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贵女种田记 >

第66章

贵女种田记-第66章

小说: 贵女种田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小白是两大盆熟肉块,林小宁蹲在一边,轻轻摸着大小白,大小白一边蹭蹭林小宁表示讨好,一边继续吃着,看他们的吃相,定是西北那边的食物并不可口。

林家栋吃着,付冠月在一边温柔看着,林家栋道:“月儿,还是家里的饭菜好吃,西北那边环境恶劣,百姓真苦,喝的水都带股子泥腥味。”

等林家栋与大小白都吃完了,林小宁使了个眼色,大小白就跟着林小宁回了屋里,林小宁把大小白收到空间,让他们好好洗澡,好好大喝一顿。

第126章林家栋的豪情

林小宁丢了大小白入了空间,又跑回厅堂,林家栋正喝着茶,与家人聊着天。林小宁高兴的坐下便问:“大哥,你那砖烧得如何了,何时能烧完回家啊。”

林家栋笑了笑:“二妹妹现在越发漂亮了。”

“问你何时回家呢。说我漂亮做什么,我一直就漂亮。”

家里的人都笑了,尤其是小宝与生儿,丫鬟们则捂着嘴偷笑着。林老爷子笑道:“宁丫头,你大哥可能不会那么快回家,西北边境环境不好,你大哥去到那边后,才发现,这防御得建要得更高些才行,能挡一些风沙最好,所以,恐要多呆一阵子。”

林小宁仔细的问了问西北的情况,按林家栋所说来推算,西北也就是现代的西北,夏国所占之地,就是如今的宁夏,还加了部分甘肃之地。西南三王之地,正是现在的四川,与甘肃交壤,怪不得三王与夏国能狼狈为奸,一直想向境内扩张。

而名朝京城在洛阳,与夏国是隔了陕西与部分没有被夏国掠去的甘肃之地。

目前西北边境抚城的砖窑已征了众多百姓前来,抚城现在已成了砖城,所有的百姓都在烧砖,防御也同时在建,名朝的想法是用防御把那西北抚城之外的三百里处围起来,工程巨大!

林小宁沉思了,建防御,其实就是城墙,与长城不同,要简单得多,只为抵挡夏国犯境。只是这三百里地啊,一片荒凉,无人居住。无人烟,所有军方的粮草都由朝中直接拨出,这片土地守住了,就是守住了抚城之后的百姓安全。也是守住了名朝的尊严!

“为何不种树,防御的同时也可种树,树能挡住风沙。”

林家栋听了林小宁这一说。道:“早就想种树,这三百里地,原是有居民的,环境虽然不好,但也在此世代生活,自夏国后,便一直开战。此地便成为战场,居民全向境内移去,所以就慢慢荒了。所以,防御尤其重要,大哥我能做成此等大事。一生光荣啊。”

林小宁被林家栋的豪情感染:“大哥,我支持你,但你不用再骗我了,西北防御,照你这么说,怕是没有几年根本回不来吧。”

林家栋沉默了,付冠月也沉默了,屋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晚餐时,小方师傅与方老上下八口。还有郑老一人,一起前来林家喝酒,开两桌,男子一桌,女眷一桌,大家又是一通酒。喝得畅快淋漓。

小方师傅也与林家栋一样,觉得能做成此等大事,一生光荣,方老更是年轻了好几岁一般,因为二儿媳有喜了,方老二儿子叫方自在,是个性子有些马虎的人,现在在桃村管理砖窑。但自从大哥小方师傅成了砖事大人,又去了西北边境后,他一人独撑起桃村砖窑,竟也没出半点差池,让方老心中颇感欣慰,便再也不管砖窑之事,只管配泥。

三个老头喝得开兴不已,郑老笑道:“方老头,林老头,你们俩老头可是官家老头了,官家哟。”

一句官家哟,若得三个老头笑得不行,大家都心知肚知,这官家是如何得来,但就目前所做的事,做好了,就对得起这个官家之称了。

郑老的狗儿半席时溜来了,看到小香,叫了一声,小香便将狗儿拉进女眷之席,坐在她身边,一同吃喝。三个老头看到此,乐了。方老对郑老与林老爷子使了个眼色,郑老与林老爷子则相视一笑。

林小宁也看出来了,笑了笑,小香与狗儿,真配。估计爷爷与郑老早有此意了,可能等狗儿考中秀才时,就会把两家的亲事定下,正所谓双喜临门。

小香现在十二岁,有姑娘的样子,两年的教书与读书让她现在越来越像大家闺秀。在付冠月的调教下,穿衣打扮比较之前好得多了。林小宁又记起当初穿来时,她进城时,给小香买的那个红头花,小香高兴极了,烧火时还不舍得取下来。

这一想,又想起当初的贫穷,那时小香多馋啊,一到吃饭时,就埋头大吃,生怕少吃了一口。那时小宝还是傻的,如今两年过去了,小香成了女教书先生,小宝过了县试,大哥做了官,林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这两年的时光,如同电影胶片一般,一幕幕在林小宁眼前放过。

桃村,林家,我来此让林家发家,致富,解决了那么多流民的生活困境。前世老师肯定会说我这是积福报,嗯,我到了这个时代后,也迷信了好多。唉,能不迷信吗,我穿了,我有空间,我有天命之星,我若是再不迷信些,都对不起发生在我身上的神奇了,哈哈哈。

当酒席散去,林家院子归为平静,大家各自回房休息,林小宁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拴紧门,进了空间。

大小白正在木床上休息着,火儿还在犯着懒,望仔在一边守着。

看到林小宁进来,大小白嚎了两声,表示高兴。林小宁摸摸大小白,又摸摸望仔与火儿,这四个家伙,是她的,又想起宁王来,他也是她的。

林小宁心中偷偷美着,收了一茬药材,就跳进湖里洗了个澡。喝了些乳白色的泉水,进了木屋,盘腿坐下,问道:“大小白,你们在西北吃得好吗?”

大小白呜呜叫着,望仔吱叫着。真是个称职的好翻译。

“哦,吃得不好,那边的肉虽然很好吃,但那边的水不好喝。”

“那,西北那边风沙大吗?”

“哦,你们不怕风沙”。

“大小白能负重多少?”

“哦,大小白真历害,能负责千斤。”

“望仔,如果大小白在西北,你在这边叫他们,他们能听到吗。”

“哦,不能,原来神奇总归是有个度的,不是无限制的。”

“那望仔,如果我在西北,叫你,你能听到对吧。”

“呵呵,望仔真历害,我在哪儿叫你,你都能听到。”

林小宁问了许久,等头发干了后,便带着大小白出了空间。大小白温顺的趴在林小宁的红木大床上睡下了,林小宁也躺下来,又想:我这几天要去浇地,看看到底能增产多少。

第二日林家栋与小方师傅就跨上大小白,带着林小宁为他们备好的空间水袋,与家人告别,出发了。

付冠月依依不舍地看着林家栋,林小宁有些心酸,大哥与大嫂,才成亲不到一年啊,就得分开两地,一月只能团圆两次。

林家栋走了后,林小宁去了棉巾作坊,张婶现在又为人妇,不再是孤儿寡母,冰床冷被了。本来张婶生得就好看,后来因为林小宁那包三七粉,更是粉嫩如少女。如今离了于钱,嫁得张年,脸上那光彩,如同新生一般。一看便知张年对她疼爱非常。

林小宁的八卦又兴起,偷偷问:“张婶,张年对你可好?”

张婶与林小宁的感情有些不一般,一直称呼林小宁为小宁,而不是村民所称的小姐,听到这句,嗔怪着:“小宁啊,你去京城可是学坏了啊,嘴这么坏。”

“婶子,我怎么就嘴坏了,关心下你嘛,张年对你好不好?对大牛二牛好不好?是不是真如亲爹那样疼爱他们?”林小宁坏笑着。

张婶有些羞涩,可到底是两个娃的娘亲了,还是大方地说:“好着呢,能不好吗,对大牛二牛两个疼得很,我都不能骂了,现在啊,大牛二牛因为张年,都不怕我了,知道他护着他们呢。”

“张婶,这还不好啊,这说明张年是真心把大牛二牛当自己的娃来疼的,当然不舍得你来怕。”

“小宁你也这样说,我可是他们的亲娘,现在他们三人有商有量,专门气我。”张婶嘴上这样说着,口气却极为甜蜜。

林小宁笑了:“婶子,你有了张年,就活了,你不觉得吗?”

张婶红着脸扯开话题:“小宁,你也应该说个婆家了,都十四了,人家姑娘像你这么大,都嫁人了。”

“张婶,桃村不兴这个,桃村有十二岁嫁人的,也有十八岁嫁人的,桃村是什么地方,就是没有什么规矩的地方,想什么时候嫁人就什么时候嫁人,还要嫁自己中意的,不是媒妁之言。这就是桃村的魅力。”

“你这么一说,桃村怎么成了没有规矩之地了,桃村是比外面的村有些不同,规矩没那么多,可也不是没有规矩,照样还是得守祖宗的规矩的,要真是完全不守规矩,那不就乱了套了吗?对吧小宁,所以啊,你也得考虑找个婆家了。”

“张婶,你别操心我的事,我嫂子我爷爷都不操心呢,我嫁得出去的,放心不会像曾姑娘那般成老姑娘的。”林小宁想到了宁王,他说西南之战结束后,就来桃村提亲的,便笑了。

张婶看到林小宁发笑,心中有数了,轻声问:“小宁,你告诉婶子,是不是有意中人了,是哪家,婶子去提。怕不是村里的吧,村里可没哪个能配得上你。”

“嗯,不是村里的。”

“那是谁?”

“婶子,你就别操心了,回头你会知道的。婶子带我看看作坊吧,作坊扩建后,我还没看过呢。”

第127章五谷神

“行”,张婶一听到作坊,又浑身来劲了,眼睛发亮,“小宁啊,这棉巾的生意现在越做越大,清水县,苏州城,还有京城,那车队啊,不停不休地来回运着货,整个大名朝,就我们桃村的棉巾最好!”

林小宁心中得意的笑了,是啊,这棉巾作坊,是她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情,让这个时代的女子的隐私之物充满干净药香。再也不用那样背着人,在阴暗处晾晒着那些不得见人的纱布。她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有钱女子对于此物的消费观,一次性使用!

遗憾的是乡村女子不舍买林家的棉巾,多是自己私下用棉纱缝制此物使用,仍是反复使用,却至少改正了观念,知道买一把益母草来煮一煮。棉花,这个时代棉花比较贵,这二年价格降了,应该是种植的人多了,但这个价格还是贵了,得想法增产,所以,那块开出来的地,明年全部种上棉花。

林小宁看着作坊里劳动忙碌的妇人女子们,觉得自己虽然不是那么聪明,但有一点是优势的,那就是她有着七百多年后的见识。

离了棉巾作坊,林小宁又去了瓷窑处,小郑师傅又收了好多徒弟,现在做瓷片的坯模,又打了许多个,不懂做坯的汉子们是一看就会,主要的技术力量是放在上釉与描花,产量越来越高。

砖窑就不去看了,那方老的二儿子现在做得风生水起的。根本不用操心。

伤药作坊,李师傅带着伤残的徒弟,一日不敢松懈地制药散,如今西南有战事,药的供应不能断,万一有个差池,林家怕是有祸。所以林小宁万般嘱咐。一定要保证量,但品质是一点也不能出错的。现在干脆不做丸了,只做药散,节省时间成本,用油纸截成小片包着,每个战场的兵可发放一包,受了伤,自己打开油纸布撒在伤口上就行。

现在正是酷暑天,林小宁走一圈,就觉得全身汗津津。太阳晒得她头发都烫手。她在火热的太阳底下,笑吟吟地把地里的庄稼掺注了一些空间水。

当林小宁给地里浇好空间水。回到家里时,已是下午时间,厨房煮了一大锅酸梅汤,用了家里去年存下的冰块镇着。付冠月午睡而起,闻到酸梅汤的味道,馋得很,还没冰透,便端起碗。优雅地喝着。

付奶奶现在与厨房的辛婆子现在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二个人一天三顿的变着法子让付冠月吃得多,吃得好。带着肚子的女人,就是在农家,也是会稀罕些,况且是林老爷子的长孙媳的头一胎。厨房里哪个不注意啊,做的吃食也是由着老大夫开了膳食单,不敢一丝马虎。

林老爷子精神头倒是好,时时找找方老、郑老去打牌,中午睡了一大觉,醒后喝了一碗酸梅汤,打算晚上去老郑头家吃饭。便吩咐了丫鬟去老郑头家打个招呼,说是天热得很,不如晚上打打牌,消消暑气。

郑老现在基本只在家里呆着,玩牌逗孙女,间或教教大牛手艺。郑老的教法奇,基本什么也不教,只让大牛自己做,做得不好就直接摔掉,一句话也不说。做得有一些感觉了,就指出来:这一处还过得去。郑老这样教得奇,大牛学得也奇。林小宁去京城这阵子,郑老摔了无数大牛做的瓷品,终于有几个没摔的。大牛对郑老那是恭敬得不得了,成日泡在郑老的小作坊,对着郑老烧出的瓷器凝神看着,有时一看就是一个多时辰。

林小宁觉得,这大牛是有天份的,和郑老一样是痴人,不然能对着一个瓷瓶子看一个多时辰?就算是她,也能称得上是有品的人吧,曾姑娘说她没品并不表示她就真没品了,品不是说出来的。可她也没法看一个瓶子看一个时辰。大牛这就是看到门道了,郑老不易啊,这么多年,终于得了个好徒弟。

孙氏已是挺着个大肚子,林小宁去给她号了脉,一切安好。孙氏娘亲笃定地认为孙氏肚子里是个男娃娃,从最初孙氏有孕时爱吃酸起就这样嚷着。到了现在,所有人都认为,孙氏肚子里是个男娃了,从没做他想。孙氏的地位水涨船高,郑老也成日想着那个曾失去的大孙子就在孙氏的肚子里,快要出来了。

黄姨娘自生了闺女后,带着闺女在自己的院里住着,又买了两个丫鬟带着女儿。郑老虽然对黄姨娘极不待见,但对黄姨娘这个女儿,自己的孙女子,那是疼爱的很,时时都要给她买礼物。这黄姨娘的女儿也灵得很,一看到郑老就张开粉嫩嫩的胳膊,咿咿呀呀地要抱。把郑老的心都疼得要化开了似的。

林小宁去看过黄姨娘,黄姨娘容貌因为月子坐得好,倒是恢复了,但心中仍有诸多不甘。听她说话就能出来,充满着抱怨,还极为絮叨。一会儿道小郑师傅这个月给的银子少了,一会儿又说,那二个丫鬟尽是背着她偷懒耍滑,又喜背地里说三道四,眼中完全没有她这个姨娘,要好好管教才是。林小宁只得无奈的摇头。

这个暑天过得有些闷,心也是闷闷的,林小宁在初一马上来临之前,收到身在西南宁王的信。

宁王信中说,知道了她现在桃村,让她一直留在桃村,西南已一举攻下三座城池,今年收复西南有望,等西南战事一结束,他就去桃村下聘。最后说,药水有奇效,小豹子是我的福星。

只是只言片语,但林小宁还是触目惊心,知道战争无法避免,但战争,不管是胜的一方还是败的一方,都是死伤无数的,惨不忍睹……

三座城池,号角一响,硝烟四起,多少生灵涂炭!她是和平时代长大的人,她不想去想,那是电视里的节目,不是真实的生活。

林小宁自我安慰着:想这些做什么,战争就是这个时代,也离我远着呢,桃村,早就不是“逃”的谐音了,是世外桃源,我就种好我的地吧,比什么都好。

被林小宁浇注过空间水的庄稼,这几日疯长,村民们都惊呆了,张口结舌,都被惊得不知道喜了。

林老爷子与魏老爷把林小宁拉进林家主院的小厅。

林老爷子开门见山:“宁丫头,是你给地里下了药水是吗,有人看到了。”

魏老爷满眼喜色:“小宁啊,当初清凌说过,不止是酿酒用好水,你还要用好水灌溉田地,种植五谷来酿酒,我只当是说笑,这多糟蹋那样的好水啊。看来你配出了药水来浇地,第一回,是你离京前,庄稼就一阵疯长,这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