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170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70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25)、家家(1126)、一种(1127)、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
     含(526)、中般涅槃(69)、生般涅槃(71)、行般涅槃(73)、无行般涅槃(72)、上流色究竟(74) ,是谓十八学
     人。居士!云何九无学人(1128)?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
     退,不护则退)、实住法、慧解脱(26)、俱解脱,是谓九无学人。”

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二 大品第十一(127)福田经第十一

     佛陀说:“居士!世间上有二种人是应供养者。是哪二种人呢?有学人及无学人。
     有十八种有学人,九种无学人。居士!有哪十八种有学人呢?即信行、法行、信解
     脱、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
     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等十
     八种有学人。居士!有哪九种有学人呢?即退法、思法、护法、实住法、升进法、
     不动法、不退法、慧解脱、俱解脱等九种无学人。”
  4。 于是,世尊说此颂日:
    “世中学无学,可尊可奉敬,
      彼能正其身,口意亦复然,
      居士是良田,施彼得大福。”
     于是,佛陀说以下之偈颂:
    “世间上有学人及无学人是值得尊敬奉事的圣者,
      他们的身口意行为是清净正直,
      所以,居士!他们是应供养者,布施供养他们可以得到大福报。”
  5。 佛说如是,给孤独居士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给孤独居士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四 大品第十一(127)福田经第十一

      (一二八)中阿含大品优婆塞经第十二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1),在胜林给孤独园(2)。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的胜林给孤独园。
  2。 尔时,给孤独(370)居士与大优婆塞(176)众五百人俱,往诣尊者(77)舍梨子(119)所,稽首作礼,却坐
     一面;五百优婆塞亦为作礼,却坐一面。给孤独居士及五百优婆塞坐一面已,尊者
     舍梨子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38) 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
     已,即从座起,往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尊者舍梨子去后不久,给孤独居
     士及五百优婆塞亦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
     有一次,给孤独居士与五百位优婆塞前往尊者舍梨子的住处,顶礼尊者舍梨子之后
     ,便坐在一旁。当给孤独居士与五百位优婆塞都坐定后,尊者舍梨子为他们说法,
     鼓励他们,使他们心生欢喜。尊者舍梨子以各种方法为他们说法,鼓励他们,使他
     们心生欢喜之后,从座起身,前往佛陀的住处,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尊者舍梨
     子来到佛陀的住处后不久,给孤独居士与五百位优婆塞也来到佛陀的住处,顶礼佛

五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六 大品第十一(128)优婆塞经第十二

     足后,坐在一旁。
  3。 尊者舍梨子及众坐已定,世尊告日:“舍梨子!若汝知白衣(498)圣弟子善护行五法(1129)及得
     四增上心(1130),现法乐居,易不难得。舍梨子!汝当记别(856)圣弟子地狱尽,畜生、饿鬼(368)
     及诸恶处亦尽,得须陀洹(44),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
     ,而得苦边。”
     当尊者舍梨子与大众都坐定后,佛陀说:“舍梨子!你应当知道如果在家的圣弟子能
     够守护五学处,而且能够随所欲求,很容易地得到四种坚固不移的信心。舍梨子!
     你应当授记在家的圣弟子不会再生于地狱、饿鬼、畜生等恶道,必定能证得初果,
     不再造作恶业,终将得到解脱,最多七次往来天上人间,便可断尽一切苦。”
  4。 “舍梨子!云何白衣圣弟子善护行五法?白衣圣弟子者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
     惭有愧,有慈悲心,饶益一切乃至昆虫,彼于杀生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
     第一法。”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应当守护哪五学处呢?在家的圣弟子远离杀生,断除杀生
     ,舍弃刀杖,于一切众生,乃至昆虫,具足惭愧,有慈悲心,心中彻底清净,毫无
     杀生之念。在家的圣弟子应当守护这第一学处。”
  5。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于与取,常好布
     施,欢喜无吝,不望其报,不以偷所覆,常自护已,彼于不与取净除其心。白衣圣
     弟子善护行此第二法。”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远离偷盗,断除偷盗,有所给与才取,欢喜给与而取,常
     行布施,慷慨而不吝啬,不求回报,不为偷盗所障碍,以此守护自己,心中彻底清
     净,毫无偷盗之念。在家的圣弟子应当守护这第二学处。”
  6。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离邪淫,断邪淫,彼或有父所护,或母所护,或父母
     所护,或兄弟所护,或姊妹所护,或妇父母所护(205),或亲亲(206)所护,或同姓所护,或为
     他妇女,有鞭罚恐怖(267) ,及有名雇⊕赁至华鬘亲(208) ,不犯如是女,彼于邪⊕淫净除其心
     。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第三法。”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远离邪淫,断除邪淫,不侵犯尚未结婚,依旧为父母、兄
     弟、姊妹、亲戚、宗族所保护的妇女,或者已经结婚,受到法律保护,并且受到惩
     罚保护的妇女,或者已达适婚龄的妇女或妓女,心中彻底清净,毫无邪淫之念。在

七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八 大品第十一(128)优婆塞经第十二

     家的圣弟子应当守护这第三学处。”
  7。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离妄言,断妄言,真谛言,乐真谛,住真谛不移动,
     一切可信,不欺世间,彼于妄言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第四法。”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远离妄语,断除妄语,所说真实,欢喜真实之语,于真实
     语坚固不移,所言一切可信,不欺瞒世闲,心中彻底清净,毫无妄语之念。在家的
     圣弟子应当守护这第四学处。”
  8。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离酒、断酒,彼于饮酒净除其心。白衣圣弟子善护行
     此第五法。”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远离饮酒,断除饮酒,心中彻底清净,毫无饮酒之念。在
     家的圣弟子应当守护这第五学处。”
  9。 “舍梨子!白衣圣弟子云何得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白衣圣弟子念如来
     :‘彼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
     、号佛、众佑(109)。’如是念如来己,若有恶欲(927)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
     忧愁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攀缘如来,心⊕静得喜(20),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
     善、秽污、愁苦、忧愁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得第一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
     。”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应当要有哪四种坚固不移,能够随所欲求,很容易地得到
     的信心呢?在家的圣弟子应当忆念佛陀:‘佛陀是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足、
     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此忆念佛陀之后,便
     能灭除邪恶的欲望,也能灭除心中的不善、污秽、忧愁、苦恼。在家的圣弟子以心
     忆念佛陀,便能使心平静,得到喜悦,灭除邪恶的欲望,以及心中的不善、污秽、
     忧愁、苦恼。在家的圣弟子应当要有这第一种坚固不移,能够随所欲求,很容易地
     得到的信心。”
 10。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念法:‘世尊善说法,必至究竟,无烦无热,常有不移
     动。’如是观、如是觉、如是知、如是念法已,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
     秽污、愁苦、忧愁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攀缘法,心静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
     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得此第二增上心。”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应当忆念佛陀的教法:‘佛陀所说的法,可以导致解脱,没

九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一○ 大品第十一(128)优婆塞经第十二

     有烦恼,永不染着。’如此观照、体会、了知、忆念佛陀的教法之后,便能灭除邪
     恶的欲望,也能灭除心中的不善、污秽、忧愁、苦恼。在家的圣弟子以心忆念佛陀
     的教法,便能使心平静,得到喜悦,灭除邪恶的欲望,以及心中的不善、污秽、忧
     愁、苦恼。在家的圣弟子应当要有这第二种坚固不移,能够随所欲求,很容易地得
     到的信心。”
 11。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念众:‘如来圣众善趣正趣,向法次法(11) ,顺行如怯。彼
     众实有阿罗诃、趣阿罗诃,有阿那含、趣阿那含,有斯陀含、趣斯陀含,有须陀洹
     、趣须陀洹(526),是谓四双八辈。谓如来众成就尸赖,成就三昧,成就般若,成就解脱
     成就解脱知见(1131),可敬可重,世良福田。’彼如是念如来众,若有恶欲
     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
     子是谓得第三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应当忆念比丘僧众:‘佛陀的比丘弟子是正行、正向的修行
     人,他们依照法的真理而生活、顺从法的指示。他们是四双八辈的圣者,即阿罗汉
     、向阿罗汉、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须陀洹、向须陀洹。他们具
     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应请者、应供奉者、应施者、应合掌者,〔并
     且是〕世间无上的福田。’如此忆念比丘僧众之后,便能灭除邪恶的欲望,也能灭
     除心中的不善、污秽、忧愁、苦恼。在家的圣弟子以心忆念比丘僧众,便能使心平
     静,得到喜悦,灭除邪恶的欲望,以及心中的不善、污秽、忧愁、苦恼。在家的圣
     弟子应当要有这第三种坚固不移,能够随所欲求,很容易地得到的信心。”
 12。 “复次,舍梨子!白衣圣弟子自念尸赖:‘此尸赖不缺不穿,无秽无浊,住如地不虚
     妄,圣所称誉,具善受持。’彼如是自念尸赖,若有恶欲即便得灭,心中有不善、
     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攀缘尸赖,心静得喜,若有恶欲即便得灭
     ,心中有不善、秽污、愁苦、忧戚亦复得灭。白衣圣弟子是谓得第四增上心,现法
     乐居,易不难得。”
     “舍梨子!在家的圣弟子应当忆念佛陀的戒律:‘佛陀的戒律是完整,没有缺失、破
     损、污秽、染浊,如大地般的真实不虚,是圣者所称赞、受持的。’如此忆念佛陀
     的戒律之后,便能灭除邪恶的欲望,也能灭除心中的不善、污秽、忧愁、苦恼。在

一一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一二 大品第十一(128)优婆塞经第十二

     家的圣弟子以心忆念佛陀的戒律,便能使心平静,得到喜悦,灭除邪恶的欲望,以
     及心中的不善、污秽、忧愁、苦恼。在家的圣弟子应当要有这第四种坚固不移,能
     够随所欲求,很容易地得到的信心。”
 13。 “舍梨子!若汝知白衣圣弟子善护行此五怯,得此四增上心,现法乐居,易不难得
     者,舍梨子!汝记别白衣圣弟子地狱尽,畜生、饿鬼及诸恶处亦尽,得须陀洹,不
     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边。”
    “舍梨子!如果你知道在家的圣弟子能够守护这五学处,而且能够随所欲求,很容
     易地得到这四种坚固不移的信心,舍梨子!你应当授记在家的圣弟子不会再生于地
     狱、饿鬼、畜生等恶道,必定能证得初果,不再造作恶业,终将得到解脱,最多七
     次往来天上人间,便可断尽一切苦。”
 14。 于是,世尊说此颂日:
         “慧者住在家,见地狱恐怖,因受持圣法,除去一切恶。
           不杀害众生,知而能舍离,真谛不妄言,不盗他财物。
           自有妇知足,不乐他人妻,舍离断饮酒,心乱狂痴本。
           常当念正觉,思惟诸善法,念众观尸赖,从是得欢喜。
           欲行其布施,当以望其福,先施于息心(1132〉,如是成果报。
           我今说息心,舍梨⊕子善听 ;若有黑及白,赤色之与黄,
           旭色爱乐色(1133) ,牛及诸鸽乌(1134),随彼所生处,良御牛在前。
           身力成具足,善速往来快,取彼之所能,莫以色为非。
           如是此人间,若有所生处,刹帝⊕利梵志(9),居士本工师(1135),
           随彼所生处,长老净持戒,世无着善逝,施彼得大果。
           愚痴无所知,无慧无所闻,施彼得果少,无光无所照。
           若光有所照,有慧佛弟子,信向善逝者,根生善坚住。
           彼是生善处,如意往人家,最后得涅槃,如是各有缘。”
      于是,佛陀说以下之偈颂:
         “有智慧的在家者,看到地狱的恐怖,因而受持正法,断除一切恶行。
           远离杀害众生,断除杀害众生,所言真实不虚,不偷盗他人的财物。
           忠实于自己的妻子,不以他人的妻女为乐,舍断会障蔽内心,使心狂乱的酒。

一三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

一四 大品第十一(128)优婆塞经第十二

           经常忆念佛陀,思惟佛陀的教法,忆念比丘僧众,忆念佛陀的戒律,令心得
           欢喜。
           布施者如果要得到布施的果报,应当先布施寂静〔的贤圣〕者。如此,必定能
           得到大福报。
           舍梨子!你应当专心听,我现在要告诉你哪些人是寂静〔的贤圣〕者:在黑色
           、白色、红色、黄色、杂色、鸽色的牛之中,
           不论它是什么颜色,只要是已经好好调御过的牛,就是好牛
           因为它具足力气,可以负担重物,而且往来迅速稳健,这与它的颜色没有关系
           。
           世间上的人也是一样,不论他出生在哪一个阶级,王族武士、婆罗门、农夫商
           人、奴隶、贱民,
           只要他守持戒律,内心清净,没有执着,得到解脱,他就是一个值得供养的人
           ,布施他的人会得到大福报。
           如果布施给一个愚痴没有智慧,闇昧没有光明的人,则布施者所能得到的福报
           很少。
           聪明有智慧,光明遍照的佛弟子,对于佛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他将会至令人欢喜的善处,对于佛陀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他将会再生至令人欢喜的善处,最终会得到涅槃。”
 15。 佛说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诸比丘、给孤独居士、五百优婆塞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