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后约公元初暹罗中部有佛教流行。
65年年东汉楚王英祀浮屠,供养伊蒲塞、桑门。
约1世纪案达罗出现“方广部”,主“大空”,并传入斯里兰卡无畏山派。
147年安息人安世高来洛阳传译《安般守意》等小乘经典。
1世纪中叶大月氏贵霜王朝,扶植佛教。
166年汉桓帝于宫中祀浮屠。襄楷上疏述浮屠之旨。
167年月氏人支娄迦谶来洛阳传译《道行般若》等大乘佛籍。
180年后汉末交州士燮任太守,儒佛道活跃。牟子在此著《理惑论》。
摩罗耆域、康僧会、支疆粱等在此译经。
2世纪贵霜王朝迦色腻迦王支持佛教发展,结集《大毗婆沙论》。
222年月氏后裔支谦在建业译《维摩诘经》等大乘经典十数部。
247年康居裔康僧会到建业译经弘法,孙权为其建“建初寺”,为江南有寺之始。
260年朱士行西行至于阗,求得《放光般若经》胡本,为中国内地僧人西行术法之始。
263年月氏裔竺法护来往于敦煌、长安之间,47年中译《法华》等150余部。
约3世纪南天竺龙树及其弟子师子国提婆,创大乘中观派。案达罗增长女王提倡佛教。
310年西域僧佛图澄来洛阳,后为石赵所尊,开中国佛教神异一途。
334年斯里兰卡大军王即位,倡导大乘中观派的祇多林寺派开始形成。
362年斯里兰卡室利。弥迦婆拉王即位,支持无畏山派,由印度羯陵伽国迎来佛牙。佛牙出行成了其全民节日。
365年道安由河北至襄阳弘扬般若学。
366年支道林卒。他以佛解《庄》,号为“支理”。
372—374年前秦苻坚遣僧顺道到高句丽赠佛像、经文;隔年僧阿道亦到高句丽传教,高句丽分别为其建肖门寺和伊弗兰寺。是朝鲜佛教之始。
379年前秦苻坚俘道安至长安,译介阿毗昙。
381—416年晋僧慧远由襄阳至庐山定居至死。著《沙门不敬王者论》等,奠定了中国佛教政治伦理学基础。
384年东晋胡僧摩罗难陀到百济,在汉山州建寺度僧。
386—409年法果以魏道武帝“即是当今如来”,倡沙门敬王者。
399年后秦僧法显为西行求律,自长安出发。
400年法显西游至于阗。于阗盛行大乘佛教,瞿摩帝寺有僧3千。乌苌国佛法甚盛。犍陀卫多小乘学。
401年后秦姚兴迎鸠摩罗什到长安,传译中观派经论,集沙门5千余人。
404年东晋僧智猛等15人西行求法。405年法显至摩揭陀国华氏城。
此城崇奉大乘。迦毗罗卫荒疏,仅有僧众民户数十家。舍卫城调达僧众相对集中。
410年法显抵师子国,时无畏山寺有僧5千人,大寺3千,丈提寺2千。
412年法显观察耶婆提(爪哇)国盛行婆罗门。佛法不足言。
413年法显由师子国经南洋群岛回至建康,述其见闻为《佛国记》。
鸠摩罗什去世,共译经35部,294卷。
414年后秦僧肇卒。所著《肇论》,为两晋般若学之代表作。
420年法勇与道猛等25人至中天竺求法。
424年智猛求法回到凉州译经。罽宾僧求那跋摩停于阇婆国,王与王母归依佛教。
429年迦毗罗卫僧佛驮跋陀罗卒于东晋建业。译有《大般泥洹》、《华严》等经。
433年北凉昙无谶被沮渠蒙逊所诛。译有《大般涅槃》、《大集》等经。师子国尼铁萨罗到宋建业传授戒律。
435年晋宋之际竺道生卒。他以倡导阐提亦有佛性著名。中天竺求那跋陀罗自师子国来南朝宋,译出《楞伽经》等佛典多部。
446年魏太武帝勅令毁佛,佛史称“太武法难”。
5世纪上半叶富娄沙富罗国无着及其弟世亲创大乘瑜伽行派。约5世纪骠国有上座部佛法流行。
452年北魏文成帝下诏重振佛教。
460年北魏于平城西动工开凿石窟,是为云岗石窟。
467年北魏献文帝在平城起永宁寺,天下第一。
5世纪下半叶新罗由高句丽沙门墨胡子(或我道)传入佛教。
500年北魏宣武帝于洛阳开凿石窟,后发展为龙门石窟群。
508年北印菩提流支等来洛阳。译《十地经论》等30部,101卷。
518年北魏胡太后派比丘宋云、惠生等西行,历时4年。乾陀罗嚈哒王室不信佛教,乌苌国王素食长斋。狼牙修国遣使入梁,称颂“三宝”。
522年中国司马达止(或作司马达)至大和国建佛堂,为佛教“私传”
入日本之始。
534年洛阳永宁寺为火所烧。波斯僧菩提达摩此前来洛阳。盘盘国此前多次遣使至梁,送舍利、画塔、菩提树叶等。
538年(一说552)百济王遣使至日本,献佛像、经论,为佛教“公传”
日本之始。
541年百济遣使朝梁,求有关《涅槃》之义疏。
542年昙鸾卒。曾在东魏开拓净土信仰。
546年西天竺僧真谛由扶南入梁。此前,扶南诸王即已归依“三宝”。
6世纪上半叶印度安慧发展唯识古学,陈那创唯识令学。新罗法兴王(516—539在位)支持佛教发展,于京城庆州建兴轮等七寺。
557年新罗僧圆光至南朝陈,从僧旻门徒学《成实》、《涅槃》等。
6世纪中叶新罗真兴王(540—575在位)崇佛,派使入梁迎舍利和佛经,仿效北朝设僧官制,倡佛教护国。
569年真谛卒于广州。译籍49部,142卷,自撰义疏19部,134卷。
574年北周武帝废佛,还俗僧道200余万。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没收齐境寺庙4万所,还俗僧众300万。慧思卒。
580年天竺毗尼多流支(汉名灭喜)到交州,创灭喜派禅宗。
581年隋文帝即位,诏令恢复佛教。
589年新罗圆光到隋京讲习《摄论》。此后回国,参与军政大事。
593年日本推古朝圣德太子摄政,诏令兴隆“三宝”。
594年隋信行卒。信行为隋代三阶教创始人。
597年隋智f卒。曾为隋晋王杨广投菩萨戒。天台宗创始人。
6世纪下半叶高句丽大丞相王高德遣僧至北齐,询问佛教,昭玄统法上作答。600年百济王创王兴寺,度僧50人。
601—604年隋大将军刘方攻陷林邑首都陀罗补罗,获佛经500余夹。
605年隋静琬发起在幽州房山石刻《大藏经》。
616年真腊遣使来隋,多奉佛教。
617年新罗僧元晓生。为新罗华严宗(海东宗)创始者之一。
621年唐太史令傅奕上表斥佛,请求罢废。释法琳上疏申辩。
623年隋唐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卒,选著《三论玄义》等。
625年唐高祖诏叙三教先后:先老,次孔,后释。吉藏弟子高丽僧惠灌到日本,创日本三论宗,成实学同时传入。新罗僧义湘生。后入唐求佛,师事智俨。
628年新罗僧圆测到唐长安游学。后从玄樊学唯识法相。
629年唐僧玄奘西行求法,发自长安。观音自乾竺率杨法律等到大理传播密印,创滇密阿阇梨教。
658年新罗僧慈藏等入唐学法。
639年法琳以攻击老子,讪谤皇宗罪被流放。
640年印度戒日王会晤玄奘,次年遣使至唐,唐太宗亦遣使抚慰。
641年唐太宗临弘福寺,自称菩萨戒弟子,“归依三宝”。唐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传内地佛教于西藏。此前尼泊尔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带去尼泊尔佛教信仰。
642年(或641)印度戒日王、童子王召开曲女法会,玄奘立论成功。
643年李义表、王玄策使西域,至摩揭陀国。新罗僧慈藏回国,任“大国统”,发展佛教;推行唐代衣冠、正朔。
645年唐玄奘回到长安。日本孝德天皇下诏兴隆佛教,任命十师。
647年王玄策再度出使印度。戒日王卒。李义表自西域还,奏称东天竺童子王请译《老子》,玄奘受命翻译。
648年唐太宗诏天下诸寺度僧。王玄策携印僧那逻迩婆婆寐进京。
656年唐高宗敕中天竺沙门那提住昆仑诸国采异药。那提经长安到真腊,传密法。
657年唐禅师法融卒。法融是牛头禅系的创始者。
664年玄奘卒。所译经论75部,1335卷,撰《大唐西域记》。被奉为法相宗始祖。
665年唐高宗命玄照住迦湿弥罗取长年婆罗门。
667年唐道宣卒。被奉为律宗南山系创始人,撰《续高僧传》等。
670—741年室利佛逝王曷蜜多遣使入唐献“僧祇女”。
671年唐义净西游求法,自广州出发,至室利佛逝居6个月。
674年弘忍卒。被奉为禅宗五祖。其门徒散布全国,竞建禅地。
677年新罗僧义湘由唐回国,开演华严宗旨,为海东华严宗初祖。
681年唐僧善导卒。以弘扬净土,擅长造像著称。
682年唐僧窥基卒。发挥玄奖所传法相唯识宗旨,助编《成唯识论》,造《因明大疏》等撰述43种。为法相宗(慈恩宗)的实际创抬者。
687年义净由印度回至室利佛逝,居留6年。
689年唐沙门表上《大云经》,武则天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
692年武则天派军收复西域四镇,发使于阗,求访80卷本《华严经》梵本和实叉难陀回京。圆测弟子新罗道证由唐回国。道证弟子太贤被奉为新罗瑜伽宗始租。
696年新罗僧圆测卒于洛阳。创法相宗西明寺系。
699年武则天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讲华严。
700年日僧道昭卒。曾来唐师事玄奘,回国后创日本法相宗,称“南寺传”。
705年神秀卒。号称“三帝国师”,禅宗北宗领袖。
710年唐于阗僧实叉难陀卒于长安。主译《华严经》80卷本。唐金城公主下嫁墀德祖赞,赞助王室提倡佛教。
712年唐僧法藏卒。华严宗创始人。著《华严经探玄记》等百余卷。
713年慧能卒。被奉为禅宗南宗始祖,追认为禅宗六祖,记其所说法为《坛经》。义净卒,译钞经典与著述《西域求法高僧传》、《南海寄归内法传》等61部,239卷。
727年南印菩提流支卒于长安。编泽《大宝积经》120卷。唐僧一行卒,密宗创始人之一,撰《大日经疏》;著名天文学家,创《大行历》。新罗旅行僧慧超,回到唐安西大都护府,著《往五天竺传》。
735年中印善无畏卒于洛阳。
716年由陆路来长安,为中国密宗创始人之一,译有《大日经》等。
736年唐玄宗为《金刚经》作注,颁行天下。
740年日本圣武天皇发愿兴建东大寺,称“总国分寺”,地方建“国分寺”。
741年唐玄宗诏令南印金刚智与师子国不空回国,金刚智卒于归国途中,译《金刚顶》等经,为中国密宗创始人之一。不空经诃陵国回师子国学密法。
742年高丽僧审详卒于日本。曾从唐法藏学华严教义,为日本华严宗初祖。
746年日僧玄昉卒。曾入唐随智周学慈恩宗,为日本法相宗第四传,或称“北寺传”,曾任日本僧正。不空由师子国到长安。
749年日僧行基卒。创佛教慈善事业,曾任大僧正职。
753年唐鉴真东渡日本成功。哥舒翰奏请不空至武威传密教。
754年鉴真在日本平城(奈良)东大专传授戒法。
755年赤松德赞即位,苯教贵族辅政,发动禁佛事件。
759年日本在奈良为鉴真建唐招提寺。
760年神会卒。以定北宗传承是“旁”,法门是“渐”而闻名于世。
761年赤松德赞废禁佛令,恢复译经。
763年唐鉴真卒于日本。传戒律和天台教义。印僧寂护破邀入藏。约767年乌仗那莲华生入藏,传播密教。
772年日僧道镜卒。曾任“太政大臣禅师”、“法王”等职。
774年不空卒。译述110部,143卷。
775年夏连特拉王朝在马来半岛洛坤建“三圣庙”。
779年西藏桑耶寺建成,举行“桑耶大誓”。
781年唐德余应赤松德赞之请,派僧良琇、文素去吐蕃讲经。诃陵国僧辩弘来长安求授胎藏毗卢遮那大法。
782年唐僧湛然卒。被尊为中国天台宗九祖,日本天台宗的中国始祖。
撰《金刚錍》等。
788年唐僧道一卒。号“马祖”,为禅宗南宗南岳一系的实际创始人,后人辑有《道一语录》等。
788—805年骠国王遣弟入唐,献佛乐十曲。
790年唐僧希迁卒。号“石头”,为禅宗南宗青原一系的实际创始人,撰《参同契》。
8世纪下半叶莲花生从西藏到不丹传教。
792年敦煌禅师摩诃衍奉蕃王诏,到拉萨传禅,王妃没卢氏等从其受戒为尼。
704年摩诃僧禅师与密教法师莲花戒辩论失败。
800年左右夏连特拉王朝在中爪哇建婆罗浮屠。
804年日僧最澄、空海等入唐。
805年唐僧惠果卒,曾为不空弟子,密宗大师。最澄在唐学天台、密宗和禅宗等回国,创日本天台宗。
806年日僧空海回国,创日本真言宗。在唐曾从惠果学密宗。
814年唐僧怀海卒,号“百丈”,制《禅门规式》,规定禅众劳动的“普请”制。
815年吐蕃热巴巾即位,崇佛,与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合称西藏“三大法王”。
819年唐宪宗敕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韩愈作《谏迎佛骨表》,被流放。
820年唐僧无言通任安南创无言通禅派(观壁派)。
822年日僧最澄卒。曾发动与奈良佛教的争论。
835年日僧空海卒。曾创“综艺种智院”。
838年唐僧澄观卒。释疏《华严经》等400余卷。吐蕃达磨即赞普位,开始灭佛。佛史称此前西藏佛教为“前弘期”。日僧空也传净土宗于京都。
840年赞陀崛多自摩揭陀至南诏传阿阇梨教。
841年唐僧宗密卒。华严宗和禅宗大师,倡“禅教一致”,疏注《圆觉经》等多种。
842年达磨为佛僧所杀,吐蕃王朝分裂。
845年唐武宗灭佛达到高潮。佛史称“会昌法难”。
847年日僧圆仁入唐返国,传法华忏法与密教,著《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
849年缅甸蒲甘王朝建立,盛行密教,即阿利教。
853年唐沩山禅师灵祐卒。禅宗沩仰宗创始人之一。
858年新罗僧顺之入唐,回国后传沩仰禅法。
867年唐禅师义玄卒。创禅宗临济宗。
869年唐禅师洞山良价卒。禅宗曹洞宗创始人之一。
833年唐仰山禅师慧寂卒。禅宗沩仰宗创始人之一。
9世纪新罗入唐僧道义、洪陟、智洗、惠哲、玄昱、无染、梵日、道允、利严先后创立迦智山、实相山、曦阳山、桐里山、凤林山、圣住山、阇崛山、师子山、须弥山等禅派,号称“禅门九山”。
901年唐僧曹山本寂卒。曹洞宗创始人之一。
936年王氏高丽统一朝鲜半岛,王建奉佛建寺,以佛教为国教。
947年吴越钱俶提倡三教合一。辽建国,推行佛教。
949年五代禅师文偃卒。继承其师义存,创禅宗云门宗。
955年周世宗诏令限制佛教。958年五代僧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