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嫁衣 窗外微亮的月影被蓝的雪地反射进来,轻柔地漂浮着将一袭雪白衫儿的新娘映得晶莹剔透,片尘不染。她浸在浮光中,仿佛只是个不真实的影子。 一 十年前,灌木的枝条藤葛的箩蔓凌乱地瘫成一堆,地上是一层污黄的落叶,在班驳的日影下散发出腐败的气息。他心灰意冷,他带着盛唐帝国的文明去征服西南边陲的蛮夷却一败涂地,只能在这无边无际的腐败绿色中挣扎——他在晕眩中抬起干涩的眼睛,看到前方一条盘虬的树根上伏着一只小鸟,它眼珠乌黑,柔若无骨。 久违的饥饿像魔鬼一样复苏,他向它扑过去,敏捷如豹。 好几次,他干裂的指甲已触到它柔软的翅膀,但又让它惊叫着,腾跳开去。狂奔着的人和鸟都被明亮的日晷包裹起来,每一片树叶都闪耀着澄亮而凌厉的光芒——如同唐军战阵整齐的马刀,如同侗蛮削木而成的长矛——他倒了下去。...
写给天上的二哥亦代二哥亲爱的:你自2月23日永别了纷扰的尘世已经十一天,想来你已经完全清醒过来了。你是否依然眷顾着我是怎么生活着吗?今天是惊蛰,毫无意外地惊了我。我重新要求自己回到正常生活,我被自己的健忘惊着了。咱俩部分两地情笺,前几个月应红说她在编辑,准备出版。昨天百花出版社阿艳打长途来,向我讨《 两地书 》,我说,在应红处。她说:那我找李辉要。晚间李辉打电话来说:“你已经和应红就《 两地书 》签了合同啊!”呀……我完全忘记与好友应红签过什么合同!她是作家出版社的甲方呀!!亲爱的,我们将在印刷机、装订机、封包机里,在爱我们的读者群中、亲友们面前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你高兴吗?吻你。愈加爱你的小妹2005. 3. 5第一部分得黄氏兄妹来书冯亦代今年春天,忽然从天津来了封黄宗英的信,说她不久要来北京,来了一定来看我。不见宗英又快一年,多得一见,是一快事!可是等了许久,也不见踪影。打电...
这篇东西本是写给外国人看的,所以非常粗浅,但是我想,有时候也应当像初级教科书一样地头脑简单一下,把事情弄明白些。 表面上中国人是没有宗教可言的。中国智识阶级这许多年来一直是无神论者。佛教对于中国哲学的影响又是一个问题,可是佛教在普遍人的教育上似乎留下很少的痕迹。就因为对一切都怀疑,中国文学里弥漫着大的悲哀。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因此《金瓶梅》、《红楼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 世界各国的人都有类似的感觉,中国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这“虚空的空虚,一切都是虚空”的感觉总像个新发现,并且就停留在这阶段。一个一个中国人看见花落水流,于是临风洒泪,对月长吁,感到生命之暂,但是他们就到这里为止,不往前想了。灭亡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他们并不因...
千年之交带来许多千年难遇的话题,最宏观的莫过于宇宙中九大行星的十字排列。关于灭绝的猜想一直是人类一个永恒的恐惧,连最无畏的人也免不了偶尔思索一下世界的末日和死亡的七月,预言中的灭顶之灾使杞人忧天成了世纪末很常见的心情。但若不是对吴长天的采访,林星至今也不一定知道,在中国的整个文化中,发达最早的,其实就是天文。古人划分的三垣二十八宿,与现代天文学的经纬度,在概念上已极相类似。不过中国人眼中的天体,一向与人间的神话相连,自始至终带着拟人化的色彩。如果按照吴长天的说法,中国的人伦,反过来也引申了星辰之间的关系,大到国家,小到部族,再小到家庭,都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领袖,一个具体的个人,如群星之于北斗。领袖巍然不动,只须发号施令,众人便会随了他的方向,斗转星移。这个自然宇宙的规律已经万古不变,难道两千年最后的一个盛夏七月,真会飞来某颗触犯天条的流星,让整个人类生死不...
他已经睡着了,温文尔雅的笑容不见了,眼睛紧紧地闭着,嘴唇无意识地微张开,有股孩子气的憨厚与纯真。均匀的鼾声,在安静的房间里回荡,温暖的感觉层层环绕。 我坐在他身边。这个男人,六个小时之前我们才刚刚认识。在这个城市最大的娱乐城"夜色弥漫"里,梅姐紧紧抓着我的手,边走边告诉我:"非儿,这是一个重要的客人,你一定要陪好。"我面无表情地任由她带我走向顶楼的包房。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临进门的时候,梅姐扫视我一眼,皱眉道:"有点笑容,好吧?"我有点恼怒。习惯地握住拳头。 包房里坐了满满一屋子的人。男人搂住女人即使他们刚刚才认识。女人坐在男人的腿上即使她们不爱这个男人,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只是一场交易罢了。女人付出了自己的身体、笑容,男人付出他们的钞票,我觉得这是最公平不过的交易了。大家付出了自己的所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包房里烟雾缭绕,所有的人...
主要观点:新教育是弘扬学生主体的教育,是重视内化与外化统一的教育,是突出人文精神的教育,是重视亲情培养的教育,是重视责任感、艰辛感培养的教育,是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是结合生活的教育,是结合学生体验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合一的教育,是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是社会关注的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对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反思,社会改革运动全面铺开,教育亦不甘落后。发端于英国的“新教育运动”,和蓬勃于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相映成辉,构成欧美教育的革新运动。欧美教育革新运动标志现代教育的开端。与此同时,我国正经历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封建王朝苟延残喘,文化思想激烈变革、改良呼声日益高涨,1905年废除科举,意味着在制度层面传统教育寿终正寝。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等一大批有识之...
我应该是《恶魔奏鸣曲》最早的几个读者之一。两年前第一次拿到打印稿时,它比现在更长。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寻思着该怎么退稿——作为一名专业翻译出版社的文学编辑,我不明白这位素昧平生的作者是怎么会把这部原创作品投到我这里来的。两周之后,我到底还是拨通了哥舒意的电话。一番字斟句酌之后,我发觉自己很难说清楚书稿带给我的感受。我只说得出一句话:你的书,我看完了。一口气看完了。有必要交代一下这句话的背景:我每天的工作,几乎就是淹没在各种各样的书里——既啃英文原作,也读中文译稿。在文字的汪洋大海上,《恶魔奏鸣曲》是一艘无意间闯进来的小船;然而在那两个星期里,它顽强地浮在我的视线里,一路顺风顺水地驶到了彼岸。那么,一口气把《恶魔奏鸣曲》看到底,你究竟可能得到怎样的印象呢?那些档案里的核心故事,究竟指向怎样的主题呢?对此,作者似乎有一点隐忧,因此在后记里一丝不苟地交代了情节、人物所...
Lectures XI, XII, and XIIISAINTLINESSThe last lecture left us in a state of expectancy. What may thepractical fruits for life have been, of such movingly happyconversions as those we heard of? With this question the reallyimportant part of our task opens, for you remember that we beganall this empirical inquiry not merely to open a curious chapterin the natural history of human consciousness, but rather toattain a spiritual judgment as to the total value and positivemeaning of all the religious trouble and happiness which we haveseen. We must, therefore, first describe the fruits of thereligious life, and then we must judge them. This divides our...
“退敌学”举隅 反符瑞 要生死有关于天下 ”亡國”與”亡天下” “诅咒别人死”? 老董的悲剧 《狱中杂记》今译 经典排名战 孔融“父母于子无恩论”申义 “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中国民族“性” 不老·不死·尸 李鼎彝《宿命正命造命与非命》书后 “有如白水!” 论难养的 “似曾小小兴亡” 敲碎张杰的牌位 “退敌学”举隅 “退敌学”就是大敌当前,打它不赢,却遇难成祥,使自己解围的大学问。 中国人搞“退敌学”最精彩的,是汉高帝刘邦被匈奴围在白登那—次。班固《汉书》(匈奴传)说: 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匈奴骑:其西方尽白、东方尽駹、北方尽骊、南方尽骍马。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乃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单于终非能居之。且汉主有神,单于察之。”...
入住望京的女人们作者:冬至 (上)第01章馨月苑第02章隐情第03章过往第04章不安第05章缝隙第06章意外(中)第07章雪人第08章渴望第09章命运第10章节日第11章挣扎第12章冲击(下)第13章春天第14章成长第15章碰撞第16章希望第17章远方第18章未来第19章喜悦第20章灯火 第一章 馨月苑风从对面刮来,卷着淡黄色的漩涡. 漩涡中,一个白色的塑料袋被刮得涨满气体,象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球随着漩涡旋转。先是离地面很近地旋过来,然后在一阵骤起的大风中飘升到极高的天空,混淆在无数飘飘扬扬的各种塑料袋之中。那些袋子以及肮脏的纸张从路两旁和附近已荒芜下来等待开发建楼的堆满垃圾的田野中飘起,扑天盖地,象一场乱战在昏沉的天空中来回翻飞。还有一个个建筑工地上堆起的沙土和白灰也被大量刮起,令人看不清十米以外的地方。...
-第一卷 注释天意 - 村长死了。真的死了。他活了四十岁,无疾而终,这一天,正是他四十岁的生日,他脸上浮了一层渠通水来,人人都延年益寿的安详和红润,同睡熟一模一样儿。这当儿人们立在四十的床前,看见那床前有脓水流出的两个脚印儿,湿成黑泥的浓水里,白蛆还在哎哎哟哟爬动着。不消说人们明白了司马虎是回到村里见到哥和四十这副景像,才回家上吊的。第一章阎连科 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 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死就像雨淋样终年朝三姓村哗哗啦啦下,坟墓如雨后的蘑菇蓬蓬勃勃...
致谢词作 者 手 记正如书中鲜活的真实故事所述,《懂得体贴——魅力妻子对待丈夫的艺术》一书激活了无数死气沉沉、呆板单调、令人气恼窝火、灰心沮丧的婚姻,拯救了无数接近解体、濒临死亡的婚姻。我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些女人几乎天天打电话来痛斥她们的男人,抱怨数月来婚姻心理治疗对她们毫无用处(学术上称为“牢骚时段”),绞尽脑汁考虑怎样对待她们的婚姻。我要(唉,真的是重复唠叨)她们试试书中的某些点子,比如说找出一件或两件事情(不管事情多么小)连续五天每天恭维她们的丈夫,她们打回电话告诉我她们惊愕不已的感觉,这些尝试在她们对男人的感觉、对丈夫的举止、对家庭的气氛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效果。她们看到了进步!她们感到了力量!她们比以前更高兴了!她们感受到了婚姻的滋润和幸福!——劳拉·斯格勒辛格博士...
法捷耶夫塑造了青年近卫军这个战斗集体的英雄群像。这些只有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并且时刻准备着为此而献出自己的一切。他们具有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强烈的责任感、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和非凡的组织才干以及应变能力。因此,即使在战争年代那样一个极其艰险的环境中,他们也完全可以组织起来进行斗争活动,并作出惊人的事迹来。 作者在表现青年英雄的共同特征的同时,塑造了5个总部委员的鲜明形象。 奥列格年仅16岁,但给人以“朝气蓬勃、坚强有力、善良纯洁”之感。他天资过人,勤奋好学,极富教养,头脑清醒,善于思考。他以非凡的组织才能而深受同伴们的敬重和信任。邬丽娅不仅外貌美丽,而且心灵也美丽。她聪明、博学、多才,充满活力、喜欢读诗,更热爱充满诗意的美好生活,她从理智上选定了参加青年近卫军的道路,就发誓...
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会谈新闻公报(二○○五年四月二十九日)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三日访问大陆。这是国共两党一次重要的交流与对话。在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下,四月二十九日,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这是六十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会谈,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四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会见了国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两党工作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工作会谈。基于两党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承诺和对人民利益的关切,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全文如下:五十六年来,两岸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十多年前,双方本...
下了线。快凌晨2:00了。今天是我的生日。 心里依旧怅怅然的,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鬼故事里在凄冷寒夜飘荡的游魂。 在燕园里东拉西扯,瞎胡闹了一番。听听别人的烦心事或者日间碰到的什么有趣的事情。假装成一个粗鲁的男孩。 “装男孩一定要大大咧咧。”DD说。 我装的越来越象了。“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何况在这无形的网上呢。 网路似乎是一种能够上瘾的药品,不可能停下来。也许,是因为寂寞吧?想想从前宁静的潜心看书到深夜不是也感觉很好吗?人是永远不可能回到从前的,上BBS已经成了我一种习惯。 开始上BBS,是因为他的缘故。 人类的感情,是不能讲原因的吧!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姐姐的公司,要搞一个大型网络项目,他们公司就派了人到上海来。姐姐与网络中心的他们关系不错,便带了我和弟弟去学习,顺便还可以免费上网呢。 于是,就见到了他。 他穿了件干净整洁的淡蓝色衬衫,开了门,...
楔子塞翁失马 「万家是都没有人了吗?」十二岁的锦衣少年,浓眉大眼、嘴红齿白,相貌虽俊,但一脸臭臭、黑眸生怒,还没变声的嗓音充满不悦。 此次随父南下,据说是来万家拜访设计银饰的人才,要他学着如何拉拢人心,但他根本对这种事没兴趣。 满心发闷地走进庭院里,他看见一名穿着粗劣衣裤的小女童趴在泥地上画画,他皱眉斥道: 「哪来的丑小孩在这里闲荡?」是北方跟南方差别太多,还是万家是特例,允许这些没规矩的奴仆不做事? 「少爷。」身边的随从提醒:「那好像是……咱们一路听见的万家小弥勒……」 他闻言,臭脸就像是腐烂一样生脓了,甩开随从,走到那小小身体的面前。 「喂!小丑八怪!」 「……小哥哥,你在叫我吗?」小孩抬起脸。 「不叫妳,难道在叫我自己?」 果然是万家的小弥勒!圆圆的脸,明明没有笑,眼睛却像弦月一样弯弯,连嘴角也翘翘,标准的笑脸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