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335793_在商言商 >

第4章

335793_在商言商-第4章

小说: 335793_在商言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多。 

效益就是来自于严格管理,而严格管理的关键,就是有一个认真而刻苦的老
板――你自己都喜欢睡懒觉,就别指望职员准时上班了。 

你不仅要吃苦在前,生意还得亲自去做。生意上的大忌是隔袋买猫、隔山买牛,
这一个“隔”字就是问题的根源,凡是你不能亲自了解,亲自控制的事,最终都会
出乱子。

也许有人会想,只要有钱,请一个能干的经理人,自己就可以卸鞍了。

且不说要达到能请得起经理人的境地,而且是能让你放心的德才兼备的经理人,
你的钱就已经不是一点点,你就已经亲自奋斗了多年,劳累惯了,猛不丁让你闲下
来,你心里可能会是空荡荡的。何况老板和经理人之间,也是一对矛盾,也有冲突
和斗争,遇到凶险的经理人,闹不好连窝都给你掀了。没有经理人,老板睡不好,
有了经理人,老板睡不着。

想当翘脚老板的人,有这个想法本身,就说明他是从来没有当过老板的。当过
老板的人都知道,老板无论大小,都不可能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上,等着别人给
你送钱。

发财是一件苦差事,任何一个成功者的第一桶金,都浸透着他的血汗。有了第
一桶金,第二桶、第三桶就容易多了,原因并不是因为有了资本,而是因为他找到
了赚钱的方法,有了赚钱的素质。这时候的他,哪怕这一桶金全部失去,不复存在
了,也可以重新找回来。

正因为老板亲自在做,亲自走过了发财的每一个阶段,这种经历和素质本身,
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哪怕他也有失败的时候,负债累累,比一个穷人还穷,但只
要心不死,可以肯定他还会富的。 

没有经过这个过程的人,想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步登天,直接进入共产
主义,首先在观念上就不能适应。 

不要想当翘脚老板,不劳而获的事是不存在的,资本家也很辛苦,要成功地剥
削别人,也不是那么容易。

21


二、生意是种智慧 ID2002 

当老板就是吃苦,就是全力以赴,就是呕心沥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当老板,也是同一个道理。

堂堂正正赚钱 

中国有个厚黑学,教主叫李宗吾,招牌语言是:“脸皮厚,心子黑”,故曰“厚
黑”。据说李氏得出的结论是,当官要厚黑,经商要厚黑,凡是要想出人头地,都
离不开这厚黑二字,看来,老实人真个没法活了!

其实不然,看看那些厚黑之人,未必就有好下场。清朝和坤,权倾一世,富可
敌国,也厚了,也黑了,堪称楷模,最后还不是满门抄斩。

犯罪学上有“洗钱”一说,说明钱确实有脏的。

一个人如果太想致富,又没有正当的途径,他就只好去从事一些肮脏的行业,
做一些黑暗的勾当,不管钱脏不脏,挣了再说,挣了再洗。

对这类的买卖,民间呼之为歪生意。 

古代的刀斧手,专门砍人头的,好多都是世袭,大概耳濡目染,习惯了,胆子
就大了,手艺也好了,砍得也就利落了。杀人也是个技术活,何况挣钱!做歪生意
挣黑钱的人也是如此,虽然看起来吓人,但熟能生巧,习惯也就成自然了。

走黑道的人,当初大多想的是做一单就收,有了资本就堂堂正正做人,但实际
上很难收手。因为钱来得容易,习惯了大手笔,就懒得去做小事情了。何况黑道走
顺了,再让他改道也很别扭。

但黑道上的人,又有几个能够善终! 

刀斧手上场之前,往往要喝一碗酒,酒一下肚,胆就壮了,下刀才能稳准狠。
可见刀斧手自己也知道他砍的是人脑袋,虽然有酒壮胆,终究心是虚的,砍完之后
还是没有成就感。

做歪生意看起来发得快,但很难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歪生意通常要靠特定
的环境和渠道,依赖性很强,一旦某个环节失灵,生意也就做不走了,没有后续财
源,赚来的钱又很快挥霍,最后难免从终点回到起点。

这还是比较好的结局,歪生意总是见不得阳光,经常走夜路,总要碰到鬼,不
管是黑吃黑,还是被曝光,被绳之以法,所担的风险都远比一般生意大,邪不压正,

22 



二、生意是种智慧 ID2002 

总有一天会翻船,说不定连身家性命都全部赔上。

更重要的是,一旦尝到歪生意的甜头,就不愿意再下笨功夫,把心思放在踏踏
实实的经营管理上了,而歪生意终究不能大张旗鼓,从长远来看,真正想成大器者,
还是正正经经做人,堂堂正正赚钱好。

一生做好一件事 

有一个寓言“猴子掰包谷”,说的是猴子在包谷地里收获,刚掰下一个,觉得前
面的更好,就扔下手里的去掰另一个。另一个到手,觉得还有更好的,到手的又扔
掉,去掰那个“更好”。不知不觉走到玉米地的尽头,天色已晚,只得慌慌张张随
便掰一个,回去一看,恰恰是个赖子包谷。也只好将就了。

我们都会笑那个猴子太傻。 

猴子犯傻,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浮躁。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 10年的准备,那么连 10分钟都
不要持有。”说起来容易,可是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我们做不到,可能会把原因归
结为中国股市的中国特色,在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里,想持股10年,不是有病!

其实,中国股市的毛病,并非只有中国才有,美国一样有“安然事件”,一样有
“网络泡沫”,投资者一样的套得很惨。做了一辈子股票的巴菲特,并不是随时都
在买卖股票。最近 10年直至“9。11”之前,美国股市走牛,一片莺歌燕舞,多少
人大把大把地买,大把大把地赚,巴菲特却不为所动,以至于被一些人视为“过气
股神”。然而,当一连串的打击把美国股市推入深渊,不少人血本无归时,巴菲特
却以他的稳健投资避免了损失,在别人哭天喊地的时候,他还在稳稳当当赚钱。 

生姜还是老的辣! 

他说,这几年他几乎没有买进新股票,因为他还没有发现值得买的。以美国股
票的数量和质量,挑出一两只值得买的股票,岂不是易如反掌?他却偏偏选不出来,
可见他的标准之高,眼光之毒。既然准备持有 10年,就必须要有绝对把握,没有
绝对的把握,他宁可不做。

很多时候,决定不做比决定要做更难,放弃比抓住更需要定力。 

人心浮躁,就是因为向往的太多,凡事都想抓住,也不管是不是能够抓住。就
像那掰包谷的猴子,想抓到更多,结果连手上这个也没有抓好。

23



二、生意是种智慧 ID2002 

古语说,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世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够
抓住的却少。人生的机遇,可能就只有那么一两次。因此,一生做好一件事,只要
真正做好了,也就够了。

巴菲特从 11岁开始买第一只股票,现在 70岁了,还没有改行的迹象,看来,
他这辈子也就是个投资大师了。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富的人,排在他前面的,是做软
件的比尔·盖茨。巴菲特肯定也知道做软件很赚钱,但他肯定不会去做,不管股市
是牛是熊,他都吊在这棵树上了。 

任何行业,任何市场都是博大精深的,够你花一辈子的精力去钻研和奋斗。任
何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都只是自己那一个领域内的大师,比尔·盖茨如果去股市淘
金,以他的实力,当个庄家,翻云覆雨,又有何难!但他如果真那样做了,他也就
不是比尔·盖茨了。

广泛涉足,难免蜻蜓点水,把一件事做透,才是成功人生的捷径。

一个人赢不是赢 

某城市发生一起车祸,一辆疾驰的汽车将一个突然跑进快车道的青年当场撞飞。
后来据当地媒体报道,是该青年戴特制的眼镜打麻将,可以看透别人的牌,大赢,
不想却被输家发现,被追打,仓皇逃跑,不想竟被汽车撞死。

关于麻将的悲剧喜剧何其之多。打麻将,其实赢得太多,输得太多,都不是好
事。

中国人喜欢打麻将,麻将的最佳境界是一铲三,赢家通吃,巴不得把桌子上所
有的筹码都扫到自己一方。这就是赌博的本性,所有赢家都是以对方的惨败为前提
的。麻将没有皆大欢喜的结果。

中国人做生意为什么难于合作,大概就和这种麻将文化有关。因为赌本身并不
使赌金增值,无非是对特定资财的再分配,不赢即输,没有共同富裕的可能。所以
要不择手段,所以要抓紧时间,天下没有不散的牌局,能赚就赶紧赚,决不手软。

如此的市场,不乱才怪。这样的思维,本身就蕴藏着极大的危险。

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主体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阿波罗登上了月球,但他再伟
大,也不可能一个人在月球上做生意。生意是交换,是流通,是彼此之间的相互关
系。所以生意场才是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落一叶而知秋,牵一发而动
全身。 

24 



二、生意是种智慧 ID2002 

在一个血腥搏杀的市场上,任何人都是难以健康发育的。100元的商品,你打
折到 80,我跳楼到 60,如此地拚下去,只能是两败俱伤。当双方都不能承受时,
还是只有合作,共同分享市场。

经济活动毕竟和打麻将不同,竞争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自己的生存不仅
不以对手的消灭为前提,而且有赖于整个行业的兴旺发达。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手
的发展壮大,对自己也是一件好事,黄金口岸的产生往往就是因为那是个商圈,对
手云集,竞争最充分,市场最繁荣,才有了更多赚钱的机会。

竞争并不等于战争,而是一种共同繁荣。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冤家,比如肯德基和麦当劳,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
等等。打来打去,打成了风景,麦肯之外,就再没有第三家快餐店能够吊起食客的
胃口了,最终的赢家是谁?还不是他们共同!

冤家尚且如此,那些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就更是需要团结一致。 

一个英特网,短短几十年时间,覆盖全球,势不可挡,其可怕之处在于,它提
供一种资源,让很多人共享他的网,于是就统治了一种需要。

一部《三国演义》创造了多少产业、多少财富?养活了多少人?从古至今直到
将来,“三国”带来的滚滚财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什么?就在于它
的广泛传播,让你无偿地用。

一种思想如果束之高阁毫无意义,一种创造发现如果不与人共享也没有丝毫价
值。让人享用,其本身的价值才能实现,也才能带来附加的财富。

生意场上,一种胸怀往往同时也是一种计谋,胸怀和计谋相结合,哪有不发财
的?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既有对立也有合作的竞争,竞争是为了优胜劣汰,合作是
为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想让合作的各方都发挥最佳能量,利益均沾是基本原则。
合作的双方有利可图,这是双赢;合作的结果,使社会受益,这是三赢。推而广之,
还有四赢五赢,总之,一个真正的赢家会造就出一群赢家,而不是相反。

烫手的机遇 

机遇是什么?就是一个契机,可以让你打破常规,改变常态,让你跳跃式前进。
然而,跳跃虽然快,却不稳,跳不好就要摔跤。机遇当前,我们总是爱把结果往好

25



二、生意是种智慧 ID2002 

的方面想,却不愿意相信,任何改变都是一种风险。

机遇不是那么好抓住的。

1997年,为了借壳上市,斥资1个多亿入主国嘉实业的和德集团,在市场上曾
经是一个辉煌的神话。

和德的创始人毕福君,80年代初在部队服役时开始承包养虾场,后来做虾产品
加工和出口,再做饲料鱼粉进口生意,花了差不多十年,因为一笔偶然的鱼粉保险
赔偿交易,才有了 1000万的原始积累。

90年代初,毕福君继续做虾和鱼粉,几年下来,天时地利人和,到 1993年,
他就有了 3个亿的资产。

接着是扩张鱼粉生意,以低价打开市场,又是几年下来,竟做成了“饲料大亨”,
销量每年都以将近一倍的速度翻升。到 1998年,和德已经成为世界上公司进出口
鱼粉贸易量最大的企业,在国内饲料的销售中所占的份额也达到了 85%的垄断地位。

此时,他的资产达到 30个亿。

和德在最鼎盛的时期曾经一个月就到账 3。6亿元的现金汇票,全年的现金流量
达到几十个亿,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最发愁的事情是每天这么多的钱存在哪里。

钱多了就不再是钱,必须投资。当时投资的热点是高科技,高科技是时代的最
大机遇。

从 1996年开始,毕福君开始接触网络,言必称网络,开口就是比尔·盖茨。不
久机会来了,毕福君想尽种种办法接触到国嘉实业,1997年 11月和德集团斥资 1
个多亿,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入主国嘉实业。借壳上市,梦想成真,一个传统的饲
料进出口企业,摇身一变,成了高科技信息产业,全面向互联网技术开发和电子商
务进军。

遗憾的是,高科技的概念虽然时髦,但任何生意的实质都是要赚钱的,毕福君
并没有从高科技身上找到赚钱的路子。

此后,和德领导下的国嘉,没有开发出一个赚钱的软件,所谓 B2B业务,一个
被称为“蛋白饲料在线交易系统”的,不过就是把和德已经完成的贸易单据再重新
输入电脑,在系统上过一遍,就成了电子商务。

钱虽然没赚到,开支却巨增,既然做了高科技,就要像个高科技,没有形象是
不行了。公司搬到了北京最昂贵的地段王府井,新东安大厦一租就是 5000平米。

26 



二、生意是种智慧 ID2002 

高薪招聘,广告轰炸,凡是当时流行的烧钱方法,他都试了,结果都是赔钱买吆喝。

赚钱还得靠鱼粉,而此时的鱼粉已不是重要的事情,心不在焉,自然每况愈下,
赚来的一点利润远远不够填补“高科技”的亏空。屡屡从“鱼粉”抽血,最后终于
是连鱼粉生意本身也难以为继。和德彻底的垮掉了。

1999年开始,追讨货款的人已经开始在和德集团定点上班,毕福君为了躲避接
踵而来的官司,把和德惟一的法人代表“毕福君”,改成一个谁也不认识的“赵墨
朝”,之后便不知去向。

2001年上半年,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准备拍卖和德的公寓抵债,在公寓清
理现场,遇到一位五六十岁的公寓看门人,法院执行人员同意他暂时留住,继续看
门,并请他签字。这位员工大笔一挥,写下“赵墨朝”三个字。法官恍然大悟,“你
就是法人代表赵墨朝?我们已经找你很久了!”赵墨朝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毕福君,从白手起家到 1000万,花了近十年;从 1000万到 3个亿花了三四年;
从 3个亿到 30个亿,仅仅用了四五年。然而,从 30个亿到一名不文,其间只有二
三年! 

如果不是那个让他进军高科技的机遇,如果不是他有那样强烈的扩张野心,如
果他能在轻车熟路的生意上多定定心,不知道现在的和德集团,现在的毕福君会是
什么样子。 

毕福君曾经因为抓住机遇而发达,最终又因抓住机遇而落败,人生的变幻起伏,
达到了戏剧性的效果。

“抓住机遇”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当整个社会充斥这个词的时候,就象一个刚
刚走出荒漠的行者,饥渴之情溢于言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