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

第122章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第122章

小说: 11白话中阿含经11good!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妙的食物,得到饱满之后,就不想再吃其他食物。各位贤者!如果有人说:‘这
      位居士及其儿子永远都不会再想吃食物。’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吗?”
  18。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彼居士、居士子,过夜饥已,彼若本所不用食者,还复
      欲得。”
      质多罗象子比丘的亲戚朋友回答说:“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经过一个晚上
      之后,会感到饥饿,会想要吃本来不想吃的食物。”
  19。 “如是,诸贤!或有一人得第四禅,彼得第四禅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
      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
      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心
      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是谓有一人。”
      “同理,各位贤者!有一种人成就第四禅,成就第四禅后,便感到满足,不再想得
      到尚未得到的、获得尚未获得的、证悟尚未证悟的。之后,他便与在家人聚会,嬉
      笑、骄傲、谈天,发出种种嘈杂喧闹的声音。因为常常与在家人聚会,嬉笑、骄
      傲、谈天,发出种种嘈杂喧闹的声音,心中便生起欲望;因为心中生起欲望,便身
      心浮动;因为身心浮动,便舍弃佛陀的教诫而还俗。各位贤者!世间有这种人。”
  20。 “复次,诸贤!或有一人得无想心定(747),彼得无想心定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
      得欲得、不获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
      谈哗。彼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心便生欲;彼心生欲已,便身热
      心热;彼身心热已,便舍戒罢道。诸贤!犹如一无事处,闻支离弥梨虫声(838)。彼无
      事处,或王或王大臣夜止宿,彼象声、马声、车声、步声、螺声、鼓声、细腰鼓
      声、妓鼓声、舞声、歌声、琴声、饮食声(726),彼若本闻支离弥梨虫声便不复闻。诸
      贤!若有作是说:‘彼无事处,终不复闻支离弥梨虫声。’如是彼为正说耶?”
      “各位贤者!有一种人成就无相三昧,成就无相三昧后,便感到满足,不再想得到
      尚未得到的、获得尚未获得的、证悟尚未证悟的。之后,他便与在家人聚会,嬉
      笑、骄傲、谈天,发出种种嘈杂喧闹的声音。因为常常与在家人聚会,嬉笑、骄
      傲、谈天,发出种种嘈杂喧闹的声音,心中便生起欲望;因为心中生起欲望,便身

六九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七○ 长寿王品第七(82)支离弥梨经第十一

      心浮动;因为身心浮动,便舍弃佛陀的教诫而还俗。各位贤者!譬如在没有干扰之
      处,可以听到蟋蟀声。可是当国王或大臣在没有干扰之处过夜时,因为有象声、马
      声、车声、步兵声、吹螺声、鼓声、定音鼓声、小鼓声、跳舞声、歌声、琴声、饮
      食声,所以听不到蟋蟀声。各位贤者!如果有人说:‘在没有干扰之处,永远都听
      不到蟋蟀声。’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吗?”
  21。 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彼王及王大臣过夜平旦,各自还归,彼若闻象声、马
      声、车声、步声、螺声、鼓声、细腰鼓声、妓鼓声、舞声、歌声、⊕琴声、饮食声
      故,不闻支离弥梨虫声,彼既去已,还闻如故。”
      质多罗象子比丘的亲戚朋友回答说:“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夜过天亮后,国王
      及大臣都会回到各自的住处,象声、马声、车声、步兵声、吹螺声、鼓声、定音鼓
      声、小鼓声、跳舞声、歌声、琴声、饮食声也不会存在,所以可以再听到蟋蟀
      声。”
  22。 “如是,诸贤!得无想心定,得无想心定已,便自安住,不复更求未得欲得、不获
      欲获、不作证欲作证。彼于后时,便数与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彼数与
      白衣共会,调笑贡高,种种谈哗已,便心生欲;心生欲已,便身热心热;彼身心热
      已,便舍戒罢道。诸贤!是谓有一人。”
      “同理,各位贤者!有一种人成就无相三昧,成就无相三昧后,便感到满足,不再
      想得到尚未得到的、获得尚未获得的、证悟尚未证悟的。之后,他便与在家人聚
      会,嬉笑、骄傲、谈天,发出种种嘈杂喧闹的声音。因为常常与在家人聚会,嬉
      笑、骄傲、谈天,发出种种嘈杂喧闹的声音,心中便生起欲望;因为心中生起欲
      望,便身心浮动;因为身心浮动,便舍弃佛陀的教诫而还俗。各位贤者!世间有这
      种人。”
  23。 尔时,质多罗象子比丘寻于其后舍戒罢道。质多罗象子比丘诸亲朋友闻质多罗象子
      比丘舍戒罢道已,往诣尊者大拘絺罗所,到己,白曰:“尊者大拘稀罗!为知质多
      罗象子比丘心?为因余事知(884)?所以者何?今质多罗象子比丘已舍戒罢道。”
      后来,质多罗象子比丘舍弃佛陀的教诫而还俗。质多罗象子比丘的亲戚朋友知道质
      多罗象子比丘还俗之后,便前往尊者大拘絺罗的住处,告诉尊者大拘絺罗:“尊者
      大拘絺罗!你是否以心了知质多罗象子比丘的心?或者天人告诉你这件事?为什么

七一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七二 长寿王品第七(82)支离弥梨经第十一

      呢?因为质多罗象子比丘已经舍弃佛陀的教诫而还俗了。”
  24。 尊者大拘稀罗告彼亲朋友曰:“诸贤!此事正应尔。所以者何?以不知如真,不见
      如真。所以者何?因不知如真,不见如真故(885)。”
      尊者大拘絺罗告诉质多罗象子比丘的亲戚朋友:“各位贤者!我以心了知质多罗象
      子比丘的心,即他已经得到某些成就,但是他将会舍弃教诫而还俗。天人也告诉
      我:‘质多罗象子比丘已经得到某些成就,但是他将会舍弃教诫而还俗。’”
  25。 尊者大拘缔罗所说如是,彼诸比丘闻尊者大拘絺罗所说,欢喜奉行。
      尊者大拘絺罗如是说完之后,诸比丘对于尊者大拘絺罗所说,都很欢喜地接受。


      (八三)中阿含长寿王品长老上尊睡眠经第十二

   1。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婆耆瘦(820),在鼍山(821)怖林鹿野园(822)中。
      以下是我所听到的:曾经有一次,佛陀住在婆奇国首都鼍山的恐怖林鹿野苑中。
   2。 尔时,尊者(77)大目揵连(164)游摩竭国(110),在善知识村(886)中。于是,尊者大目揵连独安静处
      宴坐(80)思惟而便睡眠。世尊遥知尊者大目揵连独安静处宴坐思惟而便睡眠。世尊知
      已,即入如其像定(480),以如其像定,犹若力士屈⊕伸臂顷(284),从婆耆瘦鼍山怖林鹿野
      园中忽没不现,往摩竭国善知识村尊者大目揵连前。于是,世尊从定而寤,告曰:
      “大目揵连!汝着睡眠,大目揵连!汝着睡眠。”
      有一次,尊者大目揵连住在摩竭国的善知识村中。尊者大目揵连独自在安静处禅坐
      思惟,但却睡着。佛陀从远处知道尊者大目揵连独自在安静处禅坐思惟,但却睡
      着。佛陀知道之后,便施展伟大的神通,很快地就从婆奇国首都鼍山的恐怖林鹿野
      苑中消失,出现在摩竭国善知识村尊者大目揵连的面前。于是,佛陀从禅定中起
      来,告诉尊者大目揵连:“大目揵连!你睡着了,大目健连!你睡着了。”

七三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七四 长寿王品第七(83)长老上尊睡眠经第十二

   3。 尊者大目揵连白世尊曰:“唯然,世尊!”
      尊者大目揵连回答佛陀:“是的,佛陀!”
   4。 佛复告曰:“大目揵连!如所相着睡眠,汝莫修彼相!亦莫广布!如是睡眠便可得
      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随本所闻法,随而受持广布诵习,如是睡眠
      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随本所闻法,随而受持为他广说,如
      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随本所闻法,随而受持、心
      念、心思,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以两手扪摸于
      耳,如是睡眠便可得灭。”
      佛陀说:“大目揵连!当你生起睡眠想时,你不应作意睡眠想,更不应反覆作意睡
      眠想,如此便可以灭除睡眠想。如果睡眠想仍然无法灭除,大目揵连!你应当以心
      忆念听过的法,如你听到的内容,反覆地诵习,如此便可以灭除睡眠想。如果睡眠
      想仍然无法灭除,大目揵连!你应当以心忆念听过的法,如你听到的内容,为他人
      说法,如此便可以灭除睡眠想。如果睡眠想仍然无法灭除,大目揵连!你应当以心
      忆念听过的法,反覆地忆念、思惟,如此便可以灭除睡眠想。如果睡眠想仍然无法
      灭除,大目揵连!你应当用双手捉捏双耳,如此便可以灭除睡眠想。”
    5。 “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以冷水澡洗面目及洒身体,如是睡眠便可得
      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从室出,外观四方,瞻视星宿,如是睡眠便
      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从室出,而至屋头,露地经行(384),守护
      诸根,心安在内,于后前想,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故不灭者,大目揵连!
      当舍经行道,至经行道头,敷尼师檀(50),结踟趺坐(51),如是睡眠便可得灭。若汝睡眠
      故不灭者,大目揵连!当还入室,四叠优多罗僧(487)以敷床上,襞(488)僧伽梨作枕,右胁
      而卧,足足相累,心作明想,立正念正智(22),常欲起想。”
      “如果睡眠想仍然无法灭除,大目揵连!你应当用冷水洗脸及身体,如此便可以灭
      除睡眠想。如果睡眠想仍然无法灭除,大目揵连!你应当走到室外,观察四方,乃
      至天上的星宿,如此便可以灭除睡眠想。如果睡眠想仍然无法灭除,大目健连!你
      应当走到室外,在空地经行,守护六根,使心安住于内,后念应如前念一样,前念
      应如后念一样,如此便可以灭除睡眠想。如果睡眠想仍然无法灭除,大目揵连!你
      应当放弃经行,走到旁边,铺上垫布,盘腿而坐,如此便可以灭除睡眠想。如果睡

七五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七六 长寿王品第七(83)长老上尊睡眠经第十二

      眠想仍然无法灭除,大目健连!你应当再进入室内,将优哆逻僧作四折铺于床上,
      折叠僧伽梨作为枕头,以依靠身体右侧的姿势睡觉,两腿重叠,意念常作天亮想,
      具足正念正智,常念起床想。”
   6。 “大目揵连!莫计床乐眠卧安快!莫贪财利!莫著名誉!所以者何?我说一切法不
      可与会,亦说与会。大目揵连!我说何法不可与会?大目揵连!若道俗法共合会
      者,我说此法不可与会。大目揵连!若道俗法共合会者,便多有所说。若多有所说
      者,则便有⊕掉(217)。若有掉者,便心不息。大目揵连!若心不息者,便心离定。大目
      挞连!是故我说不可与会。大目揵连!我说何法可与共会?大目揵连!彼无事处,
      我说此法可与共会。山林树下空安静处、高岩石室寂无音声,远离,无恶,无有人
      民,随顺宴坐。大目揵连!我说此法可与共会。”
      “大目揵连!不可贪着睡眠,以睡眠为乐!不可贪着财利!不可贪著名誉!为什么
      呢?因为我说有些事不应参与接近,有些事应参与接近。大目揵连!哪些事是不应
      参与接近的呢?大目揵连!与在家人共聚会是不应参与接近的事。大目揵连!如果
      与在家人共聚会,便会多话。因为多话,便会激动不安。因为激动不安,心便不能
      寂静。大目揵连!因为心不能寂静,心便不能安定。大目揵连!所以我说不应与在
      家人共聚会。大目揵连!哪些事是应当参与接近的呢?大目揵连!到没有干扰之处
      是应当参与接近的事。前往偏远、没有人为干扰或没有危险之处,或在安静的树
      下、深山石洞中禅坐思惟。大目揵连!我说这是应当参与接近的事。”
   7。 “大目揵连!汝若入村行乞食者,当以厌利,厌供养、恭敬。汝若于利、供养、
      恭敬心作厌已,便入村乞食。大目揵连!莫以高大意入村乞食!所以者何?诸长者
      家有如是事,比丘来乞食,令长者不作意。比丘便作是念:谁坏我长者家?所以者
      何?我入长者家,长者不作意。因是生忧,因忧生掉,因掉生心不息,因心不息,
      心便离定。大目揵连!汝说法时莫以诤说(887)!若诤说者,便多有所说。因多说故,
      则便生掉。因生掉故,便心不息。因心不息故,便心离定。大目揵连!汝说法时莫
      强,说法如师子。大目揵连!汝说法时,下意说法,舍力、灭力、破坏于力,当以
      不强,说法如师子。大目揵连!当学如是!”
      “大目揵连!如果你将进入村内乞食,应当要厌离利益、供养、恭敬。你应当先厌
      离利益、供养、恭敬,才可以进入村内乞食。大目揵连!不可以高傲自大的心进入

七七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

七八 长寿王品第七(83)长老上尊睡眠经第十二

      村内乞食!为什么呢?当比丘来到长者家中乞食时,若长者忙于家中的事务,便不
      会注意前来乞食的比丘。比丘心中会想:‘是谁来长者家破坏我?为什么呢?因为
      我来长者家乞食,长者没有注意我。’因此,比丘心生忧愁,因为忧愁而激动不
      安,因为激动不安而心不寂静,因为心不寂静而心不安定。大目健连!你说法时不
      可与人争论!如果与人争论,便会多话。因为多话,便会激动不安。因为激动不
      安,心便不能寂静。因为心不能寂静,心便不能安定。大目揵连!你说法时不可态
      度强硬,应当如狮子吼般的勇敢与坚定。大目揵连!你说法时,态度应当柔软,舍
      弃强硬、灭除强硬、破除强硬,不以强硬的态度,而是以如狮子吼般的勇敢与坚定
      的态度说法。大目揵连!你应当要学习这些事情。”
   8。 尔时,尊者大目揵连即从⊕座起,偏袒着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云何比丘得
      至究竟?究竟白净、究竟梵行(54)、究竟梵行讫?”
      于是,尊者大目揵连从座起身,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请示佛陀:“佛陀!比丘要
      如何修习才能达到究竟、彻底清净、最究竟的梵行呢?”
   9。 世尊告曰:“大目揵连!比丘若觉乐、觉苦、觉不苦不乐者,彼此觉观无常、观兴
      衰、观断、观无欲、观灭、观舍(888)。彼此觉观无常、观兴衰、观断、观无欲、观
      灭、观舍已,不受此世(889)。因不受世已,便不疲劳(890)。因不疲劳已,便般涅槃(48):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