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光泛滥成河。每到夏天来临的时候,井池这条并不怎么繁华并且是整个城市里最短的街道就会变成整个城市最让人羡慕的一条街。说最短,是因为从街头到街尾,只有短短的三百米不到的距离。可是在这短短的距离之内却沿街长了八十七棵巨大的黄角树。八十七棵是毕小浪初一那一年夏天的暑假里一棵一棵数过来的。不多不少。刚好八十七棵。所以一到夏天,遮天蔽日的树荫就像为整条街装了个巨大的中央空调。等傍晚太阳落下去之后,只要往家门口洒点水,等水干了之后,整条街就像是初秋一样的凉爽。整条井池街没有一栋楼房,街道两旁全部都是老房子。低矮的围墙围起院落,院落里的空地上是被雨水冲刷得若隐若现的跳房子的白线。或者家里有大一点的男生的话,院落里的墙壁上就会有一个自己装上去的篮筐,清晨的阳光照耀着男孩子年轻而汗水淋漓的后背。围墙上爬满了深绿色浅绿色的藤蔓。风从街头吹向街尾,所有的叶子全部翻出灰色的背面。...
1986年5月3日下午3时10分,一架大型波音747货机缓缓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机身上赫然标志着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几个大字。飞机在宽阔的跑道上停稳,机门打开,机长王锡爵从舷梯上走了下来。刚刚得到消息的当地有关负责人正好赶到,心情激动的王锡爵一见到他们,便迫不及待地说:“我要和家人团聚,我要求到祖国大陆定居。”这便是当时震惊海峡两岸的“华航事件”。然而,这一举动的意义,还远远不限于驾机到大陆本身及一家骨肉的团聚;而是由此之后,在两岸沟通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永载祖国和平统一史册的“华航模式”。曾经震惊海峡两岸的“华航事件”至今仍常常让人想起,而这一重大事件是如何处理的呢?双方具体的谈判经过怎样?恐怕对许多人来说还是个“谜”。为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抖落其厚厚的尘埃,我挖掘了大量的珍贵史实,并多次采访了原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斯德,他向我介绍了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古 声第一部:录音带上的怪声音天气很阴沉,又热,是叫人对甚么事都提不起劲来的坏天气,起身之后,还不到一小时,我已经伸了十七八个懒腰,真想不出在那样的天气之中,做些甚么才好,当我想到实在没有甚么可做时,又不由自主,接连打了好几个呵欠。白素到欧洲旅行去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使得无聊加倍,翻了翻报纸,连新闻也似乎沉闷无比。我听到门铃响,不一会,老蔡拿了一个小小的盒子来:“邮差送来的。”我拿起那只木盒子来看了看,盒上注明盒中的东西是“录音带一卷”,有“熊寄”字样。我想不起我有哪一个朋友姓熊,盒子从瑞士寄来:我将盒子撬了开来。木盒中是一只塑胶盒,塑胶盒打开,是一卷录音带。这一天到这时候,精神才为之一振。磁性录音带,是十分奇妙的东西,从外表看来,每一卷录音带都一样,甚至连录过音,或是未录过音,也无法看得出来。...
- Page 2-一、科学巨人的童年在英国东南部林肯郡格兰汉姆镇南面,有个叫沃尔斯索普的小村子。17世纪时,这里只有一座没落贵族留下的小小庄园,几家农户与10几间茅屋,河谷中潺潺的流水,犹如欢乐的歌声流经这座庄园,给小村增添了许多生气。要不是伊萨克·牛顿出生在这里,这个幽静的村庄也许会永远无声无息地隐匿在这偏僻的角落里。公元1642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一个婴儿诞生在庄园里。他非常瘦弱,所以在头几个星期,他的母亲必须在他的脖颈上系一块大围巾,以支撑他那小小的脑袋,使它不至于总是下垂。然而,正是这个小小的头颅里面,孕育着非凡的才智,它产生的思想和观点影响了以后几个世纪的科学发展。在他的一生中,充分显示了人类无以伦比的智慧,他是一位天才人物。他的名字叫伊萨克·牛顿。牛顿出生的年代,正是欧洲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向前跃进的变革时代。...
这双手虽然小一一 大新闻现场总是一片混乱,气氛紧张不安。 警察已经将那所平房团团包围,准备随时出击,电视台及报馆记者在一旁潜伏,蠢蠢欲动。 一个年轻、面貌娟秀的女子站在对面马路,手持麦克风作现场报道:“自今晨九时开始,该男子挟持前妻及一子一女作为人质,与警方对峙达六个小时,他有枪,并且不时殴打小孩,令警方十分紧张,谈判专家经已到场,正尝试进入现场,综合电视台记者彭嘉扬报道。” 摄影师刚想放下机器休息一会,平房内忽然传来卜卜枪声,身为记者,彭嘉扬自然敏捷机灵,立刻奔向平房,警察们一阵骚动,不顾一切破门而入。 轰隆一声,大门应声而倒。 他们大声吆喝:“警察,放下武器,警察!” 眼尖的嘉扬已经看到近大门处躺大小三具人体,她呵地一声叫出来。 一个女警拦住她,“小姐,请勿踏进现场,请实时退出。” 这时,冲上楼梯的警察颓然跑下来。...
序 2第一章 3第二章 12第三章 21第四章 50第五章 59第六章 79第七章 95第八章 108第九章 120 序 重印前记 一九八0年二月 一九八一年二月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第一章 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到红消醉醒,船舱里的睡人也一身腻汗地醒来,洗了澡赶到甲板上吹海风,又是一天开始。这是七月下旬,合中国旧历的三伏,一年最热的时候。在中国热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后大家都说是兵戈之象,因为这就是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这条法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VitedeBragelonne)正向中国开来。早晨八点多钟,冲洗过的三等舱甲板湿意未干,但已坐满了人,法国人、德国流亡出来的犹太人、印度人、安南人,不用...
1 这是关于一个诗人的故事,里边还有另外一个人。这个故事不可能发生在别的场合,只能发生在以下的时间和地点。这地方是个屯子,叫“吆喝铺”,它离拉连河很近,应该说就在拉连河边上。拉连河宽广沉静,具有威严,屯子里的土坯房屋一座座低矮地匍匐着,似乎知道它们的存在是附属于拉连河的。 吆喝铺的人心里也有同样的感觉,他们为此而快活。在地里,干活的后生锄着锄着地忽然立直腰板,深深运一口气,“嗷”地大叫一嗓子;把声音拖得很长很长,自由自在,简直和狼嚎差不多。一阵叫声还没落,就有别的人跟上来,呼声此起彼伏,传到拉连河上,原野变得无限广阔。 此时,太阳正在以人们难以觉察的速度落下去,河面上流光四射。一个异常响亮而短促的声音使河面上一道小小的波纹抖了抖,那是李三良的喊声。李三良的脑子里并没有想到拉连河,这条河对他还很陌生,他那光光的脑壳感觉到春天的微风,心里的一样东西不由地蹿出来和...
□我小的时候算是读书非常多的那种孩子(至少在一个小城镇上),因为有这个底子,所以平常跟身边那些公认优秀的孩子(通常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好,注定能上个好大学的)交流交往的结果,总是让自己更有自信。实际上,我要不定期地自我反省才能克制住那种愚蠢的优越感。教师和父母长辈们的暗示或明示对我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我小时候也时不时地忍不住耍个小聪明,抖个机灵什么的,所以他们也没觉得我这种孩子要是上不了大学就完蛋了。当然,后来离开家乡那个小城镇之后,我很快就意识到了我的“聪明”、“机灵”、“读书非常多”都是很有限的。另外,这种令人憎恶的教育恐怖主义一直存在的原因也很让人无奈,毕竟在中国,对于一个来自农村或是小城镇的年轻人来说,到大城市读一所大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我那时候真正相信的东西和那些老师和长辈总挂在嘴上的东西是完全一致的,就是“知识改变...
【书名】心镜【作者】席绢【书籍简介】真是见鬼了!天晓得这是什么怪事—— 一面镜子竟然说要给她一个精采的人生!?还说与她的缘分结束前,她都摆脱不了它。结果…… 精采的人生她没看到,麻烦倒是出现不少。先是一出生就跟她结下粱子的『张三』突然出现,不但一改从前那毛躁少年的死样子,还变得如此……厚脸皮、肉麻当有趣…… 而她花了好几千元买回来的仿古镜台上的铜镜,竟然产生了异变!最离谱的是,当她明白地拒绝镜子的『好意』,它却在临走前『玩』了她一回!可恶,这难道就是它所谓的『精采』!?拜托,她根本不想要好不好……楔子『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辈子都这么孤单……我想我会一直孤单,这样孤单一辈子……』(词/曲:深白色)虽是哼着歌,但半含在嘴里,哼哼唉唉而出的,便像是牙疼正在发作。幸而声音不大,没有人会听见。就这样边走边哼的走在这一片衰颓的景致中。这里是这座城市里已经走向败落的城中区,很难想...
前言目录前言1六个星期过去了,我本该死了——海茵茨?穆勒11我不想在您走开的时侯死去——艾莉?根特19他脑袋里在想些什么?——米歇尔?弗格27如果我去了非洲就好了——瓦尔特劳特?贝宁33爱是一切的答案——洛斯韦塔?帕朔莱克39亲爱的上帝在哪里呢?——格尔塔?斯特莱士47我在等一个信号——米歇尔?劳尔曼55精神会继续——伊尔姆戈特?施密特61至少她来过这个世界——艾尔米拉?桑?巴斯蒂安69看待这个问题,人要现实点儿——彼得?科灵77是生命本身在推搡我——芭芭拉?格罗纳83曹女士笑了——玛利亚?海安?图耶特?曹(曹海安)91你得跟它斗!——海纳?施密茨99小香肠和土豆色拉——乌苏拉?阿派东109我们的心灵之旅——沃尔夫?伯恩特?亚诺茨夫斯基115生命的毕业考——埃德格特?克拉维123...
正文 第一章 佛渡有缘 长安,千古帝都,周、秦、汉、晋等都定都在此。长安位居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中部。它北临泽水、渭水,西有沣河、黑水,南有水、漓水,东依灞二河,旧称八水绕长安。从地理上看,长安左有崤山,函谷关之险,右有关陇,巴蜀之固,披山带河,沃野千里。单以气象论,「秦中自古帝王州」,并非虚言。 崤山位于长安之左,是长安的一道门户。崤山多高山峻岭,连绵起伏,气势磅礴。崤山之主峰青阳峰高耸入云,终日白雾缭绕,颇具灵气。青阳峰山脚下是一条官道,官道两旁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 此时在这条官道上,正有一个商队缓缓东来,为这冷清的官道平添了几分热闹。商队大约有三十来人,各自催促着马车,警惕的看着四周,只想早点度过这危险的地方。商队的首领是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他正吆喝着后面的商贾保持队形,快点前进。老人看了看井然有序的队伍,心道:“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才好,哎,...
第一辑 半小时的故事毒不死的狗青山从田畈里回来时,见院子里躺了一地的死鸡,心疼得针扎一样。又是村长那条狼狗!以往,村长那条狼狗只咬死一两只鸡,这回好,他家十几只下蛋的母鸡全让它咬死了。青山气得脸红脖子粗,哧哧地喘着粗气。女人回来时,见了一地的死鸡,腿一软,就瘫在地上了。青山把女人扶起来,叹着气说,伤心有啥用?自认倒霉!女人说,这口气我咽不下。女人把死鸡装进蛇皮袋里,拖着袋子就出门。青山说,你干啥?女人说,我要找村长评理。青山把女人拉进屋,你吃了豹子胆?你如和村长吵翻了,我们还有好日子过?女人说,我管不了那么多,村长欺人太甚了。青山说,有啥办法,有气往肚子里咽,谁叫它是村长的狗。再说,村长这条狼狗不只咬死了我们的鸡,村里哪家的鸡,那狼狗没咬死过?他们不找村长吵,我们为啥找村长吵?村里人都希望我们去跟村长吵呢。女人说,那我们家的鸡就白白让村长的狗咬死?青山说,你说咋办...
《挺进大洋——王牌飞行员》 作品的部分章节2001年开始在舰船知识、铁血等网站发表,立即引起海内外的巨大反响,短短一周内的惊人点击量竟点爆了计数器,创下点击与回复的历史双最高记录。 作者认为,未来的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未来可能出现的战争,海战将是成败的关键!倘若有一天,战争不可避免地降临,此大洋之战,能否把海军推向荣誉的巅峰?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面对大洋危机,海军能否顶住压力,赢来民族复兴的支点——请看《挺进大洋——王牌飞行员》! 网络连载每章前导语请用以下文字 引子 一双老手触摸着墙上那些熟悉的名字,久远的记忆仿佛一下被拉近,又看见了那一个个坚挺不屈的身姿。眼睛湿润了,伤感的情绪令眼睑内蓄积了许久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来看你们了,你们好吗……”泣不成声,两条腿似支撑不住那沉重的心情,缓慢地屈了下来。 忽然,一个很耳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你是高鹏?”...
第01讲 一个心眼,十倍机会一个心眼,十倍机会一、有心眼才能不断获取信息二、有心眼才有洞察力三、有心眼才有创造力四、机会总是眷顾比别人多个心眼的人 第02讲 机会成事,机遇成人机会成事,机遇成人一、机会的判断与应对二、对机会属性的再认识三、机遇改变命运四、解读机会和机遇的不等式 第03讲 心眼里外,命运各异心眼里外,命运各异一、没心眼的骂街,有心眼的逛街二、没心眼的信天,有心眼的信自己三、没心眼的练嘴,有心眼的练手四、没心眼的靠跟风,有心眼的靠自身 第04讲 低调内敛,厚积薄发低调内敛,厚积薄发一、低调的核心意义是内敛二、从低调中酝酿厚积薄发三、逆境要低调,顺境更要低调四、巧解“远处着眼,近处着手” 第05讲 开动脑筋,繁简有致一、把难事“转弯”成易事二、把复杂“转弯”成简单三、把危机“转弯”成机会...
作者:谭恩美孔小炯 彭晓丰 曹江 译第一章 拥有阴眼的姑娘 我的邝姐姐相信自己具有阴眼。她看得到那些已经去世、现在住在阴间的鬼,那些鬼会从冥界来拜访她位于旧金山巴尔博亚街的厨房。 “利比—阿,”她对我说,“猜猜看昨天我看到谁了,猜猜看。”而我根本不必猜就知道她在谈的是某个死者了。 邝实际上只是我的半个姐姐,不过我可不想把这事到处加以宣扬,那将是一种侮辱,仿佛她从我们家里只得到了一半的爱。可把遗传记载摊开来说,也就这些:邝和我有着一个共同的父亲。她出生在中国,而我的兄弟凯文和汤米以及我,却是在我们的父亲——杰克·伊——移居到这儿并娶了我妈妈露易丝·肯菲尔德后,出生在旧金山的。 妈妈称她自己是“美国炙什锦——一些肥肥的、白白的、煎炸过的东西”。她出生在爱达荷州的莫斯科市,是那儿第一流的军乐队女指挥,还曾经因为种出过一个轮廓像杰米·杜兰特的变形马铃薯而获得过县里博...
每当我钻进被窝搂着海伦时,我都会想到这世界上再没有比在天寒地冻的夜里搂着自己的好女人更享受的事。 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还没有电热毯,或许是那时的人们觉得兽医比这些玩意儿都重要吧。总之,在凌晨时分新陈代谢到了最低点的时候,被迫从温暖的被窝中爬出来是最残忍不过的事了。 幸而,自我结婚以后,这种寒夜出诊的苦差事已经在我记忆中淡出了,因为每当我像刚从北极回来似的爬回她身边时,她总是毫不畏惧地迎接我,用她的体温温暖我那冻得跟冰棒似的躯体。顿时,两个小时之内所发生的事情似乎都像梦那么不真实了。 这天凌晨1点电话又响了。星期天凌晨听到这种尖锐的电话声是很平常的,因为周末一些晚睡的农人总会在睡前检查牲口,看看是不是要找个倒霉的兽医。 这回是应海罗先生,他说话的时候总是用那单薄沙哑的声音一口气说完一个句子。 “我的母羊有点毛病,你来一趟好吗?” “很严重吗?”每次半夜昏头...
孤庄村其实并不孤单,距热热闹闹的濠州城不过咫尺之遥。村庄本身也不冷清,大大小小至少有千余人口。但世上有很多事情都很奇怪,这么一个大村子,村名儿偏偏叫“孤庄”。孤庄村里最富有的人叫刘德。村中二百来户人家,有一多半都种着他的田地。刘德曾对他的哥哥刘继祖说:“我如果把田地都收回来,村子里起码有一半人会饿死。”刘德的话也许有点夸张,但对朱五四来说,刘德的话对极了。朱五四应该是孤庄村里最贫穷的人了,全赖租种刘德的十几亩荒地养家糊口。朱五四的老婆陈二娘曾建议朱五四说:“在这儿过活太艰难,还是挪个地方吧……”朱五四回答二娘说:“往哪挪呢?祖祖辈辈挪来挪去的,也没挪出个好日子啊!”朱五四的祖籍是沛县,也就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出生的那个地方,后来,因为生活困难,朱五四的祖先就把家从沛县迁到了集庆路的句容县(今南京市句容县)。朱五四8岁那年,同样是因为生活困难,朱五四的父亲朱初一就带...
黑土文学选粹 哈尔滨出版社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1999)第33451号 黑土文学选粹 红楼絮语 作者/刘宝彬 责编/陈春林 关力 封面/马跃 出版/哈尔滨出版社 开本/889×1194毫米1/32 印张/165 字数/2020千字 版次/1999年7月第1版 印次/1999年7月第1次印刷 印数/1-3000册 书号/ISBN7-80639-229-7/1·48 定价/288.00元作者简介 作者刘宝彬,1932年生,1949年2月参加工作,1956年入党。曾任省委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省委老干部局综合指导处处长、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副厅级),1993年退休。 从事新闻工作启始于1958年,曾任《林口报》记者,《林口通讯》主编,省委《党的生活》杂志记者,《北方银潮》杂志总编辑,北京《中华老年报》顾问、兼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