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女高手录-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目标而奋斗。当你在若干年后某个悠闲的下午,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放弃,曾经的坚忍和耐力,曾经的执著和付出,曾经的汗水和泪水,那会是怎样一种感动和庆幸,怎样一种欣慰和尊敬——尊敬你自己。是的,在这个过程中,请允许我重复一遍,做重要的,是你自己。我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所有关心我帮助我的人,但我最感谢的,是我自己。Nothingisimpossible。这是我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与尝试中获得到的东西。而且我也相信,这也将会是使我终生受益的东西。在这里,我把自己最信仰的一句话送给大家:Nothingisimpossible。
第二十二章、借助别人的力量赚钱!(上)
更新时间 2012…05…31 13:32:26 字数 2515
第二十二章、借助别人的力量赚钱!(上)
有人可能会说,“傍”的确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好方法,但自己究竟能“傍”什么,又怎样“傍”才能有效果,却又是现实中必然会遇到的难题。“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是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而“傍”的关键就是能够找到这个支点所在。
这个“支点”就是“傍”的契合点,它是你急需的,却又是对方所独具的。所以“傍”绝对不是简单的依赖和等待,而是一场有准备的战斗,是用巧妙的智慧换取财富。从这一点来说,你首先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你的强项是什么,怎样的“外援”会对你有帮助?接下来在对市场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你就可以锁定自己的靠山,然后通过有效的“嫁接”,真正达到“傍”的目的。所以“傍”是主动的,它是你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的选择。
有这样几条思路或许可以成为“傍”的借力目标:首先是借“智力”,或者说是“思路”、“经验”等等,比如有些投资大师有不少好的经验,这都是他们经过多年的成功与失败得出的制胜法宝,它们显然可以让我们的投资少走许多弯路;第二是借“人力”,这就是所谓的人气,一个品牌、一处经营场所甚至是一位名人,其周边可能聚集了不少类别分明的人群,如果能把自己生意的目标消费群与之结合起来,其结果可能就是投入不大利润大;第三是借“潜力”,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前景诱惑无疑是巨大的,它也会给我们的投资带来有效的增值空间,像城市的建设规划以及中小城市的发展计划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第四是借“财力”,有些投资者或企业可能会遇到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况,那么充分利用银行或投资基金的财务杠杆,无疑会让你解决许多“燃眉之急”;第五是借“权力”,乍一听这个词似乎挺吓人的,但其实所指的就是政策,“傍”上好的政策同样也会使你赢得发展的契机,靠政策致富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了。
盲目跟风要不得
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傍”与盲目跟风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傍”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通过了解、准备、研究、比较和选择等多个步骤才能获得成功,而如果随意地跟风模仿,反而会给你带来不小的风险。有些投资者不考虑周围环境和自身的不同实际,不看实际效果是否有效,不看时机是否成熟,不看条件是否具备,生搬硬套,盲目地跟着别人走,这显然是与“傍”的本意相违背的。
对此,我们可以把握住这样几点:首先,自身是不是适合是关键,现在随着奥运的临近,许多企业都想搭上奥运的顺风车,“傍”上奥运来作为营销手段,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如果不能将对对奥运的热情转移给产品,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让奥运营销成为了“空中楼阁”;其次,一个好的“傍”的对象也要区别对待,比如同样是城市建设规划,不同区域产生的效果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投资者运用各种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比较,最终“傍”上真正有潜力的规划;另外,即使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傍”的过程也要讲究技术,比如你“傍”上了大店铺的客源,就可以考虑将经营时间与大店铺错开,以避其锋芒、捡其遗漏;最后,“傍”同样也可能会遭遇到不可遇见的风险,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连锁加盟,有些项目由于本身含金量不高,甚至带有欺骗性质,让许多投资者遭遇了滑铁卢,对此我们必须多加留意
傍生活之投资篇……傍大户跟着富豪赚钞票
文前提要:通过郑万林的故事,我们发现傍着巴老炒股票,最重要的是看股票有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而不是死抱教条主义的态度长期持有。只有科学的傍,灵活的傍,才能真正为自己傍出真金白银来。
巴菲特是2008年的世界首富,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在过去30年中,投资者哪怕在巴菲特致证交所的文件披露其所持有的股票后(一般为买进4个月后),才跟着买进相同的股票,也将获得24。6%的年回报率,是同期标普500指数回报率的2倍!傍着巴老买股票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虽然巴老远在大洋彼岸,但其实好几年前国内就已经有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开始傍起了巴菲特这棵参天大树。
从半信半疑到心悦诚服
作为如今在国内已小有名气的“巴菲特俱乐部”的第一批会员,郑万林在10年前就开始了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研究,可以说是国内最早傍着巴老做投资的人。当记者如约与之见面的时候,他刚刚从西藏出游归来。虽然个子很高,但却显得很清瘦,加上密密的胡子和一副黑框眼镜,使他看起来更像一个艺术家。
“投资其实就是一门艺术,需要你倾注极大的热情去用心去感悟。巴菲特不仅仅是一个投资大师,更是一个投资艺术家。”言必成巴菲特的郑万林刚一开口就扯上了巴菲特。
当记者问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菲特,他的投资理念所形成的土壤和今天的中国市场大相径庭,傍着巴菲特投资在中国是否真能行得通时,郑万林这样回答道:“这个世界很丰富,具体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千姿百态的,但解释这个世界的方法却是可以通用的。投资其实也一样,美国的证券市场和中国的差别很大,我们国内的投资者也不可能跑去美国买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但投资理念却是相同的,这是哲学,是投资领域的普遍真理,并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回想起自己学习巴菲特的历程,郑万林将之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初识巴菲特。大约是在1998年的时候,27岁的郑万林开始进入股市,如饥似渴的他在那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读各种讲授炒股知识的书籍。一开始也学了不少技术分析知识,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的一本名叫《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股份公司教程》的书引起了他的兴趣,并从此将他引入了价值投资的大门。然而初入股市的他却并没有吃透巴菲特的理念,往往会用错不少,甚至乱用、瞎用。
第二阶段,“突破”巴菲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后,郑万林对巴菲特的态度开始从盲目崇拜转向了质疑:当1999年的519行情引爆了沪深股市有史以来最大一轮牛市后,买啥涨啥让郑万林逐渐迷失了自我,有时甚至在心中质疑:巴菲特的那套选股模式是不是在中国真的失灵了?于是,那两年的牛市中,飘飘然的郑万林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巴菲特。
第三阶段,回归巴菲特。2001年下半年,2000点的泡沫终于破灭了,郑万林也同样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他终于明白了自已是个普通人,不是天才,于是郑万林又重新回到了老老实实傍着巴菲特的老路上。漫漫熊市征途为郑万林检验巴菲特投资理念提供了极好的试验室,并让他逐渐坚定了价值投资的信念。
第二十三章、借助别人的力量赚钱!(下)
更新时间 2012…05…31 17:05:50 字数 2298
第二十三章、借助别人的力量赚钱!(下)
第四阶段,固守巴菲特。2005年至今,沪深股市又经历了一轮熊…牛…熊的嬗变过程,正是在这牛市中,坚定地傍着巴菲特的郑万林终于获得了不菲的回报,同样因为认准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使他在2007年年中就早早清盘,最终帮助他成功地躲过了今年以来的股灾。
照郑万林的话说,傍巴菲特并不是人人都傍得起。要真正傍上去就要向市场交出不菲的学费。“如果一个人在市场上没有输过钱,他会自觉走上价值投资这条路吗?我觉得不太可能。人都是在失败中成长,我也是从看K线听股评这一路走过来的,但最终感觉还是觉得巴菲特的这套理念最靠谱。”
活用巴老选股理念
当记者问傍了巴菲特这么多年,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时,郑万林低着头冥想了片刻,便一字一顿地说道:“第一是不输钱,第二是记住第一条”。郑万林认为,巴菲特在投资上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他的定力,好多人也知道应该怎么赚钱,但他们就是觉得那个太慢,总想投机一下赚一大把,之后再来做价值投资。
然而合适的价位总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出现,其中的问题是:一是你是不是相信这句话;二是你有没有这个耐心。2002~2005年那段时间的A股市场就是在等机会。如果没有真正吃透巴菲特的投资理念,这个等待就会很痛苦,要理解了才会有耐心,比匆匆忙忙操作套在里面好很多。
郑万林接着讲述了他2003年买入太钢不锈(000825;股吧)的例子。在2003~2004年这段时间,钢铁股特别风光,那时钢铁板块与石化、汽车、银行、电力并称为中国股市的“五朵金花”,在中国最漫长的一次熊市中,他们演绎了一波最孤傲最亮眼的大行情。
当时郑万林也对太钢不锈的基本面做了细致的研究,他发现当时国家固定资产和基础建设投入很大,但有很多是重复建设。虽然钢铁企业受益于这种跃进式的国家大建设,业绩十分丰厚,但郑万林认为钢铁股的这种优势无法持久维持下去,国家迟早会改变这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的状况,于是他便在2004年年初陆续将手中的太钢不锈悉数抛尽。果不出所料,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不只是股市再次进入了熊市;钢铁行业由于国家严厉的宏观调控和国际钢材价格的大幅回落,供给出现严重过剩,国内钢企的整体盈利水平已经大幅回落,太钢不锈的股价随之一路下滑。
回想起来,郑万林对自己当年坚守巴老思想,能够横下一条心,坚决抛出估值过高的太钢不锈而感到自豪。“虽然没有在最高点抛出太钢不锈,但就像巴菲特常说的,这点最后的收益就让别人去赚吧,因为他们在赚取这最后一点收益的同时却承担着莫大的风险。”
掌握真谛而不迷信
“曾经有人说,像1000点位置的安全边际,这辈子我们可能只遇到了一次,再也没有第二次了。但是,股市给了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2005年,这样的历史机遇又来了。”郑万林接着讲起了他在上一轮牛市中的投资招商银行(600036;股吧)的精彩案例。
讲到银行股,我们往往会言必称招行。它不是国内最大的银行,却是公认的成长性最好的银行。“这个市场很奇怪,很多便宜的好股票放在那里,许多人却视而不见,偏偏要去寻找黑马股、潜力股。我们看看巴菲特的重仓股,都是可口可乐、吉列、富国银行、华盛顿邮报这些尽人皆知的大白马。而招行在中国股市中,也是标准的白马股。”郑万林笑着说到。
在2005年底,招行的股价只有6元左右,市盈率也只有15倍左右,市净率只有2倍多一点,而像这样的优质银行类公司,国际上应该赋予4倍到5倍的市净率,再加上成长性溢价,估值应该比国际上的估值水平更高,因而也就有了充足的安全边际。
于是郑万林从2006年1月开始一路买进招行,不过郑万林期待的反复震荡低位吸筹的情况并未出现,招行的股价走势事实上是逐波向上,中心价位从6元逐渐上移到了8元。不过考虑到招行整体估值还很低,并且成长性非常突出,尤其是当他预感到4年的熊市积淀即将爆发成一牛市的时候,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买入。
然而2006年5月到8月整整三个月时间内,招行在股改的缺口区域横盘整理,还有一段较为深幅的回落,许多投资者失去了耐心交出了筹码,但郑万林却坚持巴老的投资理念,坚定地拿住了招行,并在跌幅较深的价位加码买入。不出所料的是,从2006年9月开始,招行股价开始大幅攀升,到了年底股价已翻了一倍,而到了2007年,招行更是一飞冲天,当市场乐观气氛蔓延一片的时候,郑万林却再次想起了巴老的忠告——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事实上,我从2007年2月就开始逐渐出货了,在530前就已经清盘了,招行是个好股票,但中国股市的投机性实在太强,我已经抓住了招行价值回归的那部分收益,在股价已经完全偏离基本面的情况下,依然继续拿着并不一定有好的回报,哪怕这个股票是绩优股。”
“那这不是和巴菲特长期持有的理念相冲突了吗?”记者问到。
“并不冲突,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他的投资思想核心理念只有三条,一是你必须把股票看作是一份企业;二是把市场的波动看作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敌人,从市场的愚蠢中获利,而不是参与其中;三是投资中最重要的是看安全边际。他并没有说价值投资就一定要长期持有。”
郑万林扶了扶眼镜,继续说道:“如果你是以‘一份企业’的music146991|3|://stream5。qqmusic。qq。:0/146991。wma|男儿当自强|13|成龙://ctc。qzs。qq。/music/musicbox_v2_1/img/MusicFlash。swf/music角度来看待股票的话,你就不需要太过关注股价的短期波动,而是应更多地关注企业的长期经营预期。如果股价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内在价值,你就应该继续。
第二十四章、等待雨,是伞一生的宿命!
更新时间 2012…05…31 20:17:22 字数 3505
第二十四章、等待雨,是伞一生的宿命!
1。用一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
2。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该带把伞,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就请别开始!
3。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
4。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
5。你在做什么?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么?是我想念她的角度。为什么要把头抬到30度?为了不让我的眼泪掉下来……
6。爱一个人不是向她承诺会对她有多好,而是明知爱的毫无指望,却还一直在那里傻傻地等她……
7。结婚那天你一定要来做我的伴郞,因为我们承诺过要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8。在我的世界里,你依旧纯洁,脏了的只是这个世界…
9。以后你会不经意地想起我,请别忘记我曾那样深深地爱过你……
10。,阳光擦干了我思念你的泪水……
11。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离幸福更近一点吗?
12。我生命里的温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给了你,但是你离开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对别人笑
13。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14。我爱你,没有什么目的。只是爱你。
15。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来了。
16。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17。那些美丽的小鱼,它们睡觉的时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