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田子方是篇首的人名。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不过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全文自然分成长短不一、各不相连的十一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夫魏真为我累耳”,通过田子方与魏文侯的对话,称赞东郭顺子处处循“真”的处世态度。第二部分至“亦不可以容声矣”,批评“明乎礼而陋乎知人心”的作法,提倡体道无言的无为态度。第三部分至“吾有不忘者存”,写孔子对颜渊的谈话,指出“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要得不至于“心死”,就得像“日出于东方而入于西极”那样地“日徂”;所谓“日徂”即每日都随着变化而推移。第四部分至“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借老聃的口表达“至美至乐”的主张,能够“至美至乐”的人就是“至人”;怎样才能“至美至乐”呢?那就得“喜怒哀乐不入胸次”而“游心于物之初”。第五部分至“可谓多乎”,写了一个小寓言,说明有其形...
飞花咏飞花咏(又名《玉双鱼》)版本: 清初刻本。十六回。作者: 不题撰人。序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内容: 叙述昌谷与端容居二人曲折离奇、重续姻缘的故事。序 第一回 贤父母姻联才与貌 俏孩提缘弄性兼情第二回 昌秀才遭祖籍戍边 杜娘子随夫军出塞第三回 夫妻涉险忍割爱弃孤儿 亲戚寻欢忽遭奸攘幼女第四回 大强盗劫夺算越奸越拙 小儿女飞花咏愈出愈奇第五回 秀才军出奇计一时遭际 儿女情再题诗对面勾挑第六回 言情说义花下订盟 遭恶逢恩途中过继第七回 唐希尧忍苦时遭恶侄生磨 昌天佑无心中救亲人落难第八回 昌小姐女思男悲吟一曲 端公子男思女痛哭多时第九回 香奁才女代傲父做真寿文 绛帐庸师为愚徒集假家课第十回 端郎阅报惊流离相思欲死 昌女评文疑盗袭鉴拔如神第十一回 题词写恨忽遗失露出幽情 行聘求婚乍闻知惊成死病...
卷八十七 列传第十七书名:辽史 作者:脱脱等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萧孝穆(撒八 孝先 孝友) 萧蒲奴 耶律蒲古 夏行美萧孝穆,小字胡独堇,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父陶瑰,为国舅详稳。孝穆廉谨有礼法。统和二十八年,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是年术烈等变,孝穆击走之。冬,进军可敦城。阻卜结五群牧长查剌、阿睹等,谋中外相应,孝穆悉诛之,乃严备御以待,余党遂溃。以功迁九水诸部安抚使。寻拜北府宰相,赐忠穆熙霸功臣,检校太师,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八年,还京师。太平二年,知枢密院事,充汉人行宫都部署。三年,封燕王、南京留守、兵马都总管。九年,大延琳以东京叛,孝穆为都统讨之,战于蒲水。中军稍却,副部署萧匹敌、都监萧蒲奴以两翼夹击,贼溃,追败之于手山北。延琳走入城,深沟自卫。孝穆围之,筑重城,起楼橹,使内外不相通,城中撤屋...
北极星书库-w17春 天掘冰人的大量挖掘,通常使得一个湖沼的冰解冻得早一些;因为即使在寒冷的气候中,给风吹动了的水波,都能够消蚀它周围的冰块。可是这一年,瓦尔登没有受到这种影响,因为它立刻穿上了新的一层厚冰,来替代那旧的一层。这一个湖,从不像邻近的那些湖沼的冰化得那样早,因为它深得多,而且底下并没有流泉经过,来溶化或耗损上面的冰。我从没有见它在冬天里爆开过;只除了一八五二——一八五三年的冬季,那个冬季给许多湖沼这样严重的一次考验。它通常在四月一口开冻,比茀灵特湖或美港迟一星期或十天,从北岸,和一些浅水的地方开始,也正是那里先行冻结起来的。它比附近任何水波更切合时令,指示了季节的绝对进度,毫不受温度变幻不定的影响。三月里严寒了几天,便能延迟其他湖沼的开冻日了,但瓦尔登的温度却几乎没有中断地在增高。一八四七年三月六日,一只温度表插入瓦尔登湖心,得三十二度,或冰点,湖岸附近...
不守夫道作者:俞乔 第01章第02章第03章第04章第05章第06章第07章第08章 第一章一大早,阳光刺眼,徐瑜璇吃力地张开眼睛,觉得头痛欲裂,她昨晚真不该为了庆祝脱离婚姻枷锁而喝了这么多酒,哪知道香槟的后劲这么强!「哦!」她奋力地转身,抱着枕头继续睡她的大觉。奇怪!枕头啥时变得这么硬?难道是最近阴雨连绵,湿气过重,以至于棉絮吸了太多水?她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想把枕头拿起来拍一拍,好让它松软一下,却赫然发现……「吴毅勋,你给我起来!你怎么会在这里?」瑜璇惊恐地坐起身,一脸骇然地望着光着身体躺在床上的丈夫……不!应该算是前夫,因为昨天晚上他们已经签好离婚证书,还高兴地庆祝彼此恢复自由之身。瑜璇死命地扯着毅勋,恨不得能捶死他、揍死他、掐死他……不行,她不能让他死得这么干脆,如果他今天不给她好好解释一番,休想走出这个房门!...
周书卷一 帝纪第一文帝上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遯居朔野。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其后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曰宇,谓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 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是曰献侯,为魏舅生之国。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其子陵仕燕,拜驸马都尉,封玄菟公。魏道武将攻中山,陵从慕容宝御之。宝败,陵率甲骑五百归魏,拜都牧主,赐爵安定侯。天兴初,徙豪杰于代都,陵随例迁武川焉。陵生系,系生韬,并以武略称。韬生肱。 肱任有侠有气干。正光末,沃野镇人破六汗拔陵作乱,远近多应之。其伪署王卫可孤徒党最盛,肱乃纠合乡里斩可孤,其众乃散。后避地中山,遂陷于鲜于修礼。修礼令肱还统其部众。后为定州军所破,殁于阵。武成初,追...
《散文》赵丽宏 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可以把你引进天堂,音乐家也有烦躁不安的时候;当音乐家把他的烦躁不安转化为旋律时,这样的旋律带给你的也可能是烦躁和不安。所以我不可能喜欢一个音乐家的所有作品,包括伟大的贝多芬。但是,有一位音乐家例外,那便是莫扎特。莫扎特往往是漫不经心地站在我的面前,双手合抱在胸前,肩膀斜倚着一堵未经粉刷的砖墙,他微笑着凝视我们全家,把我们带进了他用光芒四射的音符建造的美妙天堂。 既然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天堂,而且它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么,为什么不经常到天堂里去游览一番呢?何况莫扎特无所不在。此刻,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家的音响中正播放着莫扎特的《F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妻子在读一本画报,儿子在做功课,音乐对我们全家都没有妨碍,尤其是像莫扎特第一钢琴协奏曲这样的作品,我们三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我曾经告诉儿子,莫扎特写这部作品的...
前 言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既是一位哲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学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历代学者对庄子思想的评价,褒贬不一,莫衷一是;对庄子著作的真伪,众说纷坛,争论不休。我们也想借撰写《庄子译注》的机会,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庄子的生平及时代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宋国蒙人。他做过蒙地的漆园吏,后隐居于“穷闾阨巷”,以织履口谋生。他不仅不与宋国的统治者合作,而且也不与其他国家的统治者共处,楚威王曾以千金聘其为相而不受。他与惠施为友,相互切磋学问,著书立说,撰有《庄子》一书。庄子的思想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产物,其思想体系是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动时代的基础上形成的。春秋战国时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铁制工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生产的推广。据《...
(白敏中云)可怎生下的把小生火葬了!这里又天别人,止有小生和小娘子在此,小生有一句话,只索对小娘子行实诉咱。(正末云)你有何话说?(白跪诉科,云)小生区区千里而秉,只为小姐这门亲事,不想夫人违背先相国遗言,不肯成就。自从那日在绿野堂上,见了小姐如此般人物,所以得了这般病症。如今着小生行思坐想,废寝忘餐,我有甚么心肠看这经书!小生命在顷刻,只除小娘子,方可救的小生。若不然,此命必不可保矣。(正旦云)是何言语!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以功名为念,进取为心,立身扬名,以显父母。以君之才,乃为一女子弃其功名,丧其身躯,惑之甚矣。岂不闻释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夫子云:"戒之在色。"足下是聪明达者,况相国小姐,禀性端方,行止谨恪,至于寝食举措,未尝失于礼度,乱于言语,真所谓淑德之女也。今足下一见小姐,便作此态,恐非礼么?(白敏中云)知他怎生!不...
作者:何帆 第一部分 五月九日中午,电视屏幕上一出现那些高举巨大的横幅、标语、旗帜,在激昂的口号中整齐行进的学生,大家都禁不住哭了。学校里开始酝酿着游行,大三的师弟来劝我参加,我说参加可以,但不做组织工作。 由于京沪那边已经先期举行了抗议北约霸权的学生游行,我们的申请很快就被批准。做好条幅,开完声讨大会,我们就上街了。 游行之初,队伍尚称得上井然有序,周边几所高校的学生也陆续加入了队伍,我们扛着旗帜喊着口号一路往F国领事馆行进。周围的群众也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几辆警车隔着老远跟着,不是为了阻挡我们,而是把一些打算混进来闹事的闲杂人等赶开。于是我们的自我感觉更加良好,欣欣然间觉得也承继了些五四的遗风。 经过一家麦当劳时,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嗓子:“这可都是美帝国主义的在华产业呀!”于是队伍出现了分流,一部分师弟呐喊着冲了进去,坐定后大拍着桌子要里面的服务员...
慎大览第三书名:吕氏春秋 作者:吕不韦一曰: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於安思危,於达思穷,於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贤良郁怨,杀彼龙逢,以服群凶。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大臣同患,弗周而畔。桀愈自贤,矜过善非,主道重塞,国人大崩。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曰:“桀迷惑於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
诗音是个女诗人,在一家报社供职,三十多岁未婚。为了寻找一份美感,诗音愿意割破静脉让鲜红的血染一幅画。诗音的诗不多,只出了一本诗集,无声无息。但诗音是诗人,她的生命就是诗。她相信一句话,诗人不一定写诗,写诗的人不一定是诗人,诗人的诗是用生命写出来的。无论别人怎么看,诗音认为自己是个诗人。可是在信息时代,她与诗绝缘了。 丢失了过去 透支了未来 可怕的信息时代 撕裂了精神与肉体的粘连 与思索绝缘 你从哪里来——— 人类的起源之谜 被轰炸成废墟 原本有人探测的云烟 变成了死亡的符号 诗人饿死了 诗的时代结束了 人类预支着生命 一个幼儿懂得了性 忙碌的人 感受生命消失的危机 腐败本是对生命消失的恐惧 可怕的电信 改变了人类 这首诗写完,诗音辍笔。她开始注重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的一切感悟,每有妙感,其乐无穷,她是用生命写诗的。...
菽园杂记十五卷,明陸容撰。容字文量,号式齐,太仓州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浙江右参政,事蹟具明史文苑傅。史称容与张泰、陸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其诗才不及泰、釴,而博学过之。是编乃其剳录之文,於明代朝野故实,敘述颇详,多可与史相考證。旁及谈诣杂事,皆竝列简编。盖自唐宋以来,说部之体如是也。中间颇有考辨,如元王柏作二南相配圖,弃甘棠、何彼襛矣、野有死麇三篇,於经义极为乖剌,而容独叹为卓识。又文庙别作寝殿祀启圣公,而配以四配之父,其议发於熊禾。而容谓叔梁纥为主出於无谓,孟孙激非圣贤之徒,不当从祀,尤昧於崇功报本之义,皆不足为据。然核其大致,可採者较多。王鏊常语其门人曰“本朝纪事之书,当以陸文量为第一。”即指此书也。虽无双之誉,奖借过深,要其所以取之者必有在矣。 目录 卷一 卷二卷三 卷四卷五 卷六卷七 卷八...
茶 经(唐)陆羽 著- 页面 2-茶经 ·1·目录卷上一之源……………………………………………………………01二之具……………………………………………………………04三之造……………………………………………………………06四之器……………………………………………………………07五之煮……………………………………………………………12六之饮……………………………………………………………15卷下七之事……………………………………………………………17八之出……………………………………………………………25九之略……………………………………………………………27十之围……………………………………………………………28- 页面 3-...
顾城的诗句是自然天成的。他的诗固然离纷纭复杂的社会人生的表象远了一些,但他贴近的是安静自得的宇宙生命的本真状态。这恰是诗的最为真实的,也是最好的状态。摘 要:顾城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影响的朦胧派诗人之一,其诗歌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可是现行的几部当代文学史教材对顾城诗歌的艺术特性没有给予恰当、充分的评说。关键词:顾城 诗歌 价值和意义 文学史书写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这一点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常识。现行的几本当代文学史教材在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但是,顾城为什么重要?顾城诗歌的意义究竟何在?顾城仅仅是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溶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关于这一点,至少在我目前有限的阅读视野里,没有看到哪怕是差强人意的答案。如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只对诗人...
《时代》杂志的封面故事在大多数情形下都是撩人的。 它在2007年1月22日的一期上,用了一幅血红色的图片来展示中国:一个巨大的五星升起在万里长城之上,金光闪闪,在风起云涌的大千世界投下万道霞光。光芒中跳出一行字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出现。(China:Dawn of a New Dynasty)。两位作者,《时代》杂志执行主编助理迈克尔·艾里奥特(Michael Elliott)和《时代》北京分社社长西蒙·艾里特(Simon elegant),为这期封面写出的故事长达11页,按照他们的描述,在这个刚刚开始的世纪里,美国的力量会走下坡路,而中国的力量将上扬。中国正将它的经济影响转变为强大的政治威力。因此,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一点也不夸张。 这是好几年来世界范围持续不断的中国话题的最新表述。在这个世纪的最初几年里,全世界的人都在涌向中国。他们面对这个急剧变化的国家,每天都在问:中国的崛起会成为事实吗?它是一个和平过程...
1.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你是在写生活,不是在讲故事,更不是在炫耀奇闻异人。只需文字中点起人间烟火,便能将感知的生活意味传达出来。这种心态使得我的耐心回来,并且写得安详。 2.回忆或者想像情节不是难事,但是回忆细节的现场感,想像彼时彼刻的“场”,这是一项很大的脑力劳动。凡在我能认真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会感觉到思维进行了长途跋涉的疲倦,晚上一般能睡得比较香。 3.耐心、笨拙、诚实、细心,这是我目前能想到的要写好一个长篇的质素。 4.感怀命运、感恩生活,这是惟一的艺术目的。 5.一流的作家应该像人群中的上帝,既能洞穿善恶,又能以超越众生的情怀,捕捉人性中最亮的一缕天光。 8.情怀很大,技术很小;世道人心很长,新奇观念很短。 9.洞察力可依赖,灵感最不可靠;执着最要紧,而才气很容易把自己骗倒。 12.典型人物的塑造,性格可以千奇百怪,最要紧的是足够的背景和逼真的细节...
1935年11月13日下午2时,天津市佛教寺院居士林的殿堂里,几声枪响,原北洋军阀、前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中弹倒地,登时毙命。由此爆出一条特大新闻,当日报纸发出“号外”,平津轰动;次日沪宁各报也刊出了这条“血溅佛堂”的特大消息。事发之后,女刺客施剑翘自称是为父报仇,并从容地打电话向警察局自首。一时间,好奇的人们忍不住纷纷打听:施剑翘究竟是什么来历?她和孙传芳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想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妨首先从大军阀孙传芳谈起。“五省联帅”孙传芳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民国时期直系军阀首领之一。山东历城人。孙传芳祖辈务农,家境贫寒,少时历尽坎坷。后来,他的姐姐嫁给袁世凯武卫右军执法营务处总办王英楷当二房夫人,从此,他的人生才出现转机,很快踏上了一条青云直上的仕途之路。1902年,孙传芳由姐夫王英楷推荐,进入北洋陆军练官营当学兵,不久,又转移到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