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天下网作品收集于网络,作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fctxw/),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五千年中国盗墓文化:中国人盗墓史作者:倪方六序(1)中国历史,大约三分之二的时期是统一的,三分之一是分裂的。在分裂的时代,刀光剑影的政治势力的战争演出,“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民间散勇的掠夺活动,让当世人动魄惊心。其中,疯狂的盗墓场面,则是屡屡重合的历史场景。可惜,这样常见的重大历史课题,很少得到史家的认真著述。由于近年来盗墓活动愈演愈烈,越来越具有普遍性、群众性和高科技性的特点,引起了一些写作高手的兴趣,出现了《盗墓笔记》、《鬼吹灯》一类的通俗盗墓文学作品,在文化商品市场上热销,而学术性或专业普及性的读物则很少。个人孤陋寡闻,只听说有殷啸虎、姚子民的《盗墓史》和王子今教授的《中国盗墓史》两种作品。真是惭愧,都未曾读过。...
范古农居士述八 识 规 矩 颂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撰性境现量通三性 眼耳身三二地居遍行别境善十一 中二大八贪嗔痴五识同依净色根 九缘八七好相邻合三离二观尘世 愚者难分识与根变相观空唯后得 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 三类分身息苦轮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 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 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 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 观察圆明照大千带质有覆通情本 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 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 有情日夜镇昏迷四惑八大相应起 六转呼为柒净依极喜初心平等性 无动用行我恒摧如来现起他受用 十地菩萨所被机性惟无覆五遍行 界地随他业力生二乘不了因迷执 由此能兴论主诤浩浩三藏不可穷 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 去后来先作主公...
第一章 卢沟桥战斗 中国人的脾性,那是谁也说不清的。比如:时下气功太极拳之类。江湖上怎么说?这叫内练一口气,劲儿使在五脏六腑上。这有分教,曰劲气内练,或,劲气内敛。两个词儿虽常混淆,一字之差,发言相同,内涵远去。内敛,指在五脏六腑里收藏,是静止的。内练呢,还在肚子里折腾,且要动。这叫调理。不过两个概念的核心均在“内”字上。 譬如说,一节车厢里有数十号人,超载时当然更多。突然有歹人拔出了杀猪刀堵在门口,与众为敌,令大家把金钱细软交出来。此种情形,大家当属“内”,而举杀猪刀者则是“外”了。结果如何?大家乖如小儿。虽然车厢里定会有十几条或几十条七尺男儿,却在练内功,没外部动作。想什么?钱是身外之物,交就交吧!也许在这之前,国上下杀得血肉横飞,将军们人人豪杰,可外族东洋兵一来,又个个如丧家之犬,几十万大军狂逃数百里依然谈“日”色变。 我把这些都归纳为劲气内练,并非...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 今天华藏图书馆又一次的盛会, 我们四众同修聚集在此地研究观经,善导大师的著述。善导大师是唐朝人,是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他老人家对净土宗的贡献不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特别是日本与韩国都深受大师的影响。日本许多修净土的道场都命名为善导寺,我们台北也有个善导寺,这个善导寺是日本人所建的,遗留下来的。我们听到这一个寺的名称,就晓得他是专修净宗,而且是依善导大师教诲为中心的净土宗。 在近代中国大陆祖庭,我们几乎都公认苏州灵岩山,印光大师的道场,这是我们最近一代的祖师。印祖所依的是阿弥陀经,尤其特别推崇的是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莲池大师的疏钞。 为什么不依无量寿经,这在过去我们宣讲无量寿经的时候,都有详尽的说明。无量寿经虽然是净宗第一经,可是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完善的版本,使这部经留滞,不能流通达一千年之久,一直到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会集本出现,大经才有完善的...
书名:曹仁伯医案论作者:曹存心朝代:清年份:公元1644年—1911年藩署萧四爷治验丸方属性:人年四十阴气自平,从古至今,未尝不若是也。惟尊躯独异者,正气不足,湿痰素多,阳事早痿耳。予偶阅医书,夜卧臂在被外者,每易招寒而痛。妇人露臂枕儿者,亦易受凉而痛。此尊躯之病,虽非得于被外枕儿,而其起痛之因,本因于卧在竹榻。竹榻之性寒凉者也,日日卧之,则寒凉之气未有不袭筋骨。较之前二条之偶伤经络者更进一层,所以阳气不宣,屈伸不利,痛无虚日,喜热恶寒矣。仲景云∶一臂不举此为痹。载在中门风中也。实非真中而却类中之机,岂容忽视?现下治法,首重补阳兼养阴血,寓之以驱寒,加之以化痰,再取经络通之,则一方制度自不失君臣佐使焉。大熟地(八两) 归身(四两) 赤芍(二两) 附子(二两) 党参(四两) 于术(四两)茯苓(八两) 黄 (二两) 半夏(四两) 虎掌(一对) 阿胶(三两) 橘红(二两) 姜黄(一两)...
关键词:宋代 出行 风俗作者徐吉军,男,1961年生,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浙江工程学院教授。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外出远行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它不仅需要充足的路费,而且往往还要经历千辛万苦的跋涉方能到达目的地。宋代文学家曾巩在福建为官时,曾这样描写当地的道路:"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厄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 ,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范成大《骖鸾录》对此也多有描述,现录数段如下:"二十五日,宿七里铺,自离宜春,连日大雨,道上淖泥之浆如油,不知何人治道,乃乱填块石,皆元刂面坚滑,舆夫行泥中,则浆深汨没;行石上,则不可著脚,哇步艰棘,不胜其劳。""十六日十七日,行衡...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弗氏原序(第一版)弗洛伊德(1900年)第一章 一九○○年以前 有关梦的科学研究 以下我将讨论有关应用心理技巧来解析梦的可能性,并由此显示所有梦均充满特别意义,而与梦者白天的精神活动有所联系,然后,我拟再就各梦所隐藏的奇异暧昧作一番演绎,以期由此看出梦的形成过程中所含之冲突或吻合之处。为了使梦的问题变成更容易了解,我对这方面的努力使我不得不对有关梦的各方说法作一通盘整理。 史前时期原始人类有关梦的观念,均深深影响他们对宇宙和灵魂的看法,而这些有兴趣的问题由于篇幅所限,我只好推荐有心之人详读拉巴克、史宾塞、泰勒及其他作者之名作。在我们未能完成释梦工作以前,我们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他们对这问题所作的玄思及推测将有多重要的贡献。 这种原始时代所遗留下来对梦的看法迄今仍深深影响一般守旧者对梦的评价,他们深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一切梦均来自他们所...
主讲人简介 王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后考上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博士毕业。后留所工作,一直从事古植物的演化及其发展的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我今天讲的内容是《植物是如何登陆的》。们从现在的植被上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就是说现在海洋中有很多生物,类型也比较多,但是在现在陆地上植物的类型也是比较多的。那么植物占领不同的生态域,有的在高山上,有的在河流里面,这个植物是非常繁盛的,但是在地球的历史中,这个植物是如何占领陆地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说它重要呢?这主要是要考虑到只有植物登陆以后,它在陆地上生存下来,占领陆地这么广大的空间,那么才能为动物登陆提供一些条件。植物怎样从水生的藻类发展到最后占领整个陆地的不同生态域,并且形成森林这么一个过程。我们回顾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已经发展到今天,有45亿到46亿年。在距今六亿年左右,地...
各位朋友、同志、同道、生命中的贵人们,大家好!今天和分享的主题是《国学易道智慧》。有首禅诗说的好: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门外事虽扰,座中人亦闲。——宋·真净克文“禅家能自静,住处是深山”,如果我们能心性平和宁静,住那里都如在深山一样清净空灵,“门外事虽扰,座中人亦闲”,门外事不管如何纷纷扰扰,我们的内心能悠闲自得,也就是观自在,那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的元神元炁。我们每一天忙忙碌碌、纷繁复杂,在追求更多的财富,更高的地位,那么在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为什么我们活的越来越累?越来越困惑?越来越迷失呢?我们思考一下,给没给自己一点时间,能静下心来、定下心来,想一想: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要向何处去?我的方向?我的方法?我的使命?我的价值?我的未来是什么?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些心能修炼,把握我们的命运呢?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五问智慧来解决。...
南怀瑾先生著 第一章文殊师利菩萨 出版说明 缘起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 出版说明 佛称我们的世界为婆娑世界,意谓缺憾不完美,是充满着痛苦的。所以,许许多多的人想从佛教或佛学中,求得心灵上的慰籍,或寻求解脱痛苦的方法。看到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人们终于接触到了难得难闻的佛法,好不容易在茫茫苦海中找到了慈航;忧的是人们对于佛法不知如何下手。有的认为佛经艰深难懂而不敢阅读,有的惟恐走火入魔而不敢修行,即使修行亦抓不住要点,有的则到处听经听演讲求秘诀求灌顶,对于真正的佛法却未能得利,这真如释迦牟尼佛说:至可怜悯者众生。 圆觉经是了义经,这是可以彻底解决人生痛苦烦恼的经典,这是指引如何修行成佛的经典,而且经文文字优美,读来真是一大享受。这部经透过南怀瑾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对初学者而言,浅显易懂,没有文字上的障碍,可作为学佛之入门;对...
原 序本书主要是为我同行经济学家写的,我希望别人也看得懂。本书主旨,乃在讨论若干理论上的困难问题,至于如何应用此理论于实际,尚在其次。因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上层建筑在逻辑上总是很少可非议的。为使经济学家以批判态度,重新考虑共若干基本假定起见,我不能不用极度抽象的论据,不能不有许多争辩。我愿意后者可以少一些。但我觉得:我不仅得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得指出我的观点在哪几方面和通行理论不符。我预测:那些与“经典学派理论”已结不解之缘者,或者认为我完全错误,或者认为我一无新见。谁是谁非,只能让别人来判断。下面争辩部分,目的就在提供若干材料,使别人判断时有所依据。为使各说伊然有别,我自己的争辩不免过于尖锐;假使有这种情形,我得请求原谅。我现在所攻击的理论,我自己也深信了好些年,我想我不至于忽视其优点。...
一、流动资产(一)货币资金 1.从银行提取现金,按支票存根记载的提取金额 借:现金 贷:银行存款 2.将现金存入银行,按银行退回给收款单位的收款凭证联上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 贷:现金 3.因支付职工出差费用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 借:其他应收款等 贷:现金 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 借:现金(按实际收回的现金) 管理费用(按应报销的金额) 贷:其他应收款(按实际借出的现金) 4.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现金短缺或溢余 (1)如为现金短缺 借:其他应收款、现金(按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管理费用(按实际短缺的金额扣除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后的金额) 贷:现金(按实际短缺的金额) (2)如为现金溢余 借:现金(按实际溢余的金额) 贷:其他应付款(按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
第一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心理学(Psvch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ψxvoλoΥoι”,意即“灵魂之科学”。这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论灵魂》(De anima)开始;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一直是包括在哲学之中的,十九世纪中叶才开始从哲学中分出来,它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①只有百来年的历史。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又是一门应用范围很广的科学。但是有关它的研究对象,长期以来各种心理学派各持己见,没有统一的看法。例如,以德国的冯特(W·wundt,1832一1920)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经验,并首创了内省法来研究意识经验。他们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Image)和感情等若干基本的心理要素,认...
目 录□ 序□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第二讲 唐代□ 第三讲 宋代□ 第四讲 明代□ 第五讲 清代□ 总论□ 钱穆年表□ 钱穆先生小传□ 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及其它□王昆吾□ 关于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毕明迩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著序 我很早以前,就想写一部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则我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尤其如中国,其文化精神偏重在人文界。更其是儒家的抱负,一向着重修齐治平。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辛亥前后,由于革命宣传,把秦以后政治传统,用专制黑暗四字一笔抹杀。因于对传统政治之忽视,而加深了对传统文化之误解。我们若要平心客观地来检讨中国文化,自该检讨传统政治,这是我想写中国政治制度史之第一因。再则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
作者——乔德坦·贾德(挪威)伊甸园 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她们谈着有关机器人的问题。乔安认为人的脑子就像一部很先进的电脑,这点苏菲并不太赞同。她想:人应该不只是一台机器吧.她们走到超市那儿就分手了。苏菲住在市郊,那一带面积辽阔,花木扶疏。苏菲家位于外围,走到学校的距离是乔安家的一倍,附近除了她家的园子之外,没有其他住家,因此看起来她们仿佛住在世界尽头似的。再过去,就是森林了。 苏菲转了个弯,走到苜蓿巷路上。路尽头有一个急转弯,人们称之为“船长弯”。除了周六、周日的时候,人们很少打这儿经过。 正是五月初的时节。有些人家的园子里,水仙花已经一丛丛开满了果树的四周,赤杨树也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每年到这个时节,万物总是充满了生机。这岂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吗?当天气变暖,积雪融尽时,千千万万的花草树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长起来了。这是什么力量造...
我上面有五个哥哥,母亲非常想要一个女儿。隔壁邻居,他家生了六个女孩。就有人跟我们说,干脆你们换吧!母亲口头已经答应了,但真要换的时候,父亲抱着我流泪,母亲看见他哭了,也哭,于是终究没换成。生下我后,母亲就又到农村去了。所以我是经常的上海,农村两地走。由于这样的因缘,从小我就看到了城市和乡村不同的民风民俗,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变化和发展。我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同学之间讨论:我们以后长大了,都做什么?我当时就说:我要云游天下。这个云游天下的概念,并不是说要出家,那时不知道有出家。因为我周边的人没有学佛的,也没有人传播这些。现在想起来,我小时候特别喜欢一样东西,就是佛塔。只要谁说哪里有佛塔,我心里就会痒,就想要去看。比如上海,我家住在西藏路,到龙华塔,要换好几辆车。但是我很小一点点,就会查着地图,换车去看。这或许就是我对佛教最初的印象。后来我皈依佛门,就在了这个龙华寺。...
中医药食疗中国医药学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千百年来,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利用中医学的某些药方,人们发展了食疗文化。食疗文化的治病原理,更有赖于中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在所谓的“有意无意之间”,其实有着“食疗家”——即“医学家”们的有意识引领。这种引导作用,是由于中医学理论广阔而深厚的内涵。而食疗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即融合于饮食文化的一般发展过程之中,又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出来,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在人们平常的食疗保健中,可以有药膳、药粥、药酒,甚至于药茶,每样东西都融合了某些中医学的医药原理。首先我们说一下药茶方面。我们平时说的美肤茶就是用沸水冲泡浓绿茶,然后将软骨素调和茶水中,经常引用可以美艳肌肤...
编者的话 藏传佛教常常予人一种莫名的神秘感。近年来,藏传佛教在东西方都可说是广泛弘扬了起来,不少高僧应邀到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华人地区乃至西方国家弘法布教,令有兴趣人士得以亲近学习。可悲的是,华人佛教圈子中仍然存在不少对藏传佛教的误解,很多人亦只限于热衷参与灌顶一类之法会,对藏传佛教未能深入了解。意欲加深对藏传佛教之认识的人,往往又因为语言上之障碍及缺乏机会长期亲近善师,在很多基本问题上仍然未能释疑。市面上现已有不少藏传佛教著作,但似乎仍缺乏了一些浅白易明而内容切身的书籍足以为初学者解疑增慧。 对资深的佛教学者及追求高深哲理的人来说,此答问集的内容可能是他们不屑一读的。但对广大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著作可能正好解答了心中积集已久的疑问,同时也能纠正不少教内外人士对藏传佛教乃至整个佛教的错误见解。 ○佛教徒的拜佛行为是不是偶像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