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西方智典+智慧书+英雄宝镜+处世智慧+道 >

第26章

西方智典+智慧书+英雄宝镜+处世智慧+道-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不幸发生的时间不确定。所以,如果我们不想由于恐惧不幸而失去人生的所有
快乐,我们就应该把前类不幸看作永远不会发生,把后类不幸看作不会立刻发生。

    不幸的事件如果已经发生,无法改变,我们就不应该再认为事情可能会演变
为其他的情况,更不应该的是,认为当初如何就可以避免这件事。因为这种想法
会增加自己的苦恼,使事情无法忍受,让自己成为自讨苦吃的人。我们最好以大
卫王为榜样。当他的儿子躺在病床上时,他不断地向耶和华百般苦苦哀求,希望
他会康复。但儿子一断气,他就擦动一下指头,不再记挂这件事。如果不能轻松
做到这一点,你就需要躲藏在命运之神的庇护所,接受一项伟大的真理:事情的
发生是必然的结果,是无可避免的。

    人生的睿智行为

    在我看来,人生睿智行为的首要规则,包含于亚里斯多德在《尼可马氏伦理
》中所提到的一个观点,原文可译为:明智人士所致力的是免于痛苦,而不是寻
求欢乐。

    人生睿智行为中的要点,是维持我们对目前和未来的看法的适度平衡,目的
是避免过分注意其中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许多人对生活过分注重现在——
我认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轻率之徒;有些人太在意未来,总是小心谨慎。很少人
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保持适度的平衡。一些非常努力、只希望生活于未来之中的
人们,总是向前看,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未来,认为只有尚待获得的东西,才会使
他们快乐。尽管他们气度聪颖,其神情正像意大利所见的驴子,它们步伐之所以
匆促,是因为它们头上捆绑着一根棍子,棍顶悬挂有几棵稻草;稻草总挂在前头,
驴子一直试图能吃到稻草。这些人终生生活在幻想之中,他们老是“将就着”过
活,直到终老死去。

    心境的平静

    我们心境的平静越少受到恐惧的扰乱,我们就可能更多地受到欲念和期望的
鼓励。这就是歌德的那首非常受人欢迎、名叫《我不作任何寄望》的诗歌的真正
意义。我们只有先排除一切虚荣炫耀,投身于简朴无华的生活中,才能够做到心
境平静,也就是到达人生幸福的坚实基础之上。心境平静是享受此刻的必要条件。
除非我们能享受一个个的片刻,否则就无缘窥见人生幸福的全貌。我们应该永远
记住,“今日”只出现一次,不会再度回来。我们易于忘记,每一天都是生命中
不可缺少、因此也就是无从补偿的一部分。我们不免把生命看作一个集体的意念
或名称,其组成的一个分子遭受毁灭,对整个生命没有损害。

    /* 61 */第三篇处世智慧第二章处己之道(2 )

    身在福中不知福

    在生病和忧愁中未受到痛苦和困扰时所度过的每个时辰,我们的记忆都会视
为十分值得羡慕的时光,把它当作失去的乐园,或像是到这时候才认出某人一向
够朋友。在我们身强体健的美好日子,如果有时会回想到上面的经验,我们便应
该更会欣赏和享受“现在”。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只有当不幸降临我们身上
的时候,我们才盼望那些幸福的日子再度来临。一千个欢欣快乐的钟头就在情绪
恶劣之中浪费了,美好的时光未经我们享受,白白地让它们溜走,而在天空布满
阴霾的时候,徒然叹息已经逝去的幸福岁月。当前可以忍受一时一刻,不管他们
是如何的古板或普通,或是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或是不耐烦地打发掉——这些
就是我们应该珍重的时刻。永远要记住,时光的退潮现在就在把它们推入到“过
去”,随后我们的记忆会把它们打扮好,安置它们深居在闺阁——在以后什么时
候,特别是当我们困苦的时候,才掀起它们的面纱,再当作我们最为喜爱和失之
交臂的美人,介绍给我们。

    快乐获致术

    我们快乐与否,跟我们的视野、工作范围、我们与外界的接触点所受限制和
界定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如果这些限定很宽广,我们可能会比较忧心和焦虑。
范围宽广就意味着我们的关心、意欲和恐怖都会增大而且加剧。我们大多会假定
瞎子不快乐,其实并不尽然,否则他们的面貌不会出现那种温和、几乎是安详的
平静表情。

    我们已经看出,受苦是正面的,快乐只是负面的状态。限制外界活动的领域,
就是减轻心意受到外界的刺激;限制我们才智的努力范围,就是舒缓心意受到内
在刺激的来源。后一类的限制也带来一个缺点,就是让“无聊沉闷”进门,而无
聊沉闷根本就是无数苦痛的直接来源。为了驱走无聊沉闷,人们往往会不择手段
——放荡、结交损友、挥霍、赌博、以及大吃大喝等。这些不当行为同样带来一
连串荒谬、毁灭和愁苦。无事可做,就难于循规蹈矩。限制对外活动的范围不仅
有助于获得快乐,而且对于获得快乐也是必要的。田园诗是惟一描写人们在快乐
中生活的文学,在处理素材的本质上,着眼于把人物置于简单而有限的环境中。
也由于这种感受,我们会从所谓的“世态画”上得到乐趣。

    我们的心境是快乐还是痛苦,要看盘踞着我们意识的事情是什么类别。在这
一方面,纯粹劳心的职业,对于其智力配合得上的人们而言,在促进幸福所做的
贡献上,通常都大大地超过一般务实的生涯。因为后一类人的成功和失败,经常
在变换,不免带来所有的震撼和折磨。在这一点上,必须指出的是,外勤活动会
让我们不喜欢读书和研究,同时也会使我们不能安静地集中精神,而集中精神是
从事这类工作的必要条件。在另一方面,长期思想使我们多少不适合实际人生的
熙熙攘攘,所以,如果环境需要我们花些精力处理实际事务,我们应该把劳心工
作暂时停下。

    单纯甚至是单调,都将会促成我们的快乐。因此,只要能够做到,我们要争
取单纯,而且如果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单调而并非无聊沉闷,我们也要接受单
调。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以及生活的重负(生活与重负是根本分不开的),
最不会为难我们。我们的存在将在没有波浪或漩涡侵扰的小溪中,平静地滑行。

    生活的经验

    生活如果要完全慎重精明,并且要吸取经验的所有教训,就必须经常反思—
—类似于简要复述我们所曾做过的事、我们的印象和感觉,把我们以前的判断跟
现在我们全力以赴、希冀有所成就所定下的目标相比,就是接受由“经验”私下
里一次次地给我们上课——每人都可以这样让经验上课。处世的经验可以看作是
一种教科书,反思与知识构成该书的讨论。如果我们经验甚少,而反思和知识丰
富,就好像有些书每页的正文只有两行,而讨论却有四十行;经验多而反思和知
识不足,就好像有些古典文献的版本,其中没有注解,许多内容含义不明。

    自省与回忆

    我们在这里所给的忠告,跟毕达哥拉斯所建议的一条规则是同样的:每夜睡
觉之前,把当天所做之事,加以检讨。每天随便地生活,为工作或享乐忙忙碌碌,
不对过去作任何的反思——好像不断地从生命的卷轴中拉出棉线——对于自己何
去何从,一无所知。这样生活的人,情绪和思想都免不了有些混乱,从他谈话的
突兀和零碎中——像是一种杂拌——我们不久就可以看出。在众多缤纷的印象之
中,过着这个世界永无宁日的生活,而且自己心智能活动的相对不多,容易走上
情绪和思想都出现问题的命运。

    当影响我们的事情时过境迁,我们往往无法找回并重温那时在我们心中所激
起的某种情愫,但是,我们能记得我们是如何被当时情况引导而说过和做过些什
么。这些就可说是那些事情的结果,或是它们的外在表达和测度它们的准绳。因
此,对于我们在一生的重要关键之际的想法,我们应该仔细地保留下来,这一点,
写日记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谎言的帷幕

    追逐名利、寻欢作乐、过高级的生活,是通往快乐的大错特错的途径。因为
这么做,是企图把我们苦难的生存转化为一连串的欣喜、高兴和欢乐——这种过
程到最后一定会变为失望和妄想。就此点而言,可以相提并论的是它带来的必然
伴奏:大家彼此说谎。正如我们的身体为衣服遮盖,我们的心灵则隐蔽于谎言的
帏幕背后。帏幕总是存在的,我们只能有时透过帏幕猜测他人的思想,如同我们
通过别人的衣着外观而获知他们的体型。

    孤独与才智

    社会的存在有其必要条件,就是所有的社会都必然要求其成员互相兼容克制。
这就是说,社会越大,该社会的性质就越为乏味。人只有在单独的时候才显露本
色;如果他不喜欢独处,他就不会喜爱自由。因为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拥有真正的
自由。人在社会中一定需要克制自己,时时刻刻都要如此。一个人的个性越为独
特,他就越难忍受与其他人交往所须做出的牺牲。我们或是欢迎孤独,或是容忍
和躲避孤独,这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的大小——例如怎样看待独处时的可怜
感,各人所受痛苦的全部重负如何。大智者喜欢把个人的价值估大。总之,每个
人都是不同的。

    如果某个人在大自然的簿籍中名列前茅,他自然而然、无可避免地会觉得孤
独。如果环境不妨碍他的这种孤独感,对他将是有利的。因为如果他需要跟异类
人士多做交往,那些人将会对他构成扰乱性的影响,不利于他的内心平静。他们
真的会剥夺掉他的个性,而不会对他的损失给予任何补偿。

    人与人之间,在品行和才智上,上天所设定的差别程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我
们的社会总是忽视那些差别,甚至要把那些差别消灭,或者说,社会建立了人为
的差别——阶级和地位的分等——来代替它。后者与上天所建立的高下次序,往
往完全颠倒。这样安排的结果就把一些才智低劣的人往上提升,把少数天赋卓越
的人压制下去。遇到这种情况,有才有识之士通常会退出社会,而这类人一旦增
多,平庸之人更加不可一世了。

    在一个社会中,令大才大智人士恼怒的是“权利平等”,因为这些权利直接
导致人人都可以自命不凡,那是大家都喜爱的;而在自然的情况中,才智上的差
别就意味着所拥有的社会权力应该有相对的不同。理想的社会承认任何类别的要
求,可就是不重视才智,把才智视为违禁品。人们对于各式各样的愚蠢、乖戾和
鲁钝,都表现出无限的耐心;具有才华得要获得他人的赞同,否则需要完全深藏
起来。智慧上的优越自然就会冒犯了别人。

    /* 62 */第三篇处世智慧第二章处己之道(3 )

    理想的社会

    所谓理想的社会,最糟糕的不仅是给我们带来无法赞美或喜爱的同伴,而且
还不让我们保持天性和本色。为了做到和谐,它强迫我们蜷缩,甚至是完全变形。
富有智慧的谈话,不管是严肃的还是幽默的,只适合智慧型的社会,对于普通人,
则是彻底的对牛弹琴。要使他们高兴,就一定得大众化。这就要求我们做严峻的
自抑。为了像别人一样,我们得丢弃四分之三的智力。当然,享有友伴,能够弥
补我们在这方面的损失,但是,越有价值的人越会发现所得支付不了所失。收支
两抵是负债,因为跟我们打交道的人,一般都是破产的,也就是说,跟他们交往
所得,无法补偿与他们交往所带来的烦闷、不安和龃龉,或是我们必然要做出自
我抑制。因此,在大多数的社会中,愿意独善其身的人都会获得实质性的好处。

    虚假的卓越

    真正的卓越,也就是在才智上的卓越,是不容易遇到的,即使遇到也会令人
难以忍受。因此我们的社会就随意采取一种虚假的卓越,用来代替真正的卓越。
前者的特性是按照习俗,建立在任意的基础之上——这种传统似乎是由较高的上
层人士承袭下来的,而又像“口令”一样,可能会有所改变。我这里所指的是
“好范式”。这类卓越每当跟真正的卓越发生冲突,它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更
重要的是,“好范式”一出现,“好见识”就离去。

    内心的安谧

    除了自己,没有人能跟其他人完全情投意合——即使是最好的朋友,或是终
身伴侣。个性和脾气上的不同,总会带来某些不和谐,虽然在程度上微不足道。
那种真正的心境平静,内心的完全安谧,是尘世中仅次于健康所能给予我们的最
高祝福,只有在个人独处时才能够达到;而要让安谧成为一种持久的情绪,只有
把自己完全置身于退隐之中。这时,如果这个人自身有什么长处和禀赋,他的生
活方式将是在这个可怜的世界中最为快乐的。

    心灵的贫瘠

    我所指的精神空虚,以及心灵的贫瘠,还将造成另一种不幸。当一伙比较优
秀的人集会结社以便提倡某一高尚或理想的目标的时候,结果总是无数的大众蜂
拥而来。各地方都是这样,后者的目的在于祛除烦闷寂寞,或是他们天性上的其
他什么缺陷。什么事情能让他们生活快乐些,他们就毫不考虑地立刻去攫取。他
们有些人会偷偷摸摸地溜进去,有些人则会拼命挤进去,然后就完全把它摧毁,
或是放肆地改变它,到最后它的目的变得跟当初正好相反。

    聪明人和愚人

    聪明人首先要争取的是免于痛苦和烦恼,能得安静和闲暇,也就是一种平静
朴实不受干扰的生活。因此,在对“世人”略有认识之后,他会选择不求闻达,
如果他具有大才智,甚至会过独居的生活。一个人的内心越为充实,他对其他人
的需要就越少——其他人越不能替他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高度的智慧会使人不
合群。当然如果智慧的“质”能由“量”弥补,那还值得在这个大千世界过日子。
不幸的是,一百个愚人抵不上一个聪明人。

    一般人一旦免于贫困的痛苦,便不惜一切要消遣、找友伴,逢人就交往,惟
恐只是单独一人。因为独处时,每个人只能依靠自己,各人的自身条件便显露出
来。可怜的个性是人的终身负担,愚人纵然出身显贵,仍然会被他的个性所累,
而有才智的人因为充满生动的思想,能使荒地充满人群。塞尼加说:“愚蠢就是
负累。”实在是至理名言,可以跟《圣经•;德训篇》的一句话加以比较:
“愚人的生命远逊于死亡。”一般来说,有人喜欢结交朋友,就因为他智慧低下,
个性随俗。我们在这世界的选择,很难超出一端是独处,另一端是庸俗、随波逐
流。我记得在一份法文报纸阅读到,北美有些黑人最爱一大群人聚集在小块地方,
因为他们就是喜欢彼此为伴。

    明智的人

    明智的人好像是独奏一件乐器的音乐家,他没有其他人帮助而举行演奏会。
这样的人,自身就构成了一个小世。他心智专一,独立奏出的音乐,具有各种乐
器共同演奏的效果。像钢琴一样,他在乐队中没有地位:他是一位独奏者,也许
由他个人担任演出;或是,如果是跟其他乐器在一起,只能担任主奏;要不然,
他是合唱中的主唱。但是,有些不喜欢交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