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罗蒙诺索夫 >

第2章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罗蒙诺索夫-第2章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罗蒙诺索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诺夫读书了。她对丈夫说: 

      “你看呀,瓦西里·多罗费依奇,你儿子越长越结实,光念书,懒得什 

么活也不干。带他出海去当个勤杂工吧。” 

     于是,瓦西里·多罗费依奇心底深处忽然闪出一个念头:“要是他妈还 

活着,一定不会让孩子去的,出海实在太远了。”但是他想了想,还是决定 

带儿子出海。 

     罗蒙诺索夫被继母连人带书一起赶出了暖和的书房:“啃你的书去吧! 

等着瞧吧,我看你书啃够了,人也变成傻瓜了。你给我滚出去!”罗蒙诺索 

夫带上了从尼基蒂奇老师那借来的书走出了屋子,躲开了继母的喊叫,他独 

自躲在房后空地上的小木棚里,专心致志地读起来。 

      “把他置于星星之上,把他置于太阳脚下……”这些话他根本读不懂: 

高于星星的可能是什么呀,星星不是才能刚刚看得见吗?……罗蒙诺索夫被 

一串为什么迷住了,他如饥似渴地埋头看着从尼基蒂奇那借来的那本破旧的 

赞美诗集,一心要弄懂书中所写的一切。 


… Page 7…

     罗蒙诺索夫跟父亲出海了,他随身带着那本书——他最忠实的伙伴。他 

站在船舷边,看海鸟掠着浪峰飞翔,海风呼啸,“海鸥号”在一望无际的喧 

嚣翻腾的大海上破浪前进。他遥望海天相接的远方,他喃喃自语,“大海的 

那边有什么?哪是大地的边?到哪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学懂……”这次出 

海,他听老船工讲了许多他不曾听到过的事情,他似懂非懂,在隐约可见的 

海岸线那边有许多大城市和人所不知的国家。返航了,他的求知的目光依然 

凝视着大海。 

     出海归来的第二天,罗蒙诺索夫就开始读起书来。但是继母又很快叫骂 

起来:“米哈伊尔,你又看书,懒骨头!快把大木桶给我搬过来,没看见我 

挪不动它吗。”这种生活真叫他烦透了。他想安静地读书,他要上学!在日 

复一日地繁忙的劳作中,罗蒙诺索夫却怀着另一种理想:从家里逃出去,寻 

求学习的机会,把这个丰富多采的世界弄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 Page 8…

                            三、莫斯科的诱惑 



     瓦西里·多罗费依奇闷坐桌旁,面色煞白,喘着粗气,看着桌上的粗纸 

片。他的儿子,唯一的儿子,未来的家业继承人,为了学习,为了去莫斯科 

求学,扔下自己的家走了。米哈伊尔·瓦西里耶夫·罗蒙诺索夫于 1730年 

12月7日动身前往莫斯科求学,这一年他19周岁。事前,父亲已给他订下 

一门亲事,为了让儿子早点继承家业,拴住儿子那颗不安分的心,他粗暴地 

拒绝了儿子外出求学的请求。罗蒙诺索夫无可奈何,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给 

父亲留了个字条后出走了。临行前,他向邻居福马·舒伯内伊要了一件短外 

套,借了3个卢布,没和家里辞别就上路了。 

     经过长途跋涉,罗蒙诺索夫只身来到了莫斯科。他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 

上,好奇地四周环顾:一排排敞亮的木房子,一座座高楼大厦,宽阔的广场 

上旗帜林立,克林姆林宫宫殿的顶部庄严地刺向苍穹。一队列兵沿街巡逻, 

到处都是教堂,大街上人来人往,显得有些喧闹……他看着这曾日夜向往的 

莫斯科,完全忘记了旅途的疲劳。他虽然有些饥饿,但是为了能在莫斯科落 

脚之前多剩一点钱,他忍饥挨饿。他沿街寻找学校,当看见一座大建筑物前 

挂着块牌子,于是他急忙走上前去,他仔细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救主学 

校”,他稍加思索,就推门走了进去。 

      “救主学校”就是莫斯科的“斯拉夫—希腊—拉丁学校”,是第一所莫 

斯科国立高等宗教学校,这所学校的高年级学生可学到一些基本的 (自然是 

古旧的)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常识。就是这所学校曾培育出了一批学识博深 

的俄国科学家。按照规定,这所学校只招收贵族子弟,罗蒙诺索夫是普通渔 

民的儿子,出身贫寒,根本没有资格在这所学校里读书。聪明的罗蒙诺索夫 

为了能进入这里读书动了一点脑筋,面对校长的考问,他说:“我从霍尔莫 

戈尔来。父亲是贵族他终于被学校收了下来。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夫·罗蒙诺索夫找到了梦中的乐园。学校有座大图 

书馆,罗蒙诺索夫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都投放在这里了。他在这里读了不 

少书。几年功夫他就掌握了拉丁文、俄文和数学,学习成绩超过了班里的高 

材生,成为老师们最宠爱的学生。大家都为他的知识渊博感到惊异。此时, 

有人向学校揭发了罗蒙诺索夫的出身。罗蒙诺索夫居然弄虚作假,冒充贵族, 

这个消息一传开,震惊了学校的所有人。按校规,罗蒙诺索夫不得再留校上 

学,但大家一致公认他一贯努力学习,是学生们的榜样,为此全校教师通过 

决议,破例允许罗蒙诺索夫继续学习,直到毕业。从此,他更加勤奋地学习, 

五年中,他学完了很多门功课。他一心要研究自然科学,去掌握能为人类造 

福的各种知识。同时他对语言学和诗歌、绘画也抱有相当的兴趣。 

     即将毕业了。秋风习习,罗蒙诺索夫在公园小路上徘徊,林荫道上,他 

思考着自己的前途。他再不想回到家乡的小木屋去了。下一步怎么走?应当 

从哪里入手?他思索着干一番大事业,用学得的知识为人民造福。然而,他 

又觉得依然双手空空,他对神学的兴趣不大,他对实用科学又知之甚少,在 

学校的图书馆里,他读了许多书,但是他蕴藏在内心深处的众多“为什么”, 

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他渴望得到继续深造的机会。 


… Page 9…

                            四、彼得堡的召唤 



     罗蒙诺索夫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了下一步前进方向——继续寻找自己所需 

要的知识。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家乡来的人。他从老乡那儿了解了父亲和家 

人的情况,知道了未婚妻已经出嫁。但是,他不改变继续学习的主意。 

     罗蒙诺索夫酷爱学习的品格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在“救主学校”是人人皆 

知。校长对他更是格外重视,关于罗蒙诺索夫毕业后的去向,在校长的脑子 

中占有一席之地。自古伯乐识千里马,当圣彼得堡科学院院长科尔夫男爵写 

信来招揽人才时,校长见信后最先想到的就是推荐罗蒙诺索夫。校长找来罗 

蒙诺索夫把科尔夫院长的亲笔信读给他听。校长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罗蒙诺索 

夫,郑重地说:“我们准备推荐您,罗蒙诺索夫。您可以谈谈自己的意见吗?” 

     罗蒙诺索夫激动不已,他向校长深鞠一躬,说:“您太好了!真是感激 

不尽,让我吻您的手吧!您对我的照顾比父亲对儿子还要周到。我简直无法 

表达对您的衷心感谢。”校长被深深感动了;他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并 

说:“罗蒙诺索夫,您的表现证明您具有继续深造的才能,还说明您已经热 

衷于科学。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肯定推荐您了……” 

     1736年1月,罗蒙诺索夫被保送入圣彼得堡科学院。在科学院代表来莫 

斯科的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接学子的那一天,竟出现了一场意外的风 

波,一个叫杜季科夫的人向科学院代表揭发罗蒙诺索夫的出身,那人说: 

      “罗蒙诺索夫诡称自己是贵族子弟,以欺骗手段混进了这所学校。他不 

是贵族子弟,而是一个普通渔民的儿子。这个叫罗蒙诺索夫的学生不仅不配 

作彼得堡科学院的学生,而且也不配留在这个学校,因为他是个冒牌货。” 

      “你这个无耻小人!”罗蒙诺索夫站在那儿,气得面色煞白,拳头攥得 

咯咯响。他没有想到杜季科夫会用如此卑鄙的手段打碎他的彼得堡之梦。他 

手足无措,大脑一片空白。他听到校长在叫他的名字。当他走到学术委员会 

的桌子跟前时,他看到圣彼得堡科学院的代表先生向前探着身子,仔细地审 

视他苍白的脸和他那双乌黑的眼睛。他镇静下来了,他听到了代表先生的问 

话。 

      “罗蒙诺索夫,告诉我们,你从小最喜爱什么?”科学院的代表先生慢 

条斯理地说。 

      “学习,从幼时至今,也就是说从那些年一直到现在。”罗蒙诺索夫用 

有力的声音回答。“除此之外,我别无所好。”他的声音更加响亮。 

     圣彼得堡科学院的代表先生用惊奇的目光审视着这张果敢的面孔,屏住 

气听他说话。 

      “我从遥远的边区来到这儿,一路上全是走来的。学术委员会的先生们! 

为了学习,我不仅放弃了家中优裕的生活,而且就连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因为不学习,生与死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至于其他的一切,对我来说 

并不可怕。我是渔家孩子,我身强力壮。我的故乡是个严寒的边区,酷寒和 

冬天的暴风雪,我小时候就习惯了,并没有什么可惧怕的。现在我担心的并 

非一般生活的严酷无情,而是那种失掉认识世界上所有一切事物的人生。” 

他的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他不出声了,等候着裁决。 

     整个学术委员会大厅以及走廊里鸦雀无声。圣彼得堡科学院的代表先生 

站起来,高昂着头,开口讲话了。他的声音清晰地传进所有的人耳中,一字 

一顿,让走廊里的人们也听得清清楚楚。 


… Page 10…

      “学术委员会的先生们!圣彼得堡科学院优先录取的第一名学生就是米 

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 Page 11…

                         五、朝着唯一的目标前进 



     罗蒙诺索夫跨进了圣彼得堡科学院的大门。命运中这个令人兴奋的转折 

点给他带来了好运气。几个月后,科学院决定派遣3名优秀大学生前往德国 

进修,学习物理学、化学、机械学、矿物学和博物学,为俄国培养一批急需 

的采矿专家和化学专家。这个消息一传开,罗蒙诺索夫激动得几乎喘不上气 

来了。“物理……化学……”他重复着,他直感地意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 

机会来了。 

     因为罗蒙诺索夫品学兼优,是科学院中天字第一号优秀生,所以他荣幸 

地当上了留学生。科学院决定:选派学生列依泽尔、维诺格拉多夫和罗蒙诺 

索夫出国留学,首先要学习博物学,然后学习冶金学、采矿学,回国后他们 

应成为矿物物理学家和采矿专家。科学院要求他们必须掌握拉丁语和德语, 

德才兼备,能够独立工作,并能在各方面严于律己。 

     罗蒙诺索夫三人带着科学院的指令前往德国。1736年春天,三名留学生 

乘船来到汉堡,他们第一次离开祖国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此时,他们深 

深体会到了祖国的含义。罗蒙诺索夫一路上很少说话,他一直站在甲板上, 

默默地注视着祖国的方向。当祖国的海岸线消失在苍茫烟雾中的时候,罗蒙 

诺索夫想起了养育他的父母和家乡的小村庄,生母的坟墓在他眼前闪现,他 

似乎听到母亲的呼唤;他再次看见了母亲欣慰的微笑;他看见了父亲日渐衰 

老的面容,心里有些内疚。然而,他的情绪很快激昂了。他敞开胸膛,扬起 

头,迎着清新的海风,他想起了祖国赋予他的使命,祖国的人民,祖国的大 

自然,以及祖国正萌芽的科学事业。他意识到自己的根在俄国。在走下客船 

登上汉堡土地的一刻,一个信念铭刻在罗蒙诺索夫的心中:努力学习,将来 

把丰富的知识和力量贡献给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 

     1736年秋,罗蒙诺索夫一行从汉堡动身赶往阿尔堡去。阿尔堡热情欢迎 

三位俄国留学生的到来。史里斯琴·沃尔夫教授的秘书约翰·普菲尔硕士领 

他们拜见了沃尔夫教授。克里斯琴·沃尔夫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德国和 

整个欧洲的著名学者,他负责教化学、矿业、自然史、物理学、几何、三角、 

力学、水利学和水利工程。沃尔夫教授主张科学研究必须以实验为基础。他 

习惯于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给学生上课,向学生讲授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罗蒙诺索夫很喜欢听沃尔夫教授讲课,他从沃尔夫教授的课里,第一次 

接触到物理学和化学的现代理论。他从沃尔夫那里懂得了什么是微粒论,还 

在书里读到了波义耳和伽利略的发现,了解到沃尔夫本人的新理论。但是, 

尽管罗蒙诺索夫十分钦佩沃尔夫教授,但是沃尔夫的名气并没有妨碍他用批 

判的态度去看待这位教授的许多见解。他认为沃尔夫关于没有重量的液体的 

说法纯属虚构。他苦苦思索,总想找到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孜孜追求, 

力争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他力求提出自己的科学见解。为了实 

现心中的目标,罗蒙诺索夫开始了伟大的探索。 

     在沃尔夫教授的实验室里,罗蒙诺索夫好奇地盯着那些物理仪器。这是 

他平生见到的第一个实验室,他仿佛插上了在科学王国里飞行的翅膀。他特 

别喜欢物理实验课,他一面仔细地观看各种光学仪器,一面仔细地听着老师 

的讲解。对老师的提问,罗蒙诺索夫敢于回答,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见解。一 

些德国学生对罗蒙诺索夫看不顺眼,沃尔夫教授的助理福赫特则从内心深处 


… Page 12…

看不起俄国留学生,认为科学在俄罗斯很不发达,俄国学生对物理科学缺乏 

基本知识及其应有的理解力。面对德国人的藐视和嘲弄,罗蒙诺索夫镇定自 

若地进行反击,以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俄国留学生的人格。一次,针对德国学 

生带有侮辱性的挑衅,罗蒙诺索夫尽管语气平和,但绵里藏针,非常自信地 

说道:“数学是一切事物的真正尺度,而且我认为物理定义没有数学的帮助 

是难以掌握的。” 

     他的这一见解得到了沃尔夫教授的赞赏。沃尔夫教授夸奖罗蒙诺索夫“说 

得太对了”。他训导德国学生说:“罗蒙诺索夫——这个俄国青年可以教你 

们很多东西。”罗蒙诺索夫又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他在沃尔夫教授的理解、 

支持和帮助下,如鱼得水,一心沉浸于自己的思考、疑问与幻想之中。在沃 

尔夫教授的实验室里,他难以满足的求知欲,终于得到满足了。 

     北极光、万有引力定律、冷和热、地球内部与天体结构、关于物质结构 

和物质本质,…………这一切在理性和正确认识的光辉照耀下,终于把其奥 

秘展现在他面前。罗蒙诺索夫被小小实验室展示的世界迷住了,他身在教室, 

心连宇宙,那些困扰他的一连串的为什么,在这里突然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 

体,那合乎逻辑的结论,仿佛是对他长期忍受痛苦的一种报偿。现在,罗蒙 

诺索夫在沃尔夫教授亲自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验,沃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