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清宫升职记 >

第185章

清宫升职记-第185章

小说: 清宫升职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吩咐了几句,暗卫得令退下。

“跟着南巡的人没经过审查啊?”唐果问皇帝。

皇帝笑:“若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混进来,我这个皇帝早没了性命。这李青没那么简单,不定又是谁出的幺蛾子呢。今儿咱们出去看野景儿,便遇上他,若是巧合,那就活该这事暴露;若是有意安排,那还不知是冲谁去的呢。瞧着吧。”

“那就瞧呗。我在皇宫里这么多年,看戏也看了这么多年。说实话,有点儿腻。我还是喜欢刚才那小河弯弯、远山隐隐、炊烟袅袅、暮色苍苍的景致。让人置身其中,就觉着,哎,天儿晚了,该回家吃饭了。既自然又温馨。这宫廷里的权力争斗戏,过于无聊了。”唐果抓了个玉坠子摇来摇去,兴趣缺缺。

皇帝揉揉老婆的脸:“没良心!我看了不知多少年了!”

“理解——所以你的生活比较乏味。不和你说了,回帐篷睡觉!明儿不是五鼓起行么?早睡早起吧。晚安。”

“你上哪儿去?”皇帝一伸手,把老婆搂回来。

“我那帐篷呗!不都弄好了吗?不睡太浪费。”

“你的衾褥早拿这儿来了,你回去睡哪儿啊?”

“啥?我怎么不知道?”

“笨!”

“……!”

后帐的灯火没多久就熄了。

嫔妃居住区里却还有人遥遥的往这边望。

可惜,再看也是白看。

很晚还没睡的,还有太子胤礽。

“你看清楚了?是他么?”

“回殿下,奴才看清楚了。确是郦素缘。”

“他跟在祝同身边……混在这南巡队伍里……”胤礽自语了两句,眉峰微皱,“盯着点儿,也不用太注意,不沾上咱们就行。

“是。”

次日晨起,天才蒙蒙亮。在畅春园里,每天这时候唐果还在大睡特睡,出门在外也得跟着皇帝一起早起。

“出来混果然要付出代价。”唐果念一句,开始吃早餐。

“今天咱们走小路,大概能看见些更真实的东西。”皇帝回一句,也开吃。

“呵呵……轻车简从、专走小路,这是康熙大帝南巡的主要特点之一,好传统。”唐果咽下嘴里的东西,笑道,“我估计有上次的教训,这回没谁会再铺张浪费了吧?对了,陛下,你带阮语和甄凤珠下江南,不会也跟那位一样,顺便让江南美人们回娘家省亲吧?”

“那可是难得的恩典。”

又有省亲大典可以看了?

唐果暗忖。历史上那位顺懿密妃王氏,传说曾经跟随康熙皇帝南巡,回家省过亲。那时候她也没啥正经名分,庶妃一个,康熙五十七年才封的嫔。就那样,还有人猜测贾元春省亲大观园是取材于她呢。

如今这两位,都是常在,可也是算在庶妃里头的。要是真省亲,不知是啥情景?

接下来的行程,道路更加难走。专挑小路不说,走的还都是偏远荒僻之处。

皇帝的扈从人员不多,好在负责安保的侍卫们,个个是一流高手,且配备着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器,战斗力超强。再就是时下的治安,确实是极好的。当地官员又早早的严打过,因此一路平安无事。

走荒僻之处是有收获的。

皇帝很快发现,有两个县去年根本没遭灾。老百姓也没领着救灾物资。

处理过这事,御驾接着南行。又收拾掉几个不称职的官吏,皇帝的旱地之旅暂时结束,停车换船,走京杭大运河。

船也与上次不同,有了不少新技术在里头,平稳快速多了。

第一站是山东临清。这里已被皇帝设为直隶州,唐果听他说,这儿繁华兴盛,十分富庶,很可看。

再就是,史湘云成婚之后,跟她夫婿住在这里,唐果要召她来见见。

到了临清,皇帝一行驻跸在知州衙门里。

地方不是很够,知州张之黎大概是打听过,跟宜妃她爸学的,用席子隔离出一大片空地,现搭的帐篷。不太重要的人物,住到那儿了。

皇帝要忙着接见山东官员、漕运官员,一大堆事儿,暂时没工夫儿陪唐果,唐果正好传那史湘云来见。命人去传了话,唐果便在自己那院儿喝茶吃当地小吃。跟薛宝琴、小悦聊天。

佟佳贵妃也忙着见人。佟家亲友故旧满天下,早排了队等着。

这回随队的女眷,除了她俩之外,尚有八福晋郭络罗氏。人家交游也挺广,安王府、八贝勒府的人缘都不错,同样忙得很。

太子和十二皇子没带大小老婆。俩人的正牌老婆都怀孕了,小老婆不够格。倒是可以带侍女,但不知啥原因,俩人不约而同的放弃这一条了。

至于十四皇子胤禵,他只有带小太监的份儿,不算。

史湘云没来。

“主子,史姑娘病着,怕是不能来了。”

“病了?什么病?严重么?”

“回主子,看样子挺重。奴才听史姑娘身边的丫头说,两天水米没打牙了。”

“那……大夫怎么说?”

“回主子的话,说是郁结于心,忧思伤肺。”

唐果和薛宝琴都很意外。

史湘云那个人,向来豪爽,她忧思伤肺,那得多大的事儿啊?

“孙九,你领着陈太医去她府上瞧瞧。”

孙九领命去了。

唐果托着下巴寻思上了。

史湘云年年来信,看信她过得不错呀。

她叔叔婶婶将她许了卫若兰,唐果原还担心,跟《红楼梦》上写的一样,史湘云会不会也落得个薄命下场,可后来听说那卫若兰各方面都很好,跟史湘云极为般配的。而且婚前没有生活作风问题,是这年头少见的好男人了。

湘云嫁得也风光,去年她成婚,唐果和黛玉、宝琴还为她高兴来着,怎么一年多就忧思了?

薛宝琴也闷闷不乐。当年史湘云很出力帮她的。

下午,陈太医回来了。

“夫人,那位史姑娘脉息细弱,虚得很了。当慢慢调治才行。”

“有没有大碍?”

“若是能放开怀抱,当无大事。”

“辛苦太医了,您去休息吧。”

“不敢当,微臣告退。”陈太医稍微迟疑了一下,退出去了。

没一会儿,孙九瞅个空儿把小悦叫出了屋。

小悦面红耳赤的回来了。

“小悦,有事啊?怎么这么鬼祟?”

“主子……”小悦扭了半天帕子,趴唐果耳边叽咕了几句。

“啊?!”

陈太医说史湘云还是处女?!

这是咋回事?

莫非卫若兰那死小子外头有人?

正文第三百四十四章:郭络罗氏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唐果在心里默念了一遍《红楼梦》中史湘云的判词,想不明白了。

在她上辈子的记忆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史湘云嫁了个如意郎君,但年少守寡,或者是夫妻俩分隔两地、不得相见。

可眼下这是什么情况?

这郎君看来不怎么“如意”。

孙九打听来的消息,似乎这回史湘云病重,导火线是她婆婆嫌她过门一年多还没怀孕。

这卫若兰到底什么意思啊?他媳妇儿没怀孕是啥原因,他应该很明白,为啥不对他娘讲明?再说,湘云怎么不直接揭穿他呢?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史湘云,结个婚弄成了和“林黛玉”一样的多忧多思多病身,到底怎么回事啊?

唐果想得头昏脑胀,也没想明白。

一时又有胤裪那里遣了小太监来,说黛玉备了些东西给湘云,明日送去,问唐果这里可有差遣,若有,一道儿去也好。

唐果看一眼薛宝琴,她也一脸期盼。

遂吩咐来人,明日自己也要给湘云送东西,两边儿一起去也好,能省些事儿,也免得病人多劳动一回。

小悦传话出去,小太监在外头答了“是”,拜辞走了。

唐果因道:“既如此,明日宝琴带着东西去卫家一趟。你们姐妹之间也好说说话。湘云也许能跟你说些实话……否则,旁人就是想帮她,也没办法。小悦待会儿跟宝琴说说怎么回事,我要休息一下,暂时没什么吩咐,你们去吧。”

“是。”

唐果休息一会儿起来,便有人送来午饭过来。

她习惯三顿饭,这事儿早不是秘密了。

问了问,听说皇帝去视察漕运码头,须得晚上才回,唐果这才坐下吃饭。

她一上午嘴没怎么闲着,这会儿也吃不了多少。动了几筷子就算了,让小悦、孙九他们分批吃饭,自己到院子里的瓜架下面乘凉。

知州府还挺会过日子,主子们的院子里能利用的地方都利用上了。唐果住的这院种的是吊瓜,翠绿翠绿的,瞧着让人喜欢。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想不到夫人也对这《聊斋志异》有兴趣。”墙外有人笑道。

唐果转头一看,八福晋郭络罗氏。

郭络罗氏浅笑着施礼:“儿臣请夫人安。”

“免了,请进吧。”

命她在瓜架下的椅子上坐了,小悦端上茶来,唐果问郭络罗氏:“怎么这会儿出来逛?热气还没下去呢。中午没睡午觉?”

其实俺是想知道你跑俺这儿干啥来了。不是忙着和一堆夫人、小姐联络感情呢么,不累呀?

“回夫人的话,在屋子里呆的憋屈,睡也睡不着。还是出来走走松快些。不妨听见夫人吟诗。儿臣娘家也藏有《聊斋志异》的手抄本,儿臣少年时淘气,偷偷读过,可比那些个《女则》、《女戒》好看多了。”郭络罗氏道,边说边笑,稍显调皮,绝不扭捏。

唐果暗暗赞叹。早听说八福晋爽利直接,一直没打过啥交道,今日一见,果然。一般的满洲闺秀,断不会这么说话。与偏温和的胤禩,也算是个性互补了。虽说是政治婚姻,不过伴侣身上有自己向往却不可得的特质,胤禩也许会对自己福晋产生真感情的吧?

呃……

我八卦了!

收起八卦之心,唐果笑道:“我也是瞧见这瓜架,偶尔想起来随口就说出来了。聊斋先生的书,写得极好的。可惜咱们这趟行程,不到聊斋先生家乡去。

郭络罗氏拖过一个吊瓜把玩,道:“这瓜长得真好。儿臣住的那院子里种的是南瓜,可没这么有趣儿。听我们爷说,聊斋先生如今在济南。此次汗阿玛南巡,要召见山东名流,其中就有他一个。”

“是么?那倒是很好!”

唐果一下子想起,皇帝说要让十二皇子胤裪南下之事。除了要在江南建官办的新式学院、推广新知识,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准备将来文化扩张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嘿嘿……

文化扩张当然少不了文学作品啦!

把自己的月牙眼收敛收敛,听郭络罗氏道:“儿臣若是知道夫人喜欢聊斋先生的书,今儿上午那刘氏来的时候,便让她来拜见夫人了。她会讲聊斋,是那手抄本上没有的故事呢!”

“刘氏?我只知聊斋先生蒲松龄的夫人姓刘,她的亲戚?”唐果来了精神。须知她上辈子看的《聊斋》,是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手稿据悉散失,流落到外国去了。有全本看看,可真不错。

“不是,只是同宗,关系远着呢。她是聊斋先生的同乡。未嫁之前在家里常听老人们讲聊斋故事。后来她嫁进卫家,辗转到了临清。夫人若是有兴趣,不妨传她来说说话。”郭络罗氏将吊瓜放回原处,笑道。

唐果微微垂下眼皮,卫家?郭络罗氏真正的目的是这个?

“卫家?”

郭络罗氏愣怔一下,“夫人是问刘氏的夫家?她夫婿临清同知卫若梅是我们妃娘娘的娘家远房侄子。”

“卫若梅?他兄弟不会叫卫若兰吧?”

“儿臣倒没大记住。”郭络罗氏看一眼身后的侍婢,问道:“你记得吗?”

那侍婢上前施礼,“奴婢回唐佳夫人、回主子,卫同知的堂弟叫这个名儿。”

唐果心里疑问一堆一堆的,面上保持声色不动,“那倒是巧了,我以前交了个小朋友,史家的女孩儿叫湘云的,嫁给卫若兰为妻了。要不是她正病着,今儿倒也能见一面。”

“那可真是巧。”

俩人正唠到关键处,孙九来回话:“主子,皇上身边的小德子来了。在院外候着。”

“小德子?他没跟着去码头啊?让他进来吧。”

郭络罗氏忙站起身来告辞:“夫人这儿有事儿,儿臣先告退了。”

“也好。赶明儿你闲了,再来说话儿。”

郭络罗氏行礼,退行几步,出门走了。

这边厢小德子进了院子,行礼问安毕,唐果问他:“怎么这会儿来了?你没跟皇上出去呀?”

“回夫人的话,是皇上打发奴才回来的。皇上领着十四爷乘船查看堤防去了,吩咐奴才转告夫人,今儿晚上不回来,请夫人安心不要挂念。另有皇上给夫人的一些小玩意儿,俱是此地的特产。奴才已交给孙九了。”

“辛苦你了。小德子,你回来了,谁跟着陛下呢?下午有些闷热,晚上不知会不会下雨,陛下又是乘小舟出去吧?衣服用具都带着呢么?”

“不敢当辛苦二字。夫人放心,皇上这回是坐的大船,快得很又稳得很。应用之物船上很齐全。陛下身边儿带着赵昌,奴才一会儿也要去。夫人可有捎给皇上的东西?”小德子躬身问道。

“嗯……有一些,你稍等。”

唐果赶紧进屋,打点了些用品包好交给小德子。

实际上皇帝不缺这个,不过这都是他习惯、顺手的东西,拿着有备无患。

看着小德子去了,方回了屋。

卫家的事儿始终是个疑团,据唐果所知,良妃卫氏是正经的满洲人。卫若兰是满人?她之前还真没注意到这个。找来孙九让他传话给雁翎,查查卫若兰他们家和宫里的良妃有啥关系。

晚上淅淅沥沥的当真下起了雨。应了她下午念的那句“豆棚瓜架雨如丝”了。

唐果却没了欣赏的兴致。对着皇帝下午送来的那堆小玩意儿发呆。惦念皇帝不知到了哪儿了?是在船上,还是转上了岸?他那儿的雨不知下得大不大?要是这小雨也罢了,还能体验体验“一船风雨去如飞”。要是狂风大雨咋办?

她也知道自己瞎操心,皇帝的安保级别高着呢。不过就是忍不住。

还是小悦和薛宝琴催着,才上床睡了。翻来覆去,下半夜雨停了,才朦胧睡去。

次日一早,秋雨过后,略有一些凉意。待太阳上来,又热起来了。

胤裪那儿的小太监来请示何时出发,唐果遂打发个小太监跟着薛宝琴,与他一起去卫家。

他们刚走,雁翎那儿便送来几页资料。

唐果拿来看了看,又囧了半日。

卫若兰算起来还真是良妃远房堂侄。人家确实是满洲人。他爹卫淳和良妃是一辈。

往上数三代,卫淳的曾祖父武中额跟良妃的曾祖父湖祝是亲兄弟,姓觉禅氏,满洲正黄旗包衣。

后来卫淳的祖父博托考科举中了进士,根据清廷旨意,包衣中进士即可抬旗,博托一系正式抬入汉军正黄旗,步步高升。博托响应号召,给自己弄了个汉姓,卫,守卫的卫。据说是由“觉禅”的含义“教场”演化而来。

卫家日益昌盛,又挣来了爵位,在顺治朝混得风生水起。

觉禅氏在正黄旗下包衣这一支却在良妃之父阿布鼐这一代彻底完蛋——阿布鼐昏了头,卷进了前朝争端,站错队跟鳌拜一伙儿拧到一块儿去了。最终被打入辛者库,全家成了罪奴。

待得卫氏崛起,怕觉禅氏引得皇帝厌恶,才随了那一支,姓了卫。

正文第三百四十五章:卫家来客

薛宝琴回来的时候,情绪不是太好。在唐果面前竭力忍耐,先回报说东西都送到了,史湘云让她代为谢恩,又说了此行经过。

昨日唐果派人去之时,卫家太太郑氏领儿子去庙里上香了,没在家。听说有大人物派人来看儿媳妇儿,已是震惊。今日又见宫里娘娘和皇子福晋都给儿媳妇送来了东西,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