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

第12章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第12章

小说: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历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一名;获排槊兵六千多人。
  李世民面对意气高扬归来的尉迟敬德;感慨言道:〃上午我身边众人都说您肯定要叛逃;天诱我意;独保明之;所谓福善有征;只是没想到您报
答得这么快!〃大庭广众之下;特赐尉迟敬德一大柜金银。自此;恩遇日隆。
  尉迟敬德武艺极其高强;特别善于两将相战对合之际躲避对方槊刺。他常常在两军对阵间;单人独骑直冲入敌阵;即使敌方众人举槊齐刺;都
伤不了他;最奇的是他还能在左闪右避之间夺取敌人的长槊;返刺对方。
  李世民的弟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齐王李元吉也非常善于马上击槊;听说秦王李世民帐下尉迟敬德也有这方面的技艺;心中很是不服;就到
营中亲自比试;一来炫耀一下自己的武艺;二来挫一挫秦府兵将的锐气。
  兄弟相见坐下;招来尉迟敬德。齐王李元吉命尉迟敬德把两根长槊去掉金槊尖刃;只以木竿相击;比试一下武艺。尉迟敬德很恭谨地禀报:〃请
大王您用有尖刃的槊;肯定伤不了我。我自己把我的槊尖去掉就是。〃李元吉心中暗气;心想我今天就成全你。上马疾驰;槊尖直贯尉迟敬德三路要
害处。相合数次;尉迟敬德俯仰左右;齐王的槊尖终不能及。
  秦王李世民在旁心中暗喜;为了更加打击这位暴戾兄弟的气焰;他故意问尉迟敬德:〃夺槊和避槊;哪个更难?〃敬德回答:〃夺槊难。〃世民就命
敬德夺李元吉的槊。这位一直以为槊马天下第一的王爷已经气得七窍生烟;跃马执槊;朝着对面空手而来要夺槊的尉迟敬德狠命刺去;想置之死地
而后快。〃敬德俄倾三夺其槊〃。最后;这位齐王不得不服;嘴上大声赞叹敬德神勇异常;心中的耻愤却不知有多大。钢牙咬碎;也只能叹服其能了。
  尉迟敬德艺高人胆大;总能在万马军中干出令人喝彩叹绝的事情。唐军攻打王世充的洛阳城;背后窦建德的救兵数万前来救援夹击。王世充的
侄子王琬当时出使于窦建德营内;胯下骑着当初隋炀帝的亲乘御马;铠甲鲜明;浑身上下打扮齐整;金玉镶嵌;在两军阵间来回奔驰;夸耀于军。
  李世民是识马之人;用鞭指着王琬的乘马;说〃这真是匹无双的良马。〃尉迟敬德一听;马上请命说要过去夺马。李世民连忙阻止;〃怎能以匹马
之故而丧勇将!〃尉迟敬德摇摇手;说了句〃无妨〃;策马直去;身后仅高甑生、梁建方两人跟随。众目睽睽之下;在双方对阵数万军将眼皮底下;三骑
直入窦建德阵。敬德抓小鸡一样把身穿价值连城铠甲的王琬生擒;牵着隋炀帝的御马;从容还营。〃贼众无敢当者〃。可以想见;那种昂然意气、成竹
于胸的大将英雄气魄;无论敌我;都会心悦诚服。
  尉迟敬德从李世民征战多年;不仅破王世充、窦建德;后来又打败刘黑闼、徐圆朗等人;战功卓著;为秦王府中数一数二的大将。
  太子李建成也素知尉迟敬德英勇;暗地派人赠以一大车金银器物;并卑辞下意地表示要和敬德达成〃布衣之交〃。敬德婉言谢绝;表示自己〃身
逢隋亡;窜身无所;幸逢秦王饶以不死;又为属下将官;惟当以身报恩;不敢有二心。〃太子李建成大怒;就不再与敬德交往。
  齐王李元吉深忌其骁勇;屡次派人行刺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提前知道些风声;睡觉时也重门洞开;自己在帐中安然大睡;刺客多次都已悄入庭
院之中;但见这阵势都心中犹疑;以为敬德有什么防备或更深的计诱;最终没有一个人敢下手。
  玄武门之变前夕;尉迟敬德也知晓太子李建成很快要动手;就和长孙无忌一起劝李世民先下手。如此大事;涉及太子和齐王以及自身的生死;
李世民还很犹豫。尉迟敬德以言语相激道:〃人情畏死;众人以死拥奉大王您;此是天授啊。如果天与不取;必受其咎。大王您存仁爱小情;忘社稷之
大计;诚非明计。您如果不行事;那请容许我尉迟敬德先逃命;不能等事发时束手被杀。我现在逃走;长孙无忌也和我一起跑掉。〃李世民听此言心中
发悚。尉迟敬德又说:〃大王您现在处事犹豫不决;非智非勇。而且我已经召集了八百壮士披甲持弓;其势不得不发!〃侯君集和长孙无忌也一旁死劝
;李世民最终下定决心。
  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阴历6月4日;玄武门之变;李世亲自发箭射死太子大哥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张弓射李世民;三发不中。李世民胯
下马惊;跳跃狂奔中把李世民甩下地;狼狈之中;狠戾的齐王李元吉飞马赶到;翻身落地;用弓弦勒住刚刚爬起身还未站稳的李世民脖子。万分危急
关头;又是尉迟敬德跃马大喝赶到。估计要是别人来;李元吉肯定先把李世民脖子勒断再说;见是尉迟敬德策马冲前;李元吉自知不敌;松开李世民
转身跑向武德殿;估计是想奔进宫殿内门或找老爹李渊诉冤。尉迟敬德马疾手快;一箭把这位齐王射死在 当地。然后;他手里拿着李建成、李元吉
的两颗血淋淋人头;赶到正在玄武门混战的太子、齐王府军与秦王府军前;大呼示意。东宫及齐王属兵见到主人人头;全都死心;顿时溃散。
  当时;唐高祖李渊正和一帮宠妃侍姬在海池上泛舟游玩。李世民命敬德〃待卫〃高祖;其实是真正的〃逼宫〃。尉迟敬德全身披挂身持长予;突然
出现在李渊面前;差点把老头儿吓死;惊问:〃今日是谁作乱?爱卿你因何而来?〃敬德回禀:〃太子、齐王作乱;秦王已举兵诛之;特派遣为臣来宿卫。〃
当时宫外还有些太子、齐王的兵马在各处与秦王府兵交战;尉迟敬德〃奏请降手敕〃;其实是逼着老皇帝手谕各军统归李世民掌管。此时的李渊只
得称好;〃于是内外遂定〃。又〃下诏〃杀建成、元吉诸子。一天之内;二子十孙横死;老李渊不知心中是什么滋味。不过想想他下令诛杀仁德宽厚的大
英雄窦建德、萧铣、李密等人;也算是冥中相报了。
  论功行赏之际;尉迟敬德居功甚伟;获赐绢万匹;而且李世民把齐王李元吉的府邸全部封存;一股脑赏赐给这位大功臣。贞观元年;尉迟敬德拜
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突厥寇边;敬德以泾州道行军总管的身份前往迎击;在泾阳阵前故伎重演;单骑挑战;立斩突厥名将;大胜而归。
  尉迟敬德毕竟是武人出身;又自负大功;多次和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文臣廷上争执;不久被这些文臣合伙排挤出京师;到襄州和同州
等地任地方官。
  一次;大臣们与太宗皇帝同宴庆善宫;有人坐在尉迟敬德上列;大英雄刚从地方外任回来;一肚子鸟气;趁酒劲大骂:〃你有什么功劳;能坐在我
的上列?〃
  坐于其下的任城王李道宗好心起身解劝;敬德更是勃然大怒;回手一记老拳;把这位王爷几乎打瞎。
  任城王李道宗十七岁随李世民征战;屡有殊功;又曾带军打败突厥和梁师都的大军;开疆拓地千余里。这么一个武人王爷;挨了尉迟敬德一大
拳也不敢说什么;只能捂着脸坐在原地自叹倒霉。
  居于主座的太宗李世民此时非常恼怒;宣布罢宴。他把尉迟敬德唤至近前;说:〃朕览汉史;见刘邦手下功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对此常常怪罪
这位汉高祖。自从朕当皇帝以来;一直想保全功臣;但爱卿你居官屡犯法度;在国宴上当着朕面又来这个;我才知道韩信和彭越被杀;也不尽是汉高
祖的过错。国家大事;只有赏罚两种;非份之恩;不可能数行。希望你好好反省;以免有后悔之时。〃
  一席话很有份量;尉迟敬德也忽悟自己是〃登鼻子上脸、登着老二上肚脐〃;有些过分猖狂了。从此他深自谦抑;不再张扬招摇。
  贞观十一年;太宗大封功臣;册封建德宣州刺史;改封鄂国公。贞观十七年;敬德上表乞骸骨(要求退休)。唐太宗征伐高丽;尉迟敬德上表进
谏;太宗不纳;并命这位老将跟随自己以左一马军总管身份进军;大破高丽于驻跸山。还军后;照例退休。
  晚年在家的尉迟敬德崇信道教;和道士们一起炼丹服药;又吃大量云母粉养生。而且他闭门谢客;不与外人交通;远离政治;在家里穿池筑台;
奏清商乐自娱自乐;长达十六年之久。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敬德善终于家;年七十四。册赠司徒;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此人累世为将;祖父李崇义是后魏殷州刺史;父李诠是隋朝赵郡郡守。史载;李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才略〃;他
常对朋友讲:〃大丈夫若遇主逢时;正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其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常常与这个从未经战阵的外甥论兵;每次都啧啧称奇(最终
事实表明;李靖不是赵括式〃纸上论兵〃的人物)。
  李靖年青时就声名通显;常常是左仆射杨素和吏部尚书牛弘的座上客。杨素曾有次拍着自己的坐床(椅子)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后来小
说中有杨素侍儿红拂夜奔李靖两人私逃的故事;应是附会编造;观史可以明人;以李靖的性格;肯定不会有这么〃浪漫〃的事;况且杨素何人;谁敢偷
当朝第一红人大臣的女侍!但不知为何;李靖官一直也没做大;隋炀帝大业末年只当个马邑郡丞。当时李渊奉隋廷诏命勒兵在塞外击突厥;李靖已
经得知这位唐公有不臣之意;就暗中潜逃往炀帝所在的江都方向跑;想密报李渊要造反的消息(更加看出此人忠勇)。当时天下已经大乱;李靖跑
到长安就过不去了。不久;李渊攻克长安;马上把李靖抓起来亲自临斩。李靖临刑大呼:〃唐公您兴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难到为私仇斩壮士吗?〃李
渊闻言壮之;李世民一旁又数次恳请放掉李靖;最终李靖得以免斩。
  李靖马上被秦王李世民延入幕府;在讨伐王世充过程中表现不错;以军功授开府。当时南方多事;萧铣坐大;唐高祖就派李靖率军前去征伐。
  也怪李靖出道运气差;在硖州被萧铣军队阻挡;迟留许多天;李渊闻讯觉得李靖是故意迟留观变;前仇新怨;加上李渊是小气之人;就密令硖州
都督许绍斩杀李靖。许绍爱惜李靖才能;估计两人也一起宴座谈过兵;为李靖请命;有了这么一个贵人;李将军又逃过一死。 正赶上王爷李孝恭讨
伐开州土蛮冉肇则兵败;李靖将兵八百奇袭;临阵斩冉肇则;还俘虏五千多人。
  至此;高祖李渊大喜;对旁人讲:〃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马上亲降玺书慰问李靖;手敕告诉这位应死了两回的将军:〃既往不咎;
旧事吾久忘之矣。〃
  在其后攻伐萧铣的战斗中;李靖首出奇兵;击败萧铣大将文士弘;兵围江陵;迫使萧铣投降;以军功获封为岭南道抚慰大使。其后;又率军平灭
江南辅公袥;并带江淮兵一万人前赴太原前拒突厥。当时诸军皆败;惟李靖一军独全。唐高祖李渊对李靖大为叹赏;常说:〃李靖打萧铣、辅公袥;手
到擒来;数数古代良将如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恐怕都赶不上他。〃
  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拜李靖为刑部尚书。贞观三年;封兵部尚书。
  当时;突厥诸部离叛;唐朝方盛;正想报昔日委曲求和之怨;就派李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乘间讨伐。李靖仅率三千骑兵;自马邑飞奔至恶阳岭;
使得突厥突利可汗大骇;这位可汗望着忽然出现的三千唐军;惊惶地说:〃唐兵如果不是倾国大军随后;李靖断不敢孤军而至!〃
  李靖立营;也不马上进击;先和突利可汗打心理战。突利〃一日数惊〃;吓得寝食不安。李靖摸清突利可汗底细后;又暗中离间可汗左右;逼使突
利亲信大将康苏密来降。
  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获隋齐王杨暕的儿子杨正道和陷入突厥多年的炀帝皇后萧氏。突利可汗大败;仅以身免。太宗李世民大喜;进封李靖
为代国公;并对凯旋而还的李靖夸道:〃从前李陵将五千兵入塞北;不免身降匈奴;但尚能因勇武而青史留名。爱卿你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
襄;威振北狄;真是古今未有之奇迹!〃
  自高祖武德四年起;突厥颉利可汗就不断攻伐中国(处罗可汗死;其弟为颉利可汗;突利可汗是处罗可汗之子;颉利可汗之侄);李世民从武
德五年起多次与两可汗交战;时战时和;从无大胜。唐太宗新登基不久;颉利可汗自率十多万骑兵入寇;与突利可汗称二可汗总兵百万来战;害得刚
刚坐上帝位还没热乎的太宗以天子之尊亲自披甲上阵;隔渭水与颉利交语;晓以利害;颉利见所属各部落酋师见太宗都恭敬罗拜;知道没有胜算;
就做个顺水人情请和。而后;就赶上突利可汗被李靖打败;颉利可汗闻讯后大惧;忙率军退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无论是匈奴、柔然、突厥、吐蕃
;这些北方少数民族都是这样;打胜仗则大掠人民财物而去;打败仗就奉表称臣装孙子;喘息定后又回来大肆杀掠。
  太宗李世民任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迎降颉利。你不是说投降吗;大唐现在派兵来受降。颉利实际上根本不想投降;只是找借口趁机喘
息重整旗鼓。太宗不放心;又派出鸿胪卿唐俭和将军安修仁带国书前往慰谕。
  李靖对当时突厥内部的情势知道得一清二楚;对将军张公瑾说:〃我国诏使到颉利处;他肯定一时心安;不再防备逃逸。马上精选一万骑兵;备
二十天粮食;引兵奇袭;肯定大胜。〃张公瑾有些为难;〃皇上已答应他投降;又有使臣在颉利处;好象不该此时进击啊。〃李靖不以为然;断然道:〃此
兵机也;时不可失;正是韩信破齐的良机。似唐俭之辈;又何足惜!〃(唐俭日后也是凌烟阁功臣)
  他马上下令发兵;督师疾进;行至阴山;俘获突厥边哨千余帐;都用绳子拴上随军。这一厢;颉利可汗见唐帝使者来;大悦;根本没想到李靖一军
突然杀来;直到唐兵距帐十五里;突厥人才发觉;颉利可汗吓得自己跨乘上千里良马一溜烟跑得没影;部众大溃;李靖军斩万余级;俘虏男女十余万
;并杀掉一直和唐朝作对的隋朝义成公主(处罗可汗之妻)。颉利可汗跑到半道被人抓住;捆送京师。
  突利可汗听说叔父败讯;自知不是〃天可汗〃的对手;也忙派人内附称臣。此役大获全胜;唐俭也没像汉代那位〃高阳酒徒〃郦食其一样被用油锅
烹死;乘间跑掉;平安回朝。
  太宗听说李靖大破颉利;喜出望外;对侍臣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年国家草创之际;太上皇不得已向突厥称臣;朕未尝不痛心疾首;
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李靖将一偏师;无往不捷;使得颉利可汗被俘;突利单于附款;往年大耻;一朝而雪!〃于是大赦天下。当时;唐高
祖李渊作为〃太上皇〃还活着;闻讯忙命人大摆酒席;席间;他命被俘的颉利可汗起舞;让入贡的林邑王上酒赋诗;真正享受到了大唐天子之父太上
皇的尊荣。纵观整个古代历史;多是中原之主被马上民族俘获〃青衣侑酒〃的耻辱;堂堂〃天之骄子〃被抓入汉庭;起舞献寿;〃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靖虽建此殊勋;仍为文吏御史大夫温彦博弹劾;说他军无纲纪;纵兵抢掠突厥宝物。太宗闻言大怒;召李靖责让;大将军伏地道歉。
  又过了几天;太宗把李靖又召来;说:〃有人说你坏话;我现在忽然明白过来;希望爱卿不要介怀。〃赐绢二千匹;拜尚书右仆射。 虽官至宰相;李
靖为人谦恭至极;朝会之上总是〃恂恂若不能言〃;太宗深叹其为〃真是一代楷模!〃
  贞观九年;吐谷浑侵犯边塞;太宗对侍臣说:〃如果李靖为元师;战胜不难啊。〃已经退休在家的李靖对房玄龄说:〃靖虽年老;固堪一行。〃太宗大
悦;以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摄兵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利州刺史高甑生三总管前往征伐吐谷浑。
  吐谷浑为慕容氏别部;鲜卑种;听闻李靖率师前来;坚壁消野;烧掉野草;退保大非川。唐朝诸将都认为春草未生;马匹无草羸弱;不能打仗。李
靖力排众议;决计进击。唐军逾积石山;前后与吐谷浑大战数十合;杀伤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