断绝,所以对方一般不会贸然退回。
  总之,送礼被退,总有因缘。
  找出原因,问题解决了一半。
  自己不周:登门道歉,或打了电话,写信表示歉意。
  受礼者误会,应如实解释清楚,使双方和好如初。
  作为送礼者,应当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免为其难,体谅对方的苦衷。
  这样,收礼、退礼之后,又可以增强彼此的情谊。
  那么,退礼之后,还可不可以再送礼给对方呢?
  如果你们双方并未因此而产生隔阂,对方亦无意与你疏远,当然可以再次表示心意。不过,应隔一周之后,挑一个适当的时候,你再送,一定会有好的效果的。

  ●送礼三六九

  切忌一七十您初看这个题目不禁会问:送礼还有这么多说道?对了,您甭看这些小小的数字,和您的礼物联系起来,还真是说头不小呢!
  大凡送礼,无非图个吉祥,沟通彼此的感情,本意如此,您要是犯了送礼的“忌”,您就瞅对方的脸色吧,保证不让您“失望”,本来好端端的一件美事,让人心里觉得不舒服,真是“送者无意,收者有心”,这样达不到您所要表达的效果,还会弄巧成拙。

  生活是一种美的创造,礼尚往来又是其中少不了的“作料”,咱们就侃侃送礼中数字方面的禁忌。一方面了解一下数字的玄妙,一方面您会明白为什么要送这个数而不送那个数了。

  A。“六。六”顺。

  日常生活中,几个酒篓子哟五喝六的,您就坚起耳朵听着吧,“六?六”顺不绝于耳,为什么呢?
  咱中国人最会联想,于是这个“6” 简单的符号便被演绎成另一种意思了。“6”取汉字“禄”因为“6”与“禄”同音,吉祥之意跃然而出。
  我国许多民族在婴儿出世时,乡里乡亲,挚友亲朋免不了祝贺一番,送些个礼物,凑个热闹,这其中有些礼物中就含有吉祥的意思。云南的白族得到“报喜”之后呢,娘家人儿要送鸡蛋,白的也好红的也罢,准是60,或者160,再么就是260。不管600 只鸡蛋也好,6 只鸡蛋也罢,独独这“6”是少不了的,多少看个人贫富而定,否则被看做不吉利。
  您就听这送礼的媳妇婶子们的吧:“李大嫂,您这是上哪儿去?”
  “哟,大妹子,这不老王家的儿媳妇儿生了个大胖小子,送过去几个鸡蛋,高兴高兴。”
  “我也是,一块儿走吧!”
  “你送过去多少?”
  “我们可比不了你们家,送去六十个意思意思得了!”
  “我也送了六十六个,六六顺吗!”
  看来,人们送礼送6 是有道头的。除了生孩子送鸡蛋外,白族人还兴送小帽子、小衣服、小披蓬、小裹被、小裤子、小袜子6 样。其中裤子、衣服等常用品可各送6 套,糖食糯米、面等也以6 计,或6 斤,或16 斤。
  有些朋友会问了,为什么白族人对六情有独钟?
  据说白族是六诏的后代,祖先六诏年年给大唐帝国送礼,每诏一份,共6 份。大唐回赠也是6 份,各诏分得一份,这源于祖宗遗俗。
  “6”、“禄”同音,恐怕才是主要原因,“6”是财气、有福气的吉祥表示,总之,送“6”主要是给对方带去吉祥的兆头。

  B。神圣之数——3

  “3”。一个非常幸运的数字,在习俗迥乎不同的东西方,“3”几乎被所有的民族“尊重”,被视为尊贵、吉祥、神圣的象征。
  “3”为何受此殊荣?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将“3”视为完美的数字,说“3”代表了“开始,中期和终了”,说它具有神性。在希腊罗马神话中——被视为两方文化的基石中,以“3”象征神性更是比比皆是。
  西方人认为世界由三位神灵统治:主神朱庇特,手持三叉闪电;海神尼普顿,使用三叉戟:冥神普路托,牵着条三头狗。
  而命运女神、复仇女神也各有三位。
  “3”影响了西方文化,所以在西方,送礼以“3”为多。

  C。 八、八,发、发。

  前一阵子,全国许多城市都争相拍卖带“8”号码的电话号码,那个火爆劲,不知您见过没有。你出八万,我掏十万,决不含糊。
  大家一看都明白了,“8”更火,它是“发”呀!
  做买卖的,手拎大哥大,就非脸红脖子粗地漫天答价,购侍带“8”字的电话号码,似乎这样才会财源滚滚,一路上发、发、发。
  这样的朋友,您如果送他一瓶8888 元的人头马做为礼物,这位老兄一定乐的什么是的,拍着你的肩膀,“意味深长”地和你套磁:“托您的福,说什么也得发呀!”
  您瞧,人就这么怪,其实只是一种迷信或者说是虚荣心在做怪。发不发,就看他脑子转的怎样,会不会在硝烟弥漫的商场上游刃罢了,“8”——“发”,也只不过是自己为自己炮制的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可你还得力这个肥皂泡做些修饰,又有准愿意将这个肥皂泡弄破,让自己与他人都尴尬呢!
  我相信您不会,对不对!
  人就这么怪!没辙!

  D。“9”——天数。

  咱中国古代把个数(个位数)的单数叫阳数。“9”又是个位数中最高之数,实乃阳数之巅,所以“9”被称为“天数”。由此“9”就象征着极高(如九霄云外),极广极大(囊括九洲,括含八方)、极深(深达九泉之下),不难看出,“9”就象征着事物的极限,所以“9”在古代中国被认定为吉祥之数。
  “9”与汉字中的“久”谐音,真是倍受青睐。皇宫宫门上每排9 个黄铜的吉祥钉;故宫“三大殿”高度都是九丈九尺;正阳门(即前门)正楼自平地至正兽上皮止也是九丈九尺;颐和园排云殿亦是九丈九尺高。
  您要想从古建筑中找出与“9”有关的东西,我敢夸海口:您闭着眼睛只管找,不会没有收获的。
  封建帝王们为追求自己“万岁”和王朝的永久,对“9”的偏爱也不足为奇了。
  就拿北京的名胜来说吧,故宫、北海、天坛、地坛,从建筑到装饰,与“9”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人会说了,天下只有一个“9”最丑,什么啊,“臭老九”。别急,您看,现在大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之风,“臭老九”不“臭啦”,香都来不及呢!
  “9”——“久”,没错。
  情人节,您可以送你的恋人9 支蜡烛,每只上面刻一首隽永的小诗,当你的恋人点燃它们的时候,那点点盈盈的火花,静静地在他(她)的眸中跳跃,他(她)便会沉浸在昔日依依的情怀里,就在这点点炫光中,你们的爱会悄然升华,又会进入一个层次,不真真“开长地久”了吗!
  送“9”给至友亲朋,没错,不信您试试?!

  E。不祥之数——“4”。

  美国一家高尔夫球商特别推出四支装的高尔夫球产品,以期在日本大展雄风,谁料到竟无人问津,商人经过一番调查得知:原来美国高尔夫球原本习惯每盒装三个,六个或者十二个。问题就了出在这个“4”上。
  “4”在发音中与“死”发音相近,在中国的邻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