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 作者:[美]埃利·维赛尔-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看着自己的家,我在那里消磨了多年时光,我寻觅上帝,通过斋戒恳请弥赛亚弥赛亚是犹太教的救世主。快点到
来,想象着以后的生活将是什么模样。是的,我没有悲伤,心里空空荡荡。
“起立!点名!”
我们站起身来。点完名后,我们坐下。再次起立,再次点名。点了一遍又一遍,我们等得不耐烦了,只希望早点被
人带走。他们还在等什么?命令终于来了。
“齐步——走!”
父亲失声痛哭。我有生以来头一次见他哭泣,我一直认为他不会哭。母亲走着,脸上就像戴着一只面罩,她一声不
吭,若有所思。我看了看自己的小妹兹波罗,她的一头金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胳膊上挎着一件红上衣——一个七岁的小
姑娘。她不堪重负,却咬紧牙关,因为她知道抱怨没有用处。警察们挥动着警棍喊道:“快点!”我已经没了力气,刚
一上路,就觉得腿软体虚……
“快点!快点!走,你们这群懒鬼,废物!”匈牙利警察在嚎叫。
那时我才开始憎恶他们,我的憎恶一直延续到今天。他们是最先压迫我们的人,他们最先暴露出地狱和死亡的面孔。
他们命令我们跑步,我们不得不跑。难道他们认为我们全都是身强体壮的人?市民们站在窗子后面,隔着百叶窗注
视着我们。
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我们扔下行囊,倒在地上。
“噢,上帝呀,宇宙的主人!你胸怀博大,可怜可怜我们吧……”
小犹太区。三天前这里还住着人家。但现在,他们的东西被我们使用着。他们被驱逐了。我们忘记了有关他们的一
切。
这儿比大犹太区乱。显而易见,原先的居民是被突然带走的。我参观了曼德尔叔叔一家人住过的房间。桌子上有半
碗汤,有一个准备烤面包的生面团,地板上到处都是书。我叔叔想把它们带走吗?
我们在这里定居了(怎么会用这样的字眼!)。我去找柴禾,姐姐去生火。母亲虽然筋疲力尽,还是准备去做饭。
她不断重复着:咱们不能屈服,不能屈服。
大家的情绪没有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我们开始适应变化。有人甚至说了些鼓劲的话。他们说,德国人没有时间驱
逐我们……被押走的人太悲惨了,太晚了。至于我们,他们或许会让我们依靠这点可怜的东西活到战争结束。
犹太区没有警卫,人们可以随意出入。玛莉亚原先是我家的保姆,她来看我们,抽泣着恳求我们到她的村子里,她
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安全的藏身之地。
我父亲不肯,他对我和两个姐姐说:“要去你们去。我和你们的妈妈和小妹留在这里……”
我们当然不愿分开。
夜。谁都没有祈祷,谁不希望夜晚尽快逝去。我们被一场大火炙烤着,群星是大火迸出的火星。当大火最终熄灭时,
除了死寂的星星和茫然的眼睛外,苍穹上什么都不会留下。
我们无事可做,只能上床睡觉。床的主人或许正在途中跋涉,我们睡在他们的床上。我们需要休息,恢复元气。
天亮后,低落的情绪有所缓解。人们恢复了少许信心,七嘴八舌议论道:“谁知道呢?他们把我们弄走说不定是为
我们好。前线越来越近,很快就能听到枪炮声了。老百姓肯定得撤离……”
“他们怕我们参加游击队……”
“据我看,押解出境不过是一场闹剧。别笑!他们是想偷咱们的贵重物品和珠宝。他们知道咱们把东西埋起来了,
要想得到它们,就得自己动手挖。让主人们外出度假,动起手来才比较便利……”
度假!
人们就这样打发时光,谁都不相信这种话。这几天我们过得还算愉快,比较平静。大家都合得来。富人与穷人,显
要人物与普通人,我们之间已没有任何差别了。我们都是遇到相同命运的一群人,尽管这种命运还仍然前途未卜。
星期六是休息日,这天也被确定为我们的流放日。
头天晚上,我们坐在一起共进传统的星期五晚餐。我们对着面饼和酒,颂了传统的祝福辞,然后默默吃饭。我们感
觉到,这可能就是我们的最后一次聚餐。那天晚上,我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不断回忆着陈年旧事。
黎明时分,我们聚在街上,准备离去。这一回,匈牙利警察没有露面,他们同意一切由犹太管委会打理。
我们朝犹太教堂走去,仿佛遗弃了自己的镇子。但是,昔日的朋友们很可能藏在百叶窗后面,时机一到就抢劫我们
的家园。
教堂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车站,到处都是行李和眼泪。祭坛被砸烂了,帷幔被撕碎了,墙皮裸露出来。我们的人太多
了,多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我们在里面呆了整整二十四小时,这段时光太可怕了。男人们呆在楼下,女人们呆在楼上。
这一天是星期六——安息日——我们好像是来参加宗教仪式的,但是,谁都不许出去。人们不得不在角落里大小便。
第二天早晨,我们朝火车站走去,一列装运牲口的列车等候在车站上。我们在匈牙利警察的监督下登上列车,每节
车厢挤进八十人。他们给我们递了一些面包,还有几桶水。他们检查车窗上的横木钉得紧不紧。所有车厢都被密封起来,
每节车厢指定了一个负责人。要是有人逃跑,这个人就会被枪毙。
两个盖世太保军官沿着月台昂首而行,面带微笑,一切都很周详,一切都很顺利。
空气中传来尖厉的汽笛声。车轮扎扎滚动,我们出发了。
车厢里的尖叫空间狭小,不用说躺下了,连坐下都很困难,于是大家只好轮流坐。车厢里空气凝滞。少数人运气好,
靠在车窗旁,只有他们才能看见繁花盛开的田野向车后飞逝而去。
行进了两天,人们渴得难以忍受,热得难以忍受。
有些年轻人熬不住了,他们已经不顾日常禁忌,在黑暗的遮掩下相互抚摸,全然不顾别人怎么想,就像世界上只剩
下他们自己了,别人也只好假装没看见。
虽然还有一些剩余的食物,但我们从来没吃饱过,我们的原则是节省,留待明天,因为明天可能更糟糕。
列车在卡沙停下,卡沙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边境小城。我们这才知道已经出了匈牙利,不由得睁大眼睛,但一切都太
迟了。
车厢的门被推开。一个德国军官跨进来,后面跟着一个匈牙利中尉,是翻译。
“从现在起,你们受德国军队管辖。谁还有黄金、白银和手表,马上交出来,只要我们发现有人私带这些物品,立
即当场枪毙;第二,谁要是生病了,立即到医疗车报告。完了。”
匈牙利军官端着一只篮子在人群中走了一圈,有人怕倒霉,交出了最后一点儿私产。
“车厢里有八十个人,”德国军官补充道,“只要有一个人逃跑,就把你们像狗一样全都枪毙掉。”
两个人走了。“哐当”一声,车门关严了。我们被绞索套住,紧紧套在脖子上。车门被钉死了,没有出路,这辆严
锁的牲口车就是我们的世界。
我们中间有一个女人,沙什特太太,她五十多岁,带着一个十岁的儿子,蜷缩在角落里。阴差阳错,她丈夫和两个
大儿子随第一批人走了。她因为骨肉分离而痛不欲生。
我很了解她,她性情安静,但神经紧张,眼光锐利。她常来我家做客,她丈夫是一个虔诚的人,把大部分时间消磨
在书房里,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她是她们家里的顶梁柱。
沙什特太太精神错乱,上路的头一天就开始呻吟,不断询问为什么要把她和家人分开。后来,她抽泣、叫喊,歇斯
底里。
第三天夜晚,我们都睡着了,有些人坐着,相互依偎,有些人站着。突然一阵尖厉的叫声,划破了沉寂。
“火!我看见火了!我看见火了!”
人们一阵躁动。谁在喊?是沙什特太太!她站在车厢中间,在窗外幽光的映照下,像麦地里饱受摧残的树。她指着
车窗外面嚎叫:“看!着火了!可怕的火!可怜可怜我吧!”
有人贴着车窗的横木朝外看。外面黑黢黢一片,什么都看不见。
过了很久,我们才从残酷的惊醒中回过神来。车轮的每次滚动都让我们浑身发抖,就像脚下出现一道深渊,张开了
血盆大口。我们无法熨平内心的悲痛,只能相互安慰:“她疯了,可怜的女人……”
有人把一块湿布放在她的额头上,但她继续叫喊:“火!我看见火了!”
她的小儿子在哭泣,拽着她的裙子,想抓住她的手:“什么都没有,妈妈!什么都没有……请坐下来……”他让我
深感痛苦,比她妈妈的叫声还让我痛苦。
有些女人想让她安静下来:“你会看见的,会找到丈夫和儿子的……过几天就会……”
她继续大喊大叫,一阵阵抽泣:“犹太人呀,听我说,”她喊道,“我看见火了!我看见烈火了,蒸腾的烈火!”
她着了魔,就像邪恶的鬼魅钻进了她的躯壳。
我们尽量劝她,既是劝慰她,也是为安抚自己,让自己喘口气:“她产生了幻觉,因为太渴了,可怜的女人……所
以她才说大火在吞噬她……”
但一切都是徒然,我们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恐惧。我们的神经几近崩溃,皮肤一阵阵发紧。疯狂好像传染了所有人!
我们放弃了。几个年轻人强迫她坐下,把她捆起来,用东西塞住她的嘴。
车厢里安静下来。小男孩坐在妈妈身旁哭泣。火车在夜幕中继续行进,车轮与铁轨相互摩擦,发出有节奏的铿锵声,
我听着轮毂的声音,又能正常喘气了,又能打盹、休息、做梦了。
就这样过了一两个小时。又一声嘶叫让人悚然心惊,那女人挣脱了绳索,喊声更大:“看,火!看,大火!到处都
是大火……”
几个年轻人再次将她捆住,塞住她的嘴,还揍她。人们发出了赞许的喊声:“让她安静!让那个疯子闭嘴!这里不
光只有她自己……”
她的头部挨了几下致命的重击。她儿子死死地抓住她,一声都不吭,他不再哭泣。
那个夜晚好像无涯无际。直到破晓时分,沙什特太太才安静下来。她蜷缩在角落里,目光呆滞,盲视着远方,不再
看我们。
整整一天,她都这样默默无语,心绪茫然,周围虽然都是人,她却孤苦零丁。到了晚上,她又开始大喊大叫:“火!
在那儿!”
她指着远方,总是指同一个地方。谁都不想再打她了。闷热、焦渴、恶臭,空气凝滞,令人窒息,但同她的尖厉的
叫声相比,反倒算不上什么。再熬几天,也许大家都会像她那样厉声尖叫了。
火车终于进站了,靠窗子的人读出了站名:“奥斯维辛。”
谁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火车停了。下午过得很慢。后来,车门开了,警卫允许两个人去打水。
他们回来后告诉大家,他们用一只金表换来一条消息,这儿就是目的地,我们要下车了。这儿有一座劳工集中营,
条件不错,家人不会被强行拆散,但年轻人得到工厂干活,老人和病号到田里干活。
大家信心倍增,我们突然自由了,从昨夜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感谢上帝!
沙什特太太依然蜷缩在角落里,默不作声,一点也不为周围的乐观气氛所动。小儿子搓着她的手。
黄昏时分,车厢里暗了下来,我们把剩余的食物全吃光了。晚上十点,大家都想挤个地方小睡片刻。我们很快打起
盹来。突然:“看呀,火!看呀,着火了!就在那边!”
我们霍然警醒,再次冲到车窗旁。刹那间,我们相信她了。但是,外面漆黑一片,什么都没有。我们又回到各自的
地方,羞愧难当,恐惧感却油然而生。她又嚎叫,也因此又挨打,人们费了很大劲才让她安静下来。
一个德国军官在月台上逡巡,我们这节车厢的负责人叫住他,请他把女病人转移到医疗车厢里。
“耐心,”德国人答道,“要耐心点!很快就会把她弄走。”
大约十一点钟,火车再次启动。我们挤在车窗旁,火车走得很慢,大约一刻钟后,更慢了。在车窗外,我们看见带
有倒刺的铁丝网。我们明白,这儿就是集中营。
我们忘记了沙什特太太的存在。但突然传来一声可怕的喊声:“那儿,看!看那团火!看那团火焰!”
火车停了。这一回,我们看到一个高大的烟囱,冒着火焰,火焰直冲夜空。
沙什特太太沉寂下来,她一声不吭,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她回到自己的角落里。
我们凝望着黑暗中的火焰,一股恶臭味弥漫在空中。车门突然开了,几个相貌古怪、身穿条纹外衣和黑裤子的人跳
进车厢,他们手持电筒和棍子,一面乱抽乱打一面吼叫:“都出去!把东西留下!快点!”
我们跳了出去。我瞥了一眼沙什特太太,她的小儿子依然抓着她的手。
火焰就在我们前面,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灼烧皮肉的气味。现在一定是午夜了。我们到了,到了伯肯诺。
第二部分
奥斯维辛
我们带着心爱之物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现在那些东西全都留在车厢里,与我们的幻想一起留在车厢里。
每隔数码站着一个党卫军,端着机枪冲着我们。我们手拉手,随着人群移动着。
一个党卫军朝我们走来,挥着棍子命令道:“男人去左边!女人去右边!”
这两句话讲得那么平静,那么冷漠,那么无情。仅仅两句话,就把我和我的母亲分开了。我还没来得及思考,只觉
得父亲的手使劲捏着我的手:只剩下我们两个了。
转眼间,我看见母亲和姐妹们去了右边,兹波罗拉着母亲的手,母亲抚摸着妹妹的金发,好像在保护她。我眼睁睁
看着她们渐行渐远。我和父亲一起走,和男人们一起走。我根本没想到,此时此地,母亲和兹波罗会永远离我而去。
我继续走着,父亲牵着我的手。
在我身后,一个老人摔了一跤。旁边的一个党卫军把左轮手枪放回枪套。
我紧紧抓住父亲的手,我惟一的念头是不要与他分离,不要孤身一人。
党卫军军官命令道:“站成五排!”
人群一阵骚动。大家在一起时必须保持队形,这是命令。
“嗨,小孩,你多大了?”
问话人是一个囚徒,我看不清他的脸,却听出他疲惫的声音很和蔼。
“十五岁。”
“不,你十八岁。”
“可我没有十八岁,”我说,“我十五岁。”
“傻瓜。听我的。”
然后他问我父亲。父亲说:“我五十了。”
“不对,”听上去那人很生气,“不是五十,而是四十。明白吗?十八岁和四十岁。”
他消失在黑暗中。又一个囚徒走过来,开口就是一串脏话。
“混蛋,你们来这儿干什么?为什么来这儿?”
有人壮着胆子回答:“什么?你以为我们愿意来这儿?人家强迫我们来的。”
那人气势汹汹,好像要杀人:“闭嘴,你这个白痴,不然我就把你撕成碎片。你们就是上吊也不应到这儿来!难道
你们不知道,奥斯维辛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吗?不知道?1944年了还不知道?”
我们真的不知道!谁也没跟我们说过!他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的话音更加严厉:“那边,你看见那边的烟囱
了吗?看见了吗?还有火焰,看见了吗?(是的,我们看见火焰了。)那边,他们就要把你们带到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