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一梦漫言+见月老人+今人白话解 >

第7章

一梦漫言+见月老人+今人白话解-第7章

小说: 一梦漫言+见月老人+今人白话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ǎ绶ㄑ铣郑幔缥绷鞑迹磺谢家蛟档仁拢敕蚪ń涮炒购蠓叮锰锷焦┲谏罘差蚁感拊欤砸圆瓜壤先烁南蛭赐曛郑帽ǖ媒浞ㄈ橹鳌J怯嗍昕嘈奶怪С欧ㄊ率凳拢淮欠弊福灾诘莱觥F淅胙躁^黎,并久随诸大弟子等,悉知悉见。然一切有相、皆归于幻,由后思前、此犹一梦耳,故题为一梦漫言。仍系以偈。偈曰,一梦南来数十秋。艰危历尽事方休。尔今问我南游迹。仍把梦中境界酬。
一梦漫言卷下终

甲戌九月,依一梦漫言及别传摭录,惟举梗概,未能详耳。漫言上卷自记年岁数处,可为依据。今编年谱,准此推衍。下卷谓顺治七年五十岁者,或有舛误,以彼后贤改订焉。晋水尊胜院沙门亡言。
明万历三十年壬寅一岁
是年三月三日师生。师姓许氏,名冲霄,云南楚雄府人。旧籍江南句容。远祖某,于明洪武时,从军开滇黔,以功世袭指挥,遂家焉。父酳昌,母吴氏,梦梵僧入室,寤而生师。
是年,古心律祖六十二岁。三昧律师二十三岁。颛愚大师二十四岁。蕅益大师四岁。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十四岁
双亲相继弃世,二弟幼小,由伯恩育教诲。伯父年老无子,欲使师袭职为指挥,师不屑也。师善绘大士像。是年十一月,古心律祖示寂。
天启六年丙寅二十五岁
性好游览,往金沙江,遇萧闇初,同往浪穹,晤杨绍先,居萧园。
天启七年丁卯二十六岁
崇祯元年戊辰二十七岁
十二月闻伯父逝,发心出家,易道士服,更名曰真元,号还极。除夕夜,梦为僧形,自思后必为僧。
崇祯二年己巳二十八岁
仍居萧园。
崇祯三年庚午二十九岁
正月往三营,主龙华会坛,斋僧、每日千余人。始晤成拙,由是以为僧友。会将毕,仍返浪穹。
崇祯四年辛未三十岁
三月移居剑川州、赤岩书室。六月获读华严经,急欲披剃为僧。八月朝鸡足山。九月到落马。
崇祯五年壬申三十一岁
十月依亮如老法师披剃,名读体,号绍如。成拙来。
崇祯六年癸酉三十二岁
正月往鹤庆府,四月离师,往参三昧和尚受戒,与成拙同行。十月至湖广武冈州止水庵,过冬。
崇祯七年甲戌三十三岁
四月往宝庆府,参颛大师,深蒙奖励,诫勉当效大师操履。冬到南京,往山学楞严咒。
崇祯八年乙亥三十四岁
三月到五台,始见三昧和尚,遂至塔院寺,过冬。
崇祯九年丙子三十五岁
七月离五台,改号见月。九月到江南,住镇江甘露寺过冬。
崇祯十年丁丑三十六岁
二月到海潮庵,四月依三昧和尚受戒,八月任西堂,始阅律。
崇祯十一年戊寅三十七岁
熏教授师授紫衣,是冬,熏师示寂。
崇祯十二年己卯三十八岁
正月侍三昧和尚返石塔庵,至龙潭,阻风三日,和尚登华山,发愿重兴。三月始任教授。四月和尚入华山,嘱任监院。九月成拙到华山受戒。
崇祯十三年庚辰三十九岁
四月因达照师瞋怨,下山,往无锡,旋归华山。
崇祯十四年辛巳四十岁
华山寺宇,方向未合,故尔常住不兴,乃改向移转。卸瓦运砖,一一莫不以身先之。
崇祯十五年壬午四十一岁
因前殿香灯行非法事,众皆云可恕,师下山,十月往黄山。
崇祯十六年癸未四十二岁
三月返华山。
崇祯十七年甲申四十三岁
弘光元年乙酉四十四岁
在嘉兴募资,欲为和尚建寿塔。六月和尚疾,和尚归华山。闰六月四日和尚示寂,嘱继法席,立十约,大众不悦。十月集众告白,将遵制行法,三日后,达照师辞当家,香师他往,诸同戒皆散,旧执事等十去八九,惟百余同志奋发协助,愿共持戒。
清顺治三年丙戌四十五岁
始行安居。八月清兵围寺,尽提僧往,翌日放回。
顺治四年丁亥四十六岁
顺治五年戊子四十七岁
顺治六年己丑四十八岁
二月达照师之徒,有一二人故侮僧规,达照纵不训,师下山,欲上北五台,至滁州,遂归。
顺治七年庚寅四十九岁
四月觅心师争居方丈,师下山,往宁国,七月归山。
是夏蕅益大师、重治毗尼事义集要成,并予师书,赞叹弘律。
顺治八年辛卯五十岁
顺治九年壬辰五十一岁
顺治十年癸巳五十二岁
八月行般舟三昧九旬。
顺治十一年甲午五十三岁
顺治十二年乙未五十四岁
是秋,复修般舟三昧九旬。
康熙四年乙巳六十四岁
是夏,毗尼作持续释刊行。师所撰述,尚有大乘玄义,毗尼止持会集,黑白布萨,传戒正范,及僧行轨则等。
康熙十三年甲寅七十三岁
撰一梦漫言。
康熙十七年戊午七十七岁
岁晚、示微疾。
康熙十八年己未七十八岁
正月既望、力疾起视,诫弟子曰,勿进汤药,更七日行矣,至期端趺而化。即正月二十日也。寿七十八岁,别传作七十九岁,腊四十八,荼毗,得五色舍利。

释如馨,字古心,姓杨氏,溧水人也。少即信佛。年四十一乃剃染,步礼五台,乞文殊授戒。见一老妪,形枯发白,授敝伽黎,竟去。顷复呼曰,比丘比丘,文殊在兹,馨方惊愕,已失所在,如梦初觉,顿悟戒旨。尔后南旋,中兴戒法,人咸谓优波离再世。明神宗,复延至五台,为开皇坛说戒。敷座之日,祥云盘空,帝心悦豫,赐号慧云律师。以万历四十三年示寂。帝命图其遗像,供于大内,并题赞曰。瞻其貌,知其人,入三昧,绝六尘。昔波离,今古心。元季以来,律学荒芜,及馨乃复弘扬,世称中兴律祖云。
释寂光,字三昧,姓钱氏,广陵人也。年二十一出家。初从雪浪,习贤首教观。后依古心受戒,遂精毗尼。弘传诸方,如一梦漫言记载,学者可披寻焉。

(名义甚繁。不及详释。俟后增补。或有误释者。亦俟后订正也。)
漫(随意也。) 千华(三昧律师传云。师至华山。开千华大社。约指华也。寺名隆昌寺。相传为梁志公道场。明妙峰大师重兴。奉旨建铜殿。) 管城子(笔之别称。) 造化(创造化成也。) 凹(衣交切。低也。) 瞪(池衡切。直视也。) 咽(声塞也。) 荷(上声。) 炫(矜夸也。) 石(量名。十斗为石。) 陌(市中街也。) 鸠(集也。) 指(计人口之数。犹动物之称若干头也。) 倩(清去声。请人代作也。) 蔚(音尉。草木盛貌。) 幢(旗竿也。) 庠(乡学名。) 叉手(拱手也。) 谷(山中低下之处。) 绊(音半。系足也。) 造次(急遽也。) 克期(约定日期也。) 六味(苦酸甘辛咸淡也。) 玷(点去声。辱也。) 迢递(远隔也。) 江湖(流浪四方也。) 耑(与专同。) 跉竮(行不正貌。) 抆(武粉切。拭也。) 咽哽(音噎梗。悲叹而气结喉塞也。) 峦(音銮。小山而锐也。) 瞰(坎去声。俯视也。) 憇(本作憩。音契。休息也。) 坝(音霸。堤岸所以止水者。) 酋(齐由切。魁师也。) 崚(音陵。山高貌。) 箐(音锵。竹名。) 蓊(翁上声。蓊蔚者。草木盛貌也。) 嶒(音层。高也。) 跣(苏典切。赤足也。) 踝(音跨。人足左右骨之隆起者。) 拄(音主。) 跛(补火切。) 茧(足伤皮皱也。) 叱(蚩乙切。大诃也。) 赧(乃版切。惭愧而面色赤也。) 俛(同俯。) 藩(保卫也。) 孤舟等十字(古诗句。) 尟(音鲜少也。) 疋(同雅。) 诫慎(慎禁戒词。) 骨气(风骨气概。) 坪(音平。地平处也。) 猖獗(音昌厥。势盛也。) 靡(无也。) 差(宫中差役也。) 蛀(音主。虫吃也。) 齑(音跻。盐菜也。) 等韵(康熙字典卷首所载。) 阉宦(宫中太监也。) 激湍(音击贪。水流急也。) 渗(森去声。微漏也。) 长行(长者。远也。) 晋(山西也。) 燕麦(俗名野麦。北方多种之。) 叨(音滔。滥也。) 骡(音螺。) 啾唧(细碎之声也。) 曏(昔也。) 庇(比去声。覆护也。) 坎坷(行不利也。) 母难日(难去声。谓己生日。为母难日也。) 扯(车上声。) 娆(与扰同。) 齎(笺西切。持物也。) 孝衡钞(宋遇荣钞。以释唐圭峰盂兰盆经疏。) 肯首(即是首肯。点头以示允许也。) 卷上毕
遥Вㄒ衾肌=鹨'者。以金缕织成也。) 股肱(肱。姑薨切。喻大臣能辅佐君王也。) 瘗(音翳。埋也。) 忝(天上声。谦词。)凉(薄也。) 僭(尖去声。冒作过分之行为也。) 僧录司(僧官也。) 顾命(天子之遗诏也。) 庑(无上声。廊也。) 佥(音签。皆也。) 蕲(音其。) 岑(山小而高也。) 团瓢(草舍也。) 大行皇帝(皇帝初丧之名称。指崇祯也。) 弘光皇帝(继崇祯即帝位。仅一年耳。) 淛(同浙。) 悬解(字义未详。或是用孟子。解倒悬之义。倒悬。喻困苦之甚也。解。释也。后贤幸更审之。) 缴(吉了切。还也。) 唆(音梭。讽使为之曰唆。) 化主(以往各处募缘为职务。) 募疏(缘簿也。) 七事(或即是俗语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 贿(音悔。赠送财物也。) 操履(谓素行也。) 鼎铛(铛音琤。鼎铛皆古器名。今借用以指茶炉等也。) 诽(音诽。背后反对之言。) 萧墙(至近之地也。) 驰(音始。放也。) 涧(间去声。两山间之水也。) 剿(音抄。减也。) 鞘(音肖。刀室也。) 卷下毕 甲戌九月十三日录记

曏年、负笈燕京,就读于中国佛教学院。课暇、恒至图书馆,偶检目录中,有一梦漫言一书,借阅反覆,不第其意义足以风世励俗,且文字质朴流畅,脍炙人口。从而对见月老人之操行,无限钦佩,感动之深,至于潸然泪下。丁亥春,诣青岛,依止倓虚大师。师示众,亦恒以见月老人为榜样,训勉学人。时湛山印经处,已据弘一律师手校本,将一梦漫言印行,师并极力推重是书,令人阅读。戊子春,大师由长春回湛山,徇大众请求,讲述其平生事迹,由大光记述,纂成影尘回忆录上下两册。最后一章中,曾将见月老人及其一梦漫言,写专文一节介绍,以法后世。甲午夏,大师驻锡香江,值八十诞辰,众以印影尘回忆录为纪念,书出后,多人因读回忆录,仰慕见月老人之为人,并思一览一梦漫言,如是来函索阅者不知凡几。初时、由青岛寄来若干本,转寄海外,嗣以存书赠罄,海外又无流通,致后来索阅者均感向隅。以是因缘,今春发起重印,依前湛山版为底本。原本为弘老眉批,无句读,亦无段落。今藉重排之便,用三种句读标点。复依文意长短,析为段落,并由原文内提出数字作标题,用小字比弘老眉批低一字排于眉首。第一字上面,并以符号简别,以示不淆。付梓之际,获诸善信资助,得以刷印圆成。今人持身无度,怠泆成性,则是书之流通,当于世道人心,有莫大裨益也。
丙申重阳节日大光敬跋

释文

见月律师,一生待人接物做事,态度威厉不露恩慈之情。也许有人会认为他过分严厉,不近人情。但是末法时代的一些善知识们,多半没有铮铮刚骨,与世俗随习同流合污,还自称是“权巧方便,慈悲顺俗,”来掩饰自己。这本书中所叙述见月律师的言行,正是对症的良药。儒家说:“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听到管叔、伯夷两人的人格风范之后,顽劣之人会变得清廉,胸无大志的懦夫都会树起雄心大志)。我看这也适用于见月律师。九月五日,我编写完见月律师年谱摘要,又校阅《一梦漫言》,增订标要注释,并写了题记。九月十三日写完《随讲别录》两篇,躺卧在床,追思见月老人的往事,并发愿明年去华山(宝华山)礼塔。不觉泪流不止,深感佛门气象凋零不振,痛彻肺腑。
以前在藏经目录中曾见载有《一梦漫言》。以为是现在人所写的通俗劝导世人的佛书,就借了一本,读了起来,才知是明朝宝华山见月律师自述他行脚参访的苦行事迹。令我欢喜踊跃,深觉珍贵无比,叹为希有。反复阅读,连吃饭都忘了,阅读之中,深受启发,感动得潸然泪下几十次。因而概括分段大意,加上眉注,并参照地图,另绘了一帧大师行脚路线图,希望将来的学佛人,学习这部书时能够依文解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甲戌八月十日阅读完毕,二十五日抄录完毕,并作此题记。
弘一  于晋水兰若。

千华寺继任主持见月老人自述
弘一律师批注
后学大光校正

  康熙甲寅(公元1674年)冬,离言等各位阿阇黎(轨范师。意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即导师),以及寺中众班首领、执事,恭敬恳请,要我述说我的行脚参访经过和事迹,以资鼓励后人。所以就提笔,从始至末,拉杂直述,不加文饰。
  我是云南楚雄府,许家之子。十四岁时,两个弟弟尚小,不幸父母先后去世。兄弟三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我伯父年事已高,膝下无子,对我们倍加爱怜,恩育教诲。当时我曾临摩画了一幅观音大士像,人们都称赞我是小吴道子。我生性好到处游览,观光,脚步不停。到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二十五岁时,听说大理府和北胜州接壤之处,有一条金沙江,沿江居民以淘沙金生活。我就邀约了二三个同伴,走了五百里路去观光,看到了实际情况,天地造化养育生灵竟有如此巧妙。又听说鹤庆府,地处群山之中,山势如墙壁耸然而立,河流平坝道路险阻。古时有一业龙想把它变成海。此处东南地势低凹,叫甸尾,水流到此,积聚受阻,渐将泛滥。有一西域神僧摩伽陀尊者,慈悲救生,用锡杖在甸尾的山脚处,穿凿了数十个孔洞,深达五里多,把积水汇成一条水流导入金沙江。在此我遇到了浪穹县的学士萧闇初,他曾在楚雄请我为他画一幅观音大士像,一见面,很高兴,就邀请去浪穹县。接着又有孝廉杨绍先等人前来拜访。萧闇初和杨绍先两家是亲戚,都是巨富人家,各有名园别墅,大家情投意合,因此,我在那里逗留了一年。
  我二十七岁那年,正是崇祯元年。十二月初旬,正与诸位好友相聚于梅园游玩。此园离浪穹县城二十里,是萧闇初的书斋所在地,背靠石宝山,面积有十多亩,种了数百株梨树,四季都可欣赏各种花卉。大家一起饮酒作乐,酒意正浓之时,我接到老家来信,告知伯父很想念我,但没有等到我回家,去世时七十多岁。当下我大吃一惊,酒也醒了,不由得伤心流泪。我从来不信佛和道,这时突然发起出家的念头,就对众友说,我实在不孝,父母和伯父之恩未报,大逆之罪难逃,现今决志出家忏罪报恩。从此一别,不复再聚。大家听了,都瞪大眼睛望着我,以为我发疯了。萧闇初说:“你一天都离不开酒,怎么说起出家吃素的事。如果真要出家,不必到别处去,我把这座园子奉送施舍给你修行。”杨绍先说:“萧兄既然奉施了园子,以后日用所需之物,一概由我包下,并把我随身的家童送给你听便差使。”我说:“这四件事幸蒙二公成全,实属多生良缘。更希望今后不要再带荤酒进入此园。柴米不限多少。凡是行脚僧道,我都愿供养斋饭。”他们都欣然答应下来,没有丝毫碍难。离此园二十里外有一座道观,我前往拜访,叙说了我想出家之事。该观的一位老道士想诱说我做他的徒弟。我见他举止没有威仪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