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村姑的锦绣田园-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怀孕,冯进跟田氏摊牌,虽是贫寒农户,但人家是秀才老爷了,以后搞不好还会有更大的功名,纳个妾红袖添香理所应当!
田氏大着个肚子,含泪忍气吞声认了这个妾室,谁知却被老梁氏从冯老爷子嘴里探听到他原来有个弟弟,二十岁左右去从军就再没回来,想是已经战死沙场,老梁氏就拿这个来说事,硬是说服冯老爷子摆了桌酒席,找来村里老人做见证,让冯进兼祧两房,替冯老爷子的弟弟延续一脉香火,梁氏便顶了二房媳妇的名头进门,一对奸夫淫妇就这么洗白,过了明面成为真正的夫妻!
梁氏进门没多久就生下冯玉文,冯老爷子又欢喜又惋惜,他不是没有孙子,那是他的次子生的,次子冯贵三年前上山打猎不慎跌崖死了,留个孙子给他和冯梁氏。而冯进是长子,又有功名,如今生得男孙却归属冯二老太爷去了,冯老爷子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又因老梁氏吹枕头风,冯老爷子越发对只生了三个女儿没有男嗣的田氏不满,可怜田氏天性温厚老实,言语不多不懂讨喜,每日里放下镰刀又扛锄头只是闷声干活,哪及得梁氏手段迭出,花样翻新不断,冯进自得了梁氏后再不进田氏的房门,田氏就是想生儿子,一个人又怎么生得出来?
一晃这么多年过去,大房小长房始终无子,冯老爷子的怨怼与日俱增,田氏一个女人家,又要顾着田地活儿,又要受着公婆的怨气,日子愈发难过,原本健壮红润的人,生生瘦成木头般,前阵子大女儿锦绣婚嫁不顺差点殒命,田氏已是受了惊吓,又因临近秋收突然遭遇蝗灾,田地颗粒不收,一年汗水白白抛洒,公婆再喋喋不休成天抱怨,田氏急火攻心,终是病倒不起,眼看水米不进气息微弱,三个女儿每天愁苦担心,在自家和村里筹不到银钱给娘治病,只好往别处想法子。
☆、第三章 大姨
半个时辰后,锦绣在两个妹妹半搀半拖甚至锦玉还自告奋勇背了她一程,才来到流木村,田大姨家所在的地方。
按照锦玉、锦云的描述,田大姨和田氏虽是一母同胞,脾气却似乎比田氏通直刚烈,她把田氏因为三个女儿而做出的让步和忍耐当成懦弱,所以很看不上田氏,而田氏也不知什么原因,从锦云出生那时起就不和姐姐往来了。
一年前冯家所在的东山村有姑娘嫁到流木村,田氏被邀请作为女方亲戚女眷,带着锦云跟随送亲队伍来到男方家吃喜酒,大姨看见了她们,虽然没与田氏有什么交流,却塞给锦云很多糖果吃食,锦云才知道自家大姨住在流木村。
这次来是为了跟大姨借钱,锦绣心里还打了另外的小主意!
那个冯家,她是再也呆不下去了!
她不是真正的冯锦绣,受不得冯梁氏比包租婆还要恶劣百倍的嘴脸,那一家子人把她们母女当奴婢使唤的习惯更是令她忍无可忍。
她一个女孩子独自离开冯家不妥当,也不合情理,如果能拉得田氏这个母亲带着妹妹们一起脱离冯家,那就太好了!
但是凭她一个冯锦绣是拉不动田氏的,田氏有点死脑筋,她认为女孩儿没有父族的庇护一辈子就全毁了,这些天病情沉重,也是因为担心锦绣,锦绣擅自退婚,为冯家人所不容,冯梁氏这些天动不动站在院子里大骂锦绣,田氏本就为失了姻缘的女儿忧虑,又害怕公婆恨怒之下会惩处女儿,每日里焦虑不安、急火攻心,一天比一天失去生气,现在已经说起胡话来了,这么下去,肯定支撑不了多久。
田氏健康能干的时候母女们都活得不像人样,可以想见,若田氏一死,姐妹三个会是怎样的下场!
所以,锦绣寄希望于大姨,只要大姨能帮田氏母女脱离冯家,以后的生活,锦绣相信凭自己前世二十几年阅历,怎么也能和家人挣得一口饭吃!
至少,总比在冯家忍饥挨饿还受气受虐要强得多!
锦云还未满八岁,进了别人的村庄有点慌张,左瞧右瞧一时拿不准大姨家到底该往哪边走?
可巧村路上走过来一位扛锄头的小哥,锦绣正想着可以问问路,锦云却惊喜地喊了声:
“大牛表哥!”
好嘛,瞌睡碰到枕头,原来正是自家亲戚!
方大牛看见了锦云,又朝锦绣和锦玉看看,脸上露出笑容:“锦云啊,你咋来了?她们是……锦绣表姐和锦玉表妹吧?”
表亲们大概小时候见过,但隔了这么多年谁还认识谁?方大牛也就是见锦云和她们站在一起,这么猜着的。
锦玉忙上前一步喊大牛表哥,表弟表哥的锦绣暂时喊不出口,只冲大牛呵呵笑两声算数。
方大牛路上捡到三个表姐妹,也不去挖地了,喜孜孜带着表姐妹们回家。
田大姨见着三个外甥女儿,也十分高兴,忙叫大牛去灶下生火做饭,她自己拉拉这个看看那个,笑得合不拢嘴,又给外甥女倒水喝,往各人的水碗里放了两匙蜂糖,说是表兄弟们上山找到蜜蜂窝,熬出来的蜂糖汁,甜得很!
锦绣姐妹也不细品,动作一致端起碗一口气喝光了还要求续水,田大姨看得楞住了。
喝完水喘口气,锦玉锦云就哭着把娘快病死了、她们姐妹去南溪村找爹要钱爹不给的情况说给田大姨听,田大姨气得放声大骂,连连拍打炕床,一张脸涨得发紫。
叫骂声中,敞开的大门时不时从边上冒出一个脑袋,朝屋子里瞥一眼很快又闪开。
田大姨吼了一嗓子,屋外几个人就走了进来。
田大姨的长女次女已出嫁,剩下的三个男娃,分别是十四岁方大牛,十三岁方二牛和十岁的方三牛。
方家三兄弟都长得十分齐整周正,五官面容有六七分相似,神态却不尽相同,大牛到底是长子,朴实而持重,二牛一双眼睛明亮机敏,面带微笑,三牛年纪小,腼腆地躲在二牛身后。
锦云是跟他们认识过的,锦绣、锦玉站起来和表兄弟相见,锦绣心里觉得好笑——方家儿郎这名字取的,如果田大姨再生出男孩,毫无疑问就一直牛下去了!
锦玉和锦云跟大姨汇报:姐姐因为和张家的婚事不顺,被奶和大姑合力推倒撞在石头上,流了很多的血,昏迷了两天才醒,躺炕上五六天才能下地,因为伤在头上,人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精灵,很多事都记不起来了!
几个牛听了很同情地望着锦绣,田大姨又是一阵大骂,伸手拂开锦绣额前流海查看已经愈合的伤口,禁不住红了眼:
“这得怪你娘!冯进要迎娶那梁氏进门的时候我就去冯家吵闹过两回,老梁氏厉害,你爹不是个东西,我早看出你娘在那家里没有好日子过,就劝你娘跟冯家和离,她非但不听我的话,还顺着你爹的意思,不跟我这亲姐姐来往了!她不来找我,也不要我去看她,现在落到这步田地了……”
锦玉哭道:“大姨,我娘快病死了,求大姨救我娘:借我们一点钱,给娘买药吃!”
田大姨伸手抹了抹眼睛,长叹道:“我倒是有几个钱给她吃药,可你们娘儿几个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她要苦到什么时候哟!”
锦绣走到田大姨面前,照着刚才在镇上看见女子们对长辈行礼的样子,朝田大姨福了一福,说道:“大姨,我们这次来,不仅借钱,还想请大姨帮我一个大忙!”
田大姨笑着把她拉回到身边:“你们倒不像我那死脑筋的妹妹,既然肯来找大姨,大姨就不会不管你们,什么事,说吧!”
锦绣看向两个妹妹:“这是我先想好的主意,还要问她们俩同不同意……锦玉锦云,你们也过来吧!”
锦玉和锦云挤挤挨挨走到锦绣身边,拉着她的衣角,田大姨轰走三个儿子,锦绣姐妹和大姨坐到一起,谈了一晌。
☆、第四章 冯家
在方家吃过一顿饱饭,到下晌姐妹三人离开时,田大姨让方大牛套了牛车,先拉她们姐妹去到镇上,按照方子捡了几副药,然后再回东山村,车上还装了一袋二十斤杂粮面,是粟谷和高梁以及少量麦子混在一起碾碎合成的,田大姨用这种面蒸窝窝头,很好吃,想节省的话也可以煮糊糊,比冯家日常煮的黑面糊糊好得多了!
冯家只有七八亩田养那么多人,田大姨家十二亩好田,旱地也有七八亩,两个女儿又都出嫁了,只五口人粮食管够吃还能卖些,今年便是秋收蝗灾无收,光靠夏粮她家也不缺吃的,田大姨对锦绣姐妹说:这袋粮食不用说进门就会被你奶收走,但她好歹得拿这些面煮一两顿好的给你娘吃!等以后……大姨每年怎么省也能省出你们母女半年粮!
锦绣十分感激,心里叹息:田氏有这么好个大姐,怎么就不懂抱大腿咧?
来的时候累死累活,回去却有牛车坐,锦玉、锦云两个舒服得直打瞌睡,不过也难为她们,小小年纪夜里就不能睡个囫囵觉,得轮流起来照顾生病的田氏。
锦绣让她们伏在面袋上睡,自己和表弟方大牛闲聊起来。
比起外界消息一概不通的锦玉和锦云,在邻村读过几年私塾,又经常去镇上走动的方大牛知道的事情可太多了!
锦绣这才了解到:这个年代叫大夏,国号康德,皇帝复姓南宫,南宫皇朝已历经二百多年!当今在位三十六载,先太子去世多年,刚刚册立了新太子,是战功赫赫的六皇子!
锦绣问方大牛:“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方大牛道:“咱们兴福县城衙门那条街有布告,县官亲自出来念给大家听的,普天同庆啊!我去我二姐家住了几天,刚好听到了!哦,我二姐就是你二表姐,她嫁在县城!”
“是这样啊,那县城离咱们这儿远不远?”
“不算远,就二十多里路。嗯,离你家是远了点——你家到镇上十几里,再往县城去,可不就要三十多里。”
锦绣摸了摸耳朵,东山村到方石镇才十几里么?怎么感觉好远,早上她跟着两个妹妹走得累死,总也不到!
流木村就在方石镇边上,所以,从流木村到东山村也是十几里,牛车走着走着很快就到了。
牛车进到村里,村道上过往的人看见锦绣姐妹几个坐着牛车回来,都好奇地问一两句,锦绣特意大声说:“我们去大姨家借粮食,这是我方家表弟,送我们回家来了!”
村里大婶大嫂们听了,就议论起来:“田氏病得越来越重,听刘婶子说,冯老奶不但不给钱买药,连一口好吃的都不舍得给,那大碴子黑糊糊病人哪里咽得下啊?”
“你看看牛车上那袋米粮,还有几副药包,总归是骨肉相连的亲姐妹好啊!”
“就是,还得锦绣大姨给了钱才能买到药,唉!”
“冯老奶母女几个太厉害了,样样克扣,怪人家田氏不生儿子,秀才老爷都兼给二房了,那二房小梁氏长得妖精似的,把秀才老爷看得死紧,分明就是不想田氏生儿子!这样一来,等那三个闺女全部出嫁,这家当还不都是她冯老奶亲生孙子的?”
“哎呀,你一说,还真是这样的呢!”
“可不就是么?”
“那老婆子也太毒了!怎么说田氏也替冯家生了三个闺女,一嫁进冯家就辛辛苦苦干活,白天下田,夜里搓麻线,大着肚子也不得闲,生完孩子才几天就下地干活……这过的什么日子哟,我可是受不了!”
“谁受得了?咱们村也就她们冯家这样儿,平白无故搞什么‘兼祧’?这是有万贯家财没人继承呢还是怎么地?穷得饭吃不饱,净瞎折腾!”
……
村道上石板凹凸不平,牛车得慢慢行走,锦绣把那些议论一句句听进了耳里。
牛车在冯家院门前停下,方大牛扛着面袋进了院子,果不其然,被冯梁氏拦下,皮笑肉不笑地和方大牛说了两句话,就拉着他直接把面袋扛正屋去了。
冯家院落挺大的,中间空地足有一亩多宽,夯实了地面,往常打回来谷物麦子什么的就堆放在那里脱粒。五间正屋和七间东厢房全是泥坯墙盖着黑瓦,是冯老头、冯梁氏和他们所生子女住的,田氏原先跟着冯进也能占住正屋一眼瓦房,后来要迎娶梁氏,那眼房改做洞房,田氏母女就被挤到西厢两间茅草屋里去住。
西厢除了田氏母女的两间茅草屋,过去就是柴草棚,再过去是牲口棚和圈养鸡鸭的地方。
锦玉锦云看到面袋被冯梁氏拦截了去,难过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锦绣安抚地拍拍她们,没有作声,反正那面袋要真扛到西屋,她们也没法弄熟了吃——冯梁氏以西屋是茅草屋防走水为由,不准她们随便烧火,连盛水喝的碗都只有两只,锅就更加不会有!厨房统一煮饭统一分食物,你赶不上趟那就没得吃!晚上的热水嘛,只给半桶,说是家里柴草不多,不准浪费!
而那柴草棚里推放的柴木,哪一根不是锦绣姐妹从山上打回来的?
冯梁氏在家倒也罢了,她只要走出院门,厨房是要被锁起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粮食有什么用?
田大姨给那么多米面,只希望今晚和明天田氏能喝上一口带点粮食味道的糊糊!
冯老爷子坐在正屋堂上,看见方大牛扛着面袋进来,就和他客气了两句,并让小女儿柳花给方大牛倒茶,方大牛接下却没喝,端着出门给了锦云,锦云在大姨家吃窝窝头的时候啃多了咸萝卜干,一路上直喊渴。
在自己家里喝到表哥端来的茶水,锦云就算年纪小也觉得怪怪的,被锦玉瞪了两眼,她还是把茶喝光了——实在是渴嘛!
方大牛又走到西屋门口朝里边喊了两声二姨,田氏躺炕床上迷迷糊糊哪里应答得他?锦绣姐妹只说屋里暗,不用他进去探看。
把方大牛送出院门,锦绣叮嘱他路上慢点儿,姐妹仨看他赶着牛车转过拐角才回屋。
晚上,冯梁氏果然拿那杂粮面蒸了窝窝头,煮了一大锅灰白色的糊糊,院子里飘散着麦香,冯枣花的两个半大小子和一个八岁闺女挤在厨房门口,冯梁氏纵容外孙,没开饭就让每人抓了个窝窝头香香喷喷地啃着。
生病的田氏不能上桌,分得小半碗面糊糊和一个窝窝头,冯梁氏说病人胃口不开,盛多了又吃不完糟蹋粮食。
锦绣也不能上桌,她擅自退婚不上花轿,张家来闹,冯梁氏被迫退还十五两银子聘金,冯桃花就巴望着那笔银子置办多些嫁妆,冯柳花想分点银子买新衣裳穿,冯枣花自然也想有点好处……冯锦绣的任性执拗让母女几个梦想破灭,她们把冯锦绣恨得要命,哪里容得她在跟前碍眼?
也给她一碗糊糊一个窝窝头自回屋去吃。
锦绣倒是乐意得很:才懒得跟他们一窝蛇鼠共桌吃饭,她还嫌他们倒胃口呢!
中午在大姨家吃得太饱,锦绣便放下自己的饭,先去喂田氏。
田氏大多时候都在沉睡,醒也只醒一小会,醒来就哭泣,喊着:“锦绣!锦绣我的儿啊!”
锦玉和锦云只当娘是担心大姐被爷奶赶出门,因为爷奶说那句话的时候娘清醒着,当时就想翻身下床爬过去求爷奶饶过大姐。
锦绣心里却惴惴:莫不是母女连心,田氏感应到她的长女其实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吧?
叫了几声娘,田氏才睁开眼睛,锦绣就把她后背垫高些,然后一口一口喂她喝糊糊,半碗糊糊只喝了一小半,问她要不要嚼两口窝窝头,田氏摇头。
锦绣就说:“娘,你得多吃些垫垫肚子,一会要喝药的。”
田氏喝了几口热面糊糊,人也清醒些,弱弱问道:“哪来的药?是……你爹?”
锦绣看着田氏眼里闪出几点希望的光芒,毫不留情地就给她浇灭了:
“不是爹!我们姐妹三人去找爹的时候,爹正和婶娘吃早饭,婶娘见了我们就不高兴,爹把我们骂了一顿赶出门,连口吃的都不肯给,更别说钱了!我们实在没法子,才去找大姨,是大姨给了钱买药,还让大牛送我们回家,又送给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