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伪村姑的锦绣田园 >

第17章

伪村姑的锦绣田园-第17章

小说: 伪村姑的锦绣田园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弟,通常招朋引友玩聚会的也是那些富家同窗,林友容得了邀请去参加同窗聚会,比较远的,回来就送他一只食盒,里头装吃食防路上肚子饿,冯柳花在林家见过这种食盒,此时就该她卖弄起来。

“啥好吃东西?拿来奶瞧瞧,也让你爷尝个新鲜!”

冯梁氏拍拍手上的栗子屑,走过来就抢锦玉的食盒。

锦绣领方大牛赶紧进了茅草屋,方大牛放下东西只喊得一声二姨,锦绣就推他出去:

“把那食盒抢回来,就说是你娘专程送给我娘的!”

福喜来酒楼的点心和菜式,自己娘和妹妹都没尝过,怎么可能让冯梁氏母女几个先进嘴!

冯梁氏正和锦玉拔河比赛,方大牛赶过去二话不说把食盒给抱了过来,笑着对冯梁氏道:

“对不住了老太太,不是什么好东西,里头就几块点心,我娘特意买给二姨和表妹的!”

说完转身回了茅草屋。

冯梁氏气得够呛。

冯柳花哼了一声:“这种食盒有钱人家才会用,他家能有几个钱?定是锦绣和锦玉卖了松茸猴头菇,乱花钱在酒楼里买吃食……娘!镇上那两层三层高的酒楼可出名了,听春枝她哥说里头的菜和点心是真贵,可也真好吃!我们都没尝过呢!”

铁花揪着冯梁氏的衣袖,冯玉珍也眼巴巴看着奶奶,冯梁氏就道:“你们且等着,我这就去拿几个来你们吃!”

屋檐下削竹皮编篓子的冯老爷子咳嗽一声:“不准去!”

冯桃花道:“爹,你这样惯着她们可不行!”

“你们懂什么?我说不准去,就不准去!那篱笆院子,以后你们娘几个谁再大咧咧跨进去一步,我打断她的腿!”

“爹,你这是怎么啦?”

冯梁氏指着冯老爷子跳脚骂:“个死老头子啊!你今儿个是为了那母女几个要打压我了是不是?我嫁给你这些年,吃糠咽菜生儿育女,辛辛苦苦操持这个家容易吗?一点点事儿你就打断腿,打断腿,你来啊,你倒是打啊?索性杀了我得勒!”

……

屋子里母女几个根本不去听外头怎么吵嚷叫闹,田氏满面笑容,拉着方大牛问东问西说个没完,锦云左手一个红豆椰丝酥右手一个肉松香蒜卷,嘴里还咬着个蜜汁小麻球,大快朵颐,欢乐无比!

看得锦绣和锦玉也是心满意足——要是食盒让冯梁氏抢去,锦云即使最后能分到一两个,哪还有这样的从容快活、幸福欢喜?

锦云喂田氏也吃了几个点心,田氏边吃边赞,一个劲让大牛吃,又喊锦绣锦玉,这三人在田大姨家已经吃够了,现在还不饿。

田氏把两碟菜盖好,留晚上吃,拿干荷叶包了五六个肉松花卷、莲藕蜜糖糕、枣泥山药糕以及七八个蜜汁小麻球,交给锦玉:待母女们送方大牛出去时,让锦玉递给冯梁氏。

锦玉现在也调皮起来,冯梁氏眼鼓鼓看着她,她硬是不把手上荷叶包递出去,而是多走几步,到屋檐下递给了冯老爷子。

气得冯梁氏拍手大骂,这时候方大牛已经出院门,赶着牛车走了。

冯老爷子问锦玉:“你们去你大姨家啦?”

锦玉答:“在镇上遇见方家表哥和大姨,他们在卖菜呢,方家表哥就送我们回来。”

冯老爷子又问:“那些,卖得多少银子?还是给的银票?”

锦玉:“是银票,这次得了……六十两!娘说攒着,给我姐攒一份厚厚的嫁妆!”

冯老爷子听了一顿,随即点头:“对对!银子先攒着吧!自从张家那事以后,你姐名声是不大好听。也不担心,你爹可是秀才老爷,多少人愿意和他攀亲!等你爹回来,爷让你爹替你姐做打算,咱再寻一门好亲事不难的!”

锦玉刻意小声,冯老爷子也不大声,两人在屋檐下讲话,隔着七八步远,冯梁氏母女几个楞是没听清楚。

等锦玉一走,一群人就围上了冯老爷子,被冯老爷子拿篾条一顿抽,作鸟兽散,冯家院子里一下午都是回响着冯梁氏尖利的叫骂声。

篱笆院子里的母女们并不理会,锦绣姐妹又搬了大铁锅出来架石灶上,砍柴烧大火,一边把昨天带回来的一麻布袋豆梨倒出洗净,用柴刀削果皮去梨核,用石窠舂梨肉,田氏问明她们要制作秋梨膏,并不惊奇——自家女儿洗衣皂什么的都做得出来,再做个秋梨膏也不奇怪!

☆、第三十二章 秋梨膏

铁花铁锁在篱笆院跑进跑出偷鸟梨吃,发现锦绣摘的鸟梨特别好吃,就宣扬出去,结果冯梁氏拿个篮子来舀了半篮去。

锦绣在屋里“写方子”,田氏帮着削果皮去梨核,锦玉在舂梨肉,看火的锦云拦不住冯梁氏,眼睁睁看她把梨子端走,气得要命却无可奈何。

洞天生长的豆梨哪有不好吃的?果肉脆甜,味道比正经梨子好了不知多少倍,冯梁氏母女吃着好极了,认为可以舀多点留在家时不时嚼着解馋,即使当礼品送亲戚朋友都拿得出手,冯桃花想送点给未婚夫家,柳花想拿几个给好姐妹尝尝。

于是冯梁氏又来!

这回可不行了,篱笆院没有门,拿别的东西挡也挡不住人,田氏急中生智,搬两捆柴架到当门处烧起一堆火,也不干什么,专烧那些梨核和果皮,被煨熟的果核果皮散发出甜香气息,飘满整个院子。

冯梁氏进不来,隔火指着田氏大骂,骂她连个鸟梨都舍不得给老人吃,不孝不贤,又骂她心狠心毒,那果核果皮宁可烧了都不给两头猪吃!

田氏早听惯这些叫骂,不当回事了,闷声不响地再往火堆里加进一捆柴,让火势更猛些,然后才走开去继续干活。

柴火,她女儿砍了一大堆,随便烧,等这些柴烧没了,她身子骨也足够强壮了,能够上山去挑回更多的柴火!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吃了几副药,又吃了四五只鸡,天天白面窝头白面糊糊,还有女儿采的野味山珍滋补,田氏现在感觉身体好得很!

女儿们像是一夜间突然长大,一个个比当娘的有胆色,也更要强,有这样的女儿,她怕什么?她现在巴不得快点离开冯家,带着女儿住进自己的屋子,过自己的日子去,再不要看见这些冯家人!

火光和冯梁氏的叫骂声引出冯老爷子,走到篱笆院边扒着缝隙问锦云这是干啥?

锦云告诉他:“我姐要做梨膏,可是奶和铁花总来抢鸟梨,再抢就不够做梨膏了!我娘拦不住,就烧了一把火,左右那些果核和果皮没处扔,烧了做肥料也好!”

冯老爷子听了,既心疼那些柴,也心疼果皮果核——猪圈里两头猪饿着呢,给猪吃多好啊!

又去骂冯梁氏不会做人,冯梁氏递给他一个鸟梨:“你瞧瞧,这么好吃的东西,她们不给我们吃,偏拿去糟蹋!我是她婆婆诶,她不该孝敬我吗?多拿几个就给我放火,还反了她了!”

冯老爷子拿着鸟梨咬一口,顿时瞪大了眼,拿着那粒梨子左看右看:这是鸟梨吗?咋这么好吃?清甜又酥软,一咬一口甜汁,正经六月梨都比不得它啊!

冯老爷子看向篱笆院子的目光又深沉几分。

处理好的梨果全部倒入铁锅里熬成糊状,锦绣就让娘和妹妹们停下,回屋做晚饭吃,至于那锅梨果糊糊,晚上还得微火炖一阵子,明早上起来就成了!

午时给冯老爷子送过点心,晚上的两碟菜,田氏就不让送了,由着女儿们吃个痛快。

田大姨要了梅菜扣肉和葱姜烧牛柳,留给锦绣姐妹的是盐水桂花鸡和糖醋鱼。

桂花鸡放进锅里蒸一蒸,端出来只觉浓香扑鼻,田氏怕冯梁氏她们又跑来闹,有点紧张地催孩子们快吃,锦绣好笑地说:“放心吧,现在爷不想让我们搬走,就不会让她们再闹得难看,如果真要来那也是爷一个人来,给他两块就是了!”

结果冯老爷子没有来,母女们吃得很愉快。

吃过饭刷洗完碗筷,娘儿几个做了会针线,说一阵子话,就洗洗睡了。

半夜,锦绣照例要进洞天修练两个时辰的心经,顺便把那锅梨果糊糊带进洞天,再补充加工完成最后的工序。

然后又制作了些洗发水、沐浴露出来,装进今天镇上买回来的普通白瓷瓶里,装竹筒显得太原始了,洞天里的青花白瓷瓶又显得太过高档珍贵,这样就比较好,方便拿用方便送人,当然要送也只送亲近的、值得送的人。

在院子里屋里屋外略作收拾,扫一扫根本没什么灰尘落叶的地面,就走出院子,去看长势极好的小型核桃林(才两排六株),柠檬树被放进杂木林去了,也长得挺好。

走到果林摘了两串荔枝吃,望着满树硕果,心里想得抽个时间,把这批果子全摘下,让果林再长新果。

这么多果子,可以做蜜饯、果露、果脯果干什么都好,果核果仁得榨油,葡萄还可以酿酒,手工作坊就有榨油坊和酿酒间,笔记本上都有详细记载,总之处理好收进贮藏室,什么时候想吃用都方便。

吃着荔枝一路走到田野,眼前情形让锦绣吃了一惊:自己种的那些东西,长这么高了!

没有经验,种子下得混乱了,植株是全部生长出来,却东一片西一片,这里一撮那里一撮,感觉可以玩连连看——把这片和那片相似的拖在一起,再把那撮和这撮同样的点一点,归类起来……

种的是稻谷、高粱、麦子、豆子(不知道什么豆,反正有豆荚)、花生、玉米、土豆、红薯芋头还有……棉花!

是棉花!绝对是棉花!她见过的!

锦绣激动了——自己种出棉花,多种几块地,今年冬天就可以有棉衣穿有棉被盖了哟!

集镇上棉布比较贵,从布店老板娘的话里了解到,这个年代棉花仍停留在南方搞不好还在海南岛一带种植着,棉花种子和种植术尚未传入中原和北方,但粗织、细织棉布甚至是棉花制成的棉被已陆续由商人们贩送过来卖了,棉布透气暖和又柔软被人们所知,相对富裕的人家也能买得起棉布穿用,只是用棉花制成的棉衣和棉被,很多人还用不起!

富人们冬天可以盖蚕丝被穿蚕丝夹衣或皮毛衣裳,穷人家以及家境较好的中等人家御寒就只能穿木棉、木絮填充的棉衣,棉被也是如此,甚至还有人家用的棉被是秸杆加工编制成的,外边套上麻布套子,盖起来悉索作响,据锦玉锦云说,冬天田氏母女就盖这种东西!

有了棉花,这个冬天就可以盖上温暖柔软的棉花被了!

至于棉布衣,眼下还是得先买着穿,等仔细研究过洞天笔记里的纺织工艺再说,慢慢来!

空旷肥沃的田野只种了这么一小角,锦绣觉得自己好没用,就跑回小院,再抓了些种子出来,扛起锄头劳动去!

今天种地,明天再进来,就关进书房专心研究学习一番,不然什么都是一知半解,什么都做不好,太差劲了!

锦绣暗自想着。

第二天一早,锦绣还在睡回笼觉,锦玉先起了床,梳头洗漱过后,跑去揭开锅盖,顿时一股暖暖的馥郁香气充溢着整个茅草屋,逐渐散出屋外!

看着那凝结成半透明状的莹润膏体,锦玉惊喜地喊:“姐!姐!秋梨膏成了!”

田氏和锦云也爬起来,田氏制止道:“小声小声点!这会不怕人来抢了是吧?”

锦玉忙捂住嘴,眼睛却笑得弯弯的。

田氏和锦云也忙去看那锅秋梨膏,满脸的惊奇欢喜。

锦玉去推锦绣起来,锦绣眯着眼说道:“那些白瓷瓶昨天不是洗干净晾好了吗?把秋梨膏灌进去塞上软木塞,就跟药铺里卖的一样了!”

锦玉去灌秋梨膏,见田氏和锦云站旁边看得高兴,就笑着让她们拿碗来趁热吃点:

“刘掌柜卖的秋梨膏可贵了,一瓶儿要六百文钱呢!这种秋梨膏能治咳嗽、润肺又滋补!你们看姐又放糖又放蜂蜜,还加了几味补血补气的药材!我们自家做的,肯定比药铺的好得多,又不用花钱,娘你一天吃一碗都成!”

田氏噗地笑了,锦玉可一点不觉得自己是在黄婆卖瓜。

锦云早端了碗来,锦玉给她们一人舀一勺,一大一小品味着,连连点头:

“好吃!能当糖糕吃了!”

锦玉笑着:“自然好吃,滋补又养身防病!娘你要天天吃!”

“好。自家做的,你们也吃!这秋梨膏放不得久吧?”

锦玉想了想,答道:“只有秋天鸟梨才好摘取,秋梨膏也只在秋天做,秋天天气转冷,冬天下雪结冰,能放到二三月天的吧!”

田氏就道:“这么好吃,等你大姨来了送她些。”

锦云道:“也送两瓶给我姥爷!”

田氏和锦玉刚想答应,屋门被拍响了,冯玉珍在外头喊:“大伯娘!姐!我爷让我来问:是那秋梨膏熬好了吗?也让爷尝尝!”

锦玉和锦云抿起嘴儿,一齐看向田氏,田氏叹了口气:“咱们一天出不去,就得孝敬着,终究是你们的爷!开门吧,给舀一碗去!”

锦云开门让冯玉珍进来,冯玉珍了个大海碗,看得锦玉头疼!

最后还是盛给她了,冯玉珍小心地端着走出去,刚到篱笆院门口,就被冯桃花夺了去。

冯玉珍哭闹:“三姑你要不要脸?抢我的做什么?”

冯桃花踢她一脚骂道:“就兴你冒顶你爷的名号去骗吃喝,不兴我抢?死丫头!”

“这个秋梨膏是我跟大伯娘要来给我娘吃的!我娘身子弱,吃这个能补身子!”

“要补回你姥姥家补去!”

“你还我的秋梨膏!”

“滚开!”

咣啷一声,冯玉珍不知砸烂了什么东西,之后就滚地大哭,冯梁氏跑出来尖声叫骂……冯家院子又是一团乱!

茅草屋里母女几个也沉默了:竟然被冯玉珍骗倒,盛了一大碗的秋梨膏去,结果不是给冯老爷子的,而是……

锦玉又生气又无奈,田氏让锦云把门关起来:“这回谁来也不开!”

但她食言了,半个时辰后,冯老爷子亲自来敲门,看见排列在炕桌上的二十瓶秋梨膏,他一手两个,拿走了四瓶!

走到门口还转脸看了看里间,对田氏说:“叫大姐儿起床了,别学懒,睡惯了将来嫁去婆家咋办?”

一副端方严正的家公、祖父派头,田氏却头一次看不惯这老头儿,感觉心里堵闷得慌。

☆、第三十三章 量屋基

锦绣起来后,锦玉哭丧着脸跟她说起这事,锦绣道:“就他们那样厚脸皮,我们防不胜防,拿就拿了。等我们搬走,他们不会再有机会占我们便宜!”

锦云道:“姐,秋梨膏很好吃,咱们再去摘些鸟梨来,再做些留着!”

锦绣点头:“上山遇到了就摘回来做,可这鸟梨也难摘着呢,有的树上只有几颗,有的树又太高,我那天遇着的正好是果子挺多的。”

田氏道:“鸟梨鸟梨,那是鸟儿们吃的果子,被叮坏了就落到地上烂掉,树上也不剩多少,若是太高的梨树,你们可不要去爬,知道吗?这十几瓶,只给你大姨、姥爷几瓶,余下的,收着自家慢慢吃用!”

锦玉和锦云就赶紧把瓷瓶收了起来。

吃过早饭,锦玉问:“娘,今天大姨和姨夫要来,我和姐就不去山上了吧?”

田氏道:“昨天你们姐妹上山,山路还滑不滑?”

锦绣和锦玉同声答:“不滑了。”

田氏就说:“量地的事,你们女孩儿也不懂,到时你大姨和姨夫来,说不定你大姨还带着你姥爷来,可能会跟你爷你奶起争执,又有村长和村老们在场,你们姐妹帮谁说话都不好。要不,你们还是上山?不用进深山,也不一定采到什么好东西,在半山腰转转,避过一晌就回来。”

“那娘你一个人行不行啊?”

“哪是我一个人?到时怕我都不用出声,全由你大姨和姨夫去做!”

锦云忙问:“那我呢?我也和姐姐上山去?”

锦绣说:“你跟着娘吧!到时吵起来,人家要你表个态,帮爷还是帮娘?你只管抱着娘装软弱就行了,左右你还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