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赞法师佛教唯识学和中观学的争论已经很久很久了。历史上也出现过调和论,但是,争论始终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要说明这种原因,应该说的方面是很多的,不过基本的方面却不很多。现在谨就基本方面之一来试着谈谈。唯识和中观之争,习惯上也叫空有之争。从两家的论点上讲,两家争论来,争论去,双方认为最要紧和最需要争的,就是诸法有自性还是无自性的问题。这一争论表现在两家对立的一切方面,两家其它许多方面的议论都是围绕这一问题、为这一问题服务的。因此,我们把这一问题叫做空有之争的焦点所在。试谈这一问题,先从唯识家的主张谈起。一、假法必依实法“假必依实”是唯识宗成立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实有的重要理由之一。《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六卷《真实义品》里说:有二种人,于佛所说法毗奈耶俱为失坏:一者,于色等法、于色等事,谓有假说自性自相,于实无事起增益执;二者,于假说相处、于假说相依(的)离言自性胜义法性...
内容提要与读经读经:约翰福音十二章二十四节:“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希伯来书四章十二至十三节:“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祂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约翰福音四章二十三至二十四节:“时候将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神是个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哥林多前书二章十一至十四节:“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神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并且我们讲说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语,乃是用圣灵所指教的言...
生与死的对抗〔美〕诺尔曼。布朗 著冯 川 伍厚恺 译韦铭 校LIFEAGAINSTDEATH2生与死的对抗1编者的话现当代西方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注重人的主体性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意在寻求到人类和人类文化所依据的先在的根,由此而重识、重铸人与世界、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研究是从两方面入手的:一是对人的宏观研究,即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各个侧面,如经济、政治、文化、历史、宗教等的研究;一是对人的微观研究,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致力于探求人的深奥莫测的精神世界和千变万化的行为表现。为了帮助国内学术界及广大读者了解现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主潮,以便纵观全局,我们选编翻译了现当代西方著名学者对人进行微观研究的一批有代表性的著作,作为丛书出版。这些著作从各个领域的不同角度对人的本质、人格、本能、潜能、情感、价值、需要、信仰等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力图揭示现代人在现...
《毛诗正义》目录 目录 序卷一 一之一卷一 一之二卷一 一之三卷一 一之四卷一 一之五卷二 二之一卷二 二之二卷二 二之三卷三 三之一卷三 三之二卷三 三之三卷四 四之一卷四 四之二卷四 四之三卷四 四之四卷五 五之一卷五 五之二卷五 五之三卷六 六之一卷六 六之二卷六 六之三卷六 六之四卷七 七之一卷七 七之二卷七 七之三卷八 八之一卷八 八之二卷八 八之三卷九 九之一卷九 九之二卷九 九之三卷九 九之四卷十 十之一卷十 十之二卷十 十之三卷十一 十一之一卷十一 十一之二卷十二 十二之一卷十二 十二之二卷十二 十二之三卷十三 十三之一卷十三 十三之二卷十四 十四之一卷十四 十四之二卷十四 十四之三卷十五 十五之一卷十五 十五之二卷十五 十五之三卷十六 十六之一卷十六 十六之二卷十六 十六之三...
书名:经络汇编作者:翟良朝代:明·崇祯元年年份:公元1628年经络统序属性:经络者,人之元气,伏于气血之中,周身流行,昼夜无间,所谓脉也。其脉之直行大隧者为经,其脉之分派交经者为络,其脉络之支别者,如树之有枝,又以其自直行之脉络,而旁行之者也。人肖天地以有生,其经络亦肖天地之时运以流行,如每日寅时肺脏生,卯时流入大肠经,辰胃巳脾午心火,未时又到小肠经,申属膀胱酉属肾,戊居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又属肺,十二经脉任流行。十二经之脉,一有壅滞则病,太过、不及则病,外邪入经络亦病。有始在一经,久而传变,为症多端,其症各有经络。如一头疼也,而有左右之分,前后不同;一眼病也,而有大 、小 、黑珠、白珠、上下胞之异,当分经络而治。经络不分,倘病在肺经也而用心经药,则肺病不除,徒损其心;病在血分也而用气药,则气受其伤,而血病益甚。至外邪入经络,而为传变之症,尤不可不分经络。东垣曰∶伤寒...
书名:脉确作者:黄琳述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序属性:石阳黄韫兮。着脉确一书。或从而叩其义。韫兮曰。医凭乎脉。而脉衰乎理。从来医家论脉。不患其言之无理。而患其言之于理甚精。以之测病。而所谓精者。终未确也。夫脉以测病。不确岂能无误。浮游沉塞。起伏传变。全寄之乎三指。轻辄重按。反复呼吸。实有毫厘千里之判。微乎渺乎。确诚未易言矣。 于脉学。究心已久。尝以轩岐之经为主。而于诸贤论脉之书。采其理之的然可信者。而据以为确。间有未的。则证之于经。复出己意。以旁探博求。其所谓确者。第识见有限。窃恐自以为确。而终未必其能确也。倘高明于其未确者。更加校正。则幸甚矣。韫兮之言若此。岁壬戌余以母病。延之来淮。出视是书。山阳医士李铸九见之。深为折服。晚年其学益进。余复携其帙至真洲。以示李乔年。乔年亦世医也。谓余曰。是书实足发蒙启 。先生既刊行伤寒论翼矣。曷极付剞劂。附之于后俾得表里印证...
陆士谔 著王君慧 点校 内容提要陆士谔(1878~1944)原名守先。青浦(今属上海希)人。明代陆文定公之后。世业儒,少时攻读经世之学,名重一邑。因屡困场屋,乃精研轩岐之术。初开业于松江,继迁沪上,求治者甚众。于医理每有阐发,对五运六气、司天在泉之学颇多研究。勤于著述,编撰有《医学南针》、《新注汪讱庵汤头歌诀》、《国医新话》、《家庭医术》、《丸散膏丹自制法》、《士谔医话》刊行于世。另辑有《叶天士秘方》、《竹林寺女科秘方》等。今据1938年上海校经山房本点校。日本汉医复兴记西医学术,首推欧洲之德国、亚洲之日本,英、法、美诸邦,瞠乎后矣。乃近年日本西医界,自觉其素所信仰之西医学术,对于治疗上,缺点甚多,而又目睹汉医按脉撰方,对于西医不能治疗之症,辄奏奇效,于是虚心着手研究汉医书籍,特来中国访道者,不一其人。原来日本盛行复兴皇汉医学运动。皇者,日本之土法草药治疗;汉者,中国传往之医学也...
主持人:辛雷,十六岁自学完大学数学、物理、天文等课程,十七岁读完《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横跨建筑、计算机、金融三大专业。辛雷是《辛雷学习方法》创始人,“学习智能化检测体系”的发明者,中国“心拳”创始人,一年四季只穿短袖和单裤,单臂俯卧撑50次,出拳速度每秒7次。十多年来,辛雷通过面授、电话辅导、网络教学等形式,辅导了上千名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其中大多数均考入了国内外名牌大学。现在,请辛雷给大家讲讲如何才能学习好。辛雷:我,辛雷,上中学的时并不是一个倍受老师喜爱的好学生,也不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事实上,大家一定想不到我也曾经为了学习好,而苦苦挣扎!我和大家一样,也曾经因为考试不好而沮丧、伤心、甚至独自流泪。当年我学习很差、差到什么程度,同学们想想,差到物理考15分、差到处于被学校开除的边缘;当年我的身体也很差,差到有时连上课都坚持不下去,常常要...
邓哥好奇的问我,是不是和美国人学的? 我更加好奇:你怎么会认为我是和美国人学的呢? 我说,这是美国人和中国人学的。是几百年以来,"科学"的发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 "闭食","闭关","辟谷",是中国古人追求健康长生,延缓衰老,修心养性,养生的一整套修炼方法。说来神奇,而且幸运,这三种方式我都尝试了。谁不想健康呢?谁不想健康着长寿呢?谁又不想长寿着又青春常驻呢? 但是,就像谁都相当数学家,可是连加法都会难住我们一样: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了解多少呢?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怎么达到健康、长寿,怎么保持青春的活力,生命力的旺盛呢? 连加法都算错,怎么可能当数学家呢? 也只是在三年以前,我第一次被问及这些问题: "我们的身体是孤立的吗?" 当时我并没有听懂,我居然凛然回答:"是啊,我们都是孤零零的来来去去的啊,无论心灵还是身体,总是孤单的啊!"...
目录戒篇自序……………………………………(009)法语……………………………………(010)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一戒律乃为道德之本……………………(010)持戒律行 以无我精神服务社会……(011)戒律制定的源起………………………(013)受持三皈 依教奉行…………………(015)了义皈依与非了义皈依………………(017)自灭贪嗔痴 亲证八正道……………(022)大愿语录………………………………(024)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二正见引领 正道以行…………………(025)皈依目的为成就佛道…………………(029)戒乃自由良药而非束缚………………(032)止持戒律 息灭三毒恶径……………(035)以戒为师 依四念处为住……………(038)推广五戒 息灾纳福…………………(039)大愿语录………………………………(041)在家居士如何修行(戒篇):之三戒罪可忏 性罪不可忏………………(042)...
《佛学基础知识》是广超法师,将佛法中常见的名词,加以详解,以期能令学人对佛法的知识见解,能有基本而正确的认识。···佛学基础知识广超法师主讲果逸居士笔录业力与轮回十二因缘三法印四圣谛烦恼三皈五戒五蕴四禅八定声闻果与佛果四念处六波罗蜜业力与轮回一、业的定义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欲,故有种种的欲向与欲望,我们的意念就有意志与方向,因为有欲向就会造业,有业故有果报。佛教用语中的‘业’特别有‘造作’之意。我们起心动念,对于外境与烦恼,起种种心去做种种行为。行为可分为身,口,意:用身体去做,用口去讲或心里在想,这些都是行动,称为造作,也称为业。这样的一个造作过程,就会招感到将来的果报,从果报来看它的原因,就有所...
《经济发展理论》 作者:约瑟夫·熊彼特中译本序言 (一) 约瑟夫 ·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年),美籍奥地利人,是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是他早期成名之作。熊彼特在这本著作里首先提出的“创新理论”(Inno- vation Theory),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此书最先以德文发表于1912年,修订再版于1926年,越数年又重印了德文第三版。1934年,以德文修订本为依据的英译本,由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哈佛经济丛书)第46卷。现在的中译本,据此英译本译出。 1883年,熊彼特出生于奥匈帝国摩拉维亚省(今捷克境内,故有人又把熊彼特看作美籍捷克人)特利希镇的一个织布厂主的家庭。他幼年就学于维也纳的一个贵族中学;1901-1906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乃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庞巴维克的及门弟子。当时他的同学好友中有后来成为奥地利...
正当魏忠贤权力达到顶峰、袁崇焕命运陷于低谷的时候,朝廷发生了重大的政治变局,这就是天启病故,崇祯继位。这个重大朝廷变局,不仅给魏忠贤的命运带来灭顶之灾,而且给袁崇焕的事业带来新的转机。 本讲分作三个题目:一、天启病故;二、崇祯继位;三、中兴之梦。一、天启病故 天启皇帝朱由校16岁登极,做了七年皇帝,于天启七年即天聪元年(1627年)八月二十二日,在紫禁城乾清宫死去,年仅23岁。他一生的所为,很像木匠,不像皇帝。天启皇帝之死,对明朝、对后金都是重大的政治事件。 明熹宗的德陵 那么,天启皇帝为什么会在23岁就过早地死去呢?关于天启帝的死因,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说是落水受惊吓后得病而死。我在前面曾经讲过,天启五年即天命十年(1625年)端午节,天启帝在西苑(今中南海、北海)乘龙舟划船,突然风起船翻,两名太监溺水而死,天启皇帝虽被太监们救出,逃过一场灭顶之灾,却呛了水,...
目 录●MBA现象 MBA就业形势分析MBA教育将偏重于网络化和国际化MBA,想说爱你不容易 MBA流向何方MBA在外企究竟值多少? MBA在中国MBA在中国 MBA择业MBA走向网络时代 PMP将取代MBA国产MBA年薪超过80万 回眸中国MBA美MBA毕业生:网络失宠 美MBA歧视女性美MBA现象新扫描 美国MBA投资价值几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MBA? 网络经济MBA成新宠网络热了,MBA就凉了 我们需要MBA的EQ虚拟公司考验MBA决策能力 中国MBA含金量被打折扣中国的MBA缺什么●报考指南2000GRK考试的常见问题与解答2000年MBA考试大纲 99中国MBA院校排名MBA报考的FAQMBA复试:清华重经验 北大重面试MBA中国大学 MBA最受青睐的专业——财务报考中欧管理学院 北大MBA面试技巧北京大学国际EMBA(BiEMBA)招生 顶尖商学院复旦MBA 看看哈佛MBA六家MBA国家不认 美国MBA的泰山北斗美国最新MBA专业评价 欧洲16所最好的MBA学校...
书名:伤寒指掌作者:吴坤安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花序属性:上古之人。禀天地浑穆之气以生。寿永而无病。中古自轩辕氏尝百草分经络。始知有药。始知有病。岐伯氏通脉理辨病因。始知有医。圣人惧后世疾痼而不求治。则着灵枢素问内经诸书以垂世。后人宗之。代有名医。各有着论。随时施治。无非救世之苦心。然而病情多端。其变幻叵测而速于死者。莫如伤寒一症。药一误投。病不可挽。诸名家述伤寒略而不周。惟张仲景先生定一百一十三方。治分六经。可谓该之。后学误以类伤寒作正伤寒治。而不分手足。无怪乎病之浅者深。深者危。危者莫救。浙西吴坤安先生。亲炙吴中叶天士薛生白两先生。深探伤寒之秘旨。应世三十年。凡伤寒一症。在经治经。杜传经之渐。无论虚实。数剂而愈。使病者不伤元气。易于痊复。仁心妙手。闻之耳熟。先生安于家。不肯轻出。余羁职守。南朔间隔。徒忻慕焉。乃弟友石。辑先生平日所着书为四卷。名之曰伤寒...
书名:药症忌宜作者:陈三山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1911年正文属性:x风症x 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缩,皆属于风。真中风猝僵仆,口噤不言,不省人事,如遗尿直视,口开手撒,汗出如珠,属不治证。西北高寒之地有此,东南无之。忌破气,下,吐,苦寒,酸敛,诸药俱录后。宜辛甘发散,峻补真气。桂枝 附子 甘草 独活 羌活 天麻 麻黄 防风 芎 细辛 本 牛黄辛夷 白芷 蔓荆实 牡荆实 人参 黄有痰加竹沥、南星、半夏、姜汁。x类中风x 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口噤不言,四肢不举,痰涎壅盛,昏瞀不省人事。忌汗,吐,下,大忌破气,温热,苦寒,及一切治风湿辛燥发散,并开窍走真气行血诸药,慎勿犯之,犯之则轻必重,重必毙。麝香 苏合香 檀香 龙脑香 安息香余忌药俱录后。宜滋补,阳虚者补气,阴虚者补血,阴阳两虚则气血双补,兼宜清热降气豁痰,及保脾胃。天门冬(脾胃薄弱者勿多用) 麦门冬 荆沥 苏子 栝蒌根 枇杷叶 贝...
...::: 目 录 :::...[本刊特稿] 《文化多样性公约》与中国的国家立场..................傅 谨 我能影响中国吗?...........................郑也夫 民主在中国的本土资源.....................王思睿 何家栋[文化思考] 民歌、民俗与民法...........................喻 中 两个文化革命之间的关系........................陈心想 从三门峡眺望三峡...........................章立凡 “政治装饰品”的心曲.........................黄 波 “伤痕”与“断梦”..........................黄纪苏[学术评论] 美国宪法与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