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 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或朋从游宴,扰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以是年二十三,未尝近女色。知者诘之。谢而言曰:“登徒子非好色者,是有凶行。余真好色者,而适不我值。何以言之?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连于心,是知其非忘情者也。”诘者识之。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于兹寺。 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是岁,浑瑊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复谓张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携幼稚。不幸属师徒大溃,...
前七国孙庞演义明吴门啸客撰第一回 潼关城白起偷营 朱仙镇孙庞结义 古风一首:偶荒色乱计无余,惹可纷纷怨独夫。戡定但教惟至德,征诛端不在谋谟。忽然梦感飞熊兆,圣主躬下征贤诏。渭滨老子隐羊裘,八百洪基凭一钓。同异姓氏沾天禄,分茅裂土禁员幅,筹之七十有二君,倏尔并吞只六国。周室倾颓无震主,强梁自古多跋扈,心希定霸必尊王,志在攻城与掠土。机诈固难援世事,天伦岂易委泉台。漫观刖足风波险,生死交情安在哉?人心善恶谁能测,天道昭昭肯差迭?野笔由来记得真,代异时移终不灭。 这一篇古风单慨周室衰微,群雄扰攘,人人欲定伯图王,个个欲争强较胜,因而秦、楚、燕、韩、赵、魏、齐各据一邦,瓜分七国。七国之中,独秦最强,楚、燕、韩、赵、魏、齐俱属秦邦挟制。 如今且表燕国。当时,燕王有女,名燕丹公主,招孙操为驸马。孙操系孙武之子,出自将家,幼习韬钤,长娴弓马,也算是一员良将。后生三子:长...
《论语》原本:台北: 文致出版社, 1980.四书五经, 宋元人注, 北京: 中国书店, 1990.学而第一『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⒈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⒈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⒈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
春风沉醉的晚上一 在沪上闲居了半年,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寓所迁移了三处。最初我住在静安寺路南的一间同鸟笼似的永也没有太阳晒着的自由的监房里。这些自由的监房的住民,除了几个同强盗小窃一样的凶恶裁缝之外,都是些可怜的无名文士,我当时所以送了那地方一个Yellow Grab Street的称号。在这Grub Street里住了一个月,房租忽涨了价,我就不得不拖了几本破书,搬上跑马厅附近一家相识的栈房里去。后来在这栈房里又受了种种逼迫,不得不搬了,我便在外白渡桥北岸的邓脱路中间,日新里对面的贫民窟里,寻了一间小小的房间,迁移了过去。 邓脱路的这几排房子,从地上量到屋顶,只有一丈几尺高。我住的楼上的那间房间,更是矮小得不堪。若站在楼板上升一升懒腰,两只手就要把灰黑的屋顶穿通的。从前面的衖里踱进了那房子的门,便是房主的住房。在破布洋铁罐玻璃瓶旧铁...
黄花经过洞房的难堪之夜,便宿命般沦落了风尘,成为最野浪最不安分的女艺人。她一心想改变二人转艺人的命运,也想让两个闺女不再走自己的老路,可最终也没能做到。她的大闺女草兰企盼遇到一个有钱又能眷顾她的男人,让她过上好日子,于是做了人家的小老婆,可她不知道那是一种罪孽的轮回。黄花的二闺女泽兰清纯俊俏,充满幻想。她拼命守护自己的清白,却在荒草地里陷入了草兰设置的圈套。她仍然想保全自己,然而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为了两斤白面寻找主顾去了,由此展开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动人故事。泽兰的后人争权夺利、尔虞我诈、骨肉相残。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交错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气氛,发人深省。第一章 女艺人之死1二人转女艺人黄花就要老去了。说口像羊角藤一样蛮横地攀住了她。甲:咱这个荒草甸子呀乙:净狼虫虎豹啥的...
积极的结论 1 我小的时候,有一段很特别的时期。有一天,我父亲对我姥姥说,一亩地里能打三十万斤粮食,而我的外祖母一位农村来的老太大,跳着小脚叫了起来:“杀了俺俺也不信”她还算了一本细帐,说一亩地上堆三十万斤粮,大概平地有两尺厚的一层。当时我们家里的人都攻击我姥姥觉悟太低,不明事理。我当时只有六岁,但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姥姥是错误的。事隔三十年,回头一想,发现我姥姥还是明白事理的。亩产三十万斤粮食会造成特殊的困难,那么多的粮食谁也吃不了,只好堆在那里,以致地面以每十年七至八米的速度上升,这样的速度在地理上实在是骇人听闻;几十年后,平地上就会出现一些山峦,这样水田就会变成旱田,旱田则会变成坡地,更不要说长此以往,华北平原要变成喜玛拉雅山了。 我十几岁时又有过一段很特别的时期。我住的地方(我家在一所大学里)有些大学生为了要保卫党中央、捍卫毛主席而奋起,先是互相...
第一章 永远别跟生人攀谈 暮春的莫斯科。这一天,太阳已经平西,却还热得出奇。此时,牧首①湖畔出现了两个男人。身材矮小的那个穿一身浅灰色夏季西装,膘肥体壮,光着秃头,手里郑重其事地托着顶相当昂贵的礼帽,脸刮得精光,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得出奇的角质黑框眼镜。另一个很年轻,宽肩膀,棕黄头发乱蓬蓬的,脑后歪戴一顶方格鸭舌帽,上身着方格布料翻领牛仔衫,下身是条皱巴巴的自西眼裤,脚上穿一双黑色平底鞋。 ①牧首即宗主教,在俄罗斯东正教中称牧首,是最高级的主教,教会最高首脑。牧首湖是莫斯科市内一个小公园,内有水池,后改名为少先队员湖。 头一位不是别人,正是柏辽兹①·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他是莫斯科几个主要的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之——“莫文联”的理事会主席,同时兼任某大型文学刊物的主编。他身旁的年轻人则是常以“无家汉”②的笔名发表作品的诗人波内列夫·伊万·尼古拉耶维奇。...
壮汉赵大刀自从18岁第一次目睹南昌起义,就被革命的热浪所震撼,从此,这位热血青年就与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先后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在血雨腥风中出生入死。这个一上战场就凶猛如虎的壮士,对革命忠诚不渝,即使长征掉队、解放后负伤转业、朝鲜战争被俘,仍然背着他的招牌式的红缨大刀执著追随着部队,追赶着自己的家,但是,躲过了枪林弹雨的赵大刀却躲不过命运的捉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作者:石钟山一 阻 击 残阳如血 1934年11月,湘江左翼无名高地上,红一军团十三连已经连续激战五个昼夜了。此时,黎明尚未来到,昨夜的秋雨来势很猛,足足下了两个时辰。攻击阵地的湘军似乎也疲乏了,在秋十 雨下得最猛烈的时候,暂停了进攻,龟缩在无名高地山脚下的一片林地里。 五天五夜了,无名高地上的红一军团十三连,只有在这会儿才得到片刻的喘息。战士们拖着...
告别薇安安妮宝贝网上的朋友提议,也许可以一起合作写个剧本。是要关于网络的。就先写个故事出来。也许是自己写得感觉比较累的一篇。已经是凌晨的时分。对于我来说,我喜欢这个文字游戏。再想象如果是一部电影,可以在里面填充一些什么。应该有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旋律吗。或者是一个男人冷漠的脸。还有地铁站台拥挤的人群。和地铁呼啸而去后空旷的惨白灯光。地铁是一个时代的象征。而那个男人只是一杯接一杯地喝完他的咖啡。他找不到他幻想里的那个女孩。那种孤独的感觉。告别薇安。第一次写网络情缘。也许要合作的朋友是会有些失望的。安妮写出来的文字有她的定势。如果是电影。里面的音乐和情节都应该是杂乱的。还有很多的旁白。男人淡漠的声音。他做着琐碎的事情。他注定一无所有。...
现在,即使在广州,也少见木屐了。 屐在中国,却是比布鞋有着更早的历史,皮鞋则是海禁开通以后,由西方传入的事物了。南朝有位谢灵运,最后是在广州掉了脑袋的大诗人,生前是位浪荡公子,袭封康乐侯,性好游猎,他为了登山方便,还特地做了一种前低后高的木屐,等到下山时;倒过来,后高前低。据说,如屐平地云云。可见中国古代,脚下之物,都登木屐,大抵是不错的。 现在日本人仍在穿着的木屐,肯定是在唐代以前,由中国传到那里去的。那时候,日本人学中国的一切,和如今我们学西方的一切,那热情是很相仿佛的。不过,人家学了以后,客为主用,渐渐变成本上化的东西。但木屐在它的发源地,倒见不大到的了。和茶道的命运也差不多,在中国,除潮汕一带的功夫茶,还有一点古人饮茶的影子外,其它地方,把所有喝茶的繁文缛节都给免了,只是在一衣带水的东邻那儿,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而且变成纯粹的东洋文化了。 等到中...
曾经有许多人问巴菲特致富的秘密以及财富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许多人终其一生,却一无所有;而很少一部分人却始终能够站在财富金字塔的塔尖之上。 巴菲特也曾经像许多奔波在华尔街街头的年轻人一样,对财富充满了野心和渴望,口袋里却往往只有几张皱巴巴的、只够吃一顿饭的钞票。但他从来都不曾失去梦想,巴菲特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会比洛克菲勒还要富有!”每当贫穷与困难光顾巴菲特的时候,他总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现在让巴菲特感到高兴的是,许多年轻人也会这样说,“我会比巴菲特还要有钱!” 年轻人就应该勇敢地追求财富。财富会给人带来快乐和自信。我们应该感谢财富,因为财富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不名一文的穷小子成为世界闻名的投资家;可以让我们随便出入白宫,与美国总统成为好朋友;可以让我们随时飞往世界各地,在很多地方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我们应该从心里感谢财富女神:有钱的感...
小说排行榜:/top.html道德情操论作者:亚当·斯密蒋自强 钦北愚 朱钟棣 沈凯璋 译胡企林 校译者序言 亚当·斯密(1723-1790)不仅是一位经济学大师,而且是一位杰出的伦理学家。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留下了两部传世佳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他在《国富论》中建立的“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已为我国思想理论界所熟知,但他在《道德情操论》中阐明的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的伦理思想,却很少引起我国思想理论界的关注;特别是这两部著作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未被人们正确理解。早在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就提出了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即《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对比悬殊、相互矛盾的问题。他们认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同情,而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的行为归结于自私。他们说,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同情作...
四窟小记兔尾龙头,一回头竟已经历了五个龙年。副刊的主编要我在戊辰的龙头上,回顾一下自己的写作生命。语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在这样的意义下,我不晓得自己是否已到半途。同时,对于一位真正的创作者说来,回顾乃是为了前瞻,正如汽车的反光镜,不但用来倒车,也可用来帮助前进。诗、散文、批评、翻译,是我写作生命的四度空间。我非狡兔,却营四窟。关于这四样东西,我对朋友曾有不同的戏言。我曾说自己以乐为诗,以诗为文,以文为批评,以创作为翻译。又曾说自己,写诗,是为了自娱;写散文,是为了娱人;写批评,尤其是写序,是为了娱友;翻译,是为了娱妻,因为翻译的工作平稳,收入可靠。更对家人说过:这四样东西的版权将来正好分给四个女儿,也就是说,珊珊得诗,幼珊得文,佩珊得批评,季珊得翻译。幸好我“只有”四个女儿,否则我我写诗四十年,迄今虽已出版过十四本诗集,却认为,诗,仍然是最神秘也是...
大风圈外─—自传之七人生的变化,往往是从不可测的地方开展开来的;中途从那一所教会学校退出来的我们,按理是应该额上都负着了该隐的烙印,无处再可以容身了啦,可是城里的一处浸礼会的中学,反把我们当作了义士,以极优待的条件欢迎了我们进去。这一所中学的那位美国校长,非但态度和蔼,中怀磊落,并且还有着外国宣教师中间所绝无仅见的一副很聪明的脑筋。若要找出一点他的坏处来,就在他的用人的不当;在他手下做教务长的一位绍兴人,简直是那种奴颜婢膝,诌事外人,趾高气扬,压迫同种的典型的洋狗。校内的空气,自然也并不平静。在自修室,在寝室,议论纷坛,为一般学生所不满的,当然是那只洋狗。“来它一下罢!”“吃吃狗肉看!”“顶好先敲他一顿!”象这样的各种密议与策略,虽则很多,可是终于也没有一个敢首先发难的入。...
【题解】《人间世》的中心是讨论处世之道,既表述了庄子所主张的处人与自处的人生态度,也揭示出庄子处世的哲学观点。全文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至“可不惧邪”,以下为后一部分。前一部分假托三个故事:孔子在颜回打算出仕卫国时对他的谈话,叶公子高将出使齐国时向孔子的求教,颜阖被请去做卫太子师傅时向蘧伯玉的讨教,以此来说明处世之难,不可不慎。怎样才能应付艰难的世事呢?《庄子》首先提出要“心斋”,即“虚以待物”。再则提出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第三提出要“正女身”,并“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归结到一点仍旧是“无己”。第二部分着力表达“无用”之为有用,用树木不成材却终享天年和支离疏形体不全却避除了许多灾祸来比喻说明,最后一句“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便是整个第二部分的结语。前后两部分是互补的,世事艰难推出了“无用”之用的观点,“无用”之用正是“虚以待物”...
周作人精选散文集武者先生和我方纪生先生从东京寄信来,经了三星期才到,信里说起前日见到武者小路先生,他对于我送他的晋砖砚很是喜欢,要给我一幅铁斋的画,托宫崎丈二先生带来,并且说道,那幅画虽然自己很爱,但不知道周君是否也喜欢。我在给纪生的回信里说,洋画是不懂,却也爱东洋风的画,富冈铁斋可以说是纯东洋的画家,我想他的画我也一定喜欢的。在东西六大画家中有铁斋的插画三幅,我都觉得很好,如献新谷图,如荣启期带索图,就是缩小影印的,也百看不厌,现在使我可以得到一张真迹,这实在是意外的幸事了。我与武者小路先生初次相见是在民国八年秋天,己是二十四年前的事了。那时武者先生(平常大家这样叫他,现在也且沿用,)在日本日向地方办新村,我往村里去看他,在万山之中的村中停了四天,就住在武者先生家的小楼上,后来又顺路历访大阪京都滨松东京各新村支部,前后共化了十天的工夫。第二次是民国二十三年,我...
(钟晓阳) 我和镇域相识,是在一九四九年,我们一家来到香港之后。那时姚晶已经有了家室,跟随丈夫到四川去了。我,父亲,二姨和四叔四嫂一家六口赁了一栋房子聚居一处。就在现今湾仔靠近坚尼地道那地方。 我还记得那房子,在第二层楼,一条窄廊通向宽阔通爽的客厅,房底有两人高,黑白菱形地砖,两个直直的红木长窗,窗顶作拱形,象我在中国时见过的一些欧洲建筑。前任的住客想必是个天主教徒,朝东那面墙上钉着一个耶稣受刑的十字架,早晨阳光进屋,正好照着。从大路进来,往小路一拐,就在我们窗下,有一棵火凤凰,每开花即鞭炮似的红了一树,然后来不及的又全绿了,剩下地上一张红毯子。这在我的印象中,最教人感觉到南国的美。 一天傍晚,我们刚吃完饭,正在收拾碗筷,忽然有人轻轻地叩了叩门。进来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瘦瘦的,脸皮刷白,胡桩子青青的布满了下ke。虽然有些潦倒,身上收拾的倒还干净,白...
准是有人诬陷了约瑟夫·K,因为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他无缘无故地被捕了。每天八点钟,女房东的厨娘总会把早餐端来,可是这一天她却没有露面,这种事情以前从未发生过。K又等了一会儿,倚在枕头上,看着马路对面的一位老太太,她似乎正用一种对她来说也许是少有的好奇目光注视着他。K觉得又气又饿,便按了按铃。随即听见有敲门声,一个他从来没有在这幢房子里见过的人进了屋。此人身材瘦长,然而体格相当结实,穿着一套裁剪得非常合身的黑衣服,上面有各种褶线、口袋和钮扣,还有一条束带,其装束像是一个旅游者。因此,身上的一切似乎都有用,虽然人们不大清楚,他现在为什么要这样打扮。“你是谁?”K从床上欠起身子问道。但是,那人并不理睬K的问话,好像他的出现是用不着解释的;他只说了一句:“你按铃了吗?”“安娜该给我送早餐了,”K说。他随即默默地、聚精会神地琢磨起那人来,打算弄清楚到底来者何人。那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