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上古神话演义 >

第84章

上古神话演义-第84章

小说: 上古神话演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方未遭波及。然而崇伯的技能只有这一种,依旧是筑他的堤,万一明朝大决起来,我们住的姚墟地势不高,接着雷泽,又是低下之地,恐怕要大受其害。所以我们寻来和你商量,怎样想个方法才好。”伯阳道:“我刚才到冀州去,经过从前的旧居,那边水已尽退,并没有受什么灾害,我想还是搬回旧居去吧。”舜道:“姚墟地势不好,我早已虑及。为今之计,自以伯阳兄的话为不错。事不宜迟,我们就此回去吧。”
当下舜就舍弃了他未竟之耕业,与洛陶等即刻起身。舜道:“我们且慢归家,先去看看那崇伯的堤工形势,再定方法。”
三人都以为然。于是直到北方,沿堤察看,那堤足足有五六丈高。洛陶道:“仲华,你看何如?”舜摇头道:“危险危险!
我们且快回去吧。”于是四人沿堤而行,自东北而西南,恰是到姚墟之路。哪知性急,反走过头了,计算已在姚墟之西。当下改道而东行。至一处,舜忽指着一地向三人道:“此处地势比前数年低得多了,莫不是地陷吗?”三人忙问:“何以知之?”舜道:“我前数年经过的时候,没有这许多湖泊,现在沮洳纵横,而且很深,不是地陷是什么?此地离姚墟甚近,此地既陷,姚墟难保不受影响,可怕可怕!”
于是四人急急而行,到了姚墟,舜和洛陶等说道:“某不能见信于父母。这次搬家之事,倘由某去和家父家母说,是一定不能相信的。最好请三位府上,联合其他邻居的人,先迁移起来,再将这番情形和家父家母说明,方才有效,某只好种种奉托了。”说着,向三人深深行礼。三人慌忙还礼,说道:“我等自应效劳,仲华何必多礼呢!”说时,已到家门。舜别了三人,即进去叩见父母。瞽叟夫妇虽不拒绝,待遇却很冷淡。
独有小妹敤首问长问短,非常亲热。这时敤首已过及笄之年,聪明秀美,兼以慈祥,而且善画,瞽叟夫妇极钟爱她。
隔了一日,象从田间归来,舜忙叫“三弟”,象似理不理的应了一声,即忙转身,走到后面,他母亲亦跟从进去。象道:“往回他来,必在秋收之后,现在正在长夏,他就跑来,我想必有道理。”他母亲点头道:“我亦如此想,我们留心就是了。”这日晚上,既不叫舜做事,亦不与他谈话,又不给他备饭,又不指定寝处。舜料知父母之心仍未转移,在此亦站不住,胡乱过了一夜。次日将供给父母的甘旨和分赠弟妹的物品统统取出,献送了,便叩辞父母,别了弟、妹,出门来访不虚等。不虚道:“你如何便来了?”舜道:“昨夜我想想,这事甚急,我早走为是,一切务请兄等代为进行。”不虚道:“你现在到何处去?”舜道:“尹老师家在王屋山上,多年不见,想先去访他,再作计较。”
是日午后,舜别了不虚等,就向冀州而来。上得太行山,走了两日,只见路旁一个大坟隆然高起,坟前树着一块大碑,上大书“炎帝神农氏之陵”七个大字。舜看了诧异,暗想:“炎帝的坟听说在衡山之南荼陵地方,如何这里又有一个陵?”
正在不解,后来问到土人,才知道炎帝从前曾经在此地播种五谷,后人感激他的恩德,所以在此地又造一个陵,以留敬仰,并不是真的。现在山下还有黍田二畔:一畔在水南阴地,所种的黍都是白色。一畔在水弱阳地,所种的黍都是红色,就是炎帝的遗迹了。舜听了这话,不禁肃然敬仰。可惜此时正是大暑时候,黍正在播种,无从实验它的颜色,不免怅怅。
一日,炎威有点难当,遥见前面一个大泽,询之旁人,知道它名叫濩泽。泽边大树参差,非常凉爽,就在那树下石上休息一会。细看那大泽中波光潋滟,将旁边的山影倒矗其中,时有小舟荡漾,风景颇堪入画。舜暗想:“如此炎威,奔走不易,不如在此渔钓几日再走吧。”想罢,就从行李中取出鱼钩,又在道旁折了一枝小竹作为钩竿,于是就在此钓了多日,方才起身。
到得王屋山,寻访尹寿,据土人说:“多年前早已搬去了。
当今天子亦屡次来访,但是总不知道下落。”舜听了,不胜惆怅,于是又到诸冯山来访他的旧居。但见一片茫茫,都在水浸之中,只是东面高地并没有水浸。如今还有几户人家住在那里。
舜暗想:“当时我可惜不在家,否则迁徙何必这样远?寻点较高之地就好了。”又想:“那洪水的来源是在孟门壶口山上,究竟不知怎样情形,我且去看看。”当下决定主意,就向稷山而来。
那时稷山除出东部与霍山相连外,其余可说全在水中。北面的汾水下流与西南的山海连成一片,已看不出河流湖水了。
舜想到孟门山去,但是陆路不通。水路呢,因为孟门山上的水冲激得太历害,舟子都不肯去。舜只得望洋而叹,雇舟南渡,到了一个高阜之下泊住了。细看那高阜,南接雷首山,东西北三面兀立于水中,人户甚多,可怜都是从洪水中逃来的。米谷等虽有官厅支配接济,而器具很感缺乏。舜于陶业本来极有经验,至此就择地土制造陶器,以利民用,自己亦可行十一之利,一面再想设法去考察孟门山的水势。
一日,制造之余,出外闲走,只见两条大汉随着一个童子向水滨而来,意欲雇船到孟门山去望望。舟子执意不肯去,说道:“那边甚是危险,而且无可游玩。”童子道:“我并非要去游玩,我是去考察水势的,我多给你些酬劳吧。”那舟子道:“考察水势,莫不是想治水吗?这个水灾闹了几十年,前回共工,现在崇伯这班大人先生都治不好,何况你这个童子!我看不如省省吧,性命要紧,酬劳要它做什么?”那童子听了,叹口气,向同行的那两个大汉说道:“此地的船又不肯行,我们走哪里呢?”
那两个大汉沉思了一会,一时亦答不出来。舜看那童子年纪不过十几以外,生得虎鼻、河目、(齿并)齿、鸟嘴,相貌不凡,不觉有点诧异,便上前去向他施礼,请教姓名,并问他要考察水势的原因。那童子将舜上下一看,亦觉非常震惊,便说道:“某名叫文命,字高密。因为家父崇伯身膺治水之职,累载无效,不揣愚陋,要想帮帮家父之忙。适才从霍太山那边考察了一会,觉得水患之源不在那边,所以想到孟门山上去考察一番,究竟此洪水是从何处来的。不料各处舟人都不敢渡,真是苦死了。敢问先生高姓大名?”舜听了,便拱手道:“原来是崇伯公子,失敬失敬。某姓姚,名舜,字仲华。某到此地来,亦为想考察水势,但是几个月来亦正没法过去。现在公子与某宗旨相同,正可谓同志,茅屋不远,何妨请过去谈谈呢。”文命大喜,就跟了舜走。舜问文命后面跟的两个大汉是何人,文命便将真窥、横革二人亦介绍了。
后来到了茅屋中,舜与文命两人就细谈起来,舜就问文命治水的方法。文命道:“包围在群山里面的这许多水,总要给它一个出路最好的出路,就是海了。泛滥在平地上面的这许多水,总要给它一个贮藏的所在最好的贮藏所在,就是地中了。
但是要放去山中之水,必须将山凿开,要将地上面的水贮藏于地中,必须掘地。这二事是否可行?有无流弊?均须切实研究过,才有把握。不过某现在的意见是如此,还请指教。”舜听了这番话,与自己平日的理想相合,非常佩服,便说道:“极是极是。天下非常的大灾,必须用非常的方法去救治它才可成功,墨守旧时古法是无益的。”
当下舜又逐一考问他各种的政见,文命对答如流。舜觉得他的才力远在皋陶、柏翳等之上,暗想:“我前番所说可以总搅全局之人,这个人真可当之而无愧了!”于是倾心吐胆,两人遂结为至交。
第七十八章 一曰遇十瑞 四岳共举舜钟毓龙
且说帝尧自即位以来,不知不觉已是七十载了。此七十载之内,可说他无日不在忧勤之中。初则以天下之难治为忧,继则以洪水之难平为忧,要想寻一个贤人,将这副万斤重担交付与他。可是大家亦很乖巧,没有人肯上这个当,而寻常的人希望大位的,帝尧亦决不肯轻易将天下让他,只能仍旧自己担任,他的苦处真是不可胜言。到得七十载的这一年,水患虽则仍旧未平,但是以他的至德化导,与大司农、大司徒、四岳百官之勤求治理,天下实在已经太平之至。不过到处汪洋大水,民人不能得平土而居,留有这个缺点罢了。然而虽则如此,民人衣食仍是绰乎有余,除几个不幸的人民为大水所淹,为猛兽所噬外;其余都是熙熙嗥嗥,绝无愁苦之容,更无怨咨之事。民心既和,感应自懋,这时上天所降的祥瑞真不可以数计。前面所载:蓂草生庭,屈轶生庭,麒麟游郊,獬豸游郊等等,还是陆续发现的,这年头的祥瑞真多了,最要紧的记它几个,就是:
(一)景星出于翼景星状如半月,生于每月晦朔之时,因为那时没有月亮,它就出来替代,可以给人民夜作,其益甚大。做君主的能够有不私于人的德行,景星方才出现。黄帝时曾经出现过一次,帝尧四十二载亦出现过一次,这次又是一次了。翼星是二十八宿之一,共有二十二颗,在南方,色赤。尧是翼星之精,所以两次景星,都出于翼。
(二)凤凰止于庭自从帝喾崩逝之后,凤凰久已不见,这时又来飞集于庭。那旁边有一座阿阁,阁旁有一株欢树,凤凰就作巢在欢树之上,飞鸣不去。当时百姓就做了几句歌词,称道这事,其歌曰:“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鸣若箫,有凤有凤,乐帝之心。”
(三)历草生于阶帝都在乎阳时,曾生蓂荚历草,但是帝都迁移,那蓂荚亦随水面湮没了。现在又复生于阶,旁边又添生一种朱草,是个百草之精,其状如小桑,长三四尺,枝叶皆丹如珊瑚,其汁如血,其叶生落随晦朔,与蓂荚无异。这两种并生在阶下,真是奇异之至!
(四)神龙见于沼帝尧宫中有一沼,畜养鱼类,忽有神龙栖息其中,变化隐见,有时蟠曲如秋蛇,有时飞起空中,夭矫数百丈,鳞甲耀日,真是奇观。
(五)箑脯生于厨帝尧庖厨之中,忽生一肉,其薄如箑,其状如蓬,大枝小根,根细如丝,摇动起来,习习风生,满厨清凉。虽在夏天,食物寒而不臭,而且能够杀蝇。一名叫作倚扇,亦叫作霎脯。大概做帝王的孝道至,则篷脯出,真是不常有之异物。
(六)当化为禾宫中储藏的当草,忽然尽化为禾,每枝七茎,连三十五穗。民间所种的禾苗亦是如此,大家都叫它嘉禾。
大概做帝王的恩德下沦于地,则嘉禾生。
(七)乌化为白宫中树上,鸟巢甚多。乌初生时,母乌哺它六十日,等到小乌大了,它反哺其母,也是六十日,因此人都叫他慈乌,亦叫他孝乌。帝尧不许人去驱捕他,但嫌他色黑不好看。哪知一夜之间,乌色尽化为白,真是异闻!
(八)禽变五色凤凰来后,又有鸾鸟飞来。那鸾鸟出在女床山,它的声音合于五音之节,其形如鸡,其色如翟,备具五彩,而以赤色为多,是个南方火离之鸟。帝尧兼是火星之精,所以感召鸾鸟。凤凰飞来,是普通圣主之感应。鸾鸟飞来,是帝尧特有之感应。鸾鸟来后,留下一对鸾雏,岁岁来集,而宫中所有之禽,亦就此统统化为五色,仿佛受了鸾鸟的感化所致,这亦是异事。
(九)神木生莲宫中有一株大木忽然开花,仿佛夏日之莲,香闻四远。当初尧在黟山时,看到木莲,甚为赏爱,曾有重来之意,但是水患如此,尧哪里有功夫去重游!天或者可怜他的境遇,特地使木莲生于宫中,以慰其心,亦末可知。不然,哪里会有此种异事呢!
(十)甘露润泽,醴泉出山甘露是神露之精,其味甘,其色有青,有黄,有玄,有朱,有丹,大概人主恩及于物,则甘露下降,这是历代不常有的祥瑞。醴泉就是美泉,其甘如醴,其生无源。大概人君德茂,世界清平,则醴泉溢出,亦难得之物也。
以上各种,同时并集,所以当时有“一日十瑞”之称,但是还不止此。一日,羲和考察天文,奏知帝尧,说道:“某月某日某时,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联珠。”这亦是极难得的祥瑞。
从前天地开辟的时候,逆算起来,这日正是甲子冬至日。曾经有过一次,这回才是第二次呢。于是大小臣工以及百姓得到这许多嘉祥,莫不对于帝尧讴歌颂祝,但帝尧仍是谦让不居。
一日,羲仲来奏,说祗支国遣使来进贡了。帝尧忙命照着礼仪招待。这次祗支国所进贡的是一只异鸟,其状如鸡,两只翅膀的羽毛脱落殆尽,只剩了两只肉翮,形状甚为难看。帝尧料他远道来贡,必有特异之处,便问那使者道:“此鸟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异的功能?”那使者道:“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它鸣起来,其声如凤,一切妖灾群恶都远远避去,不能为害,实在是一种灵鸟。所以小国之君特遣陪臣前来贡献,望乞赏收。”帝尧道:“它的羽毛尚不完全,哪里还能捕逐猛兽呢?”使者正欲开言,哪知这重明鸟竟有知认似的,听了帝尧之言,顿时引吭长鸣,声音果然似凤;忽而闪起两只肉翅,腾举空中,绕殿飞了一匝,直出庭中,且飞且鸣。那时巢在阿阁的凤凰和飞集的鸾鸟听了它鸣声,亦一齐飞鸣起来,与它倡和,声音和谐,非常悦耳。这时叔均在殿上,看见重明鸟出殿而去,不禁叫道:“啊哟!逃去了!”那使者笑道:“不会不会,就要来的。”歇了一会,果然仍飞回来。此时在阶上的侍卫,忽然看见空中有无数群鸟向北面飞,非常迅速。后来打听,才知道都是枭鸱之类,大约听见了重明鸟的鸣声而逃到绝漠去的。从此,重明鸟所在数百里之内,竟无鸱枭恶鸟,真是奇怪之事。
且说帝尧看重明鸟如此情形,知道它果是灵鸟了,便问使者道:“它的羽毛终年如此吗?”使者道:“不是。它的羽毛时长时落,此时适值它解翮之时,所以如此。”帝尧道:“那么它吃什么?”使者道:“通常它在外面,不知道吃什么。如若人喂饲它起来,须用琼玉之膏饴之。”帝尧道:“朕素来不宝远物,不尚珍异。念贵国君殷殷厚意,又承贵使者万里而来,朕却之不恭,不能不受了。请贵使者归国代朕致谢,是所至感。”当下款待使者,优礼有加,报礼亦从厚。使者勾留多日,归国而去。
这里帝尧君臣商量留养重明鸟之法。帝尧道:“它是灵鸟,与鸾凤一样,不可以樊笼屈之,任其来去可也。况且养它起来,须用琼膏,未免太奢,朕哪里有这许多琼玉来供给它呢?”
群臣听了,都以为然,于是就将重明鸟安放在树林之中,听其自由。那重明鸟从此飞来飞去,总在帝都附近几百里之内,所有豺狼虎豹,都给它搏击殆尽,人民往来,便利不少。民间人家偶有妖异或不样之事,只要重明鸟一到,妖异立刻潜踪;不祥之事,化为大吉。假使山林川泽猛兽为患,只要听见重明鸟的鸣声,猛兽无不遁逃,因此人人将这重明鸟奉若神明,没有一家不洒扫门户,延颈跛足的望它飞来。那重明鸟在帝都住了几时,忽然飞去。后来一年之中总来一次,又后来几年之中才来一次。大家盼望得急了,有人想出方法,将木头雕出一个重明鸟之像,或用金铸出一个重明鸟之像,安放在门户之间。
哪知亦竟有灵,一切魑魅丑类居然亦能够退服。所以后世的人,于每年元旦这日,或者刻木,或者铸金,或者绘画一只鸡的形状,放在窗牍之上。这就是重明鸟的遗像故事。闲话不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