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24-本草崇原 >

第17章

024-本草崇原-第17章

小说: 024-本草崇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羊蹄一名牛舌草,一名秃菜。羊蹄以根名,牛舌以叶名,秃菜以治秃疮名也。所在有 
之, 
近水及下湿地极多,秋深则生,凌冬不死,春发苗,高三四尺,叶大者长尺余,如牛舌之形 
,入夏起台,开青白花,花叶一色,成穗结子,夏至即枯,根长近尺,赤黄色如大黄胡萝卜 
之形,故一名羊蹄大黄,俗人谓之土大黄。子名金荞麦。烧炼家用以制铅汞。) 
羊蹄,水草也,生于川川泽及近水湿地。感秋气而生,经冬不凋,至夏而死,盖禀金水 
之精 
治头秃疥瘙。水能清热,故除热。苦能生肌,故治阴蚀。 

卷下本经下品
羊踯躅花
内容: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温疟,恶毒,诸痹。 
(羊踯躅近道诸山皆有之,茎高三四尺,叶似桃叶,夏开花五出,蕊瓣皆黄色,羊食其 
花叶 
闹羊花。) 
羊踯躅花色黄,气味辛温,禀火土金相生之化。羊乃火畜而兼土金,南方赤色,其畜羊, 
火 
在卦为兑,金也。此花大毒,亦禀火土金之化,羊食之,则同气相感而受其毒,是以踯躅而 
死。金主皮毛,土主肤肉, 
火主血脉,主治贼风在皮肤中淫淫痛,治 
随经内薄,治温疟恶毒,治 
火主之经脉也。诸痹乃皮脉肉之痹,而踯躅亦治之也。 
(按∶闹羊花羊食之则死,缘此花有毒故也,谓同气相感而受毒,此说似属蛇足,不必 
参究 
至此。李时珍曰∶此物有大毒,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饮,遂至于毙。《和剂局方》治中风瘫痪 
,伏虎丹中亦用之,不多服耳。) 

卷下本经下品
瓜蒂
内容:气味苦寒,有毒,主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下水,杀蛊毒,咳逆上气,及食诸果, 
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 
( 今作蒂,反蒂一名苦丁香,乃甜瓜蒂也。《别录》云∶瓜蒂生蒿高平泽,七月七日 
采, 
阴干。今则甜瓜一种,北土中州处处皆莳植矣。三月下种,延蔓而生叶,大数寸,五六月开 
黄花,六七月瓜熟,其类最繁,有圆有长,有尖有扁, 
大或径尺,小或一捻,或有棱,或无棱,或色或青、或绿、或黄斑、或糁斑、 
或白路、或黄路、其瓤或白或红,其 
子或黄或赤,或白或黑。《王祯农书》云∶瓜品甚多,不可枚举,以状得名者,有龙肝、虎 
掌、兔头、狸首、羊髓、蜜筒之称。以色得名者,有乌瓜、白团、黄 、白 、小青、大斑 
之别。然其味不出乎香甜而已,雷 曰∶凡使勿用白瓜蒂,要取青绿色,瓜气足时,其蒂自 
然落在蔓上者,采得系屋东有风处吹干用。) 
(今浙中之香瓜即甜瓜也。诸瓜之中唯此瓜最甜,故名甜瓜。亦唯此瓜有香,故谓之香 
瓜,余 
瓜不尔也。今人治黄胆初起,取其蒂烧灰存性,用少许吸鼻中,流出黄水而愈,极验。) 
甜瓜生于嵩高平泽,味甘,臭香,色黄。盖禀天地中央之正气,其瓜极甜,其蒂极苦, 
合火 
土相生之气化,故主治大水,及身面四肢浮肿。所以然者,禀火土之气,达于四旁,而能制 
化其水湿,故又曰∶下水。土气营运,故杀蛊毒。苦主下泄,故治咳逆上气。苦能上涌,又 
主下泄,故食诸果病在胸腹中者,皆可吐下之也。 
愚按∶苦为阴,甘为阳,此系蔓草,性唯上延,以极苦之蒂,生极甜之瓜,直从下而上, 
从 
匮》方作为吐剂。 

卷下本经下品
莨菪子
内容:气味苦寒,有毒。主治齿痛出虫,肉痹拘急。久服轻身,使人健行,走及奔马, 
强志益力,通神见鬼,多食令人狂走。(莨,莨浪。菪,音荡。) 
莨菪子一名天仙子。《别录》曰∶生海滨川谷及雍州,今所在皆有之。叶似菘蓝,茎叶 
皆 
有细白毛,四月开花紫色,或白色,五月结实有壳,作罂子,状如小石榴,房中子至细,青 
白色,如粟米粒。) 
莨菪子气味苦寒,生于海滨,得太阳寒水之气,故治齿痛。太阳上禀寒气,下有标阳, 
阳能 
散阴,故能出虫。太阳阳热之气,能温肌腠。又,太阳主筋所生病,故治肉痹拘急。肉痹, 
肌痹也。拘急,筋不柔和也。久服轻身,使人健行,走及奔马者,太阳本寒标热,少阴 
本热标寒,太阳合少阴而助 脉也。盖阳 者,足太阳之别,起于跟中,出于外踝。阴 者, 
足 
循于内踝。莨菪子禀太阳少阴标本之精,而助 脉,故轻身健走若是也。禀阴精之气,故强 
志益力。禀阳热之化,故通 
神见鬼。下品之药,不宜久服,故又曰∶ 
多食令人狂走,戒之也。 

卷下本经下品
夏枯草
内容:气味苦辛寒,无毒。主治寒热,瘰 鼠 ,颈疮,破症瘕瘿结气,脚肿,湿痹,轻 
身。(颈,旧作头,讹,今改正。) 
(夏枯草《本经》名夕句,又名乃东,处处原野平泽间甚多,冬至后生苗,叶对节生, 
似旋 
复花叶,而有细齿,背白,苗高一二尺许,其茎微方,三四月茎端作穗,长一二寸,开花淡 
紫色,似丹参花,结子每一萼中有细子四粒,夏至后即枯。) 
夏枯草禀金水之气,故气味苦辛寒,无毒。主治寒热,瘰 鼠 ,颈疮者,禀水气而上 
清其 
火热也。破症瘕瘿结气者,禀金气而内削其坚积也。脚肿乃水气不行于上,湿痹乃水气不 
布于外。夏枯草感一阳而生,能使水气上行环转,故治香港脚湿痹,而且轻身。 

卷下本经下品
蚤休
内容:气味苦,微寒,有毒。主治惊痫,摇头弄舌,热气在腹中。 
(蚤休《图经》名紫河车,《唐本草》名重楼、金线,后人名三层草,又名七叶一枝花。 
处处有之,多生深山阴湿之 
地。一茎独上,高尺余,茎当叶心,叶绿色似芍药,凡二三层,每一层七叶,茎头于夏月开 
花,一花七瓣,花黄紫色, 
蕊赤黄色,长三四寸,上有金线垂下, 
秋结红子,根似肥姜,皮赤肉白。谚云∶七叶一枝花,深山是我家,痈疽如迂者,一似手拈 
拿。又,道家有服食紫河车根法云∶可以休粮。) 
一者水之生数也,七者火之成数也,三者一奇二偶,合而为三也。蚤休三层,一层七叶, 
一 
七瓣,禀先天水火之精,故主治惊痫,摇头弄舌。惊痫而摇头弄舌,乃小儿胎惊胎痫也。胎 
惊胎痫,乃热毒之气得于母腹之中,故曰∶热气在腹中。 
愚按∶蚤休一名河车,服食此草,又能辟谷,为修炼元真,胎息长生之药,故主治小儿 
先天 
受热之病,学人得此义而推展之,则大人小儿后天之病,亦可治也。 
(按《日华本草》言∶紫河车治胎风手足搐,故隐庵解∶热气在腹中,谓热毒之气得于 
母腹 
弄舌,由小儿内热所致,不必作深一层解亦可。苏恭曰∶醋磨傅痈肿蛇毒甚效。) 

卷下本经下品
白芨根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去,痱缓不 
收。 
(白芨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如生姜、藜芦,三四月抽出一台,开花红紫色,长寸 
许,中心吐舌,宛若草兰, 
今浙人谓之箬兰。花后结实,七月中熟,黄黑色,根似菱,黄白色 
为末作糊,性稠粘难脱。) 
白芨气味苦平,花红根白,得阳明少阴之气化。少阴主藏精,而精汁生于阳明,故主治 
痈肿 

卷下本经下品
白蔹根
内容:气味苦平,无毒。主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 
女子阴中肿痛,带下赤白。 
(白蔹《本经》名白草,近道处处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蔓延赤茎,叶如小桑, 
五月 
开花,七月结实,根如鸡鸭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一种赤蔹,皮肉皆赤,而花 
实功用相同。) 
敛者,取秋金收敛之义,古时用此药敷敛痈毒,命名盖以此。有赤白二种,赋禀与白芨 
相同 
,故主治不甚差别。白芨得阳明少阴之精汁,收藏于下,是以作糊稠粘。白蔹乃蔓草,性 
唯上延,而津液濡上,故兼除热清目,小儿惊痫,及女子阴中肿痛,带下赤白。又,治温疟 
者,主清下焦之热,其性从 
下而上也。 

卷下本经下品
鬼臼
内容:气味辛温,有毒。主治杀虫毒,鬼疰精物,辟恶气,不祥,逐邪,解百毒。 
(鬼臼《本经》名九臼,《别录》名天臼。出九真山谷及冤句、荆州、峡州、襄州,近 
以钱 
塘余杭径山者为上,生深山岩石之阴。其叶六出或五出,如雁掌,茎端一叶如伞,且对东向 
,暮则西倾,盖随日出没也。花红紫如荔枝正在叶下,常为叶所蔽,未常见日,故俗名羞天 
花。一年生一茎,茎枯则作一臼,新根次年另生,则旧根中腐,新陈相易,九年乃作九臼, 
九臼者有神,根形如苍术及黄精之岐曲,以连生臼窍为别也,臼形如马眼,故《本经》又名 
马眼。) 
鬼臼以九臼者为良,故名九臼。九,老阳之数也。阳者,天气也。故《别录》名天臼, 
气味 
辛温,禀太阳阳热干金之气,故主杀虫毒鬼痊精物,及恶气不祥,并逐邪解百毒。《金匮》 
方治伤寒,令愈不复者,助太阳之气也。盖阳气者,若天与日,此花随天日旋转,而又不见 
天日,犹天德唯藏,不自明也。 

卷下本经下品
梓白皮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热毒,去三虫。 
(梓为木中之王,其花色紫,其荚如箸,长近尺,冬后叶落而荚犹在树。李时珍曰∶梓 
木处处有之,有三种,木理 
白者为梓,赤者为楸、梓之美纹者为椅,楸之小者为 。) 
梓楸同类,梓,从辛,楸,从秋,禀金气也。气味苦寒,禀水气也。禀水气,故主治热 
毒。 
禀金气,故主杀三虫。阳明篇云∶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内用 
梓白皮,义可知矣。 

卷下本经下品
柳花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风水、黄胆,面热黑。 
(柳处处有之,有杨有柳,乃一类二种,杨叶圆阔,柳叶细长,杨枝硬而扬起,故曰杨。 
柳枝弱而垂流,故曰柳。 
柳有蒲柳、杞柳、柽柳之别,喜生水旁,纵横倒顺,插之皆生。春 
初生柔荑,即开黄蕊花,是为柳花,至春晚花中结细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绒,因风飞舞, 
着于衣物能生虫蛀,入池沼 
即为浮萍。是为柳絮,盖黄蕊未结子时,为花结于蕊落,即为絮矣。古者春取榆柳之火。《开 
宝本草》有柽柳一日三起三 
眠,又名三眠柳。《尔雅》名河柳, 
即今儿医治 疹,所谓西河柳是也,乃寒凉通利,下行小便之药,用者以意会之。) 
柳性柔顺,喜生水旁,受寒水之精,感春生之气,故纵横顺逆,插之皆生。得春气,则 
能助 
肝木以平土,故主治风水,黄胆。得水精,则能清热气而资面颜,故治面热黑。 

卷下本经下品
柳叶(附)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恶疥痂疮马疥,煎汁洗之,立愈。又疗心腹内血,止痛。 
(马疥,马鞍热气之疮疥也。《别录》附。) 

卷下本经下品
杨柳枝及根白皮(附)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痰热淋疾,可为浴汤,洗风肿瘙,煮酒漱齿痛 
,近今以屋檐插柳,经风日者,煎汤饮,治小便淋浊痛,通利水道。(《唐本草》附。) 
(李时珍曰∶柳枝去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牙杖,涤齿甚妙。琦按∶佛教食后嗽口, 
必嚼 
杨枝,毗奈耶云∶嚼杨枝有五利,一口不臭,二口不苦,三除风,四除热,五除痰阴,是知 
杨枝去风、消热、除痰阴,止齿痛诸功,大有益于人也。然削为牙杖,久则枯燥,若以生枝 
削用,当更见效耳。) 

卷下本经下品
郁李仁
内容:气味酸平,无毒。主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 
(郁李山野处处有之,树高五六尺,花叶枝干并似李子,如小李,生青熟红,味甘酸, 
可啖,花实俱香,《尔雅》所 
称棠棣,即是此树。) 
李乃肝之果,其仁当治脾。郁李花实俱青,其味酸甘,其气芳香,甲已合而化土也。土 
气化 
肢浮肿自消,小便水道自利。 

卷下本经下品
巴豆
内容:气味辛温,有毒。主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 ,大腹,荡练五 
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 
(巴豆出巴郡川谷,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似樱桃而浓大,初生 
青色,后渐黄赤,至十二月 
叶渐凋,二月复渐生,四月旧叶落尽,新叶齐生,即花发成穗,微黄色,五六月结实作房青 
色,七八月成熟而黄,类白 
豆蔻,渐渐自落乃收之,一窠有三子, 
子 
为 
金线巴豆,最为上品。) 
巴豆生于巴蜀,气味辛温,花实黄赤,大热有毒。其性剽悍,主治伤寒温疟寒热者,辛 
以散 
之,从经脉而外出于肌表也。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 ,大腹者,温以行之,从中土 
而 
下泄于肠胃也。用之合宜,有斩关夺门之功,故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闭塞开通,则水 
谷二道自利矣。其性 悍,故去恶肉。气合阳明,故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经》云∶ 
两火合并是为阳明。巴豆味极辛,性大温,具两火之性,气合阳明,故其主治如此。 
愚按∶凡服巴霜,即从胸胁大热,达于四肢,出于皮毛,然后复从肠胃而出。《伤寒论》 
有 
白散方,治伤寒寒实结胸用此。古人称为斩关夺门之将,用之若当,真瞑眩瘳疾之药,用 
之不当,非徒无益而反害矣。 

卷下本经下品
雷丸
内容:气味苦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 
(雷丸出汉中、建平、宜都及房州、金州诸处,生竹林土中,乃竹之余气所结,故一名 
竹苓 
。上无苗蔓,大小如栗,状似猪苓而圆,皮黑而微赤,肉白甚坚实。) 
雷丸是竹之余气,感雷震而生,竹茎叶青翠,具东方生发之义。震为雷,乃阳动于下, 
雷丸 
气味苦寒,禀冬令寒水之精,得东方震动之气,故杀阴类之三虫,而逐邪毒之气,得寒水之 
精,故清胃中热。震为雷,为长男,故利丈夫,不利女子。 
(按∶《别录》云∶雷丸久服令人阴痿,当是气味苦寒,久服则精寒故耳。男子多服阳 
痿, 
则女子久服子宫寒冷,不能受孕,其不利可知。《本经》乃两分之曰∶利丈夫,不利女子, 
未审何义。马志云∶疏利男子元气,不疏利女子脏气。隐庵以震为雷,为长男为解,均未得 
当,尚当另参。) 

卷下本经下品
代赭石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鬼疰,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 
下。 
(代赭石《本经》名须丸,《别录》名血师,研之作朱色,可以点书,故俗名土朱,又 
名铁 
朱。管子曰∶山上有赭,其下有铁。《北山经》曰∶少阳之山中多美赭。《西山经》曰∶石 
脆之山灌水出焉,中有流赭皆谓此石。《别录》曰∶代赭生齐国山谷,赤红青色,如鸡冠有 
泽,梁爪甲不渝者良。今代州,河东、江东处处山中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良。) 
赭石,铁之精也,其色青赤,气味苦寒,禀水石之精,而得木火之化。主治鬼疰贼风蛊 
毒者 
,色赤属火,得少阳火热之气,则鬼疰自消也。石性镇重,色青属木,木得厥阴风木之气, 
故治贼风蛊毒也。杀精物恶鬼,所以治鬼疰也。腹中毒,所以治蛊毒也。邪气,所以治贼风 
也。赭石,一名血师,能治冲任之血,故治女子赤沃漏下。 

卷下本经下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