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156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56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知色、耳知声、鼻知香、舌知味、身知触,是谓知欲。云何知欲所因生?谓更乐
      也,因更乐则便有欲,是谓知欲所因生。云何知欲有报?谓随欲种爱乐,着而住
      彼,因此受报有福处、无福处、不动处(1028),是谓知欲有报。云何知欲胜如?谓或有
      欲欲色,或有欲欲声,或有欲欲香,或有欲欲味,或有欲欲触,是谓知欲胜如。云

四五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五八  林品第十(111)达梵行经第五

      何知欲灭尽?谓更乐灭,欲便灭,是谓知欲灭尽。云何知欲灭道?谓八支圣道,正
      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欲灭道。若比丘如是知欲,知欲所因生,知欲受报
      ⊕知欲胜如,知欲灭尽,知欲灭道者,是谓达梵行,能尽一切欲。”
      “什么是欲望呢?即有五种欲望令人感到可爱、可念、美妙、带来欲望、使人快
      乐。是哪五种欲望呢?即由眼睛认知到物质、耳朵认知到声音、鼻子认知到气味、
      舌头认知到滋味、身体认知到接触所生起之欲望,这就是知道欲望。什么是欲望的
      起因呢?即因为有接触,所以才会产生欲望,这就是欲望的起因。什么是欲望的果
      报呢?当有欲望时,会受到爱乐、贪着的影响,因而〔造作行为〕遭受或善或恶的
      果报,这就是欲望的果报。什么是欲望的种种差别呢?有关于色的欲望,有关于声
      的欲望,有关于香的欲望,有关于味的欲望,有关于触的欲望,这就是欲望的种种
      差别。什么是欲望的消灭呢?即消灭接触,便不再有欲望,这就是欲望的消灭。什
      么是消灭欲望的方法呢?即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
      正念、正定,这就是消灭欲望的方法。如果比丘能够如此地知道欲望,知道欲望的
      起因,知道欲望果报,知道欲望的种种差别,知道欲望的消灭,知道消灭欲望的
      方法,这就是能彻底断除欲望的‘抉择法门’。”
   8。 “云何知业?谓有二业,思、已思业(1029),是谓知业。云何知业所因生?谓更乐也,
      因更乐则便有业,是谓知业所因生。云何知业有报?谓或有业黑有黑报,或有业白
      有白报,或有业黑白黑白报,或有业不黑不白无报,业业尽(1030),是谓知业有报。云
      何知业胜如?谓或有业生地狱中,或有业生畜生中,或有业生饿鬼中,或有业生天
      上,或有业生人问,是谓知业胜如。云何知业灭尽?谓更乐灭,业便灭,是谓知业
      灭尽。云何知业灭道?谓八支圣道,正见… … 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业灭道。若比
      丘如是知业,知业所因生,知业有报,知业胜如,知业灭尽,知业灭道者,是谓达
      梵行,能尽一切业。”
      “什么是业呢?即有二种业,我说:思考是业,思考之后,以身体、嘴巴、意念造
      业,这就是知道业。什么是业的起因呢?即因为有接触,所以才会产生业,这就是
      业的起因。什么是业的果报呢?恶业受恶报,善业受善报,善恶业受善恶报,非恶
      非善业受非恶非善报,这就是业的果报。什么是业的种种差别呢?有的业会导致再
      生至地狱,有的业会导致再生至畜生,有的业会导致再生至鬼道,有的业会导致再

四五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六○  林品第十(111)达梵行经第五

      生至天上,有的业会导致再生至人间,这就是业的种种差别。什么是业的消灭呢?
      即消灭接触,便不再有业,这就是业的消灭。什么是消灭业的方法呢?即八正道,
      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消灭业的方法。
      如果比丘能够如此地知道业,知道业的起因,知道业的果报,知道业的种种差别,
      知道业的消灭,知道消灭业的方法,这就是能彻底断除业的‘抉择法门’。”
   9。 “云何知苦?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僧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
      五盛阴(42)苦,是谓知苦。云何知苦所因生?谓爱也,因爱生苦,是谓知苦所因生。
      云何知苦有报?谓或有苦微迟灭,或有苦微疾灭,或有苦盛迟灭,或有苦盛疾灭,
      苦苦尽(1031),是谓知苦有报。云何知苦胜如?谓不多闻愚痴凡夫,不遇善知识(202),不御
      圣法。,身生觉极苦甚重苦,命将欲绝,出此从外,更求于彼。或有沙门、梵志(9)持
      一句咒,或二、三、四、多句咒,或持百句咒,彼治我苦。如是因求生苦,因⊕集
      生苦,苦灭(1032),是谓知苦胜如。云何知苦灭尽?谓爱灭,苦便灭,是谓知苦灭尽。
      云何知苦灭道?谓八支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为八,是谓知苦灭道。若比丘如是
      知苦,知苦所因生,知苦有报,知苦胜如,知苦灭尽,知苦灭道者,是谓达梵行
      能尽一切苦。J 
      “什么是苦呢?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简
      而言之,执取五蕴就是苦,这就是知道苦。什么是苦的起因呢?即因为有贪爱,所
      以才会产生苦,这就是苦的起因。什么是苦的果报呢?有一人被苦征服,心疲惫,
      悲伤、痛苦、悔恨、捶胸、哭泣,心生迷惑,因此到外面遍求‘谁可以以一句咒或
      二句咒灭除〔我的〕苦?’我说:苦会生起迷惑的果报与遍求的果报,这就是苦的
      果报。什么是苦的种种差别呢?有极端的苦,有轻微的苦,有变化缓慢的苦,有变
      化快速的苦,这就是苦的种种差别。什么是苦的消灭呢?即消灭贪爱,便不再有
      苦,这就是苦的消灭。什么是消灭苦的方法呢?即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
      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就是消灭苦的方法。如果比丘能够如此地知
      道苦,知道苦的起因,知道苦的果报,知道苦的种种差别,知道苦的消灭,知道消
      灭苦的方法,这就是能彻底断除苦的‘抉择法门’。”
  10。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佛陀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四六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六二  林品第十(111)达梵行经第五

      (一一二)中阿含林品阿奴波经第六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跋耆(89)瘦,在阿奴波(1033)跋耆都邑。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跋耆国的阿奴波城。
   2。 尔时,世尊则于晡时(9)从宴坐(80)起,堂上来下,告曰:“阿难(314)!共汝往至阿夷罗和帝
      河圈浴。”
      有一次,佛陀在午后接近黄昏时,从禅坐中起来,告诉阿难:“阿难!我们到阿夷
      罗和帝河沐浴。”
   3。 尊者(77)阿难白曰:“唯然。”
      尊者阿难回答说∶ “是的,佛陀!”
   4。 于是,世尊将尊者阿难往至阿夷罗和帝河,脱衣岸上,便入水浴,浴已还出,拭体
      着衣。
      于是,佛陀便与尊者阿难一起前往阿夷罗和帝河,脱去衣物置于岸上,入河沐浴,
      沐浴后回到岸上,擦干身体,穿着衣物。

四六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六四  林品第十(112)阿奴波经第六

   5。 尔时,尊者阿难执扇扇佛,于是,世尊回顾告曰:“阿难!提和达哆(1035)以放逸故,堕
      极苦难,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济。阿难!汝不曾从诸比丘闻,谓
      我一向记(856)提和蓬哆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济耶?”
      当时,尊者阿难以扇子扇佛,佛陀回头告诉阿难:“阿难!提婆达哆因为放逸,会
      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长达一劫,不可救护。阿难!难道你不曾从
      比丘众中听说过,我一向记说:提姿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
      至地狱中,长达一劫,不可救护吗?”
   6。 尊者阿难白曰:“唯然。”
      尊者阿难回答说:“我听说过,佛陀!”
   7。 尔时,有一比丘语尊者阿难:“世尊以他心智(483)知提和达哆心故,一向记提和达哆必
      至恶处,生地狱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济耶?”
      此时,有一位比丘问尊者阿难:“佛陀以他心通了知提婆达哆的心,所以一向记
      说:提姿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长达一劫,不可
   8。 世尊告曰:“阿难!彼比丘或有小,或有中,或有大,或年少不自知。所以者何?
      如来(109)已一向记彼故有疑惑。阿难!我不见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9),从人
      至天,谓我一向记如提和达哆。所以者何?阿难!我一向记提和达哆必至恶处,生
      地狱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济。阿难!若我见提和蓬咚有白净法如一毛许,我便不一
      向记提和蓬咚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济。阿难!我以不见提和达哆
      有白净法如一毛许,是故我一向记提和蓬哆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住至一劫不可救
      济。”
      〔阿难将此事告诉佛陀,〕佛陀说:“阿难!该比丘可能是刚出家,或中腊比丘,
      或长老比丘,总之是愚痴的比丘。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已经一向记说,但是他依旧
      心存疑惑。阿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修行人、婆罗门、乃至其他一切的天、
      人、恶魔、梵天,会像我一向记说的提婆达哆一样。为什么呢?阿难!因为我一向
      记说:‘提婆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长达一劫,
      不可救护。’阿难!如果我看到提婆达哆有如毛发般的清净法,我便不会一向记
      说:‘提婆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长达一劫,不

四六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六六  林品第十(112)阿奴波经第六

      可救护。’阿难!因为我看不到提婆达哆有如毛发般的清净法,所以我一向记说:
      ‘提婆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长达一劫,不可救
      护。’”
   9。 “阿难!犹去村不远有大深厕,或人堕中,没在其底。若人来,为起大慈哀,怜念
      愍伤,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彼人来已,旋转视之而作是说:‘此人可得一处
      如毛发许,粪所不污,令我得捉挽出之耶?’彼遍观视,不见此人有一净处如毛发
      许,粪所不污,可得手捉挽出之也。如是,阿难!若我见提和达哆有白净法如一毛
      者,我不一向记提和蓬哆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济。阿难!以我不
      见提和达哆有白净法如一毛许,是故我一向记提和蓬哆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住至
      一劫不可救济。”
      “阿难!譬如离此村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很深的厕所,有人掉进厕所中,没入粪便之
      中。另外有人因为悲愍他,想要为他求利益,求安隐快乐。于是,他便环视彼人,
      心里想:‘这个人是否有如毛发般之处,没有被粪便污染,可以让我把他拉出来的
      以把他拉出来的地方。同理,阿难!如果我看到提婆达哆有如毛发般的清净法,我
      便不会一向记说:‘提婆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
      长达一劫,不可救护。’阿难!因为我看不到提婆达哆有如毛发般的清净法,所以
      我一向记说:‘提婆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长达
      一劫,不可救护。’”
  10。 于是,尊者阿难啼泣,以手抆泪,白曰:“世尊!甚奇!甚特!谓世尊一向记提和
      达哆必至恶处,生地狱中,住至一劫不可救济。”
      于是,尊者阿难哭泣,以手拭泪,说:“佛陀!真是奇特!因为佛陀一向记说:‘提
      婆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长达一劫,不可救
      护。’”
  11。 世尊告曰:“如是,阿难!如是,阿难!我一向记提和达哆必至恶处,生地狱中,
      住至一劫不可救济。阿难!若汝从如来闻大人根智分别(1036)者,必得上信如来而怀欢
      喜。”
      佛陀说:“是的,阿难!是的,阿难!我一向记说:‘提婆达哆因为放逸,会受到痛

四六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四六八  林品第十(112)阿奴波经第六

      苦,轮回至恶处,乃至地狱中,长达一劫,不可救护。’阿难!如果你从如来学习
     ‘分别人根智’,则你对于佛陀会有更大的信心与欢喜。”
  12。 于是,尊者阿难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人今正是时。善逝!今正是时。若世尊为
      诸比丘说大人根智分别者,诸比丘从世尊闻,当善受持。”
      于是,尊者阿难合掌告诉佛陀:“佛陀!现在正是时候。佛陀!现在正是时候。如
      果佛陀为诸比丘解说‘分别人根智’,诸比丘听了之后,一定好好地受持奉行。”
  13。 世尊告曰:“阿难!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说大人根智分别。”尊者阿难受教
      而听。
      佛陀回答说:“阿难!你们应当专心听,并且好好地思惟义理,我现在就为你们详
      细地解说‘分别人根智’。”尊者阿难等接受佛陀的教示,专心听法。
  14。 世尊告曰:“阿难!如来以他心智观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
      来后时以他心智复观此人心,知此人灭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灭,不善法已
      生,余有善根而不断绝,从此善根当复更生善,如是此人得清净法。阿难!犹如平
      旦日初出时,闇灭明生。阿难!于意云何?日转升上,至于食时,闇已灭,明已生
      耶?”佛陀说:“阿难!佛陀以他心通了知此人的心,知道此人成就善法,也成就不善
      法。后来,佛陀再以他心通了知此人的心,知道此人的善法消失,不善法生起。虽
      然他的善法消失,不善法生起,但是他的善根尚未断绝,还会生起善法,所以他还
      能得到清净法。阿难!譬如天刚亮,太阳刚出来时,黑暗消失,光明生起。阿难!
      你认为如何?当太阳升起,一直到中午吃饭的时问,是否黑暗已经消失,光明已经
      生起呢?”
  15。 尊者阿难白曰:“尔也,世尊!”
      尊者阿难回答说:“是的,佛陀!”
  16。“如是,阿难!如来以他心智观他人心,知此人成就善法,亦成就不善法。如来后
      时以他心智复观此人心,知此人灭善法,生不善法。此人善法已灭,不善法已生,
      余有善根而不断绝,从是善根当复更生善,如是此人得清净法。阿难!犹如谷种,
      不坏不破,不腐不剖,不为风热所伤,秋时密藏。若彼居士善治良田,以种洒中,
      随时雨溉,阿难!于意云何?此种宁得转增长不?”

四六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