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443-医效秘传 >

第6章

443-医效秘传-第6章

小说: 443-医效秘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与正气争,则为栗,栗为甚者也。战者正气盛,栗者邪气胜也。一云、战之与振,振轻而战重也。战之 
与栗,战外而栗内也。昧者通以为战栗,非也。伤寒六七日,欲解时,必发战而汗解也。战则正气胜,故 
得汗而解。栗则不战,而但心战,摇头鼓颔,遂成寒逆,此阴气内胜,正气虚极,不能胜邪,宜姜附四逆 
汤以救之,故经曰、阴中于邪内必栗也。正气内实,邪不能争,则便汗出而不发战。若邪气欲出,其人 
本虚,邪与正争则为振,甚则为战,战已发热汗而解矣。若正不胜邪,虽战无汗,为难治。若至半日 
或至夜有汗,亦解也。七日,或十四日,或五日,或十一日,忽然身寒鼓颔战栗,急与姜米汤热饮,以助 
阳气,须臾战止汗出而解矣。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短气
属性:短气者,似喘非喘,呼吸短促,不相接续者是也。然有为之实者,有为之虚者,有在表者,有在里者之 
不同。经曰、跌阳脉微而紧,紧为寒,微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金匮要略云、短气不足以息者为实。 
大抵心腹胀满而短气,邪在里而为之实。心腹濡满而短气,邪在表而为之虚。又有水停心下,亦令 
短气。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渴附舌干口燥
属性:渴者,里热也。津液为热所耗,故令渴也。伤寒传至厥阴,则为消渴,谓饮水多而小便少也。轻曰、脉浮 
而渴属太阳,小青龙汤去半夏加花粉。有汗而渴属阳明,白虎汤加人参,便实者宜下之。自利而渴 
属少阴,承气汤主之。至于厥阴,则热之极矣,俱宜下之。大抵胃实热甚而渴,当损其有余。胃虚阴火 
上浮而渴,当补其不足。太阳症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阳明症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至若六 
七日渴欲得水,此为欲愈,宜少与之。若汗下过多,耗夺津液,亦令口渴。又有所谓舌干口燥者,盖因 
邪热聚胃,消耗津液,胃汁干也,宜调胃承气汤。少阴舌干口燥,此内外枯极,热消肾汁,宜急下之。若 
汗下过多,津液衰少,或病方瘥,血气尚虚,以致心火不降,肾水不升,而口燥咽干者,宜滋阴养气之 
剂。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发黄
属性:经曰、湿热相交,民多病瘅。瘅者,单阳而无阴也。盖因当汗不汗,当下不下,当利小便不利小便所致 
也。太阴脾土,湿热相蒸,色见于外,必发身黄。若湿气胜,则如熏黄而晦,一身尽痛,乃湿病也。热气胜, 
则如橘黄而明,一身不痛,乃黄病也。伤寒至此,热势已极,且与蓄血症大抵相类。若小便不利,大便 
实,为发黄,小便自利,大便黑,为蓄血也。发黄,宜通利小便,分导其气,流行其湿可也。故曰治湿不利 
小便,非其治也。兹若形体烟熏,环口黧黑,柔汗发黄,又为脾绝而不可治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发狂
属性:经曰、重阳者狂,重阴者癫。又曰、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癫。又曰、阳邪并于阳则狂,阴邪并于阴 
则癫。又曰、热毒在胃,并入于心,使神不宁,而志不定,遂发狂也。盖因阳症失汗,使阳热入深,又失下, 
使阳气重盛,阴气暴绝,独阳而无阴者也。始则少卧频起,妄语妄笑,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 
上屋,热莫可遏,治宜寒凉之剂胜之。伤寒至于发狂,邪热至极,非大吐不能已也。若手足和暖,神气 
清爽,脉息洪大,目睛光彩,此为可治。若反目直视,四肢厥冷,六脉沈微,狂言不食,此为必死。 
凡发狂奔走,势不可遏,烦置火盆于病人处,用醋一碗倾于火炭上,令其气冲入病人鼻内,仍将姜汁喷其 
头面身体手足即安,方可察其阳狂阴躁,而施治疗。 
凡热病发狂,切不可掩闭床帐,须要揭开,候爽气良久,遂用铜镜按在心胸问,俟热势稍退即除。若热太盛, 
燥渴不止,将硝一斤研细,以水一盆,用青布三五块浸于硝水中,微搅半干,搭在病人胸膛并心上,频频易 
之,如得睡汗乃愈。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如狂
属性:如狂者,势缓而尚能阻当,非若发狂势凶而不能抵御者也。惟起卧不安未至于狂耳。轻曰、热结膀 
胱,其人如狂,此畜血症也,治以抵当汤或桃仁承气汤。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惊狂
属性:惊狂,乃亡阳惊惕之狂,非若重阳奔走之狂也。盖因阳邪在表,发汗再之而汗不行,以致津液内竭, 
正气耗散,或置火□榻之下,或烧针灼艾,劫夺取汗,变为此症,所以焂然而起,惕然而动,精神耗乱, 
肢体不宁。实者烦躁不已,虚者真阳脱亡。法当柴芩以却热,龙牡以收神又当视其虚实而酌治之。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阴躁
属性:阴症而发躁者,亦如发狂状,实非狂也。其病初起无头疼,但躁烦欲坐泥水井中,或欲阴凉处坐,躁 
乱不心 ,此阴极发躁者也。但手足逆冷,脉沈细,虽烦渴不能饮水者,为异也。用霹雳散治之,更须冷 
服。甚则身发微热面赤戴阳,足冷烦躁,脉数无力,乃里寒下虚,虚阳伏阴所致,宜人参四逆汤冷服。 
欲医乃以面赤身热而误作阳狂实热,反成大害者,有心矣。须用凉水半盏试之,入口即吐出而不 
纳者是也。又须详脉,脉来有力无力者。此为良法。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发斑
属性:发斑者,盖因伤寒当下失下,邪热蕴蓄于胃而致。不当下而下早,邪热乘虚入胃。又有阳症误服热 
药者,热极焦腐而至。若汗下后热不解,足冷耳聋,烦闷欲呕,便是发斑之症。然斑症有二,一曰温毒 
发斑,二曰热病发斑,皆邪热伤血,血热不散,发于皮肤,轻为瘾疹,重为锦纹也。俱用化斑汤主之。切 
不可发汗,汗则重令开泄,更增斑斓也。大抵身温足暖,脉洪数者,为顺。身凉足冷,脉微细者,为逆。如 
红润起发者,吉。稠密成片者,凶。微者赤斑,五死一生。甚者黑斑,十死一生。夫斑之方萌,与蚊迹相似, 
然发斑多见胸腹,蚊迹只见于手足。又脉来洪大,其人昏愦,先红后赤者,斑也。脉不洪大,病人自静, 
先红后黄者,蚊迹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霍乱
属性:经曰、有发热头疼,身痛恶寒,而吐利兼作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是也。然有干霍乱、湿霍乱之 
异。湿霍乱者,上吐下利,所伤之物,得以尽出而自愈矣。干霍乱者,上不得吐,下不得利,物不能泄出, 
拥闭邪气,关隔阴阳,烦扰扰闷乱,绞肠腹痛而死矣。大抵伤寒吐利,邪气所伤。杂病吐利,饮食所伤。呜 
呼,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岂能霍乱耶。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丧身之由,实自至耳。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郑声
属性:郑声者,声如郑卫之音,不能正也。孔子曰、恶郑声之乱雅乐也。经曰、虚则郑声,盖因汗下过多,表里 
虚竭,以致阳脱阴胜,其人正气衰而本音失,精神夺而语句重,手足并冷,神昏舌短,音响糊涂,与谵 
语回不相同。此症十无一治,不得已、姑用独参汤或白通汤。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言严语
属性:言严语者,谓呢喃而语,又作谵语,谓妄有所见而言也。皆由真气昏乱,神识不清之所致也。又曰、表邪 
不散,陷入于胃,胃中热盛,上乘于心,心为热冒,则神气昏乱,妄有所见而言也。轻则睡中呢喃,重则 
不睡亦语。有错语,有独语,有狂语,有语言不休,有语言舛乱者之不同,各以见热之轻重也。大抵热 
入于胃,水涸粪燥,必发谵语。经曰、邪气盛则实,实则谵语。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动气
属性:动气者,筑筑然跳动者是也。盖因其人素有积气,偶感伤寒,医者妄施汗吐下法,致动其气,随脏所 
主,而见于脐之左右上下,是皆真气不足。动及当脐者,以脾为中州,发汗吐下,先动脾气,故不待言 
之也。故真气内虚,脏气不治,慎不可汗下也。又有肾脏之气内虚,水结不散,气与水搏,即发奔豚。通 
宜理中去术加桂,以术能燥肾水而闭气,桂能泄奔豚故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瘈瘲
属性:瘈者,筋脉急也。瘲者,筋脉缓也。急则引而缩,缓则纵而伸,或伸动而不止,名曰瘈瘲,俗谓之搐是也。 
然瘈瘲者,风痰也,故癫痫则瘈瘲焉。伤寒瘈瘲者,皆由汗下之后,脾土受伤,肝木时旺,肺金不能制 
之,是以木生火,火生热,热生风,风火交?,则手足动摇而搐搦也。伤寒至此,可谓危矣。治须平木降 
火,佐以和血脉、祛风痰之剂,倘势稍减,症可治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郁冒
属性:郁者,为郁结而气不舒。冒者,为昏冒而神不清。世谓之昏迷者是也。经曰、诸虚乘寒,则为郁冒不仁。 
又曰、冒家汗出自愈。由此观之,郁冒为虚寒可知矣。若少阴病下利而头眩,时时自冒者,又为死证, 
谓其虚极而脱也。观其若是,幸毋忽焉。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自利
属性:自利者,不经攻下,而自然泄泻者是也。然有协热、协寒之别,须当明辩之。夫协热者,即表邪传里,里 
虚协热,而自下列者是也。又有不应下而误攻之,内虚协热,亦为下利者是也。协寒者,即三阴经病。 
协热利者,脐下必热,渴欲饮水,泄下黄赤,发热后重,脉数者是也。协寒利者,脐下必寒,自利不渴,泄 
下清谷,脉微恶寒者是也。盖伤寒自利多种,须识阴阳二字。如三阳下利,则身热。太阴下利,则手足 
温。少阴、厥阴下利,则身凉无热。此确论也。大抵伤寒下利,挟太阳脉证,便不得用温药。俗医但见下 
利,便作阴症而用温热之药,其不发黄生斑也几希。至若下利而有头疼腰痛,肌热目疼,鼻干脉长 
者,此太阳阳明合病,葛根汤主之。若下利而有头疼脉满,口苦咽干,或往来寒热,脉弦而呕者,此太 
阳少阳合病也,柴苓汤主之。若下利而有身热□痛,往来寒热,或干呕,脉弦而长者,此阳明少阳合 
病,承气汤主之。若脉不弦者顺,脉弦者逆也。若风邪入胃,木来侮土,故令暴下。其治法或温,或攻,或 
清下焦,或利小便,切不可发汗耳。设或下利而发热,下利而厥逆,下利而肺实,下利而烦躁不得眠。 
皆不可治也。 
伤寒不利,十有六七,俗人不识,呼为溃底,遽用温燥止涩之剂以助邪,变为危症,深可哀悯。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不大便
属性:不大便,谓大便不通。盖因热蓄于胃,胃土燥裂,津液溃耗,以致大便不通。若见发渴谵语,潮热自汗, 
脉实胀满等证,宜三承气汤选用。若以下后或发汗后,而大便乃不通者,此津液内竭,宜用蜜导或 
□胆导法。若带呕者,未全入府人,虽有阳明症,不可攻之。若小便清者,知邪不在里,而仍在表,亦不可 
攻心。若瘥后食早,胃气不能运行而不便,分轻重以消导之。若病后血少,肠胃燥涩而不便者,又分 
老壮以滋润之。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小便自利
属性:太阳症下焦有热,小腹必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血症谛也。抵当汤主之。阳明症自汗出,腹发汗 
应小便少,今反利者,津液内竭也,尿虽硬、不可攻之,宜蜜导法。少阴症而小便利者,虚寒症也,四逆 
汤主之。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小便不利
属性:膀胱乃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若热畜于下,湿蕴于中,气因热伤,结而不散,甚则小腹硬满而痛, 
小便闭而不通也。若饮水过多,或中湿发黄,皆以利小便为先。如汗后亡津液,阳明汗多,则以利小 
便为戒。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小便难
属性:经曰、阴虚则小便难。阴虚者,阳必凑之。盖因膀胱受热,,故小便□而不能流利。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小便数
属性:小便数者,肾与膀胱俱虚,而有客热乘之也。二经既虚,致受客热,虚则不能制水,故令数,小便数则 
水行□,□则小便不快,故令数。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四逆附厥
属性:四逆者,四肢逆而不温也。厥者,手足寒冷,甚于四逆也。节庵曰、邪在表则手足热,邪在半表半里则 
手足温,邪在阴经则手足逆冷。然自热致温,自温至冷,此传经之邪也,轻则四逆散,重则承气汤。若 
乃直中阴经之邪,初得病便手足厥冷,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阳厥初有头痛身疼,发热恶寒,喜 
冷便秘,谵语,露手扬衣,发渴,脉沈数者,承气汤。阴厥初无头疼身热,惟怕寒战栗,倦卧欲眠,下利清 
谷,引衣自盖,脉沈迟者,四逆汤。按四逆散方用柴胡枳实芍药甘草,皆寒冷之物,而治四逆之疾,是 
知传经之邪,非虚寒症也,故忌用温热之剂。今将传经、直中两症,分作阴厥、阳厥,则四逆与厥判然 
分明矣。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畜血
属性:畜血者,瘀血立细结于内也。盖因邪热相攻,血留不行,故成此症也。经曰、太阳随经瘀血在里,血为热 
搏结而不行,畜于下焦所致也。然血畜于上,则为善妄。血畜于下,则为如狂。若少腹急满,小盒饭不 
利,令反利而大便黑者,血症谛也。宜用咸寒苦泄胜血之剂,或抵当汤之类。若小便不利,则津液留 
结,可利其小便。若小便自利,则是畜血之症,可下其瘀血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遗溺
属性: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若肾虚,则膀胱之气不约,故小便出而不自知也。其治法有阴阳虚实 
之别。若阳邪谵妄,神昏热甚而遗尿者,当清心解热。若阴邪厥逆,脉微寒极而遗尿者,当温肾散寒。 
设或狂言直视而遗尿者,又为肾绝而不可治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摇头
属性:头者诸阳之会,诸阳脉皆上于头,阳脉不治,则头为之摇矣。然摇有三。一曰、摇头言者,里病也,以里 
有痛,语言则剧,欲言而头摇矣。二曰、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以风盛于上,风主动摇,故头摇 
也。然里病、非邪病也,痛使之然。痉病、非厥逆也,风使之然。至于阳反独留,形体如烟熏,直视而摇头 
者,又为心绝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怫郁
属性:怫郁者,盖因表邪发热汗出,覆盖不周,汗出不彻,或甲遏风邪,是以阳气郁于肌肤,蒸于头面,聚而 
不散也。若阴盛而面赤者,其色黯而不光。阳盛而面赤者,其色明而且润。治须察其虚实,不可见面 
红便作阳火治之。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藏厥
属性:伤寒七八日,脉微肤冷,烦躁无时暂安者,此名藏厥。多难治,始当用四逆汤。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除中
属性:伤寒厥深,下利脉迟,当不能食,而反能食者,名曰除中。除中者,中气已绝,病不可治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不仁
属性:不仁者,肌肤顽麻而不知痛痒寒热也。盖因发汗过多,亡其营血,不能周流经络,乃为寒邪辏袭,血 
脉凝泣而不仁也。设或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浆不入,形体不仁,又为绝候也。 

卷之二伤寒诸证论
直视
属性:直视者,视物而目睛不转动者是也。伤寒至于直视,为邪气已极,候已逆,多难治也。设或目中不 
了了者,又为可治之症也。二者形症相近,为工者宜熟思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