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菊花台 >

第21章

菊花台-第21章

小说: 菊花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这里?”鉴容问我。我在一路上和他讲了今天北宫发生的事情,他嘴上不说,心里大约认为我是女人的多心吧? 
  我要推开门,鉴容制止了我。他走到我的身前,门打开了。屋里相当简陋,在一个角落,有个女人坐在一盏油灯前,编织着什么。 
  她抬起头,看了鉴容一眼。我吓了一跳,满头的白发下,她的脸上皱纹交错。那双眼睛,泛着灰白,茫然地散出黯淡的光芒。 
  “你来了。我编好了一个,两个,三个,三只!”她说。 
  “是什么,花篮吗?”鉴容的声音,沉着而温和。 
  “是啊。夏天来了,我的孩子也会摘花……”老妇人说着停下手,呆呆地望着鉴容。 
  “你……你是谁?”她惊恐万状。 
  “是我,你刚才不是认识我吗?”鉴容往前迈了一步。同时,手上用力,把我向后推。 
  老妇人和鉴容对视着,好像过了许久,她才松弛下来:“我记起来了,我认得你啊。你是站在孔雀面前的男孩子,他们都说,你是天下最美的人……”她笑了笑,干瘪的嘴唇贴着黄牙,“但是,我还是喜欢我自己的孩子。” 
  “你的孩子呢?”鉴容问。 
  老妇人低头继续编织花篮,轻轻笑:“我不记得了。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记得啦。但我的孩子,他……出去玩儿了,我等着他回来。”她说完,就旁若无人地唱起了歌谣。每一个字节都在牙齿缝里,听不清楚,但我听过那个曲调。小时候,韦娘曾经唱着它,哄我入睡。 
  这是一个疯女人!我走到鉴容身边。 
  她忽然抬起了眼皮,那双呆滞的眼睛,在看到我的刹那,如闪电一般。 
  “是你!是你!”她丢下了手里的东西,浑身颤抖,恐惧而愤恨地望着我。 
  我根本不认识她,可是她的眼光,让我害怕。鉴容站在我和疯妇中间,他一直在观察她。 
  “她是谁?”鉴容问她。 
  “她……她……”那个老妇人抱住头,开始呜咽。我的手被攥在鉴容的手心里,直冒冷汗。 
  “你,就是你。你好狠毒,你……把我的儿子还给我!”她说着,朝我们扑过来。 
  灯下,那苍老的面容,披散的白发,尖利的指甲,凄惨的控诉,一齐朝我扑过来。 
  大雨倾盆,屋中灯影摇曳。 
  大风灌进门中,疯妇已经被鉴容抓住了双手。我踉跄地退到门口,侍从们蜂拥而至,口里“皇上”,“陛下”地大呼小叫。事出蹊跷,我连忙下令:“不许进来。”随后,把门关死。 
  鉴容抱着那个老妇,彷徨怜悯都写在脸上。他温柔地拍着她的肩膀,轻声道:“不是她,你认错人了。没有人伤害你,真的。”语声温存,像在说情话。怀里却是一个浑身颤抖的老妇,此情景不但不伦不类,甚至可以用诡异形容。 
  那妇人初时还挣扎,慢慢地平静下来,虚脱一般,倒在鉴容的臂弯里。鉴容回头看了我一眼,把她抱起来,平放到一边的床上。 
  她对着墙头上鉴容的影子唱戏似地哼着。 
  我细细听来,竟然是一句曲词:“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我与鉴容面面相觑,不知所以。突然,鉴容眸光一亮,问她:“你是婕妤?” 
  那女人闻言,又缩成一团,爬到床边,对着鉴容修长的影子,大声哀求:“陛下救我,陛下,她要杀你的孩子。”她绝望地跪着,去拽影子,可是十指抠进了墙壁。 
  我这才忽然明白,这个“她”是谁。但是,这个女人和那个我记忆中的美丽婕妤怎么也不像啊。 
  鉴容走过来捏住我的手,道:“不怕,有我在。来人,传御医,再叫北宫的总管来。” 
  不久以后,太医令史玉冒雨前来。老先生对北宫的局面糊里糊涂,但一行完礼,立刻就为那女人诊治。他把住那女人的脉门,对着光,察看那女人的脸色,不由惊叫了一声。 
  “史太医乃宫中老人,是不是认识她?”我问。 
  史玉连忙跪下答话:“是,此女当年为先帝婕妤,后来就没了踪影。不想隔了十多年,居然在这北宫看到她。而且,成了这种模样。” 
  鉴容问道:“老太医,那么些年,你怎么还记得?” 
  史玉道:“臣向来蒙先帝先皇后眷顾。先皇嫔妃众多,臣几乎都见过。臣年老,纵使再美貌之人,对她们当年的面貌也模糊了。唯独沈婕妤,她总是不肯让我为她诊治,每次只是请我喝茶叙谈,我印象深刻。虽然如今她容貌苍老,但臣为医者,辨人和常人不一样。此女的骨架、额颈,与沈氏一丝不差。天下没有人,此两点完全相同。” 
  我点头,如坠云雾。如果是沈婕妤,她大约不到四十岁,怎会满头白发,以至我根本不敢把她和当年的丽人联系起来?到底是经历了何等的惨变?她口里那个孩子,存在吗? 
  雨声大作,史玉为那女人施针。我问鉴容:“你怎么认出她?” 
  鉴容紧锁眉头:“她的歌,我以前无意中听过。她和我的母亲,关系不错……” 
  史玉停下了手,我问他:“她真是疯了?” 
  史玉神色凝重,点头道:“是的。痰迷心窍,郁结于中。多年下来,已成痼疾。就是妙手回春,也无法治好她了。此外,不加调养,她的生命,也不会太长了。” 
  史玉说完,沉思了片刻,又慢慢道:“臣适才听太尉公所言,记起来一件事。陛下八岁那年,是个多事之秋,臣见过她最后一眼。元宵节那日,皇后叫臣去,对臣说,你不妨到长公主那里去,看看她的气色。臣问道,长公主有何不适?娘娘笑着说,‘我看她大概不舒服,但她性子外柔内刚,忌讳医药。你也不用说话,只是把我这里的野山人参送去,顺便观察一下,再过来回禀。’但等到臣去了那里,长公主不在,只有沈婕妤坐在帘后。她见了我,却不肯出帘。只是说,她不是主人,不好接待我,我只好返回昭阳殿中。看见娘娘正与长公主谈笑,臣也就不敢多言。那天晚上,娘娘又召见我,我如实回禀。娘娘听了,只是微笑。从此,臣再也没有听过婕妤的名字。” 
  史玉说话的时候,鉴容一直在全神贯注地听。他的眸子,像暗夜里面的冰河,闪着银色的光。我一时也听不出名堂,只是加重语气道:“太医,事情若牵连到皇家,你自然要保密。不管如何,要尽量救治她。还有,朕想知道,她是否生过孩子?” 
  史玉背对我们,过了一会儿,道:“没有。应该是没有生育过。” 
  我偏过脸,出了口气。鉴容盯着我看,我呼气的时候,他一边的嘴角轻轻地扬了一扬。 
  此时,北宫的总管像只落汤鸡一样,跪在门口。 
  为了避忌,我平时决不涉足北宫,因此这个总管慌张得有些结巴。 
  “此女是何来历,你总应该知晓吧?”鉴容问。 
  “回禀圣上、太尉大人,此女来历,奴才确实不知。淮王叛变那年,我等被围宫城。当时,到处乱成一团。有一天夜里,忽然就发现了她。那时候她就没有个人样儿,瘦得像个鬼,害怕光,疯癫得又厉害,问遍各处,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要是旁人,也就赶出去算了,这个女人,到了大街哪里活得成?我看她会做编织,就把她收留下来。她不发作的时候,脾气还算不错。大约四年以前,陛下跟前的周大人说喜欢花篮,问我是谁做的。我指给大人看,大人说,怪可怜的,麻烦照顾一下。奴才当然要给周大人面子,所以,才给她安排了这间屋子。又叫个宫女,不时来关照她。” 
  “周远薰认识她?” 
  “这个女人,见了漂亮的男孩子,总是和熟人一样。周大人每次来都略坐一会儿,并挑走几个花篮。奴才总觉得,周大人心眼不错。”总管说完,对上我的眼光,打了个哆嗦,头低得更低。 
  我道:“从现在开始,你要叫人轮流照顾着她,不许有半点差错。” 
  他唯唯诺诺。 
  我与鉴容回到南阁,已经过了午夜。风声、雨声,真像戏文里面,大战的前奏。 
  “周远薰是出于好心,还是和那个女人有什么联系?”我心里想着,嘴上说了出来。 
  “不知道。虽然你宠他,但也应该留个心眼儿吧。沉默点也是个性,可鬼鬼祟祟的,见首不见尾,放到宫廷里面,就是刺儿了。”鉴容道。 
  我知道他一向不喜欢周远薰,他又低声道:“刚才老先生提起我的母亲了。我常常想,如果母亲不死去,也许我的人生就不一样了。” 
  我心里一动,莫非他又惦起了长公主死去的那桩无头案?如果沈婕妤知道,她还可以说出来吗?我想着,身上一阵阵发凉:“鉴容,如今战事才是最大的事儿。这些谜题,我不信解不开。对了,今天蒋源交给你的名单,你打算如何处置?” 
  鉴容心神不定,听了我问话,才浮出笑容,也不知道是冷笑,还是苦笑:“太晚了,阿福。说了这个睡不着,三天以后我再告诉你吧。” 
  鉴容没有说,可我还是睡不着,沈婕妤的形象历历在目。宫廷,是一个奇怪的染缸。什么样的人都会被它扭曲。我六岁的时候,听到吕后处置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的历史。明白过来,吓得直抹眼泪,非要鉴容整天抱着我,哪儿也不许他去。现在的我,已经不再落泪。鉴容在黑夜里面,又说:“阿福,既然已经有那么多谜题了,我也不妨再说一个。” 
  他靠着我的耳朵,很小声地说了,还在我的手心写了两个字。 
  他说的话,正好也是我的疑虑,关于一个人的身份。只是我,不便于对任何人提起,毕竟南北大战在即。 
  “不管如何,还是准备打硬仗了。北帝的军队,率先会进攻何处?”我问。 
  “不是何处,而是哪几处。他们肯定会分成几军。按照北帝的性格,我可以断定,他会给我们来一封轻慢的书信。”华鉴容说得相当轻松。他对于北国的态度,是严肃的。但说到北帝,因有积怨,所以显得相当藐视。 
  也真给鉴容说准了。第二日,北帝的书信来到了。 
  朝堂之上,我看了那封信。心头火起,但表面不动声色。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所以,只有忍耐,在战场上见分晓才是大计。 
  鉴容在侧,接过去一看,脸色顿时发青。已经料到轻慢,却不知如此侮辱,北帝恐怕是故意的。 
  那封信上写的是:“陛下,北国有限,朕无以为乐。素闻天下之美人,无论男女,齐集南朝。朕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会宴吴宫,就在今夏。朕与众臣,势在必得,望陛下及左右珍重贵体。若迫不及待,欲与朕狩猎于边疆,也欢迎之至。” 
  南北大战,居然由此开始。真是笑话!   
  第十章 水深火热(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随着竹珈的朗朗读书声,我提笔给北帝写了回信:“陛下,朕之小儿,时年五岁,尚读孙子兵法。所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陛下欲取下策,奈何?远道而来,朕并不欢迎,陛下若被边将驱逐,朕也不相送。汝欲取建康,朕心仪长安,何妨异都而居?告知陛下及左右,令民与朕同意,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鹿死谁手,分晓,就在今朝。先送上瘴气药丸一盒,解水土不适。至于大军及左右,数量过多,朕之御医,人手不足,陛下自重。” 
  写完以后,我命宦官杨卫辰将此信送至驿馆北使处。 
  我问竹珈:“太子,将者,要具备什么呢?” 
  “智,信,仁,勇,严。”他虚岁才六岁,但说话俨然有大人之态,聪俊非凡。 
  “很好。有竹珈陪着母亲,母亲并不担忧。”我摸了摸孩子的手。 
  竹珈毕竟还小,如今我依靠的,第一就是鉴容。 
  即便不相信他,也已经太迟了。 
  这日傍晚,夕阳如血,给大地镀上一层幽暗红色。 
  鉴容对我说:“蒋源送上的名单我看了,案犯三族,连带失职上司,共三百二十四人,理应全部处死。”他说这话的时候,表情尤其冷漠。 
  我注视他的侧面,道:“全部处死?恐怕太残酷了。南北开战,应该大赦。这样,是不是过了点?”考虑他的感受,我说话的时候尽量用了商量的口吻。 
  鉴容的侧面,犹如大理石的雕像,没有一丝改变。他回答:“陛下,比起即将开始的大战来说,这并不算残酷。刺客都是男人。男人,如果不可以用力量保护自己的亲友、妻儿,就根本不要谈什么爱情、诚意。仁慈,不可以用于任何敌人,哪怕曾是你熟悉的部下。之所以要斩草除根,就是害怕仇恨的种子,会星火燎原。我出战是迟早的事情,如果这些人不被处死,我心有不安。你只要准许暗地行刑即可,我会亲自去监斩。如果有报应,或者天谴,也是我一个人头上的。” 
  他说话时的口气斩钉截铁,我无从拒绝。 
  握住鉴容的手掌,我凝视逐渐到来的黑暗:“报应也好,天谴也罢,我是你的同舟人,难道你以为我会不与你一起迎接将要到来的一切吗?” 
  鉴容没有说话。他高大的身躯,在从北方吹来的朔风里面,如同石化一般。 
  夜幕降临,他平静地说:“杀了这些人。我,放弃禁卫军的指挥权。” 
  我张开嘴,有点茫然,鉴容火热的嘴唇已经覆上我的唇。夜色里,他的轮廓闪着金属的光泽。他的吻,那么有力,势不可挡。 
  他离开我,抚摸着我的头发:“不要争论,就这么决定了,好不好?” 
  不知为什么,我热泪盈眶,点头道:“好。” 
  鉴容又道:“当年第三次南北和谈,那把无名之火,我一直疑心为当今北帝所为,苦于找不出证据。如果没有那把火,死去的北帝,大概不会让赵静之来到南朝。赵静之失踪,一切更加扑朔迷离。北宫里面,也可能有着反对皇帝的暗流。但我们根本不可以指望除自己以外的任何力量。因为除了自己的手,他人的力量,都不是你所控制得了的。 
  “无论如何,北帝,并不是一个只懂酒色的笨蛋,也不是表面上那么无能。你知道他是如何制造武器的吗?他把制作铠甲和刀剑的工匠分成两批。如果,这一批的刀剑刺破铠甲,制作铠甲的人们,就被杀死,同样,如果刀剑不可刺穿铠甲,那么,死的就是制作刀剑的工匠。因此,北国的装备精良,恐怕超出想像。对他来说,兵贵胜,不贵久。时间长了,不仅他坚持不下去,后方,也必有波折。对我们,骑兵建立时间不长,主要依靠的是步兵,开始多半要落于下风,然而,兵势,如同转圜石于千仞之山,变幻莫测。” 
  北军南下,天下大乱。每一天,群臣都会在我的面前分析形势,开战以后,形势便逐渐明朗。不出鉴容所料,北军过了黄河以后,就分为三路,呈“川”字形南进。 
  左路军,十五万人,由当年投向北方的南朝名将李方信率领,副将为北帝的堂弟汾阳王厉霆。李方信当年被父皇下令处死,不得已逃到北方。但多年来,北方只有他一个南朝将领。我军的虚实阵法,他都相当熟悉。我没有想到北帝会不拘一格让李方信率领一军。可是,又安排了皇族汾阳王为辅。明眼人可以轻易看出,北帝想以毒攻毒,利用李方信对付南军,同时,也不能对他完全放心。汾阳王,起的是监督的作用。 
  右路军,由北帝的族叔,河南王厉伊指挥,带兵十五万人。厉伊不苟言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