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历代皇陵 >

第87章

历代皇陵-第87章

小说: 历代皇陵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面镜子,把对面的文字反映进来,可谓一绝。这种反书在梁代早年就有,但仅流行于一时。另葬在今南京市甘家巷小学院内梁武帝萧衍的七弟萧秀墓前的四通神道碑是当时的四位文学家王僧孺、陆陲、刘孝绰、裴子野撰文,贝义渊书,此碑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还有葬在今南京市甘家巷西口,梁武帝萧衍十一弟萧憺墓前的一通石碑,碑文长达2千多字,由贝义渊恭楷书就,笔画爽朗圆润,书法造诣颇深。南朝最后一个王朝武帝陈霸先的万安陵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上坊镇西北的石马冲。史载陵高2丈,周长60步。陈朝灭亡后,王僧辩之子王颁为报父仇,集百余人夜发陈霸先陵墓,“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如此破坏,是与南朝时期争权夺势,分裂割据局面分不开的。南朝陵墓几乎都是在葬后不久即被盗掘,遗物所存无几。现在万安陵前尚有石麒麟两件,二麒麟有双翼无角,额须拂胸,北边的麒麟较完整,长2、6米,高2、5米;南边的麒麟长2、57米,高2、28米,其颈部断裂,胸部碎裂,残缺较严重,形体明显小于前朝,但花纹装饰华丽俊美,艺术效果极佳。文帝陈伞挠滥暝诮窠帐∧暇┦衅芟记氖ㄗ映濉S滥曜背希昵200米处现存天禄、麒麟各一,东西相对。麒麟角上突起三个圆形物,环目张口,舌尖上翘,须髯下垂,耳如削竹,双翼刻鳞纹,衬以羽翅纹,遍体饰卷毛纹。双兽雕刻手法细腻圆熟,姿态传神,栩栩如生,是南朝皇陵同类石刻中的精品。

  

  起6L点6L中6L文6L网6L授权发布好书尽在cmfu



  正文 第十章   (十六)北魏王朝

  (起5Y点5Y中5Y文5Y网更新时间:2007…7…29 10:37:00  本章字数:19372)

  北魏王朝是十六国时期代国国君拓跋什翼犍的长孙拓跋珪建立的。371年春,拓跋什翼犍的弟弟拓跋孤之子拓跋斤因父亲去世而失去统治半壁江山的特权十分不满(见代国),在一次的朝会上谋反“投刃于御座,太子拓跋寔以身挡之,伤胁”,什翼犍安然脱险,而太子则因伤重而死。7月,拓跋寔之子拓跋珪出生。拓跋什翼犍丧子得孙,心情稍得慰籍。据说,拓跋珪出生时,体重就比平常的婴儿重一倍,很早就会说话,因而更得祖父拓跋什翼犍的喜爱。376年,拓跋珪6岁的时候,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的前秦皇帝符坚以匈奴刘卫辰多次受到代国攻伐,刘卫辰向秦国求救为借口大举攻代。12月,拓跋什翼犍的又一个庶长子拓跋寔君谋反,攻杀了拓跋什翼犍。几天后,秦军攻破了代国都城云中,符坚将代国以黄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河西部由刘卫辰统领,河东部由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匈奴独孤部酋长刘库仁统领。这时的拓跋珪同母亲归属于刘库仁部。拓跋珪虽然寄人篱下,但刘库仁仍对拓跋珪关怀备至,并不以废兴来对待拓跋珪。刘库仁常对诸子说:“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你们应以礼待之”。刘库仁的所为被刘库仁之子刘显所忌,384年,刘库仁被部将慕容文所杀,刘显自立为主,并密谋要杀害拓跋珪。拓跋珪得到密报后,便与母亲贺氏商议计谋,他们夜备筵席,请刘显赴宴,当刘显喝的酩酊大醉的时候,拓跋珪趁机同母亲、舅舅贺悦和几个旧臣轻骑逃到贺兰部,投奔舅舅贺讷。贺讷当时是代国属下贺兰部的东部大人,拓跋什翼犍死后,诸部内乱,贺讷自立。这次妹妹和外甥前来投奔,贺讷见拓跋珪少年老成,智识不凡,又惊又喜,对他大力扶持,希望他能再兴家园,光复故土。而贺讷的弟弟贺染干却对哥哥的做法十分不满,想杀掉拓跋珪,被姐姐贺氏阻拦。拓跋珪在贺兰部励精图治,深得人心,使得远近趋附。诸部大人共同请求贺讷,愿意推举拓跋珪为主。贺讷自然赞成,于是便于386年正月在牛川(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境内锡拉木林河)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任鲜卑部落酋长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统部众。命汉人张衮为左长史;徐谦为右司马;长孙嵩的弟弟长孙道生等侍从左右,作为智囊参谋。于是,灭亡了十多年的代国在拓跋珪的领导下又得到了重兴。不久,拓跋珪嫌牛川地处偏远,难以大有作为,将都城迁到了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这年4月,拓跋珪改代为魏,自称为魏王,史称北魏。

  新兴的北魏政权四周强邻虎伺,南边有独孤部,北边有贺兰部,东边有库莫奚部,西边河套一带有铁弗部,阴山以北有柔然部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和以西还有慕容垂的后燕和慕容永的西燕。这年只有16岁的拓跋珪利用后燕和西燕的矛盾,与后燕结好,牵制西燕的侵犯;后又与西燕联盟,遏制了后燕的扩张,从而保证了南部的安全。利用这个机会,拓跋珪专心致力于内部的经营。但是,内乱还是在他登位不久发生了。386年5月,拓跋珪的叔叔、拓跋什翼犍的小儿子窟咄为了争位,与独孤部的刘显勾结,企图取拓跋珪而代之,引起了诸部大骚动。拓跋珪恐内乱未绝,暗算难防,不得已再逾阴山,投靠贺兰部,同时派人向后燕求援。拓跋珪与拓跋窟咄分别是在后燕和西燕的支持下进入河套以东草原地区的。这一地区不仅战略地位重要,而且是战马的主要供应地。因此,为了自身的利益,后燕慕容垂马上派儿子率兵救援。在拓跋珪向后燕求救的同时,拓跋窟咄也联络了贺兰部大人贺染干夹击拓跋珪。这时拓跋珪前有拓跋窟咄,后有染干,两面受敌,形势十分危急,部众也都惊恐万分,没有斗志。就连北部大人叔孙普洛也逃到铁弗部避难去了。年轻的拓跋珪临危不乱,为了摆脱腹背受敌的险境,他率军急行数百里,首先避开染干,到达桑干河支流上游地区,等待有利时机。并派人与慕容垂之子取得联系,相约夹击拓跋窟咄。10月,拓跋珪与慕容垂之子会合,在高柳(今陕西阳高县)大败拓跋窟咄。拓跋窟咄带领残兵败将西逃投奔了匈奴铁弗部,后来被铁弗部所杀。高柳战役的胜利使拓跋珪转危为安,拓跋部落联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王权也得到了强化。第二年,拓跋珪又乘胜出击,打败了占据马邑(今山西朔县)的独孤部刘库仁之子刘显和刘卫辰两个部落。占领了从五原到固阳塞一带(黄河河套)的产粮地区。389年征服了占据阴山北麓的贺兰部贺染干。391年又征服了占据河套以西的匈奴铁弗部。这样,在五年的时间里,拓跋珪消灭了蒙古南部和山西北部草原上几支最强大的部落,势力日盛。随后,拓跋珪又兼并了库莫奚、高车、紇突邻等弱小部落,不仅得到了大量的土地,而且俘虏了大批人口和数以十万、百万计的马、牛、羊等牲畜,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实力。

  392年,拓跋珪派自己的小弟弟拓跋觚出使后燕,因后燕要求北魏进贡的马匹太多,拓跋珪没能满足他们,后燕竟将拓跋觚扣留在中山,致使拓跋珪的母亲贺氏忧愤而死,两国关系出现裂痕。394年8月,后燕慕容垂消灭了西燕,占有了今山西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华北地区能与后燕争强斗胜的就只剩下北魏了。395年2月,太子慕容宝建议讨伐北魏,扩大版图。当时许多大臣都不同意出兵北魏,散骑常侍高湖言辞激烈地对慕容垂说:“我们和北魏是亲家(指慕容垂的父亲慕容皝将妹妹和女儿嫁给拓跋珪的祖父拓跋什翼犍之事),唇齿相依,北魏对我们也不错,而且臣服于我们;前两年我们向北魏索要马匹没得到满足,就将拓跋珪的弟弟扣留,本身我们就理屈,为什么还要对他们用兵呢?况且拓跋珪沉勇有谋,不是等闲之辈,他幼历艰难,现在兵精马壮,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呀;太子年轻气盛,骄傲轻敌,如果让他带兵攻魏,万一不如所欲,伤威毁重,请陛下深思”。被对西燕战争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慕容垂,根本听不进谏言,满以为这次同样可以一举消灭北魏,为了堵住别的大臣劝谏,他罢了高湖的官。经过准备,395年7月,由于慕容垂生病,便命太子慕容宝等率精骑8万,直趋河套,进攻北魏。这时的拓跋部还过着游牧生活,听到慕容宝来攻,拓跋珪就带着部落、畜产远遁到黄河以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以避其锋。慕容宝军到五原,却找不到拓跋珪的主力。9月,慕容宝到了黄河岸边,打造战船,准备渡河,这时传来父亲病危的消息和父亲病死的谣言,慕容宝要急于回去继承帝位,于是下令撤兵。后燕将军慕舆嵩等人听到皇帝已死的谣言信以为真,欲拥立慕容麟为帝,不想事泄,慕舆嵩等人被杀,慕容宝、慕容麟互相猜忌。10月,军至参合陂,被魏军包围了营寨,燕军毫无准备,在魏军的突然袭击下,死伤过万,四、五万人被俘,只有慕容宝一人单骑逃走。拓跋珪本来想将被俘的燕军将士放还,“以招怀中州之人”,但中部大人王建却说:“燕国强盛,今倾国而来,我们幸而大捷,不如将他们全部杀死,使燕国空虚,将来攻取容易;如果将他们放还,后患无穷”。于是,拓跋珪下令将被俘的燕军将士四五万人全部坑杀。这是十六国时期两军交战坑杀人数最多的一次。参合陂一战,也改变了北魏与后燕军事力量的对比。396年3月,慕容垂亲率大军前来复仇,拓跋珪依然下令避其锋头,率众北退阴山,保存实力。慕容垂虽然一度攻下北魏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但却始终未能找到与拓跋珪决战的机会,最后不得不因病而还,后死于途中。从此,后燕在军事方面的颓势,再也不能挽回。396年7月,拓跋珪在盛乐称帝,改元“皇始”。8月,拓跋珪乘慕容垂新死,后燕内部混乱之际,亲率大军40余万进攻后燕。9月,魏军攻下后燕的并洲(今山西太原),10月,魏军出井陉关,一路势如破竹,后燕守宰或弃城逃跑,或望风而降,只有邺城、信都、及中山闭城固守,双方在中山僵持了近一年。397年9月,中山城中粮食吃尽,拓跋珪又令抚军大将军拓跋遵袭取中山周围,割取禾稻,很快中山城就被攻破,后燕灭亡。拓跋珪自386年到397年消灭后燕,在短短的10年中,将北魏发展成中国北方除山东的南燕和东北的北燕之外,与东晋王朝南北对峙的一个最强大的王朝。398年12月,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拓跋珪在位期间,提倡息众课农,使“国人悦之”,又实现屯田政策,大得人心,完成了由游牧到农业生产、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

  拓跋珪13岁时,在独孤部娶刘库仁的侄女刘氏为妻,深受宠爱并让她专理内政,刘氏生有华阴公主和后来的明元帝拓跋嗣。早年,拓跋珪对后宫中上百名姬妾立下三条规矩:第一,皇后未立之前必须亲手铸成铜人,否则不能立后;第二,后宫产子若立为储君,其母必须赐死;第三,汉族的妇女不得为天下母。刘氏因为没能铸成铜人,故没能立为皇后,所以392年刘贵人生下拓跋嗣不久,便被赐死。397年,拓跋珪攻破中山,见到慕容宝的小女儿慕容氏姿色过人,将她带回平城皇宫,按照拓跋部落的规定,慕容氏将铜人铸成,被册封为皇后。399年,拓跋珪对慕容皇后渐渐厌倦,于是,向后秦献马一千匹以求姚兴的女儿为皇后。姚兴知道拓跋珪已经立了皇后,便加以拒绝,拓跋珪大怒,由是为此还引发了一场战争。不久,拓跋珪到贺兰部视察,见到了母亲的妹妹贺氏,天生丽质,便想纳入为妃。不想贺氏已经嫁给了本部落的人为妻,于是,拓跋珪密令将其夫杀死,将这个姨娘带走,因她也没能铸成铜人,被封为夫人。后来贺夫人为他生下的儿子拓跋绍被封为清河王。拓跋珪到了晚年开始盲目自信,刚愎自用,性格变得十分猜忌和多疑,常常担心别人觊觎自己的皇位,图谋不轨,猜忌臣下对他的不忠,对那些功高名重的大臣、将帅和拓跋王族更成了他猜忌的对象。一旦被怀疑,轻则流放,重则杀头。拓跋珪有一个堂兄拓跋仪,是北魏最著名的将领,在参合陂之战和灭燕战争中功盖诸将,不论是在拓跋贵族中还是汉族大臣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因而被拓跋珪猜忌。409年,掌占卜的官员对拓跋珪说:“今年天文有异常的变化,可能会有大臣造反”。于是拓跋珪对大臣们更加疑虑,一时间弄得朝廷人心惶惶,大将重臣均有朝不保夕的感觉。拓跋仪担心祸将及己,惶恐不安,于是单骑出逃,最后还是被拓跋珪派人追获赐死。早在窟咄与拓跋珪争夺王位时,高邑公莫题曾用箭射信给窟咄说:“拓跋珪还是个3岁牛犊,岂能任重载之车”。表示愿意支持窟咄。不想这封信被拓跋珪截获,对此一直怀恨在心。408年,有人告发莫题住宅豪华,为人骄傲,蔑视皇上,拓跋珪就借这一缘故派人将当年莫题用过的箭给他送去,并责问他说:“你看我这个3岁牛犊现在到底如何呢”?莫题父子自知活不成了,相对而泣,不久便被处斩。越到后来,拓跋珪的疑心就越重,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大臣处死。北部大人贺狄干被后秦囚禁于长安多年,回到平城后,拓跋珪见他穿的是秦人的衣服,说话有秦人的口音,便认为他仰慕后秦,将贺狄干连同他的弟弟一起杀了。司空庚岳被人告发衣服华丽,行为举止仿效帝王,也马上就被处斩。在朝廷议事时,拓跋珪也动辄杀人。如他忽然想起某位大臣的过失,就将其推出斩首,甚至见人脸色失常,气息不顺,或者某人言词逆耳,声音高昂,就认为是心怀恶意,下令当场处死,并将死者全部陈列在天安殿前。因此朝廷上下,人不自保,大臣百官均自虑祸患,不理朝政,弄得里巷之间,盗贼公行。拓跋珪晚年的时候还经常服用寒食散,期望长寿成仙。而实际上这种寒食散是用朱砂、石英等五种矿物质制成的一种有毒方药。相传其方出自东汉张景中,三国时魏名士何晏始服此药,觉得神明开朗,魏晋士大夫靡然效之,遂成风气,传至南北朝。因服此药者宜吃凉食,故称寒石散或无石散。此药毒性很大,在药性发作时,拓跋珪的性情更加狂躁,喜怒无常,往往几天不吃饭,几夜不睡觉,独自对着墙壁自言自语。他常常亲自动手,将人毒打致死。他好乘人力辇车,乘车时手持宝剑,从后面敲击拉车人的头部,死一人换一人,有时一天死有几十人。他越是杀人,就越担心别人谋害他,因此经常改变寝室,就连他的大臣亲信都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只有一个叫万人的宠姬知道他的住处,而万人又与他的二儿子、贺夫人之子、16岁的拓跋绍私通。409年10月,贺夫人因事违背了拓跋珪的旨意,被拓跋珪囚禁在冷宫,准备杀掉。贺夫人托人转告拓跋绍设法营救他,当天晚上,拓跋绍就以万人为内应,找到了拓跋珪的住处,将他杀死,这年拓跋珪39岁。

  太子拓跋嗣11岁时被封为齐王,拜相国位,加车骑大将军。后来知道母亲的死因,十分悲痛,经常哭泣。拓跋珪知道后,将拓跋嗣召来对他说:“以前汉武帝要立他的儿子做皇帝,便把孩子的母亲杀了,主要是不让妇人参与国政,以免外戚叛乱。你将来要继承我的基业,因而我仿效汉武帝的做法,主要是为你以后的统治做长久打算”。但拓跋嗣回到宫中,因思念母亲,还是日夜哭泣。拓跋珪知道后,非常生气,又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