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一九五七年夏天,八月,广岛。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法国女子在这座城市里。她是来参加拍摄一部关于和平的影片,她在影片中扮演一个角色。故事发生在这个法国女人回国的前夕。她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这部影片实际上已近完成。只剩下一组镜头要拍摄。就在她回法国的前夕,这个在影片中始终未提及名字的法国女人——这个无名妇女——将遇到一个日本人(工程师或建筑师),他们之间产生了一段过眼云烟的恋情。影片中,他们如何相遇并不清楚明了。因为问题不在这儿。世界上到处都有萍水相逢的事。重要的是,这些常有的相遇之后所发生的事。影片开始时,观众见不到这对邂逅的人。看不见她。也看不见他。见到的是一些残缺不全的躯体——被齐头齐腰截去的部分——在蠕动着——在欲海情焰或在临终挣扎中蠕动着——上面相继盖满了灰烬、露珠、原子弹的死亡阴霾——和情欲得到满足后的汗水。...
余自舞象[1],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2],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3],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4],[liáo]甲敽干[5],凡从前雕虫之技[6],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7],入典制诰[8],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9],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10],一切皆付之兵燹中[11],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12],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13],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14],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15],节移于山[16],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17],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18]。然残编断简,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国陷[19],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20]。...
假 如 明 天 来 临·第 一 章 二月二十日,星期四,晚上十一点 她精神恍惚地、缓慢地脱着衣服,脱光之后,挑选了一件鲜红的长睡衣穿在身上,以便流血时不露出血迹。多丽丝·惠特尼最后环顾了一下这间在过去三十多年里逐渐亲切而可爱起来的房子,仍然是那样整洁。她拉开床头柜的抽屉,小心翼翼地把手枪拿了出来。手枪黑得发亮,冷冰冰的,令人不寒而栗。她把它放在电话旁边,开始拨动在费城的女儿的电话号码。她听到了那遥远的电话铃的回声。接着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哈罗!" "特蕾西……亲爱的,我就是想听到你的声音。" "真没想到是您,我太高兴了,妈妈。" "但愿我不是把你吵醒的。" "不是,我在看书呢,正准备去睡。查尔斯和我本想出去吃晚饭,但天气太糟糕了。这儿的雪下得可真大啦。您那儿怎么样?" 天哪,我们竟然谈起天气来了,多丽丝·惠特里想,我有那么多的话要跟她说,可又不能说。...
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本故事 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晚些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注视着眼前电脑荧屏 上闪烁的光标,电话铃了。 线路那一头讲话人是一个原籍依阿华州名叫迈可。约翰逊的人。现在他住在佛罗里达,说 有一个故事,想必我会感兴趣。他讲话很谨慎,对故事内容守口如瓶, 只说他和卡洛琳愿意到 依阿华来同我面谈。 他们竟然准备为此费这么大劲,倒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尽管我一向对这类献故事的事抱 怀疑态度。于是我同意下星期在梅得音见他们。在机场附近的一家假日旅馆中寒喧过后,尴尬 的局面缓和下来,他们两人坐在我对面,窗外夜幕渐渐降临,正下着小雪。 他们让我作出承诺: 假如我决定不写这故事,那就绝对不把一九六五年在麦迪逊县发生...
另类生存作者:艾克·约翰 译者:赵建新1 他们在蓬塔波朗找到了他。那是巴西一个幽静的小镇,与巴拉圭交界,至今还被认为是边远地区。 他们发现此人住在一幢绿树掩映的砖屋内,该砖屋位于鲁阿蒂拉顿茨街。那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中间有排树,经常可以见到赤足的男孩们在滚烫的人行道上踢足球。 根据他们8天的秘密监视所能掌握的情况,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偶尔有一女佣进出。 他们发现他生活舒适,但谈不上奢侈。屋子陈设普通,就像当地商人的住房一样。他有辆极其常见的圣保罗大众汽车公司1983年制造的甲壳虫牌轿车。车是红色的,很干净,擦得锃亮。他的第一张照片就是在他在离车道不远的大门边给车上蜡时拍下来的。 他看上去瘦了很多,与过去判若两人。那时他拖着一个230磅的沉重身躯。他的头发、皮肤显得比以前黑,下巴变方了,鼻子增加了一点尖度,面容有了细微改变。他们曾向里约热内卢的一个外科医生支付了一大...
作者:方方 第一章 英芝想,我应该怎么说呢? 英芝正靠墙而坐。在英芝正面的墙壁上,面对着她的是一行红色的字。不是血写的。那字歪歪倒倒着,仿佛一个个散了架子的人。墙说:你为什么不爱我?! 唉,这是一个没有逃出爱情魔掌的人,英芝叹道:如果能为爱情而死,也算值了,好歹也曾幸福,而我却又是为了什么? 高墙的上面,几乎快与天花板相接了,有一个窗口。它在白天总是灰白的,更像有人贴上的一张方纸。英芝从来也没有看到阳光从那里路过。英芝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眼睛根本失去看到阳光的能力。 每一夜每一夜,英芝都觉得自己被火光追逐。那团火光奔跑急促,烈焰冲天。风吹动时,火苗朝一个方向倒下。跃动的火舌便如一个血盆大口,一阵阵古怪的嚎叫从中而出,四周的旷野满是它惨然的叫声。 英芝说,让我一切从头开始吧。 英芝一开口便泪流满面。让她说自己的故事令她心如刀绞。但英芝明白,她必须...
第八章 大人在乡下 美丽的风景。小麦闪着光,但结粒不多。在应当是小麦的地方长出了一片片可怜的稞麦。一片片可怜的豌豆及蚕豆和一片片最粗糙的蔬菜代替了小麦。不能行动的自然界也跟培植它的人一样有一种普遍的倾向:不乐意生长、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宁可枯萎。 侯爵大人坐着他那由两个驭手驾驶的四马旅行车(他其实是可以用较轻便的马车的)往一道陡峻的山坡吃力地爬上去。侯爵大人脸上泛红,但这无损于他的高贵血统,因为那红色并不来自他体内,而是来自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落日。 旅行马车来到了山顶,落日辉煌地照着,把车上的人浸入一滩猩红。“太阳马上就要一一”侯爵大人瞥了他的手一眼,说,“死掉。” 实际上太阳已经很低,这时便突然落了下去。沉重的刹车器在轮子上弄好,马车带着灰尘气味往坡下滑,并掀起一片尘雾。红色的霞光在迅速消失,太阳与侯爵一起下了坡,卸下刹车器时,晚霞也收净了。 但是,...
阴历二月间①,原野开始脱去枯黄的外套,各种植物从冬眠中苏醒过来,极力地钻出解冻了的地面,吐出绿色的嫩芽。对春意反应最敏锐的,是沿河两岸堤坝上的杨柳。那一溜溜随风摆荡的枝条,露着淡绿,变得柔韧了。在这三面环海的胶东半岛的初春,虽然仍受着海风带来的寒冷的侵袭,夜间还有冷露往下洒,但是,已经获得了新生的植物并不怕它们了,反而把海风当做动力,把寒露当做乳汁般的养分,加快了新生的速度。于是,春野里到处都散发着被那雪水沤烂了的枯草败叶的霉味,融混着麦苗、树木、野草发出来的清香。一九四七年清明节的前夜,从黄垒河北岸走来一个人。他走得很急,脚步却放得极轻,并时时前后左右地顾盼着。此人来到河边,脱下鞋袜,挽起裤腿,轻轻地划着深及膝盖的河水,到了南岸。 这个人,走上堤坝,离开大路,闪进了树林。他倚着一株树干,疲惫地喘息着,从腰带上抽出发着汗臭味的毛巾,费力地揩拭脸上、脖子上的...
千草-我的野蛮邻居 楔子 你是我的冤家, 我是你的敌人, 偏偏道路狭窄, 注定是要相逢—— 康溢和华也哲向来可说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毕竟他们一个出生在警察世家,一个来自黑道世家。先天的家世条件使得他们成为死对头让人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自从两人在初中第一次相见后,就注定了他们以后想解都解不了的孽缘。 自身的优秀让他们谁也不服谁。从初一到初三,两人不断地比成绩、比运动,举凡考试或比赛,不论是大考、小考,还是重要的比赛、不重要的比赛,都在他们比的范围内。然后……三年比赛的结果是谁也没有占到半点优势。康溢压不了华也哲,华也哲也胜不了康溢。 于是,在初中争不出结果的下场是两人同时以全校 最高分考入了市第一重点高中,在高中里继续他们的竞争……一直持续到了他们高中毕业,还是一如既往,分不出胜负。 斗了六年,还是没有结果,那么也就只好算了。康溢和华也哲各自考上...
第1章 阿廖辛、塔曼采夫、勃林诺夫第2章 作战文书第3章 搜查队队员塔曼采夫上尉第4章 在什洛维奇第5章 搜查队队员安德烈·勃林诺夫第6章 搜查小组组长阿廖辛大尉第7章 近卫军中尉勃林诺夫第8章 塔曼采夫上尉第9章 作战文书第10章 阿廖辛·巴维尔·瓦西里耶维奇第11章 在森林中的泉水旁第12章 塔曼采夫第13章 近卫军中尉勃林诺夫第14章 塔曼采夫第15章 必须把他们两个人调查清楚第16章 作战文书第17章 到利达去第18章 在方面军食品仓库第19章 在城里、傍晚和半夜第20章 作战文书第21章 阿廖辛大尉第22章 波里亚可夫第23章 早晨,在市内寻找第24章 作战文书第25章 飞机场,中午第26章 阿廖辛第27章 在理发馆里第28章 第二个人也找到了第29章 在火车站里第30章 作战文书第31章 这与尤莉娅有什么关系第32章 阿廖辛第33章 必须监视他们...
明·凌濛初 卷一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波斯胡指破鼍龙壳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见在。 这首词乃宋朱希真所作,词寄《西江月》。单道着人生功名富贵,总有天数,不如图一个见的怜活。试看往古来今,一部十六史中,多少英雄豪杰,该富的不得富,该贵的不得贵。能文的倚马千言,用不着时,几张纸盖不完酱瓿。能武的穿杨百步,用不着时,几竿箭煮不熟饭锅。极至那痴呆懵董生来的有福分的,随他文学低浅,也会发科发甲,随他武艺庸常,也会大请大受。真所谓时也,运也,命也。俗语有两句道得好:"命若穷,掘得黄金化作铜;命若富,拾着白纸变成布。"总来只听掌命司颠之倒之。所以吴彦高又有词云:"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僧晦庵亦有词云:"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作者:海岩目 录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第 一 章我要结婚了。 我二十四岁,与新娘同龄。新娘是特别富有而且长相也还凑合的贝贝。 婚礼前的最后一周过得既热闹又疲惫,贝贝家的亲戚朋友真多,我的日程中塞满了没完没了的迎来送往、仪式化的客套和像考试一样的自我介绍。那些祝贺的、送礼的、来看新郎的,就像排队买东西似的一个挨着一个。贝贝的父母得不厌其烦地把我这个从中国大陆来的陌生人引见给他们的整个家族和这家族在上流社会的圈子。还有电话。电话不停地响着,从西雅图、旧金山、芝加哥以及温哥华和多伦多打来的电话“恭喜、恭喜”之声不绝于耳。也许只有儿女婚嫁这种事,才最能看出这家人在整个北美华人...
书名:《匹马西风》 作者:孔庆东 版本:新世界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 ISBN:7-80187-930-9/I·295 页码:272 定价:22.00元自序:匹马西风听大潮 这本新书,多为旧作。面世艰难,泪眼婆娑。叹友邦人士,莫名惊诧;恨自家瓦釜,枉费喧哗。海东二载,受不少黑煞气;归国四年,添几许白头发。想老夫一生时乖运蹇,回回坐的是末班车,倒霉事从来落不下,真个是吃草挤奶,种瓜收豆。中学时到火车站学雷锋,帮旅客提篮扛包,竟被疑为抢劫犯。某日拣到一袋大米,跟同学抬到派出所,结果是泥牛空入海,邻居们一片大嘴都笑歪。要考分数最高之北大中文系,黑龙江只有俩名额,必须在全省占据绝对优势才敢问鼎。读硕读博,临深履薄,伤痕累累,一路坎坷。好容易留校任教充学者,学生看我举止是进修教师,穿戴像勤杂工,每每出言不逊,以为走错教室。教儿子布衣蔬食背论语,被认为虐待骨肉,心理变态,终朝恶吵,卒致分灶。让...
北京机场。 刚刚下过雪,空气中飘着寒冷的味道。正值11月底。机场大厅延迟起飞的广播 又给首都的冬天增加了几分寒意。坐在大厅东侧的方晓朝旁边的苏醒耸了耸肩,苏醒略带苦涩地一笑,埋头看手机短信。方晓转过身来,目光懒散地向前望去。 机场大厅那扇咖啡色玻璃门不时发出“吱吱”的开关声,人们来来往往,步履匆匆,有的在大屏幕前查看航班,有的在办理登机手续,有的在忙着打电话,有的忙着和亲友告别。显得十分热闹。方晓靠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镜片后面一双眼睛斜睨着,打量着那些陌生的面孔。如果是男的,他就会失望一下,不过幸运的是几乎每次都能在男人堆中发现女人的身影。现代社会开放的好处,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女人从家里走出来,走到外面的世界,让他这个游荡的男人得以一饱眼福。 方晓打了个哈欠,低头看看表,正觉得无聊,旁边的苏醒“噗哧”一声笑了出来。方晓探过头去,苏醒把手机拿给他看...
作者:嬷嬷茶 正文 第一章 恶搞之梦 “观众朋!友大家好!现在摄像机前正在为您直播的是,哈院有史以来最“罪大恶疾”的一名学生的检讨现场。他在哈院的将近四年学习生活中,可谓恶贯满盈、血债累累,曾经创下了连续逃马哲、毛概、邓论等课程过百节至今无人能打破的罪恶记录,具传该生痛过恐吓、欺骗等违法手段长期霸占哈院校花秦可一、有计划的伙同他人乔装学生会人员擅自闯入女寝、向寝室同学贩卖传播淫秽光盘,勾结校外人员并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成立所谓的工作室进行疯狂的敛财并拖欠工作室成员工资数百元等一系列骇人听闻的勾当……那么现在我身后这个主席台上,哈院的校长正在向全校师生宣读该生几年来所犯下的罪状,我们可以在这里清晰的看到校长面前的记录着该生累累罪状的纸是多么的长。……那么……在校长对该生的罪状宣读完后,该生即将登上主席台,为全校师生和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来宣读他的检讨以表达他心中...
苏青 我做媳妇快十年了,成绩不能说好,也幸而尚不算过坏。我的母亲是城中有名的孝顺媳妇,她苦苦的孝顺了一辈子,始终没有孝顺出祖母的良心来,因此我就看灰了心,立志不做孝顺媳妇。哪知过门之后,我的公婆都是讲究遗传学的,他们相信女必肖母,把我照例的请安奉茶等习惯都看作孝顺的表现,我这个人是向来爱戴高帽子的,人家说我好,我便不忍坏了,因此改变方针,决定做个好媳妇。 要做好媳妇,当然得有些好本领,于是最先使我想到的便是“三日人厨下”那首唐诗。人厨下在我是常事,而且我也并不嫌脏,只是我入厨下的目的总是为了催饭好吃了吗,并非洗手去作什么羹汤。从六岁到十岁,我是走读的,那时年纪还小,母亲也不叫我做什么菜,吃饭时最多帮着分分筷匙碟子罢了。十岁那年的秋季我便住读了,起初是过厨房而不入,后来做了六年级生,便也去向厨子胡缠胡缠,如喊他几声:“老胡子,偷菜吃。”之类——厨子恼了。便...
我一直从事图书营销宣传推广的工作,曾经主持过很多关于教育孩子书籍的专家研讨会。每次开会,总要挤来一大帮心急火燎的家长。他们削尖脑袋往里钻,总想弄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不争气?别人的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优秀?他们千方百计想知道教育孩子究竟有什么秘诀和法宝? 真难为了我们的写书人和出版商,于是,市面上一大批家庭教育方面的书涌了出来,弄得这些家长像喝了迷魂汤一样,东奔西颠,逼着孩子这样那样。结果,孩子好像变得越来越“傻”。一位教育专家曾对着每天学校门口大车小车接送孩子的家长说,你们在呵护没有希望的后代! 这位专家说得非常深刻。 想想看,人生应该多么丰富,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却只有一条路:考大学、考硕士、考博士。我们的孩子成绩好,却不会感动;我们的孩子考上了名校,却会向动物泼硫酸。而更多没有走上这条“成功”之路的孩子,却在家长的数落、老师的轻视、同学的挖苦中成天...
目录序前言内容介绍第一部分 幕后的故事第一章 安全软肋第二部分 攻击者的手段第二章 无害信息的价值第三章 正面攻击—直接索取第四章 建立信任第五章 我来帮你第六章 你能帮我吗?第七章 假冒网站和危险附件第八章 利用同情、内疚和胁迫第九章 逆向骗局第三部分 入侵警报第十章进入内部第十一章 综合技术与社会工程学第十二章 攻击新进员工第十三章 聪明的骗局第十四章 商业间谍第四部分 加强防范第十五章 信息安全知识与训练第十六章 推荐的信息安全策略 序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探索周围环境的内在动力,作为年轻人,我和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对这个世界有着无比的好奇心并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我们努力学习新事物、解决难题并赢得比赛,但同时这个世界又告诉我们一个行为规则――不要过于放任自己对探索自由的强烈渴望。可对于最大胆的科学家和企业家,还有像凯文·米特尼克这样的人来说,跟随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