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心态灿烂人生-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它不仅仅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上,而是转为生物—心理—社会学模式。
心情故事
曾经到一家企业做咨询,我在办公室与公司总经理谈工作,正当我们谈笑风生的时候,一位下属来请示工作,轻轻敲门后很有礼貌地进来。当下属看到我们正在谈话,说:“您有客人,那我过会儿再来。”总经理说,你进来吧。下属赶快拿出一个需要经理签批的文件,经理看完后,边签字边随口说了一句:“你们这一次一定要把事情做好,不能像上次了……”我心里想,上次下属一定没有把工作做好。下属拿着签过字的文件转身刚要走,经理不放心地又叮嘱一句:“听见了没有,不许再做坏了!”这时候语气加重了。那位下属说:“我们不会再做坏了。”经理立刻跟了一句,“不会做坏,上次你们不是做坏了?你们知道上一次做完了以后,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吗?”
《阳光心态灿烂人生》 第二章 身心健康(5)
就在经理话音落地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脸色已经变了。他突然变得激动起来,大声喊叫着,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言语也越来越刻薄,那位下属站在那儿已经有点儿颤抖了,经理的手指几乎就要点在下属的脑门上。为了缓和气氛,我拉过下属说:“你先回去,把这项工作好好研究一下,一定要做好,现在我和你领导谈点儿事。”下属出去以后,再看那位经理,嘴里喘着粗气、额上青筋暴露、浑身不住颤抖,他还不能平静下来。我劝慰他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这样生气,这样发火既伤身体也不能解决问题。“我就受不了,没法儿控制。”经理气哼哼地说。可想而知,那位走出去的下属一定也很茫然,“我究竟怎么了,进来签个字,就被劈头盖脸地训一顿。”下属不知道,他的老板心里积压了太多的东西无处发泄,现在找到了一个导火索,而他自己的确没有好的情绪调控方法,所以就倾泻在了下属身上。
书外师说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遭遇过这种突如其来的攻击?是不是自己也有火冒三丈而不能自制的时候?那是因为我们的心理处在不健康的状态中,心里积压了太多的无处宣泄的东西,停留在你的潜意识里。一旦时机成熟,遇到条件反射,立刻就会喷涌而出,于是就会有人无端地受到伤害。大多数人对心理健康知之甚少,于是任其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情绪”是个体对事物的一种含有喜爱或厌恶态度的反映。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人的高兴、快乐、不快、悲伤、恐惧等感觉以及种种痛感和快感中所包含的感受成分和体验主体。情绪的性质只有两种:快悦的和不快的,或者如一般心理学教材中所说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情绪对我们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我们许多人并不明确。很多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情绪具有两极性:消极性和积极性。生活需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情绪,它是我们对外面世界正常的心理反应,遗憾的是有些人不能控制自己的心境,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那些消极的心境总是左右他们的生活。我们常常喜欢怨恨别人的粗俗,愤慨客观社会的不公,而为自己情绪起伏找到理由。如果你乘过飞机就知道,在某个高度之上,就没有风雨云层,同样如果你生命中的云层遮蔽了阳光,那是因为我们的心灵飞得还不够高。找到使自己上升到云层之上的途径,那里的天空永远是碧蓝的。
知识窗
心理是否健康?给心理健康定标准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人类迄今还难像检查躯体健康那样检查心理健康。躯体健康不健康可以通过完整、清晰、科学的客观数据说明,这些数据通过体温、脉搏、血压、心电图、肝功能等一系列的科学检查可以得到。而许多心理现象和规律尚处于未知或知之不多的阶段,并且由于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水平、意识形态、民族特点和学术思想等导致的不同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念也会对此产生影响,因此至今尚无世界各国公认的、科学的心理健康标准体系。不过,心理健康应该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没有心理疾病,其次是保持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姿态。比较具有共识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
1。正常的智力水平。智力水平是一个人生活、工作、学习的最基本心理条件,它包括你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等。
《阳光心态灿烂人生》 第二章 身心健康(6)
2。健全的人格。人格反映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的人格是指构成人格的诸要素如气质、性格、理想、信念和能力等各方面都能保持较好的平衡。
3。较强的社会协调性。一个人能够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行为,达到与客观环境和睦相处的协调状态。这主要表现在:较强的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较强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适应不同情境的能力。
4。情绪和情感的稳定。愉快、喜悦、乐观、通达、恬静、满足、幽默等好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和调动心理潜能,有利于人们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激烈的情绪波动,如欣喜若狂、悲痛欲绝、暴跳如雷、激动不已,以及长时间的情绪消极,如悲伤、忧虑、恐慌、惊吓、暴怒等,可导致人的心理失衡,不仅使人的认识和行为受到左右,而且可能造成生理机能的紊乱,导致各种躯体疾病的产生。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
5。健全的意志,协调的行为。自觉地确定自己的理想目标,并支配自己的行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意志与行为是一体的:行为受意志支配和控制,通过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意志活动的实质。心理健康的人果断,善于迅速明辨是非,合理决断和执行;自觉,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并能主动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预定目的;自制和自控,善于促使自己执行已采取的决定,排斥与决定无关的行为,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冲动行为。
6。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心理相容、互相接纳、尊重,而非心理相克、互相排斥和贬低;对他人情感真挚、善良,而非冷漠无情、伤害别人;懂得奉献,以团队利益为重,而非损人利己……
7。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每个人都有三种年龄:实际年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实际年龄是指人们的自然年龄;生理年龄是指人生理发育成长所呈现出来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年龄往往有差别;心理年龄是人整体心理状况所呈现出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也不完全一致。如果个体的实际年龄与心理年龄、生理年龄相符,同时个体在不同心理发育期表现出相应的心理特征,那么你的心理就是健康的。
心理健康标准的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社会及个体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另外,心理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绝非千篇一律,心理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僵死的状态。心理健康就是不断向良好心理特征变化的过程,是人通过不断的心理调整达到的一种良好状态。生活中,利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促进观念认识、情绪反应、行为倾向等方面的和谐反应,会有助于维护我们心理的健康。
修养道德,健康无忧
道德是对人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今天,健康不仅涉及人的体能方面,也涉及人的精神方面。道德修养是现代人精神健康的反映,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我们关注自己躯体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常去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培育自己的道德健康。
《阳光心态灿烂人生》 第二章 身心健康(7)
趣闻轶事
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故事,然后留给大家一个题目思考。
故事是这样的:一对恋人出去旅游,他们乘坐长途大巴车一路观光,车上有很多游客。进入山区后,他们在一个峡谷口处下了车,准备去看看别处的风景。就在他们下车后不久,那辆大巴继续前行时,他们亲眼目睹了从山上滚下一块巨石,不幸地砸在了那辆大巴车上。车上所有的人都遇难了。当两位年轻人目睹了那一悲惨的瞬间后,他们说了一句话……
老师的问题就是:“两位年轻人说了什么?”
课堂里开始有人议论,有人尝试自己的猜测:“幸亏我们下来了”或是“那些人真不幸”,还有的人会说:“还是我们的命大”,可能还会有人说:“我要谴责那块儿罪恶的石头,什么时候下来不行,非得那个时候下来。”很多的答案,还可以继续想下去……
老师公布了答案,两位年轻人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就不会被砸了。”如果他们两个中途不下车,那辆巴士就会赶在大石滚落下来之前越过那个地带,而所有的人都会幸免于难。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他们下车耽误了那么一会儿,才会发生悲剧。他们对此还有深深的内疚。
你的答案和两位年轻人一样吗?如果你答对了,我真幸运,因为有你这样一位好朋友;如果你答错了,没有关系,你和我一样,经由这件事,我们长了一智。
书外师说
替别人着想是世间第一等的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其实是在不知不觉中一味自私地为自己活着。我们应该多尝试以不同的角度来正面思考;并多找机会去帮助他人,理解别人的感情、关注别人的需要和感受、富有同情心是道德健康的核心。道德健康是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善良的品性,淡泊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与人相处善良正直、心地坦荡、遇事出于公心、凡事想着别人,这样便无烦忧,才会使心理保持平衡。
生活中,我们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净化心灵,呵护道德健康。心灵的花园不时时修缮,就会杂草丛生。我们有的时候会无端对我们周围的人发火,都是因为什么呢?如果同事和你讲到他的孩子学习成绩如何好,那种心满意足的夸耀令你感到脸上无光,因为你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你会不会回家训斥自己的孩子呢?你可以说,你爱孩子,否则就不会管他了,但是,平心而论,你这是爱孩子呢,还是爱自己的面子呢?如果单位里竞聘领导岗位,与你条件相似的同事也参加了竞聘,你会不会郁闷生气,心理期待他们的失败,嘴上不断讲人家的闲话呢?你也许认为自己最有才华和能力,不断用追求进步、勤奋努力这些词汇安慰自己,可这难道不是自己对名利的痴迷吗?贪婪、虚荣、嫉妒……常常一念之差,致使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凡人正是因为常常在荣辱、进退、沉浮、劳苦、得失等方面考虑太多,所以才影响自己的情志,摧残自己的道德健康,伤身损寿。老子有句话值得借鉴:“既惊其神,即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
《阳光心态灿烂人生》 第二章 身心健康(8)
心情故事
有位博士新到一家公司工作,这家公司是一个集研究、生产、开发于一体的企业,因为研究人员很有限,博士就是公司里学历最高的工作人员了。一段时间后,博士认为别人学历不高,很难有共同语言,公司领导也发现,博士不是很平易近人,想找他谈谈。于是,一个周末公司经理邀请他一起去钓鱼,还有副经理陪同。
经理们常来这里钓鱼,而这位博士是第一次来,大家架好杆儿,坐下来开始垂钓。博士原本可以和领导们聊聊天,交流一下,可是他心里想,他们也就是大专的水平,我能跟他们聊什么呢?论钓鱼我不懂,论专业他们不懂,于是,他自己就闷着头很少说话。一个多小时以后,经理站起身,向旁边走了走,然后竟然从这水面上噌噌几步跳了过去,到对面上厕所去了。博士一愣,心想:“那么长的一个湖面,他怎么就过去了,难道他会水上飞啊,太悬了。”但是碍于面子又不好意思问,经理一会儿噌噌连跳带跑回来了。又过了一会儿,副经理也起来了,也噌噌地跳过湖面去了厕所。博士想:“我进了一个高手如林的公司啊,全都会轻功,太奇妙了。”博士这时也想去厕所了,左看右看,发现只有湖对面有厕所,但是如果不从湖面过去,就要绕很远的路才能过去。自己心想,我一个博士在他们面前也不能显得太不行,既然他们能过我也试试,水肯定不会太深。他站起来大步跨了出去,只噌噌两下就掉进了水里,经理和副经理大吃一惊,赶紧把博士拽了上来,问他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跳水啊。博士说:“我看你们都跳过去了,我想我也应该能跳过去。”经理恍然大悟,说:“你应该问问我们呀,我们常来这儿钓鱼,这个水面我们清楚,那边有一个断桥,有很多桩子,平时就露在表面,昨天下了一点儿雨,现在水涨了,没过了桩子,但是我们知道它的位置,我们是跳着上边的桩子过去的,谁能够跳水而过去呀。”
博士一时无语,悔恨自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爱面子有时候就会给你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你是博士,有很多问题你不想问,你觉得问了以后有失自己的身份。但是大家会这么想吗,大家不会这么想,不懂的问题谁都要问。如果我们放下架子与人交流,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在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改善我们自己的心态,放下架子向人学习,虚心求教,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事实上,寻求帮助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能或不称职,常常意味着更高层次的诚实和智慧。
《阳光心态灿烂人生》 第二章 身心健康(9)
书外师说
我们身边常有一些人,他们身上似乎存在一种排斥感,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人们都会很快离他而去。他们自己往往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觉得自己什么都很好,应该能和人很好相处。可情况往往是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却能受到大家的欢迎,这让他们很费解。其实,他们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道德健康出现了问题,之所以不受人欢迎,原因是自己过度考虑自我,不肯为别人着想,这样怎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呢?一个人总是为自己着想,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就很难有真正的朋友。
每个人都希望在人前能被“尊重”,或活得“体面”些,没有人希望自尊心受损,更不喜欢受人羞辱。不过,我们常常遇到尴尬的局面,然后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自卑或恼怒。越是身居高位或具有专业特长的人,面子越难保。留面子是一门艺术,并不完全取决于别人,更多的时候我们自己是可以掌控的。一个人要想有面子,首先就不要怕失面子。人无完人,没有人不犯错误,有时甚至还一错再错,既然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可怕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怕知错而不肯承认和改正。生活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