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体育电子书 > 019-本经逢原 >

第5章

019-本经逢原-第5章

小说: 019-本经逢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泄泻浆清,必用也。故《博爱心鉴》治痘以保元汤为要药。人参得升麻,补上焦之气,泻中 
州之火。得茯苓,补下焦之气,泻肾中之火。东垣交泰丸用人参、皂荚,是恶而不恶也。治 
月闭用四物加人参、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痰在胸膈,以人参、藜芦同用,而取涌越,是 
激其怒性也。惟右手独见脉实者,为肺经本有火故不宜用。若右手虚大而嗽者,虽有火邪, 
此为虚火上炎,肾水不足,乃刑金之火,非肺金之火,正当以人参救肺,但须多用方始得力 
,若少用必增胀满。《本经》言,安五脏,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者,以脏气安和 
,心神宁定,当无惊悸昏昧之虑矣。其除邪气者,以甘温之力协诸表药,助胃祛邪,譬诸坐 
有君子,则小人无容身之地矣。缪子《经疏》云∶人参论其功能之广,如《本经》所说,信 
非虚语,第其性亦有所不宜,世之录其长者,或遗其短,摘其瑕者,并弃其瑜,是以或当用 
而后时,或非宜而罔投,或蒙其利反见其害,二者之误,其失则一,使良药不见信于世。粗 
工互腾其口说,岂知人参本补五脏真阳之气者也。若夫虚羸 怯,劳役饥饱所伤,努力失血 
以致阳气短乏,陷入阴分,发热倦怠,四肢无力。或中暑伤气,气无以动。或呕吐泄泻,霍 
乱转筋,胃弱不食,脾虚不磨。或真阳衰少,肾气乏绝,阳道不举。或中风失音,产后气喘 
,小儿慢惊,痘后气虚,溃疡长肉等证,投之靡不立效。惟不利于肺家有热,咳嗽吐痰,吐 
血衄血,骨蒸劳瘵,阴虚火动之候。盖肺者,清肃之脏,真气无亏,则宁谧清净,以受生气 
之熏蒸,而朝百脉,苟纵恣情欲,亏损真阴,火空则发。热起于下,火烁乎上,则肺先受之 
,火乃肺之贼邪,邪气胜则实,实则肺热郁结,为痰嗽痒,而血热妄行,溢出上窍。王好古 
所谓肺热还伤肺是也。若误投之,鲜克免者,此皆实实之误,于人参何咎哉。产山西太行山 
者,名上党人参,虽无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肺之力,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 
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涌虚人膈上清饮宜之,盐哮用参芦涌吐最妙。参芦涌吐,参须下泄 
,与当归、紫菀之头止血,身和血,尾破血之意不殊。参须价廉,贫乏之人往往用之,其治 
胃虚呕逆,咳嗽失血等证,亦能获效,以其性专下行也。若治久痢滑精,崩中下血之证,每 
致增剧,以其味苦降泄也。其芦世罕知用,惟江右人称为竹节参。近日吾吴亦有用之者,其 
治泻利脓血、崩带、精滑等证,俱无妨碍。如气虚火炎喘呕嗽血,误用转剧。昔人用以涌吐 
者,取其性升而于补中寓泻也,此义前人未发,因屡验而笔之。 

卷一山草部
沙参
内容:甘淡微寒,无毒。有南北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反藜芦。 
《本经》主血结,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x发明x 沙参专泄肺气之热,故喘嗽气壅,小便赤涩不利,金受火克。阴虚失血,或喘咳 
寒热及肺痿等疾宜之。《本经》主血结惊气者,因惊气入心,心包热郁而血结也。除寒热者 
,郁热解而寒热除也。补中益肺气者,用以清理脾胃之虚热,则津液复而正气受益矣。洁古 
言,肺寒用人参,肺热用沙参。好古言,沙参性寒,补五脏之阴,总未达轻虚泄热之义也。 
《卫生方》治肺热咳嗽,沙参一味,水煎服之。《肘后方》治卒然疝痛,自汗欲死,沙参为 
末,酒服立瘥。《证治要诀》治妇人白带,沙参为末,米饮服之。盖沙参专开肺气,肺气清 
则木邪散,而疝自除,带自愈矣。时珍云∶人参甘苦而温,其体重实,专补脾胃元气,因而 
益肺与肾,故内伤元气者宜之。沙参甘淡而寒,其体轻虚,专清肺气,因而益肺与肾,故金 
受火克者宜之。此即《本经》补中益肺气之谓,一补阳而生阴,一补阴而制阳。不可不辨。 

卷一山草部
桔梗
内容:x《本经》名荠 x 
辛甘苦微温,无毒。甘者为荠 ,苦者为苦梗,咬之腥涩者 
为木梗,不堪入药。 
《本经》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x发明x 桔梗上升清肺气,利咽喉,为肺部引经,又能开发皮腠,故与羌、独、柴胡、 
、苏辈同为解表药。与甘草同为舟楫之剂,诸药有此一味不能下沉也。伤寒邪结胸胁,则痛 
如刀刺,邪在中焦则腹满肠鸣幽幽。辛甘升发,苦淡降泄,则邪解而气和矣。其主惊恐悸气 
者,心脾气郁不舒,用以升散之也。朱肱用桔梗治胸中痞满,总不出《本经》主治,仲景治 
寒实结胸,同贝母、巴豆,取其温中消谷破积也。治肺痈唾脓血,用桔梗、甘草,取排脓而 
清浊气也。治少阴证,二三日咽痛,用甘桔汤,取其调寒热通阴气也。《千金方》治喉痹毒 
气,桔梗二两,水煎顿服。加甘草、连翘、荆、防名如圣汤,通治咽喉诸病。桔梗有甘、苦 
二种,甘者曰荠 ,《千金》治强中为病,茎长兴发,不交精出,取其能升解热邪于上也。 
又干咳嗽乃痰火之邪郁在肺中,亦宜甘以润之。痢疾腹痛乃肺金之气郁在大肠,则宜苦以开 
之。甘升而苦降也。此药升降诸气,能入肺使诸气下降,俗泥为上升而不能下行,失其用矣 
。痘疹下部不能起发,为之切忌,以其性升,能阻药力于上,不得下达也。惟阴虚久嗽不宜 
用,以其通阳泄气也。其芦吐膈上风热实痰,生研末,白汤调服二三钱,探吐之。 

卷一山草部
黄精
内容:甘平,无毒。勿误用钩吻,钩吻即野葛,叶头尖有毛钩子,又名断肠草,误服杀 
人。黄精则茎紫花黄,叶似竹叶也。 
x发明x 黄精为补中宫之胜品,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 
之功。但阳衰阴盛人服之,每致泄泻痞满。不可不知。 

卷一山草部
葳蕤
内容:x《本经》名女葳,又名玉竹x 
甘平,无毒。肥白者良。入发散风热药生用。入 
补药蜜水拌,饭上蒸熟用。 
《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 ,好颜色润泽,轻身 
不老。 
x发明x 葳蕤甘润性平,滋肺益肾,补而不壅,善调厥阴久袭之风,故《本经》治中风暴 
热等病,皆取其养正祛邪之力也。《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腰痛、茎中寒,目痛 烂泪出 
。甄权主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千金》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葳蕤 
汤以之为君,其源本诸麻黄升麻汤,深得仲景之奥。时珍用治虚劳寒热, 疟不足之证,用 
代参 ,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温毒而已。又主小便卒淋,发热口干,眼黑头 
眩,目赤涩痛,其性虽润,而无伤犯脾胃夺食泄泻之虞。但其性之缓耳。 

卷一山草部
知母
内容:苦平寒,无毒。肥白者良。盐、酒炒用。 
《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x发明x 知母沉降入足少阴气分,及足阳明,手足太阴,能泻有余相火,理消渴烦蒸。仲 
景白虎汤、酸枣汤皆用之,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热而除烦。但外感表证未除、泻痢 
燥渴忌之,脾胃虚热人误服,令人作泻减食,故虚损大忌。近世误为滋阴上剂、劳瘵神丹, 
因而夭枉者多矣。《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 
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卷一山草部
肉苁蓉
内容:甘咸微温,无毒。酒洗去甲及腐,切片焙用。 
《本经》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 
x发明x 肉苁蓉与锁阳,总是一类,味浓性降,命门相火不足者宜之。峻补精血,骤用反 
动大便滑泄。《本经》主劳伤补中者,是火衰不能生土,非中气之本虚也。治妇人症瘕者, 
咸能软坚而走血分也。又苁蓉止泄精遗沥,除茎中寒热痛,以其能下导虚火也。锁阳治腰膝 
软弱,以其能温补精血也。总皆滋益相火之验。老人燥结,宜煮粥食之,但胃气虚者,服之 
令人呕吐泄泻。强阳易兴而精不固者忌之。 

卷一山草部
天麻
内容:x《本经》名离母,一名定风草,茎名赤箭x 
辛平微温,无毒。湿纸裹煨熟,切 
片用。 
《本经》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x发明x 天麻味辛浓浓,性升,属阳,为肝家气分药。故肝虚不足,风从内生者,天麻、 
芎以补之。诸风掉眩,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治。小儿惊痰风热,服天麻即消。 
天麻乃定风草,久服则遍身发出红斑,是驱风之验也。按∶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 
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投。《本经》言杀鬼精物蛊毒恶气者,以其能定 
风、镇八方之邪气也。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者,其性属阳,阳生则阴长也。 

卷一山草部
白术
内容:x一名山姜x 
甘温,无毒。云术肥大气壅。台术条细力薄。宁国狗头术皮赤稍大 
, 
然皆栽灌而成,故其气浊,不若于潜野生者气清,无壅滞之患。入诸补气药,饭上蒸数次用 
。入肺胃久嗽药,蜜水拌蒸。入脾胃痰湿药,姜汁拌晒。入健脾药,土炒。入泻痢虚脱药, 
炒存性用。入风痹痰湿利水破血药,俱生用。然非于潜产者,不可生用也。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x发明x 白术甘温味浓,阳中之阴,可升可降,入脾胃二经。生用则有除湿益燥、消痰利 
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 
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者,正以风、寒、 
湿三者合而成痹,痹者,拘挛而痛是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筋骨。死肌者,湿 
毒侵肌肉也。痉者,风寒乘虚客于肝肺肾经所致也。疸者,脾胃虚而湿热瘀滞也。如上诸 
证,莫不由风、寒、湿而成,术有除此三者之功,故能祛其所致之疾也。止汗除湿进食者, 
湿热盛则自汗,湿邪客则发热,湿去则脾胃燥,燥则食自消、汗自止、热自除矣。又主大风 
在身,而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肤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 
腰脐间血,益津暖胃,消谷嗜食,得参、苓大补中气,得枳、橘健运饮食。《本经》言,消 
食作煎饵,留其滓以健运脾气,食自化矣。仲景五苓散,祖《素问》泽术麋衔汤并用生者, 
但彼兼麋衔以统血,则汗自止;此兼桂枝以通津,则渴自除。洁古枳术丸,祖《金匮》枳实 
汤,彼用生者以健胃,则逆满自愈。此用熟者以助脾,则饮食自强,且以荷叶裹饭为丸,取 
清震之气,以鼓克运之力也。盖白术得中宫冲和之气,补脾胃药以之为君,脾土旺则清气升 
而精微上,浊气降而糟粕输。仲淳有云∶白术禀纯阳之土气,除邪之功胜,而益阴之效亏。 
故病属阴虚血少,精不足,内热骨蒸,口干唇燥,咳嗽吐痰,吐血鼻衄齿衄,便闭滞下者, 
法咸忌之。术燥肾而闭气,肝肾有动气者勿服。刘涓子云∶痈疽忌白术,以其燥肾而闭气, 
故反生脓作痛也。凡脏皆属阴,世人但知白术能健脾,宁知脾虚而无湿邪者用之,反燥脾家 
津液,是损脾阴也,何补之有,此最易误,故特表而出之。 

卷一山草部
苍术
内容:x《本经》名山蓟x 
苦辛温,无毒。产茅山者味甘形瘦多毛,最良。吴郡诸山者 
次 
之。楚中大块辛烈气燥者为下。制用糯米泔浸,刮去皮,切片,同芝麻炒或麻油炒通黄,去 
焦末。或去皮、切片,蜜水拌,饭上蒸用。又白露后以泔水净,置屋上晒露一月,谓之神术 
。 
《本经》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 
x发明x 苍术辛烈,性温而燥。可升可降,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而安太阴,辟时 
行恶气。因经泔浸炒,故能除上湿发汗,与白术止汗则异,腹中窄狭者须之。《本经》治风 
寒湿痹,死肌痉疸等证,总取性专开腠,故能发汗而去风寒湿气,祛湿而去死肌痉疸,下气 
而消痰食饮癖。又能总解诸郁,佐以香附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则郁散而气平也 
。遗精不禁,淋浊不止,腰背酸痛,用以敛脾津,津生于谷气也。同黄 为二妙,治下部湿 
热痛肿。又苍术一味,麻油制过为末,煮大枣肉为丸,治胁下饮 。许叔微患饮 三十年, 
始因少年夜坐写文,左向伏几,是以饮食多坠左边,饮酒止,从左下有声,胁痛食减嘈杂, 
饮酒半杯即止,不数日必呕酸水,暑月左半身绝无汗,服雄、附、矾石、牵牛、遂、戟等皆 
无效,自揣必有 囊如水之有窠臼,不盈科不行,乃悉屏诸药,以前丸服三月而疾除。暑月 
汗亦周身,灯下能书细字,皆苍术之力也。然惟素禀肥盛多湿者为宜,若形瘦多火者禁用。 
其神术已经露制,转燥为清,用以发散上部头风痰湿诸证,故治时行头痛,有神术汤,此得 
制度之妙也。 

卷一山草部
狗脊
内容:x《本经》名百枝x 
苦平微温,无毒。酒浸,炒去毛用。 
《本经》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 
x发明x 狗脊为强筋骨要药,故《本经》主腰背强周痹寒湿等疾。颇利老人者,补益肾气 
而坚强筋骨也。其性味形类与萆 相似,而功用亦不甚相远。四宝丹用金毛狗脊去毛,盐泥 
固济, 红,苏木,萆 ,川乌头生用,等分为末,醋和丸,温酒盐汤下二十丸,治男妇毒 
风脚软,肾气虚弱。又病后足肿煎汤洗效。 

卷一山草部
贯众
内容:x《别录》名草鸱头x 
苦微寒,有毒。 
《本经》主腹中邪热气诸毒,杀三虫。 
x发明x 贯众苦寒而降,辟时行疫疠不正之气。疫发之时,以此药置水,食之则不传染, 
且能解毒软坚,治妇人血气。《本经》治腹中邪热气诸毒,以其性专散结积诸毒。而虫积皆 
由湿热所生,苦寒能除湿热,故亦主之。王海藏治夏月痘出不快,快斑散用之。云贯众有毒 
而能解腹中邪热,杀三虫,病从内发者多效。王 《百一选方》言,食鲤鱼羹为肋骨所鲠, 
百药不效,或令以贯众煎浓汁连进,一咯而出。可见软坚之功,不但治疮治血而已。病患虚 
寒无实热者勿服。 

卷一山草部
巴戟天
内容:辛甘微温,无毒。酒浸去心,焙用。川产者良。 
《本经》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x发明x 巴戟天严冬不凋,肾经血分及冲脉药也。故守真地黄饮子用之,即《本经》治大 
风邪气之谓,以其性补元阳而兼散邪,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是以可愈大风邪气也。主阴痿 
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者,脾胃二经得所养,而诸虚自瘥矣。又治香港脚 
,补血海,病患虚寒加用之。有人嗜酒患香港脚甚危,或教以巴戟半两、糯米同炒,去米,大 
黄一两炒为末,熟蜜丸,温水下七十丸,仍禁酒遂愈。惟阴虚相火炽盛者禁用。 

卷一山草部
远志
内容:x苗名小草x 
辛苦温,无毒。甘草汤泡,去骨,制过不可陈久,久则油气戟入喉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