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380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380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不满足、不欢喜、不安住、不解脱,那么他可以被
      视为那个无力的人。” 
2022。 比丘攀缘厌离,依于厌离,住于厌离,止息身恶故,心入离、
      定故:对应之巴利文为“bhikkhu upadhiviveka akusalanam
      dhammanam pahana sabbaso kayaduttullanam patippassaddhiya”
      (MN。 I。 p。435),中文译为“比丘因为远离执着的对象,
      断除不善法,灭止一切身之粗恶”。
2023。 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彼依此处,观觉兴衰已,住彼必得漏尽。
      设住彼不得漏尽者,必当升进得止息处:对应之巴利文为
     “So yad eva tattha hoti
                                                                                 459

                                                                                 460
      rupagatam vedanagatam sannagatam sankharagatam
      vinnanagatam te dhamme aniccato dukkhato rogato gandato
      sallato aghato abadhato parato palokato sunnato anattato
      samanupassati。 So tehi dhammehi cittam pativapeti; so
      tehi dhammehi cittam pativapetva amataya dhatuya cittam
      upasamharati: etam santam etam panitam yadidam
      sabbasankharasamatho sabbupadhipatinissaggo tanhakkhayo
      virago nirodho nibbanan ti。 So tattha tthito asavanam
      khayam papunati; no ce asavanam khayam papunati ten'
      eva dhammaragena taya dhammanandiya pancannam
      orambhagiyanam samyojananam parikkhaya opapatiko hoti
      tatthaparinibbayi anavattidhammo tasma loka。 Ayam pi kho
      Ananda maggo ayam patipada pancannam orambhagiyanam
      samyojananam pahanaya。”(MN。 I。 p。435…436),中文译为
     “于此,任何存在的色、受、想、行、识,他都视为无常、
      苦、病、肿瘤、箭、祸、苦恼、外来的、败坏的、空、无我。
      他的心脱离这些法;心脱离这些法之后,他把心集中于不死界:
     ‘此为寂静,此为胜妙,即一切行的止息、一切执着的舍离、
      贪爱的灭尽、离欲、灭、涅槃。’ 住立于此,他成就烦恼的断尽。
      如果他没有成就烦恼的断尽,那么因为法欲与法喜,他断尽五种
      较粗的,会导致生死轮迥的束缚之后,他会成为化生者,在彼处
      涅槃,不从彼处还来。阿难!这就是断尽五种较粗的,会导致生死
      轮回之束缚的道、道迹。”
2024。 彼若有所觉:从此段落以下的经文,在对应之巴利文经典中并不
      存在。
2025。 擗,音ㄆㄧˋ,折、擘开。
2026。 五秽:对应之巴利文为“panca cetokhila”(MN。 I。 p。101),
      中文译为“五种心之荒芜”。
2027。 说必退法:对应之巴利文为“imasmim dhammavinaye vuddhim
      virulhim vepullam apajjissatiti n' etam thanam vijjati”
      (MN。 I。 p。101),中文译为“要在此法律中得
      到增长、成长、圆满,这是不可能的”。
2028。 或有一疑世尊,犹豫、不开意、不解意、意不静。若有一
      疑世尊,犹豫、不开意、不解意、意不静者,是谓不拔第一心秽,
      谓于世尊也:对应之巴利文为“Idha bhikkhave bhikkhu Satthari
      kankhati vicikicchati nadhimuccati na sampasidati。 Yo so
      bhikkhave bhikkhu Satthari kankhati vicikicchati
      nadhimuccati na sampasidati tassa
                                                                                 461

                                                                                 462
      cittam na namati atappaya anuyogaya sataccaya padhanaya;
      yassa cittam na namati atappaya anuyogaya sataccaya
      padhanaya evam assayam pathamo cetokhilo appahino hoti。”
      (MN。 I。 p。101); 中文译为“此中,诸比丘!有比丘对于导师怀疑、
      犹豫、不确定、无信心。诸比丘!因为他对于导师怀疑、犹豫、
      不确定、无信心,所以他的心不趋向热心、专修、坚忍、勤奋。
      当他的心不趋向热心、专修、坚忍、勤奋时,这就是他未拔除的
      第一种心之荒芜。”
2029。 法、戒、教:对应之巴利文为“dhamme; sanghe; sikkhaya”
      (MN。 I。 p。101),中文译为“教法、僧团、戒律”。
2030。 若有诸梵行,世尊所称誉,彼便责数、轻易、触蛲、侵害,不开意、
      不解意、意不静,是谓第五不拔心中秽,谓于梵行也:对应之巴利文
      为“bhikkhave bhikkhu sabrahmacarisu kupito hoti anattamano
      ahatacitto khilajato。 Yo so bhikkhave bhikkhu sabrahmacarisu
      kupito hoti anattamano ahatacitto khilajato tassa cittam na
      namati atappaya anuyogaya sataccaya padhanaya; yassa cittam
      na namati atappaya anuyogaya sataccaya padhanaya evam assayam
      pancamo cetokhilo appahino hoti。”(MN。 I。 p。101),中文译为
     “诸比丘1 计有比丘对于同梵行者瞋怒、不喜,有使其痛苦之心,
      生起妨碍〔之心〕。诸比丘!因为他对于同梵行者斤瞋怒、不喜,
      有使其痛苦之心,生起妨碍〔之心〕,所以他的心不趋向热心、专修、
      坚忍、动奋。当他的心不趋向热心、专修、坚忍、勤奋时,这就是他
      ‘未拔除的第五种心之荒芜。”
2031。 或有一身不离染、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若有参身不离染、
      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者,彼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
      方便断燕坐。若有此心“不趣向,不静、不住、不解,自方便断燕
      坐者,是个谓第一不解心缚,谓身也:对应之巴利文为
     “bhikkhave bhikkhu kaye avitarago hoti avigatachando
      avigatapemo avigatapipaso avigataparilaho avigatatanho。
      Yo so bhikkhave bhikkhu kaye avitarago hoti avigatachando
      avigatapemo avigatapipaso avigataparilaho avigatatanho
      tassa cittam na namati atappaya anuyogaya sataccaya
      padhanaya; yassa cittam na namati atappaya anuyogaya
      sataccaya padhanaya evam assayam dutiyo cetaso vinibandho
      asamucchinno hoti。”(MN。 I。 p。101),中文译为“此中,诸比丘!
      有比丘于身不离贪染、不离欲望、不
                                                                                 463

                                                                                 464
      离爱着、不离渴望、不离热恼、不离贪爱。诸比丘!因为他于身不离
      贪染、不离欲望、不离爱着、不离渴望、不离热恼、不离贪爱,所以
      他的心不趋向热心、专修、坚忍、勤奋。当他的心不趋向热心、专修、
      坚忍、勤奋时,这就是他未解脱的第二种心之束缚。”
2032。 堪任第五,对应之巴利文为“ussolhi yeva pancami”(MN。 I。 p。
      1O3),中文译为“动勇为第五”。
2033。 彼成就此堪任等十五法,成就自受者,必知必见,必正尽觉,
      至甘露门,近住涅槃,我说无不至涅槃:对应之巴利文为“Sa kho
      so bhikkhave evam ussolhipannarasangasamannagato bhikkhu
      bhabbo abhinibbhidaya; bhabbo sambodhaya; bhabbo anuttarassa
      yogakkhemassa adhigamaya。”(MN。 I。 p。103…104),中文译为
     “诸比丘!如果比丘如是具足包含勤勇的十五支,他便可能突破、
      可能觉悟、可能达到无上安隐。”
2034。 鸡设有放逸者:对应之巴利文为“kincapi tassa kukkutiya
      na evam iccha uppajjeyya: aho vata me kukkutapotaka
      padanakhasikhaya va mukhatumdakena va andakosam
      padaletva sotthina abhinibbhijjeyyun ti。”(MN。 I。
      p。104),中文译为“即使母鸡不生如是之欲求:‘愿我的
      小鸡们以脚爪的尖端或以嘴,突破卵壳,安全地出来。’”
2035。 觜:音ㄗㄨㄟˇ,嘴。 
2036。 孔雀林异学园,巴利文为“Moranivapa Paribbajakarama”,位
      于王舍城附近,是游行者的园林。
2037。 箭毛:巴利文为“Sakuludayi”,是外道游行者的名字。其中,
     “Sakula ”是鱼或药草的名字,“Udayi”(优陀夷)是他的名字。
2038。 不兰迦叶:巴利文为“Purana Kassapa”,又译“富兰那迦叶、布
      赖那迦叶、老迦叶”,是佛陀时代的六师外道之一。有关他的主张可
      参考《长阿含第二七经沙门果经》。
2039。 摩息迦利瞿舍利子:巴利文为“Makkhali Gosali”; 又译“末
      迦利瞿舍利子、末羯利瞿阇离子、俱舍摩劫梨子”,是佛陀时代的六
      师外道之一。有关他的主张可参考《长阿含第二七经沙门果经》。
2040。 娑若鞞罗迟子:巴利文为“Sanjaya Belatthiputta; Sanjaya
      Velatthiputta”,又译“删阇耶毗罗瑟智、散若夷毗罗梨沸”,
      是佛陀时代的六师外道之一。有关他的主张可参考《长阿含第二七经
      沙门果经》。
2041。 波复迦旃:巴利文为“Pakudha Kaccayana; Pakudha Katiyana”,
      又译“婆浮陀伽旃那、迦罗拘陀迦旃延子”,是佛陀时代的六师外道
      之一。有
                                                                                 465

                                                                                 466
      关他的主张可参考《长阿含第二七经沙门果经》。
2042。 阿夷哆鸡舍剑婆利,巴利文为“Ajita Kesakambali”,又译
     “阿夷多翅舍钦婆罗、阿阇罗翅舍钦婆罗”,是佛陀时代的六师
      外道之一。有关他的主张可参考《长阿含第二七经沙门果经》。
2043。 昔时不兰迦叶数在弟子众举手大唤:‘汝等可住,无有人来问汝
      等事,人问我事,汝等不能断此事,我能断此事。’ 而弟子于其
      中问更论余事,不待师说事讫:对应之巴利文为
     “Bhutapubbam Purano Kassapo anekasataya parisaya dhammam
      desesi。 Tatr' anntaro Puranassa Kassapassasa savako saddham
      akasi: Ma bhonto Puranam Kassapam etam attham pucchittha;
      n' eso etam janati: mayam etam janama; amhe etam attham
      pucchatha; mayam etam bhavatam byakarissamati; Bhutapubbam
      Purano Kassapo baha paggayha kandanto na labhati: Appasadda
      bhonto hontu; ma bhonto saddam akattha; n' ete bhavante
      pucchanti: amhe ete pucchanti; mayam etesam byakarissamati。
      Bahu kho pana Puranassa Kassapassa savaka vadam aropetva
      apakkanta: Na tvam imam dhammavinayam ajanasi; aham imam
      dhammavinayam ajanami。 Kim tvam imam
      dhammavinayam ajanissasi? Micchapatipanno tvam asi; aham
      asmi sammapatipanno。 Sahitam me; asahitan te。 Pure vacaniyam
      paccha avaca; paccha vacaniyam pure avaca。 Adhicinnan te
      viparavattam; aropito te vado; niggahito si; cara 
      vadappamokkhaya; nibbethehi va sace pahositi”(MN。 II。 p。
      3),中文译为“过去,不兰迦叶曾对数百人的群众说法。当时,他
      的某一位弟子发出声音说:‘各位贤者!不要向不兰迦叶问这个
      义理,他不知,道这个义理。我知道这个义理,问我吧!我会回答你
      们。’ 不兰迦叶曾挥臂哭泣说:‘各位贤者!请安静!各位贤者!
      请不要制造噪音!这些尊者不是乱在问你们,他们是在问我,我会回
      答他们。’ 但是没有作用,而且不兰迦叶的许多弟子如此反驳
      他之后便离去:‘你不知道这个法律,我知道这个法律。你怎
      么会知道这个法律呢?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是〔言行〕一
      致者,你不是〔言行〕一致者。应被先说者你最后才说,应被
      后说者你却先说。我是殊胜者,你是卑劣者。你所想的是相反的,
      你的话已被驳斥,你是被折伏者。去吧!再学习吧!如果可能
      的话,使自己〔从被驳斥的言论中〕解脱吧!’”
2044。 粗衣知足,称说粗衣知足:对应之巴利文为“santuttho itaritarena
      civarena itaritaracivarasantutthiya
                                                                                 467

                                                                                 468
      ca vannavadi”(MN。 II。 p。6),中文译为“于任何衣服都感
      到满足,而且称赞于任何衣服都感到满足者”。
2045。 我所持衣,随圣力割截,染污恶色,如是圣衣染污恶色,对应之巴
      利文为“Aham ……ekada gahapatani civarani dharemi dalhani
      yattha lukhani alabulomasani。”(MN。 II。 p。7),中文译为
      “我有时穿着居士布施的衣服,它是那样的细滑,以致于相较之
      下葫芦须是那样的粗。”
2046。 我食粳粮成熟,无面无量杂味:对应之巴利文为“Aham ……ekada
      nimantane pi bhunjami salinam odanam vicitakalakam
      anekasupam anekabyanjanam”(MN。 II。 p。7…8),中文译为
      “我有时受招待食,食用除去黑粒的米饭、种种的汤汁及种种
      的佐料。” 
2047。 我食如一鞞罗食,或如半鞞罗:对应之巴利文为“Aham ……ekada
      imina pattena samatittikam pi bhunjami bhiyyo pi bhunjami。”
      (MN。 II。 p。7),中文译为“我有时食用一满钵的量,甚至更多。”
      其中,“鞞罗”(beluva)是指“木瓜”。
2048。 如一拘施,或如半拘施:对应之巴利文为“kosakahara pi
      addhakosakahara pi beluvahara pi addhabeluvohara pi”
      (MN。 II。 p。6),中文译为“食用一钵食、半钵食、一个木瓜、
      半个木瓜”。
2049。 我或住高楼,或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