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罗蒙诺索夫-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报》的翻译任务,完成皇宫的命题颂诗。这些工作耗去了他大量的时间,
他已经不可能完全从事真正的科研。罗蒙诺索夫感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压
抑,压得叫人喘不过气来。他构思的事业的蓝图:翻译沃尔夫的 《实验物理
学》,着手进行有关矿场内部气流的论文,进行电力实验,还有光学定律的
研究……建立化学实验室,建立一家工厂……这些何日才能实现?他发现科
学院根本没有给予考虑。他被科学院教授们的冷漠搞得心神不宁,他产生了
进行新的斗争的冲动。他坚信俄国将会有自己的科学。他要完成为此所应完
成的一切。
目标已定,罗蒙诺索夫的心情平静下来了,他克服了客观上的种种困难,
潜心研究准备着未来的日子。他学会了为实现目标一步一步前进,他坚信祖
国需要科学。
1742年1月8日,这是罗蒙诺索夫的学位论文被学术委员会会议通过后
的一个重要日子,他被接受为彼得堡科学院成员,并授予物理学副教授职称。
当然,这还不是教授职务,但这已经是个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了。这意味着
他在俄国科学院站住了脚,有了一席之地。这使他第一次感到真正的快慰。
从此之后,罗蒙诺索夫着手实现他的下一个目标了——请求学术委员会帮助
他建立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
… Page 19…
九、百折不挠
罗蒙诺索夫获得了第一个学术职称,但这只是个物理学副教授的荣誉性
称号,客观上则标志了相应的学术水平。他初出茅庐,很想大干一番。在学
术委员会宣布他的晋升命令的大会上,他发言说:
“由于我如此热爱我们的科学事业,对于这个称号我想我是当之无愧
的。我认为在这门学科里必须进行不是一项,而是很多项实验,并且要在各
个领域进行。为此,我坚决请求学术委员会帮我建立我国第一个化学实验
室……”
他的请求使与会者感到震惊。会议主持人文斯盖姆先生当即给罗蒙诺索
夫一瓢冷水。
“我认为,到目前为止,这种建议是多余的。再说,也很难办到,要科
学院出钱是不可能的。舒马赫尔先生对于这件事,除了完全反对,不会有别
的意见。”文斯盖姆望着自己的同事们说。
“我们连烧柴和蜡烛都没有,哪还说得上什么实验室!”有人气愤地随
声附和。
罗蒙诺索夫出师不利,他被任命为副教授的愉快心情全消散了。他沮丧
地走出会议大厅。他路过走廊时,利赫曼教授追上了他。
“副教授先生,如果您想在这件事上获得成功,您就得去找比科学院更
高的当局。为了便于进行工作,不要马上行动,而要一步一步来。至于我,
我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您。”利赫曼教授亲切地注视着罗蒙诺索夫。
“我非常感谢您!”罗敦诺索夫紧紧握住利赫曼的手愉快地回答说。此
时,一股热流通遍他的全身。他注视着利赫曼投来的温柔的目光,他感到一
种亲密的友谊,从这一天起,在科学院,他有了唯一的朋友——利赫曼,他
再不会感到孤单了。
罗蒙诺索夫与乔治·威廉·利赫曼的真挚友谊与日俱增。利赫曼是俄国
的物理学家,1741年后任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写了电和热学理论的大量论
著。他注重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发现科学真理,验证研究的结论。罗蒙诺索夫
和利赫曼一起进行了大气放电现象的研究工作。1753年7月26日利赫曼在
家里研究大气放电现象时死去,罗蒙诺索夫获悉利赫曼逝世的噩耗后,当天
就写信给科学院名誉院士,政治家伊万·伊万诺维奇·舒瓦洛夫。他在信中
赞扬了利赫曼的勇敢无畏,献身科学的精神,并请求发给利赫曼家属抚恤金。
这些事足以显示出二人在为祖国科学事业奋斗过程中结成的伟大友谊。
利赫曼支持罗蒙诺索夫创建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的构想,帮助他策划
实现目的的办法和途径。罗蒙诺索夫关于建立实验室的请求呈送俄国女皇,
他期待着被批准。但是,女皇把这件事显然丢到脑后去了。在科学院里,德
国教授派把持大权,俄国籍教授受到压制和排挤。罗蒙诺索夫向舒马赫尔院
长递上了第四次关于建立实验室的申请,但是他遭到了第四次拒绝。这个俄
罗斯平民出身的副教授每走一步,他们都企图把他推倒在地。对此利赫曼教
授也没有什么更好的主意了。
罗蒙诺索夫和以舒马赫尔院长为首的德国籍教授们的关系一天比一天紧
张,在科学院开会时往往争论得不可开交。罗蒙诺索夫一提出什么建议,德
国学者就拒绝接受;德国学者一发表科学主张,俄国人就立即把他们驳得体
无完肤。学者们彼此不和,互相倾轧,严重影响了科研工作。他们把打击的
… Page 20…
重点对准了罗蒙诺索夫。他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领到薪水,只领到了一些书
作为薪水。他只有将领到的书卖掉,才可以获得生活费用。面对困难和压力,
罗蒙诺索夫没有退缩,他以自己特有的倔强迎接挑战。他对朋友说:“我非
常需要教研室和化学实验室。没有这些任何工作都无法进行。我已经递过四
次申请,舒马赫尔四次拒绝了我,但达不到目的,我决不罢休!”他一面多
方争取支持,一面像一头愤怒了的狮子,凶猛地对舒马赫尔等人进攻。他痛
骂了他们。他大闹科学院。他的言行冒犯了众怒,挨了骂的院士们纷纷申诉。
他烦恼,烦透了,竟拒绝在派定的审讯委员会面前回答院士们的申诉。其结
果,他被软禁了,在哨兵的监视下,他失去了自由,受到了三项处罚:
——不许他再讲授化学和自然史课程;
——不准许志愿者去听他的课;
——不准拨给他科学院的仪器,取消他使用科学院文献资料的权利。
罗蒙诺索夫遭此挫折,他沉默了,无事可做,想做事而不能做,这比什
么都令人难以忍受!他向上级递交了一份呈文。他想只要在自己家,条件又
允许,他就尽快结束沃尔夫的《物理学》的翻译,以及写作《冶金学》一书。
他还要致力于他的著名的科学原理的研究,还要探讨作诗方法的问题。他要
完善实验室的设计和实验的十年规划。有了这些打算,他的精神好起来了。
在孤独的岁月里,来看望罗蒙诺索夫的唯一的朋友就是利赫曼教授。利
赫曼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正直的东西,他对科学的那种真正的强烈的爱好,
大胆的假设,以及善于激发别人的设计才能,所有这一切把罗蒙诺索夫的忧
烦驱散得一干二净。利赫曼来看望他,并答应给他弄一些书来,这对于他来
说,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了。他对利赫曼教授畅说自己的思想:研究物质的
纯化学分析,换一句话说,任何物质都有守恒的性能;掌握预报天气的技能,
进行气象观测和记录,为此需要特制自动记录仪来记载高空大气层的变化;
进行有关电的研究实验,以便确知饱和雷雨的阴云是否有这种电,而天空的
闪电是否和它具有同一个性质。
……
… Page 21…
十、退一步进两步
在被监禁的日子里,罗蒙诺索夫依靠朋友们的关怀帮助顽强地支撑着。
他继续翻译沃尔夫的《物理学》,他认真地写作《冶金学》一书。他恳求朋
友设法弄到牛顿的《物理学》和《通用算术》。他思索着他感兴趣的一切问
题。但是,严酷的现实境遇是不会让他逍遥自在的。科学院有权有势的老爷
们不给罗蒙诺索夫发薪水。彼得堡的秋天寒气逼人,罗蒙诺索夫陷入了饥寒
交迫的境地。他有时被冻得浑身发抖,饿得眼冒金花。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
他提起笔来给科学院的掌权人写了一封信:
“鄙人已有年余未曾得到科学院的一文薪金,我因而处于极端困苦之
中。现在鄙人身患重病,不仅无钱买药,就连每天起码的生活费用都无着落。”
利赫曼带回来了科学院的复信:
“鉴于罗蒙诺索夫无钱使用,准予给他5个卢布。”
他看了这个由舒马赫尔签名的纸条,禁不住冷笑了一下。他已经习惯了
他们的冷酷无情。他很想知道科学院最近发生的事情。利赫曼告诉他,舒马
赫尔官复原职了,纳尔托夫又去主持原来的工作,最近发布了有关您的一个
命令。他将这份命令递给他:
鉴于罗蒙诺索夫副教授所获得的良好教育,兹对他免予惩处,并予以释
放。但在宣布其过分无礼的行为的同时,要求他向教授们赔礼道歉;由于他
在委员会和学术会议上干出的那些下流无耻的勾当,决定将其薪俸扣发一
半;罗蒙诺索夫还必须对枢密院办公厅立下保证:“下不违例,如若再犯,
甘愿受罚。”
罗蒙诺索夫读完后,倔强地昂着头,呼吸急促,脸涨得通红,眼睛里迸
射出愤怒的光。
利赫曼悄悄地说:“请想想吧,舍此就没有您的实验室,也不会有教授
职称。您如果不承认所犯的过错,您将依然会受到监视。”他碰了一下罗蒙
诺索夫的手,微笑着看着他。
“认错吧,罗蒙诺索夫先生我受委托转告您,在学术会议上您应该怎么
做。您要按照所有的格式写好致歉书,就像教授老爷们要求的那样。”说完,
他期待着罗蒙诺索夫的回答。
罗蒙诺索夫的大脑急速地分析着眼前的局势,他明白了利赫曼的良苦用
意。他眼前呈现出了他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多少个不眠之夜,一直到微小的
细节都仔细考虑过的实验室,如今又有了希望。这时,他挥手一抓,像是一
把要抓住实验室的形象,然后,迅速坐到自己的桌旁,抓起笔,铺开纸,一
字不改地用非常漂亮的拉丁文写出了“保证书”。
利赫曼教授会心地笑着,他为自己的朋友的执著精神而感动,更为自己
的朋友懂得了以退为进的策略而庆幸。
1744年1月27日,罗蒙诺索夫在科学院会议上当众宣读了“保证书。”
会后,他得到了获释的命令,长时间的家庭监禁解除了。他重新获得了自由。
他很快又写了一份关于建立化学实验室的请示,随即递交科学院办公室。尽
管这个获释第一天的行动又惹怒了科学院舒马赫尔院长,书面批复:“递交
该呈文的罗蒙诺索夫副教授,任何事情也不准许他做。”但是该请示显示了
他为俄国科学事业斗争到底的决心。
罗蒙诺索夫从未在任何困难面前低过头,而且从不忘记他既定的目标。
… Page 22…
他从抵制继母对学习的干扰,到反抗父亲对他的外出求学的阻挠;从突破出
身贫寒的障碍,挤进莫斯科的救主学校,到被破格保送到圣彼得堡科学院;
从凭借品学兼优获取留学德国的机会,到战胜在弗赖堡的挫折历尽艰辛返回
祖国;从在圣彼得堡科学院当杂差,到获取了物理学副教授的职称……他的
人生的足迹总是向着一个终极延伸。当他向那些鄙视他的渔民出身的人忏悔
和公开认罪的同时,实际上却感到与建立俄国科学体系,以及在俄国提倡人
民教育的目标,更接近了一步。他没有自己的庇护人,他从大海边走来,一
身海腥味,一副破旧的行装标识了他的社会地位和现实生活状况,但是他丰
富的知识,超凡的智慧,好学不倦的精神给他带来了福音。他相信科学是不
可战胜的力量,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
也许是苦尽甜来吧。1744年春天取代了寒冬,罗蒙诺索夫的命运出现了
转机。这一年的初夏,他的妻子丽兹白特带着女儿凯金卡来到俄国科学院。
夫妻两地分居三年后一朝团圆,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啊,活泼可爱的女儿怯
生生地看着从没有见过面的父亲,使罗蒙诺索夫感到对妻子和女儿欠帐太多
了。自从回国后,他因为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保障,连给妻子写信的勇气也
没有,三年光阴,妻子思念他的心与日俱增,竟通过俄国驻德大使馆找到了
他。他多少有点内疚。丽兹白特理解丈夫的处境,她依然深深地爱他,用她
的温柔抚慰他的时而焦燥,时而忧虑的心。
科学院对丽兹白特的到来表示了特别的关照,专门为罗蒙诺索夫安排家
室拨了一套住宅。罗蒙诺索夫搬进了分给他的新住宅,他在丽兹白特信赖的
目光下,心情好极了。就在这种好心情里,罗蒙诺索夫接到通知:实验室批
准了。这个好消息带给他大展宏图的希望。
一年之后,1745年7月1日颁发了谕旨:化学实验室将由女皇陛下办公
厅负担建造费用。使他的构想得以变成现实。他亲自监造,督促工程的进度。
这座不大的建筑物——长14米,宽10。5米,坐落在科学院的花园里,在他
家的旁边。经过了3个年头,实验室峻工,并交付使用了。从这一天开始,
罗蒙诺索夫开始留在实验室过夜了。
应当庆贺的第二个胜利是,1745年8月,罗蒙诺索夫被授予化学教授职
称,他荣幸地成为科学院院士。从此他以和别人同等权力的院士身份,有生
以来第一次参加了代表会议。他终于牢牢地站稳了脚根,他意识到,他的祖
国需要他,世界上任何力量也剥夺不了他追求科学的权利。他炽烈地、大公
无私地献身科学的精神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 Page 23…
十一、永不满足的人
罗蒙诺索夫的面前总是待解的未知数,他自幼形成的爱刨根问底的性
格,使他成为一个永不满足现有结论的人。探索物质微粒的强烈愿望主宰着
他,他为此而苦苦思索。他执迷于物理学,他沉溺于用实验证实那些困扰着
人们的为什么。他认为物理学的实质就是研究物质的结构,也即是研究围绕
着我们的可见的自然界的结构问题;而自然界,或是我们所见的一切物质,
都是由被称为“原子”的不可见的微粒组成的。而所有这些原子——自然界
的元素,则具有延伸性,非渗透性,此外,还有能量和运动的特性。
他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的质量守
恒实验。他用明晰的语言阐释了他的伟大发现:
物质守恒定律与运动守恒定律是不可分离的。一切物质经过各种化学变
化都是不变的。如果取少量的银,通过硝酸使其与盐化合,然后再从那个盐
里把盐取出来,银的重量依然不变。在我看来,从这一法则可以得出这样一
个结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无影无踪地消逝,而且在整个自然界,什么
东西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