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保滇缅路 组建中国远征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国际上同情中国人民抗日的国家和地区也对中国进行了人力、物力上的支援。为了使援华物资能顺利地到达国内,1938 年春,中国国民政府开始修筑滇(云南)缅(缅甸)公路,参加筑路的工人、农民和士兵们怀着对全民抗日的热情,积极踊跃地参加这项工程。当年 12 月,滇缅路建成通车,以后又陆续地加以整修,使这条公路成为国际上支援中国抗日的重要交通动脉。日本侵略军为了从沿海包围和截断中国的国际交通线,迫使蒋介石政府投降,于 1939 年冬,在广西的钦州、防城登陆,进而占领了南宁。1940 年 9月,日军侵入越南,同时与泰国签订了“友好条约”。中国的滇越国际交通线被截断。日军也直接地威胁了英属殖民地马来亚(今马来西亚,下同)、新加坡、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安全。...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灵利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①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
本期推荐——傻瓜上网 刘大华离开了四川老家,不远千里在合肥落下了脚,靠着老乡的帮助,他在一家小饭店里寻了个作伙计的营生,工钱不多,但由于是包吃包住,因此不仅够用,还能有些节余。 大华的工作很繁杂,洗涮、拣菜、端盆子,样样都得来。到了中午饭的光景,他还得出去送外卖,周围好几个单位在他们店里订了盒饭,其中还包括一家派出所。说起警察,大华起初总有些恐惧感,因为无论家里人还是朋友,都曾经给他讲过派出所里的情景:有些警察张口就骂,抬手打人,还动不动就治安拘留不让回家,但是大华送了几天盒饭,大发现不是那么回事,那些警察都和和气气的,每天就是处理些邻里纠纷打架斗殴之类的破事儿。大华送饭去,警察们对他挺客气,连所长都不例外。久而久之,大华也就不怕了,只是有对一位吴警员,他心里还是有些敬畏的,因为这位吴警员是专门负责操作电脑的,大华不懂电脑,只懂电视,电视广告经常说:去某...
第1节 寒春苦夏的混饨之初这是一个短命的春天。4月11日《人民日报》刚刚发表《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文章,5月1日《人民日报》又刊登党中央整风指示。就在文章墨迹未干之时,毛泽东在5月15日就写出了《事情正在起变化》,6月8日毛泽东又起草了《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党内文件;同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至此,知识分子的苦夏开始了。1957年的早春时节,知识分子还沉溺在科学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春浪之中,中国几百万立志振兴中华的知识分子,对毛泽东于3月12日《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时的讲话,不是后来发表出来的修订稿)欣喜若狂。事态的急转直下出人意料,直到他们蹒跚着踏上条条风雪驿路,才开始琢磨出“阳谋”和“引蛇出洞”字眼中的含义。大梦醒来迟。他们在改造生涯中泯没着报效民族的才情,磨损着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
【倘秀才】我待学那周八士安八表封官也那受赏,(萧何云)军师再学那一个也?(正末唱)我似那舜五人立清政显声名播千古,着万人可便论讲。(萧何云)再学那个也?(正末唱)我胜如纣比干田穰苴,报国存忠壮帝乡。(萧何云)军师,说此申阳足智多谋,难以擒拿也。(正末唱)俺有道伐无道,(萧何云)军师,小官须索整点英雄将士,里应外合擒拿他,有何不可也?(正末唱)擒逆子不索动刀枪,(萧何云)军师言道不用军将人马,此人好生英勇,则怕有失,怎了也?(正末唱)非是我自夸也那自奖。(韩信云)军师,丞相奉俺沛公之命,要征伐此二处。军师言说不用将校,自有妙策,但此申阳好生英勇。且休说申阳高强,他手下有一大夫,乃是陆贾,说此人用兵如神,有伊吕之才,仿孙吴之略,智谋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也。(正末云)元帅,凭着小官微智,着此将投降也。(韩信云)军师论三略可学谁也?(正末唱)【滚绣球】论三略呵,我可也动干戈起战场,(韩信云)军师论六...
第一部一泡尿冲掉了我的工作 我属羊,也真的像只光会吃草的笨绵羊。 从大学毕业起,我就一直在那个"清水"机关里混日子,一混就是十几年。 在机关里,我向来都是老实本分,生怕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在家里也没有我发言的份儿。我媳妇养的腊肠犬座次比我靠前。 也只有做爱的时候吧,我还能找回点尊严,其他任何时候,她总说狗比我强。 "俗话说,当官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可你连个放闷屁的官儿都当不上,你年纪都长到狗身上了?" 这是她嘴里重复率最高的一句话。 儿子更加瞧不起我,因为我不会打什么"泡泡糖",不会跳什么"接舞",也不会修理家里的电器,还因为他被其他小孩欺负的时候我都让他"忍忍算了。" 每次听到我这句话,我媳妇总是噌地从沙发上蹦起来,刷了面膜的脸像化妆成骷髅头的三K党,眼皮上还带着两片小黄瓜,张牙舞爪,破口大骂,"我呸,你自己窝囊还不够?还要儿子学你!去,儿子!"...
回忆篇第一章 那年洪水(上)好吧,让我跟这回忆往昔——…………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小男孩,充满雄心壮志,把自己看得挺高,就像老妈给我从小戴在脖子里的这块玉一样,不论风吹雨打汗流浃背,它一点不肮脏,还越来越光洁莹润。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我不是玉石,只是一个煤球,给岁月洗上一洗,把自个儿连带身边的一切都染黑了……十七岁那年暑假,我像往年一样去表舅家度假,那是一个农村,村口有条大河,风景很美,我本来不调皮,可一到那里就转了性子,成天和一帮村里的小孩在外疯玩,每天傍晚总要听见舅妈满村子喊我才回去吃饭。那年五月发生一件大事,村里出了个杀人犯。这人我还认识,是我下军棋的老对手,名叫徐德林,娶了个附近镇子的漂亮媳妇,叫刘月琴,小两口在村里开杂货店,本来生活挺滋润,不料德林却因为讨要赌债不成,和他哥哥德兴杀了对方一家三口。这事闹得挺惨,德兴在拘留所里撞墙自杀,德林判决后就被枪毙了。...
与王朔有关的影视作品我看了一些,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有些作品里带点乌迪·艾伦的风格,这是我喜欢的。有些作品里也冒出些套话,这就没法喜欢。总的来说,他是有艺术成就的,而且还不小;当然,和乌迪·艾伦的成就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现在他受到一些压力,说他的作品没有表达真善美,不够崇高等等。对此我倒有点看法。有件事大家可能都知道:艺术的标准在世界上各个地方是不同的。以美国的标准为例,到了欧洲就会被视为浅薄。我知道美国有部格调高尚的片子,说上帝本人来到了美国,变成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美国老人,到处去助人为乐;听见别人顺嘴溜出一句:感谢上帝……就接上一句:不客气!相信这个故事能使读者联想到一些国产片。这种片子叫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看了,一定会觉得浅薄。法国人对美国电影的看法是:除了乌迪·艾伦的电影,其它通通是狗屎一堆。 相反,一些优秀的欧洲电影,美国人却没有看过。比方说,...
一、蜂螨 围绕着卡本托拉斯(Carpenras)乡下沙土地的高堤一带,是黄蜂和蜜蜂最喜欢光临的地方了。它们为什么会如此喜欢这个地方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的阳光非常充足,而且这一带还非常容易开凿,很适合黄蜂和蜜蜂在这里安居乐业。在五月份这样的天气,主要有两种蜜蜂特别的多。它们都是泥水匠蜂,是地下的一个个小屋的建造者。其中的一种蜜蜂,它们在自己的住宅门口,建筑起一道自认为固若金汤的防御用的壁垒——一个土筒。它的里面留有空白,而且整个筒是呈弧形的。筒的长和宽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一样。有时候,会有很多蜜蜂飞到这一带来定居,当它们发现了这一个个斜形的土手指的装饰以后,谁都会感到奇怪,不知道这是一些什么东西。 还有另外一种蜜蜂,也就是我们大家经常能够见到的,它们的名字叫做掘地蜂。它们的走廊的外口没有什么手指形的防御壁垒,而是直接暴露在外面的。旧墙的石头之间的缝隙之中,废弃的...
猛虎和蔷薇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 Sassoon1886——)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勉强把它译成中文,便是:“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如果一行诗句可以代表一种诗派(有一本英国文学史曾举柯立治“忽必烈汗”中的三行诗句:“好一处蛮荒的所在!如此的圣洁、鬼怪,像在那残月之下,有一个女人在哭她幽冥的欢爱!”为浪漫诗派的代表),我就愿举这行诗为象征诗派艺术的代表。每次念及,我不禁想起法国现代画家昂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的杰作“沉睡的吉普赛人”。假使卢梭当日所画的不是雄狮逼视着梦中的浪子,而是猛虎在细嗅含苞的蔷薇,我相信,这幅画同样会成为杰作。借乎卢梭逝世,而萨松尚未成名。我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因为它具体而又微妙地表现出许多哲学家所无法说清的话;它表现出人性里两种相对的本质,但同时更表现出那两种相对的本质...
在费总理的客厅里 费总理的会客厅里面的陈设都能表示他是一个办慈善事业具有热心和经验的人。梁上悬着两块“急公好义”和“善与人同”的匾额,自然是第一和第二任大总统颁赐的,我们看当中盖着一方“荣典之玺”的印文便可以知道。在两块匾当中悬着一块“敦诗说礼之堂”的题额,听说是花了几百圆的润笔费请求康老先生写的。因为总理要康老先生多写几个字,所以他的堂名会那么长。四围墙上的装饰品无非是褒奖状、格言联对、天官赐福图、大镜之类。厅里的镜框很多,最大的是对着当街的窗户那面西洋大镜。厅里的家私都是用上等楠木制成。几桌之上杂陈些新旧真假的古董和东西洋大小自鸣钟。厅角的书架上除了儿本《孝经》、《治家格言注》、《理学大全》和些日报以外,其余的都是募捐册和几册名人的介绍字迹。 当差的引了一位穿洋服、留着胡子的客人进来,说:“请坐一会儿,总理就出...
熙熙攘攘的机场里,充斥着喧嚣…… 空气仿佛突然变的安静下来,众人屏息凝视着那抹颤人心房的身影,匆忙的脚步却为一个漂亮女孩驻足。她有着令人窒息的美貌,仿佛是阳光最不舍的眷恋。晶莹的面孔仿佛水晶一般动人美丽。 林菲儿转动着灵动的大眼睛,四处寻找着来接她的人。嘴角边噙着一抹漫不经心却别致华丽的笑容。 “菲儿……”林夫人激动的向女儿招手,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布,那个漂亮的女孩是她的女儿。 “妈妈……”显然看到了林夫人,乌黑如玉的眼眸闪过一丝兴奋的光亮。林菲儿飞快的扑向妈妈的怀抱,声音里透着特属于她这个年龄的纯真。 虽说她已经哈佛大学毕业,但毕竟只有17岁,还是个孩子,还是想要撒娇的年纪…… “我的好女儿,在美国生活的还好吗?”林夫人温柔的抚摸着菲儿的长发,欲罢不能把她揉进自己的身体,看着出落的越发动人的女儿,嘴边铺落开一抹优雅。 “OK啦!”菲儿顽皮的朝妈妈眨...
因为这个世界常常以强凌弱,所以我们呼唤对弱者多一份爱与同情。 因为这个时代有人得势获利后总在改变善良本性,所以我们呼唤回归人情与人性。 因为你我之间有了基本的尊重和理解,我们的民族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与进步。 ——写在前头 第一章 十二年等待 入土为安 当今社会上有一个怪现象:只要一出问题,就有人会扼腕叹息是“制度问题”。似乎所有的责任与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好坏毫无关系,一切都是“制度惹的祸”。 真的是这样吗? 大同煤焦集团某矿职工家属刘金莲始终弄不明白,她那花儿一般的女儿被人告知突然自杀了,这消息如晴天霹雳。但最令她无法明白的是,在女儿自杀后的十几年里,她以一位母亲的那份真挚感情去追问其女儿死因时,问题竟然变得如此复杂和困难——...
八闽归人——回乡十日记作者:余光中自从两岸开放以来,我曾两次越过海峡,但是都到厦门为止,未能深入福建腹地。今年九月,幸得福建省文联相邀,乃有十天的八闽之行,始于福州,更历武夷山、泉州市,终于寻根回到阔别六十八年的祖籍永春,最后再由厦门返航。飞抵榕城,正是中秋前夕。次夕月光圆满,在城东鼓山顶上有一个赏月盛会,朗诵或演唱的都是我历年所写的咏月之作,也免不了包括《乡愁》等诗。我自己也吟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武夷山的两天气温仍高,不免有损仙气,却无碍文友们的豪气。第一天上午,众人从大斧劈皴法的晒布岩脚底,瞻上顾下,左避右闪,委委曲曲蹑过了一隙石缝,重回天光,更步步为营,一级级向天游峰顶仰攀上去。虽云只有八百八十八级,但山灵扯后腿的后劲越来越沉,就算英雄也不免气短。路回峰转,风景渐渐匍匐在脚...
马三立演出本他们让我说一段。这段儿呢……一听我就很高兴,因为我爱吃饺子,一提饺子我就馋,“好吃不如饺子”么,“舒服不如倒着”么。现在吃饺子不算嘛了,咱们生活好啊,现在咱们生活家家儿都好啊,平常吃饺子不算事儿。初一十五吃包饺子吧?初一十五。礼拜天,放假了,不上班,孩子也不上学,包饺子吧,这经常事儿么。是吧。下雨阴天儿,不出门,包饺子,嗯,连汤带馅儿连稀的带干的就全有了,吃包饺子,这多好啊。吃包饺子用处太多了,什么时候都能吃,生日也吃包饺子,生日,生日以前……催生!这个催生,哎,包饺子。饺子这个……用处太多了。娶媳妇儿也包饺子,娶媳妇儿也煮饺子,新娘子吃啊。新郎官,新娘子,拜完天地入洞房,煮包饺子。这饺子可不能煮太熟了,哎,半生半熟,不太熟,端进去。让新娘子尝,新媳妇儿尝,吃……还得喊哪,还得喊出来,“怎么样?生不生啊?”这媳妇:“生!”本来煮得不熟么,“生,生。”...
——感觉黄碧云 黄碧云新出的第二本散文集《我们如此很好》(香港,青文书屋,1996年5月初版)全是她在世界各地走来走去的笔记。出入于东方和西方,南韩的金浦机场、巴黎奥里机场、雅典的奥林匹克机场、印度的德里机场、纽约的拿加地亚机场,北京机场…… 所以无所谓生离死别,如果伤心,可能只因为寂寞。我要飞纽约。我的长兄要来送我,或许怕不能再见到我了。我还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快要进入入境柜台了,便忽然说,“就像要去死似的。”他已经双眼发红了。我心一难过,忽然便流下泪来,其实眼泪时常都白流,是因为不够聪慧通透。有什么好流泪的呢,连最不喜欢的人都会再碰面,更何况是有心相见的人呢。只怕相见时,人面全非,见总会再见的,除非死了。死了,已成定局,流泪就更白流了。只是当时不明白。(《我与机场的忘年恋》) “我在埃及,想起你来。”(《日焚.开罗月亮》) “这个古老帝国的城市...
天下之患,非事势之盘根错节之为患也,非法令不素具之为患也,非财不足之为患也。居官者不不事事之心[1],而以其位为寄[2],汲汲然去之[3],是为大患。 今夫四民之中[4],士之贵于农工商贾也[5],较然明矣。使农工商贾,皆汲汲有为士之心,则方其为农也,田莱必不能辟[6];其为工也,艺事必不能精;其为商贾也,有无必不能迁[7]。然天下之民,有自乐其农工商贾之业,而以士为畏途者。彼士也,有考试场屋之苦[8],有文字声病之学[9];违其程度[10],则又有褫夺扑责之刑以随其后[11]。凡士之所深忧以为大辱者,民皆脱然而无患[12]。彼民者,度其身而苦其事[13],有万不可以尝试者。故甘心绝意,乐其业而不迁。 今之为仕者则不然,无愚知贤不肖也[14],而皆有为公卿大夫之心。夫吏之迁除[15],或以年计,或以十数年计,非可朝拜官而久迁擢也。然其身縻于此,而其心去此职而上者,不可以层累计。人有仕宦十年而不迁调者,则乡...
第一章 一个瘦弱的女人倚坐在木屋的土墙边,用疲惫的、有气无力的声调讲述着斯大林格勒被焚毁的情景。 空气干燥,遍地灰尘。微风在脚下卷起一股股黄色尘土。女人的双脚被烧坏了,赤着脚。她一边讲述,一边往红红的脚掌跟前撩拨热灰,仿佛这样能够止疼。沙布洛夫大尉望了望自己粘满尘土的、沉甸甸的皮靴,不由得从她面前向后退了半步。他身材魁梧,虽然肩臂宽阔,仍然显得个子太高。他那高大的、微微弯曲的身姿,质朴而严肃的神态,有点儿像青年时代的高尔基。 他默默地站着,倾听着女人的讲述,同时掠过女人的头顶,望着远处镇边小屋旁的草原上正在卸货的军用列车。 草原远处有一个咸水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白色的光芒。这景色宛如天涯地角。现在正是9月。此地是通往斯大林格勒的最后一个,也是最近的一个火车站。再往前,到伏尔加河岸边就需要步行了。这个镇因咸水湖而得名,也叫爱尔屯。沙布洛夫不由得想起上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