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西方智典+智慧书+英雄宝镜+处世智慧+道 >

第24章

西方智典+智慧书+英雄宝镜+处世智慧+道-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到了成熟的年龄,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沉思静观,因为肉体力量渐退
之际,正是灵魂力量渐长之时。人身体渐衰的时候,精神就会加强。成熟的人看
待事物的角度与年轻时会迥然相异,因为理智与情绪火候正好适宜,我们经常可
以明慎回顾,将青年时代只窥一斑之事,看个充分,看个透彻。

    眼见使人多识,静观使人多智。先哲们十分重视游历,以双目双足来探索,
然后再用心智来思考。哲人之所以难得,正是由于这个道理。慎思明辨到了顶点,
就是以哲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如同那细小的蜜蜂,从事物之中吸取有用的蜜液
与精美的品位。哲学本身是对死亡的沉思:人只有一次死亡,必须常存于心,以
善其死。

    ①Horace,罗马诗人,极受奥古斯都敬重。

    ②Maritial,罗马诗人,现代警句诗的开山祖师。

    ③Plutarch,希腊诗人,但受罗马帝国皇帝器重,目前对希腊和罗马历史的
了解,多半因其作品。

    /* 55 */第二篇英雄宝镜第四章对话(1 )

    时无不宜,物无不可

    ——给拉斯塔诺沙

    亲爱的拉斯塔诺沙,我们不可总是与微笑的哲人一起笑,与哭泣的哲人一起
哭①。一位圣哲曾经说过,万物都有其时。有处理严肃事务的时候,也有打理轻
松事务的时候。有为自己谋事之时,也有为他人忙碌之时。自然造化,使人成为
一个具体而微妙的宇宙,后天的修养何妨使其精神生命达到这种境界。只对一件
事有兴趣的人,是难以获得幸福的,无论那件事是如何独特和崇高。如果那件事
就像世界上绝大多数事一样,是庸俗之事,那就更不可想像了。士兵三句话不离
战阵行伍,商贾反反复复都是如何打理生意,大夫口口声声只谈病人,单调乏味
使人不是频顾左右,就是谑笑虚应。

    相反,变化往往是美的、愉快的,多才多识更是迷人。有些人——其实,应
该说大多数人——人们有求于他们的只有一件事,因为他们不会做第二件事。另
一些人,人们与之交谈,往往只有一个主题:他们可以称为“一语人”,是谈话
上的西西弗斯②,流着汗水推着石头爬上无聊的山坡。智者见了他们也要发抖,
而且不得不如此。遇到这样的蠢人,即使有再大的耐心,你的良识良能都要被耗
尽,使你恨不得逃入荒凉的孤寂之中。

    同一个话题一再反复的人也十分可憎,品位良好的人遇上他们,也会头皮发
麻。他们是一个模样,一个主题的人,上帝保佑我们,不要碰上这些不厌重复的
大怪物!

    这个时候能够拯救我们的,是博学多闻、性格智力与我们相通、时时皆宜、
处处可谈的朋友。得此一人可抵得上一大群庸人俗众;但这种人往往是可遇不可
求的。

    有这种意志与悟性的人精神博大宽容,雄心壮志无限宽阔。多识博闻,兴趣
爱好广泛,然后再选择其一为主要嗜好,绝非庸俗之物。譬如嗜好园艺、建筑、
绘画、宝石,当然最崇高的是热爱道德和智慧。以上种种爱好虽然优越,但终究
不过是一隅之知,博学圆通之人应该力求兼备。

    智者不拘于一术一业,乐趣也不限于一事一物。上天造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局
限,人生更应该力求圆通。当初上天供人食物,降下吗哪③,这种东西根本不挑
胃口,人人都乐于享用,就是品位不拘的象征。

    句句都机锋毕露,令人厌烦;时时谐谑嬉笑,招人轻视;动辄以哲学道理来
谕世训人,令人丧气;凡事冷嘲热讽,令人不快。

    有一位名将④,是慎思明虑的模范,他在宫廷中,仿佛未识沙场战阵,在战
场之上则如未曾典职庙堂。

    另外一人——不是伟大军人,而是大蠢至愚之人——向女士邀舞时,为自己
动作笨拙道歉,说自己双脚未曾学习合舞曲的音乐而动,只有双臂懂得战场厮杀。

    “很好,先生,”那位女士回答说,“和平时期,我们会将你收回刀鞘之中,
或者将你像马具般收起藏好,等你派得上用场,再放出来。”⑤

    人的头脑里可以容得下无数知识和见闻,人生种种乐趣也不必彼此冲突,它
们各有其时,各有其地。

    有人只按自己的时间安排办事,凡事只想到自己方便。明智之人留给自己一
段时间,其他许多时间都与良师益友共处。

    事物皆有其时,除了不合体统之事。我常听人生如戏。一年以“羊始”,以
“鱼终”(指星座);我们的生命之中,喜剧与悲剧、幸与不幸相当。人人必须
逢场作戏,什么时候就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扮智者,也扮弄臣,扮笑的角色,也
扮哭的角色。下得戏来,但愿有脱,也有掌声。

    ①分别指宇宙原子论巨擘Democritus与heraditus ,皆为公元前五六世纪间
的希腊哲学家。

    ②Sisyphuses,希腊神话中因欺骗死神而受罚的科林斯国王,受罚将巨石推
到山顶,但巨石必然滚落,永无休止。

    ③Manna ,以色列人前往迦南的四十年旅程中,蒙上帝所赐的粮食。

    ④ConzaloFernandez,1474年伊莎贝拉一世时的西班牙大将,曾多次大败法
军。

    ⑤此话引自BaldassareCastiglione 所著《侍臣论》,他是文艺复兴期的宫
廷礼仪权威。

    /* 56 */第二篇英雄宝镜第四章对话(2 )

    给智者的话

    ——与历史学者朱昂•;安德烈一席谈

    博士:人们都说,与聪明人说话一句就够了。

    作者:我却以为一句已嫌多,露出容色即可,脸色是灵魂的门户,思想的索
引。沉默往往是在作出某种暗示,其中所表达的东西要比愚昧之人从千言万语听
出的还多。

    博士:是的,那些最至关重要的真理,往往在半遮半掩中表达出来的。

    作者:但是听者必须有充分的领会能力。

    博士:的确如此,当今世上人们总是将真理乔装打扮成愚蠢。

    作者:此外,还有许多人在有意无意地规避真理,以免让人觉得幼稚和愚蠢。
诚挚已不合时宜了,只有一些遗迹尚残存于世,一旦出土,世人将视为神秘之物
而顶礼膜拜。

    博士:对于身居高位的权贵显要,我们应该一点一滴透露真相。

    作者:而且应该由他们自己来下结论。他们的成败将取决于他们的判断和猜
测能力。

    博士:有人说,真相像一个既可爱又羞涩的少女,见人时一定要用薄纱遮面,
其道理就在此。

    作者:因此,王公贵族为她揭开面纱时,应该有骑士风度。他们必须善于思
考真相,善于观察虚妄。人们向他们陈述真相时,应该徐徐渐进,并且经过咀嚼
再吐哺给他们。醒妄去幻——戳穿他人自欺或欺人的梦幻——的功夫,要向从政
之道学习:步履轻捷,仿佛行走于半暗不明的地方,随时随地准备躲避风险,遇
到蠢人,就遁入奉承的阴影之中,看到明智之人,则挺身而进入真理的光明之中。

    博士:比较那些谨慎之人和睿智之人的完美是何等动人啊!在设法使人警醒
虚妄、抛弃幻觉时更是如此。前者循序渐进,用尽暗示,后者全神贯注,极力忖
度。

    作者:的确如此,因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因事制宜。对那些投我们所
好之事应该时刻保持警惕以免轻信上当,对那些不迎合我们的,无妨放松情绪,
坦荡以对。奉承往前走一步,智慧就后退一步。想像的东西往往超过事实一倍还
多。

    博士:除了嗅到讨厌气味以外,睿智之人通过观察最轻微的脸色变化,最不
露痕迹的眉头一皱,都会有所警觉而细加推敲。

    作者:有时我也感到十分困惑。在三言两语中,往往掩饰着更深的意图未表
达出来,但言下之意就很难把捉了。明智之人在处理棘手之事时会特别小心,徐
徐渐进,步步慎重,然后故作举重若轻,以轻灵如同羽毛的舌头迅速掠过。

    博士:遇到批评或者有人要去除我们的固执虚妄时,我们总是不能心甘情愿
地承认别人所指出的缺陷。我们不想听,更不想信。对于恭维的奉承好话,毫不
费力就能使我们相信,对于指出我们缺点,有时得有狄摩西尼①的辩才,才能说
服我们。

    作者:此外,仅仅依靠理解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善于忖度,因为有
人将自己心事深锁胸中,让自己秘密和感受在这个方寸之中完全成熟后才会告诉
他人,甚至任由它们在里面腐朽而秘不示人。

    博士: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学学那些技术高超的大夫:用人的呼吸来把握
他们的脉搏;通过他们嘴里的气息来测量他们的体温。

    作者:知识不会伤人。

    博士:但知识有时会令人难过。正如明慎之人应该预先猜测他人会说什么,
精明的人必须记住自己曾经说过什么。人生道路上,埋伏着险诈的斯芬克斯。愚
蠢的人就会被其所吞噬。惟有伊底帕斯这样的人才能揭开其谜底,而且即使是他
也必须另外多用机智。

    作者:世上最容易的事莫过于了解他人。

    博士:人间最困难的事莫过于了解自己。

    作者:那些愚昧之人,没有一个是不怀恶意的……博士,而且看别人的缺失,
目光比看自己的加倍锐利。

    作者:他能看见别人眼中的微尘……

    博士:却看不见自己眼中的梁木。

    作者:知的第一步应该是自知之明……

    博士: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道理。

    作者:普利恩斯的毕亚斯(Biasofpriene)因为说出这样的箴言,得以进入
希腊七贤之列。

    博士:但是至今却没有谁以奉行这句话而出名。人们越了解别人,就越不了
解自己……他们苦苦思索那些对人生和社会无关紧要的事,却不想那些生死攸关
的大事。

    作者:这就是懒散的结果。有比这更糟的事吗?

    博士:虚妄的好奇心。

    作者:啊,人真是可悲!他们的心中充满了虚空和幻觉!

    博士:言归正传吧!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的人寡言慎行,有人饶舌放肆;有
人小题大作,有人大题小作。明智的人应该小心谨慎面对这两极。因不信出丑的
人与轻信而受愚的人一样多。

    作者:这让我想起了塞西亚人教给年轻的亚历山大的一个道理:人有如河流,
有的河流所排出的,为别的河流所吸纳。最深的河流,最沉静,最不聒噪。

    博士:但是对于有些事情,怀疑与真相同样重要。情况往往是,我们疑心才
起,别人就在宣扬结论了。

    作者:语言文字常常根据所讨论的话题而有不同的深度。

    博士:很多人因为没有测量深浅而被淹死,因此,明智的人应该善于探测这
种深浅虚实。另外也要记住,游泳最难的一点,是怎样才能不弄湿衣服。

    作者:尤其是你正穿着王袍时。今天就谈到这儿吧,各归正事。你回去写你
的《古代的札拉戈札》,阁下这部博学之作,大家都引颈以待。我呢,还是写我
的《智慧书》吧。

    ①Demosthenes ,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政治家与雄辩者,反马其顿侵略的领
袖。

    /* 57 */第二篇英雄宝镜第四章对话(3 )

    拥有

    ——西班牙驻罗马大使馆的一段对话

    维克多里奥•;席里:

    在这瞬息万变的快乐山上,在这堆奇形怪状的石头上,在这些想像容易到手
难的事物上,哪个凡人曾达到过自己梦想的幸福?克洛索斯①财多而不智;戴奥
吉尼斯②成就硕然而穷困潦倒……有谁样样得全?就假定有人样样得全吧!但当
他不再有求之日,他依然会不快乐——有人因幸福而哭泣,有人因肚满肠肥而叹
息,因诸事顺遂而弄巧成拙。主宰了世界之后,亚历山大又开始想征服那个从哲
学家口中听说的假想世界,常常叹息不已。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但倘若肯退
一步,则幸福唾手可得,因此我打破世俗的偏见,运用逆向思维来加以分析。幸
福并非意味着拥有一切,而是一无所有。一无所求,鄙弃一切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种幸福,笃慎而明智之人得来尤其容易。拥有最多的人,依赖外在事物最深,
需求最多的人,获得满足的机会就会最少,正如病人的需求多于健康之人一样。
干渴的人,救方不是添水,而是退烧;野心与贪得之辈,也是这个道理。人自得
其乐,就能保持清醒、获得幸福。能掏水而饮,要杯子有什么用?塞尼卡③曾经
说过:你如果能将自己的欲望停留在一块面包和少许清水之间,将会如朱庇特④
一样快乐无比。我深知这句话的意义。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拥有一切,而在无欲无
求。

    维吉里欧•;马维其:

    且慢!这种说法是丧气的诡论,不是合理的忠告。根据这种论调,高贵的人
性就会完全泯灭。一无所欲,不求有成,岂不是消灭人的品位,取消人生的追求,
一切归空吗?人生意义无他,正是在于享受自然所生及人力所成的好处,只是应
保持适度和节制罢了。使人无法享受自然造化带来的好处,并不能使人臻于完美,
只会彻底摧毁他们。完美与乐趣,目的何在?至高的造物主使世界如此变化多端、
多彩多姿,所为何来?你的高论如果是想让我们远离丑恶,拥有美德,还有一定
智慧见地;但如果将好坏混为一谈,一概而论,则纯粹是荒唐古怪的。我认为,
如果自得其乐,或者自寻烦恼,无论周围多少好事或坏事都不能影响自己。我想,
真正的生活是有乐趣的生活,真正生活的人是以生活为乐的人。如果你认不清幸
福,拿它与不幸混为一谈,则幸福再多又有何用呢?反过来说,人即使一无所有,
只要觉得幸福,这一无所有就是足够。总而言之,人生即乐趣,乐趣的人生是真
正的幸福。

    克劳底欧•;阿奇里尼:

    但是,只有人满足于已有之物。自满是愚人之福。米开郎基罗说过:“满足
于胡涂乱抹的人,真有福气,我怎么画都不满意。”但丁有一句机趣十足的话,
我一向觉得十分有意思。他的恩主麦第奇有一回找他,当时正值嘉年华会,他化
装混在人群之中。麦第奇派人四处寻找,要他们逢人就问:“谁知道什么是善?”
结果只有一人回答:“知道恶是什么的人。”他们一听,就晓得此人就是但丁。
真了不起的一句话!欲知何谓幸福,必须知道它的反面。饿者得食,渴者得饮,
倦者得息,都各得其所。最珍惜长治久安的,是久经战争之害的人。穷困潦倒的
人最懂为富之道;坐过牢的人最了解自由的快乐;遭过船难的人,最知港口之美
;放逐之人最知道祖国之亲;不幸之人最能体会幸福的滋味。我们常常看到许多
人不懂得珍惜眼前幸福,因为他们不曾尝过恶事之苦。所以我说,幸福的人就是
曾经不幸的人。

    阿格斯提诺•;马斯卡地:

    这是说匮乏是福,恶运是本,哀先于乐?这不是十足的幸福,只是半福……
谁会要这种幸福呢?也许有人会说,世上本没有快乐与不快乐,幸与不幸之分,
只有智慧、愚蠢之分,人的幸福寓于明智,不幸寓于愚蠢。我同意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