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少,否则邮购商店只好关门大吉,广大顾客也将失去这种方便服务。所以
商业和经济的发达建立在供需双方自觉的信誉基础上。
小结:超级市场和邮购业务能够提高交易效率,但需要顾客一方同样自觉地遵守商业道德规范,
说明超级市场的普及如何改变了美国经济的结构。
10.美国的进口货
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进口商品。超级市场也好,百货商场也好,货
架上陈列的商品中进口货大约占到 1/4。视听设备,包括电视机、录像机、
磁带、收录机,至少有 60%来自日本;马路上跑的汽车大约 1/5 是日本货;
衣服多半是亚洲产品,其中中国货近年来增加得很快;电器(熨斗、吸尘器、
电子表等)多半产自香港或台湾。上面说的是大众化的中低档商品,它们的
价格都比相应的美国产品便宜,质量虽稍逊,但也美观耐用。至于高档商品
中进口货更占重要地位。法国的香水和酒,意大利的首饰,瑞士的高级表,
西德的豪华轿车,都是整版广告介绍的重点,也是中产阶级向往的享受。美
国虽然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量的约 15%,但食品中也有大量进
口货。巧克力和奶酪来自瑞士,啤酒来自西德,中国的青岛啤酒也日见其多,
许多水果来自中南美洲和东南亚。进口商品对美国各个阶层人民的重要性可
以这样来估计:如果停止进口,一般群众就买不到价廉物美的用品,富有阶
级不能享受世界上最精美的产品。这会使他们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又降低生活
质量。
那么,是不是美国占了其他国家的便宜呢?不,这是一种交易,因为外
国同样从美国进口商品。过去 MADEINUsA(美国制造)是商品品质的标记,
各国都喜欢用美国货。现在美国货的市场很大一部分被日本、德国和港、台
等产品挤占。MADEINJAPAN(日本造)成为大家追求的东西。但在某些领域里,
美国货仍独占鳌头。譬如民航客机,大型电子计算机,这些大件头商品一件
就值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世界各国离不开美国的这些高技术产品。农产
品特别是粮食,也是美国大宗出口品,许多国家要靠美国粮食来吃饱肚皮。
美国从进口的商品得到利益,外国也从美国的出口得到利益。所以进出
口交易是同时有利于双方的买卖。按说,这是一个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可是
流行的关于进出口贸易的不少观点,却并不符合这个道理。
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常常对外国的制成品有浓厚的兴趣。另
一方面,自己的产品又不大能吸引外国客商,出口发生困难。其结果往往造
成外贸逆差。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印象,似乎是应当尽量争取多出口,争
取外贸有顺差才好。于是创汇本身就成了一项国家任务,可是如果我们考察
一下外贸有大量顺差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台湾,可以发现他们的巨额顺
差也造成了国内的经济问题,主要是资金外流,影响国内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所以逆差顺差都不是好事。而且就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各出超国的顺
差之和必等于各入超国的逆差之和。换言之,如果我们要争取顺差,必定要
逼迫某一国出现逆差。
美国从 1976 年起外贸就出现逆差,而且逐年扩大,1986、1987 两年达
到 1500 多亿美元的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仍有六七百亿美元之巨。这里
很自然地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进口商品是要拿钱去买的,从日本进口,就要
用日元支付。现在日美之间的贸易美国是逆差,这一事实证明美国有大量日
元购买力,那么日元是从哪里来的呢?
国际间支付手段(可以把它想象为钞票)的流动,除了商品交换为一渠
道,还有资本流动的渠道。近几年日本有大量资金流到美国。夏威夷岛避暑
胜地整片的房地产都被日本人买走;纽约、旧金山许多著名建筑物成了日本
人的财产;日本人不但买了不少美国企业,还在美国开办了新企业,汽车制
造厂是其中一个主要行业;日本银行还在美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以赚得利
息。日本人在美国投资先要将日元换成美元,因此美国方面就有了日元结余,
可以用它来进口日本货。当然,获得日元的人未必就是日本货的进口商,这
里要靠银行和外汇市场帮忙。
美国舆论界对于这种趋势颇为心焦,由于美国的法律并不禁止将土地出
售给外国人,所以这样发展下去,或许会有一天美国成了日本人的财产,这
还成何体统!所以舆论界号召要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平衡贸易,外国人就
不容易有多余的钱来美国投资。可是美国百姓对这种号召似乎反应冷淡。
美国人一般是很爱国的,这从几件事情可以说明。1986 年挑战者号航天
飞机坠毁造成 7 名字航员死亡。事故的第二天,许多美国民宅不约而同地挂
出下了半旗的美国国旗,以示哀悼。每年 7 月 4 日国庆日,城市乡村都有许
多自发的纪念活动,晚上的烟火晚会都有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参加。其实,
烟火的色彩和数量都不及天安门放烟火的 1/10,但人们一样热烈兴奋。每次
发生美国人在国外遭到暗算或被绑架,全国同仇敌忾,比之非美国人遭遇类
似事件时要激动百倍。尽管美国人很爱国,但他们对外国货却照买不误。在
这一点上华裔美国人就表现不同,多数 60 多岁的华裔美国人拒绝买日本小汽
车,宁可买费油且可靠性也较差的美国车。一方面这是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对日本人的仇恨,另一方面他们幼年时在国内曾发生过抵制日货的运动。
美国人对于买日本货(或其它外国货)有他们自己的解释,他们认为如果美
国货不及外国货,为了爱国而买国货,结果反而惯坏了美国的企业。要爱国,
就要让美国企业到世界市场上去竞争。从这一点可以看到美国人对于爱国和
市场的看法。总的说来,美国人比较地认为市场是中性的,人们在市场上的
选择应由市场来决定,这和爱不爱国没有关系。我们从出入境的美国海关的
态度也可以看到这一点。不论是美国人或外国人,从国外买便宜东西进口,
或从国内买便宜东西出口,虽说超过一定限量也要上税,但限量定得很宽,
而且海关从来不把旅客自用消费品进出口纳税当作认真的任务。他们主要是
查毒品和武器。
一个国家应该出口它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并进口它只能有生产劣势的
产品,这称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原理。这个原理简单明了,但在实践上却
远不是简单的事。首先,什么是一国具有生产优势的产品,什么是生产劣势
的产品,判断起来就很不容易。我国就一直在发生同一种产品一方面在进口,
另一方面又在出口的怪事,甚至同一批货放在仓库里并未移动,却首先卖到
香港,接着又买回国内,白给港商赚了几十万美元。我国的石油该不该出口
的问题已经讨论了若干年,至今未有定论。其次,即使确定了某种产品应该
出口,可是应该出口多少最适当,则是一个更难口答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市
场经济国家内是极容易解决的——出口能赚钱的产品就是具有生产优势的产
品;进口能赚钱的就是只有生产劣势的产品。其理由很简单,在市场经济内
钱能买到一切商品,因此,从实践上钱可以作为商品价值的客观度量(理论
上的证明可以暂时不问)。赚钱就是增加了一国的价值。但当钱不能购买一
切商品,还需其它附带条件时,钱就失去了客观度量价值的特性,所以在非
市场经济国家内,赚钱的买卖未见得利用了比较利益。例如有的单位有外汇
指标,能以牌价购进外汇用来进口商品。此时进口赚钱未必真的为国家增加
了价值。另外一些单位没有外汇指标,当他们需用外汇时不得不亏本出口。
上面提到的怪现象,都是由于钱失去作为一切商品媒介的属性而引起的。除
了依靠市场,没有别的办法可以判定一国应该进(出)口什么产品,以及进
(出)口多少。在“‘金钱万能’的经济学意义”一文中,我们再来作进一
步的讨论。
小结:迸出口交易的目的不是创汇,而是各方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劣势以赚得经济利益,一
国资金的流出流入不但与进出口商品有关,而且与相互投资有关。
11.喜欢旅游的美国人
我的房东太太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职业妇女,在哈佛大学经济系做秘书。
她的丈夫于 5 年前因脑溢血去世,但她的经济状况并不紧张。除掉每年有近
3 万美元工资(因是资深秘书,她的工资属女秘书中最高的一档),还有一
座宽敞的住宅,归她独自享用。为了排解寂寞,也为了增加收入,她还出租
两个房间供房客住,这每年可以增加约 1 万美元收入。另外她还经营股票,
这是她丈夫留给她的可以随时变成现款的金融资产。总之,她是经过了一辈
子努力现已挣得稳固经济基础的中产阶级的一员。
人们常说,人活着是因为有希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前途有信心,那
怕只是幻想,就决不会想到死。但人越老,前景中的机会减少了;从过去的
事业中隐退下来,原来的希望已很难维持了。所以老年人要保持对生活的信
心,必须依托于新的希望。在中国,老年人常把希望寄托在儿孙辈;但在美
国,老一辈和新一辈之间的关系很淡漠。那位房东太太有 4 个子女,除有一
个儿子在当地,其余均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我在她家住了半年,只见她儿子
来过一次,可见儿子在她生活中并不占据什么重要地位。那么她对生活的希
望寄托在哪里呢?在旅游!她每次谈起过去到海外旅游的经历时,总是兴致
勃勃、眉飞色舞。最近她给我写来一封信,而其中最精彩的一段便是她再次
去瑞士和意大利的趣事,写得绘声绘色。
旅游是要花钱的,在过去只有阔气人家才有远游的机会,但在近一二十
年内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甚速,普通中产阶级都有财力每年出门旅行。收入水
平中等偏下的家庭也相继效仿,每隔一两年便进行一次节约式的观光。1987
年美国人花在旅游消费上的钱达 3560 亿美元,约占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 8
%。换句话说,平均起来每个美国人每年中近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所得是用于
出门旅游的。
一般的家庭在根据自己的收入安排其日常生活时,首先要保证食品开
支,其次是考虑购买住房和耐用消费品,最后才谈得上旅游。因此家庭收入
增加时,食品以外的开支相应增加。这个规律不但适用于某一特定的家庭,
也适用于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即食品开支占家庭总开支中的比例,富裕
的人较低,贫穷的人较高。例如根据我国的统计,1990 年城镇居民的食品开
支占总开支的 54.2%,而农民则占 59.3%,说明城镇居民的收入高于农民。
又如同为城镇居民,1957 年时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 58.4%,1964 年上升到
59.2%,说明这七年中人民收入水平略有降低:改革以来的十年中这个比例
持续不断地减小(但 1989 年以后二年内此比例略有上升,因为食物计划价格
的调整),说明人民真实收入不断上升。美国人平均食品开销只占总开销的
16%,所以有很大的剩余财力从事其它活动。食物开支的比例随收入增加而
减小的规律在经济学中称为恩格尔定律,它在作富裕程度的纵横比较时十分
有用,但在具体应用时要注意价格扭曲造成的影响。例如我国粮食价格在定
量之内比市价大约低出一半,使吃定量供应的家庭食物支出的比例降低。又
如我国城市居民所住公房的房租偏低,说明家庭总支出中有一部分由于政府
补贴而没有表现为货币开支,这又人为地拾高了食物支出比例。
食品支出比例的变化只能说明过去家庭消费结构的演变,如果要预测今
后消费结构的变化就要用另一个概念,即家庭年收入如果增加 100 元,这新
增的 100 元中分别用于食品、耐用消费品、住房、旅游的各占多少。这种对
新增加部分的分析在数学上称为增量分析,在经济学中有一个专门名词,即
边际分析。平均数分析重在总结过去,而边际分析重在预测将来,后者在作
决策研究时有更重要的意义。前面提到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有约 8%用在
了旅游上,这是平均数分析。从边际分析看,美国人新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旅
游则远不止 8%,而是有 20%用在了旅游。所以今后旅游业还将有很大的发
展。另一个边际分析的指标即所谓弹性,弹性是两个百分比的比例。旅游的
收入弹性是指人们的收入每增加 1%时旅游支出增加百分之几。美国人出国
旅游开销的收入弹性是 2.5,换言之,以百分比表示的出国旅游开支的增加
速度是人们收入增加速度的 2.5 倍。
旅游将人置于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它给人一种新鲜感,让人摆脱每
日为生活奔走的压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小心翼翼的心态,使人处于精神
上完全松弛的休息状态。所以旅游业给人的最重要的满足并不是大吃大喝等
物质上的享受,而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使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缓解,从中感到
满足。若豪华旅游而处处受气,这对人不会有吸引力。相反,来到贫困荒凉
的不毛之地,只要能受到热情坦诚的对待,却可以留下一个终身难忘的愉快
的回忆。美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个行业是黑人旅游公司,它专门组织黑人
的旅游。黑人参与白人团体旅游,虽然未必一定受到歧视或侮辱,但总有点
不自在,这就破坏了旅游所要达到的调整心理状态的精细的功能。专门的黑
人旅游避免了这种心理负担,所以它能够兴旺发达。现在黑人及其它少数民
族每年的旅游花销总数已达 250 亿美元,占全美旅游花销总数的 9.6%,远
低于这部分人口占全美的比例(15%)。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部分人收
入水平大大低于白种人。
美国每年有 3000 多万人出国旅游,此数超过了美国人口总数的 12%。
其中 2/3 的人去了欧洲和加拿大,剩下的多数去了美洲地区。来中国的只有
30 万,占出国旅游人数的 1%。去欧洲及中南美洲的人多,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距离近,可以节省路费和时间,二是文化背景相近,听得懂话,看得懂
路标和广告。由于同样的原因,更多的美国人是在国内旅游。美国人每周工
作五天,星期六和星期日休息。两天的休息便可以开汽车在半径 500 公里(车
行 5 小时)的范围内活动一番。美国联邦法律规定节日假和周末休假连在一
起(这和我国相似,不同的是美国的节日规定在相近的星期一,周末的假日
雷打不动;我国则规定节日假不变,将周末假移到节日假)。这时形成“长
周末”,更是出门旅游的好机会。
旅游的能力主要取决于经济条件和闲暇时间,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