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4-中国人三书-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督教教会宗教的教会,说:“爱基督。”中国孔子的国家信仰的教会,也就是每个家庭的祖先排位说“爱你的父母”。圣保罗说:“让每一个人都唤基督的名,远离不公正。”而写于汉朝的《孝经》一书的作者,类似于基督的中国人说:“让爱父母的人远离不公正。”
简单地来说,中国的儒教的本质、动力、真正的启示之源是“对父母的爱”孝顺,以及祖先崇拜仪式,正如基督教教会宗教的本质、动力、真正的启示之源,是对基督的爱,国家信仰。
孔子说:“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孔子还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属矣。”这就是中国的国家信仰——儒教,唤醒和点亮人们的启示或者活的情感,从而使得他们遵守道德行为准则的方法。正如世界上所有伟大宗教里面最高最重要的道德行为准则就是畏惧上帝一样,对皇帝效忠的绝对责任是所有这些法则中最高最重要的一条。
换句话来说,基督教的教会宗教说:“畏惧上帝,服从他。”而孔子的国家信仰——儒教说:“尊敬皇帝,效忠他。”基督教教会宗教说:“如果你畏惧上帝并服从他,首先要爱基督。”孔子的国家信仰——儒教说:“如果你想尊敬皇帝并效忠他,首先要爱你的父母。”
现在我已经给大家揭示了,中国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这2500年没有心灵和头脑冲突的原因。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呢?其原因是中国人,中国的普通大众,没有我所说的欧洲词义上的宗教需要感,而中国人没有宗教需要感,是因为中国人在儒教里有某种东西可以取代宗教。这种东西就是我已经向大家说过的,孔子在他给中华民族的国家信仰里教导的对皇帝的效忠的绝对责任的原则——名分大义的荣誉法典。
我说过,孔子给了人们国家信仰,教导他们对皇帝的效忠的绝对责任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
因此我觉得,因为孔子与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中国人的精神,非常相关,探讨孔子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所做的事情是必需的。因此我想告诉大家,你们也会从我所说的话里理解到,中国人,特别是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有意地忘记并放弃了他曾经效忠的荣誉法典——中国孔子的国家信仰的名分大义,即对皇帝或者元首效忠的绝对神圣责任,这样的中国人已经没有了中国人的精神,失去了他的民族和种族的精神。因此,这样的人也就不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最后,让我简单地总结一下我们讨论的题目——关于中国人的精神或者真正的中国人,我想要说的一些话。正如我说过的那样,真正的中国人,是过着具有成人的理智同时具有孩子的单纯心灵的生活的人,灵魂和理性的恰当结合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现在,如果你考察中国人的心灵在第一流的艺术文学作品里的产品,你会发现正是灵魂和理性的恰当结合,让这些作品赏心悦目。马修·阿诺德对荷马诗歌的评论也适合于中国所有第一流的文学,“不但具有深刻触动人性本心的力量,这是伏尔泰不能企及的弱点,也具有伏尔泰那令人惊异的朴素性和理性。”
马修·阿诺德称这位最好的希腊诗人为富有想象力的理性的女祭司。正如在最好的标本、也就是在他们的艺术和文学的作品里面看到的那样,中国人的精神正是马修·阿诺德所说的富有想象力的理性。马修·阿诺德说:“后来的异教徒的诗歌依靠感觉和理智生活,中世纪基督徒的诗歌靠心灵和想象生活。而现代精神生活,当今的现代欧洲精神的主要因素,既不是感觉和理智,也不是心灵和想象,而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智。”
如果马修·阿诺德所说的,今日欧洲人民的现代精神的因素是富有想象力的理性是真的,那么你就会发现中国人的精神对欧洲人有多么巨大的价值。这种精神就是马修·阿诺德所谓的富有想象力的理性。我觉得,它非常有价值,非常重要,值得研究、理解、热爱,而不能忽视、轻视、试图毁灭它。
在我最后作结论前,我想给大家一个警告。我所谓的中国人的精神,不是科学,哲学,神学,或者什么主义,比如勃拉瓦茨基夫人(1831-1891,俄国人,1875年l1月17日在纽约创立了接神论协会)或者贝赞特夫人(1847-1933,英国接神论者。1907年当选为接神论协会主席)的神学或者主义。中国人的精神甚至不是心理活动,它是一种大脑和心灵的活跃运转。
我想说,中国人的精神是心灵的状态,灵魂的性情。大家不能像学速记或者世界语一样学习它,简而言之,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心态,或者用诗人的话更为贴切——一种宁静祥和的心态。
《中国人精神》中国人的精神(17)
最后,请允许我为大家朗诵胜过我本人说过的或能说的任何言词,非常中国化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几行诗,诗中描述了中国人的精神中宁静祥和的心态。这几行英国诗向大家呈现了中国式人性里灵魂和理性的完美结合,是我力所不及的,以及赋予真正中国人无以言表的文雅的宁静祥和,华兹华斯在《丁登修道院》这首诗里说:
同样,凭借它们
我还在更高尚的方面
得到别的馈赠:祥和的心态
让神秘的重负,
让整个难以了解的世界给予的
沉重恼人的负担,
得到缓解:——在宁静祥和的心态下
柔情引导我们前行,——
直到我们的肉体的呼吸
甚至血液的流动
都停下了,我们的身体已经
熟睡,成了活的灵魂:
我们的眼睛在和谐的力量下变得宁静,
在快乐的力量下变得深逮,
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
在宁静祥和的心态下,中国人看清了万物的生命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精神》中国妇女(1)
在谈到是否准许一个男人和他亡妻的妹妹结婚的法案时,马修·阿诺德(1822—1888,英国批评家)说:“仔细考虑这件麻烦事,谁会相信,当女性天性、女性观念以及我们和她们的关系出了问题时,优雅敏悟的印欧种族,发明了缪斯女神、骑士精神、圣母玛丽娅的印欧种族,却发现这个问题的定论出自拥有七百个妻和三百个妾的贤明国王统治下的闪族人。”
在这里;我想从前面的这些话里引出的词是“女性观念”。那么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中国人的女性观念?什么是中国人的女性天性的观念以及她们与那种观念的关系?
在阐述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说,虽然我敬重马修·阿诺德,尊重印欧种族,但是马修·阿诺德用他们最贤明的国王有大批妻妾这个事实所描绘的那般恐怖,来形容闪族和古希伯莱人的女性观念是言过其实的。因为古希伯莱人的女性观念,就像我们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找到的那样!“谁能找到贞洁的女人?她的价值远胜红宝石。她的丈夫安心信赖她。天没亮她就起床了,给家人准备食物,给姊妹准备嫁妆。她扶着纺锤握着卷线杆。下雪了她不会担心家人,因为她的家人穿着大衣。她言谈明智,语调亲切。她照看家人,她不吃闲饭。她的孩子成长并祝福她,她的丈夫祝福并赞美她。”
我认为,闪族人的女性观念,不能算恐怖,不能算糟糕。当然它不像印欧种族的女性观念,像圣母玛丽娅或者缪斯女神那么脱俗。
但是,我认为必须承认,在房间里作为画像挂起来,圣母玛丽娅和缪斯是再适合不过的,但如果你把扫帚放在缪斯手里或者让玛丽娅进厨房,我能确定你的房间会一团糟,早上起来你多半也会没有早餐吃。
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假如希伯莱人的女性观念无法和圣母玛丽娅或者缪斯相比,那么我认为,它能很好地和现代欧洲的女性观念以及今日欧洲和美国的印欧人种的女性观念相比。
我们暂且不讨论英格兰的妇女参政论者。我们把古希伯莱人的女性观念和现代小说里的女主角的女性观念做个比较,例如小仲马的《茶花女》。顺便说一点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在目前赶时髦的中国,在所有翻译成中文的欧洲文学作品中,小仲马的这部将污秽堕落的女人看作超级女性理想的小说,尤为畅销,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本法国小说的中文译名为《茶花女》,有的地方都已把它改编成了戏剧,在中国的大江南北的剧院舞台都比较叫座。
现在,如果你将闪族人的那一心只要丈夫穿得体面,自己却不怕雪冻的古代女性观念,同今日欧洲印欧种族的女性观念——没有丈夫、就不用关心丈夫,只要将自己打扮得华贵体面,还永远胸前放一朵茶花,却奢靡而终的茶花女相比,那么你就会懂得真实的文明究竟是什么,什么是虚伪的和华而不实的文明。
当你把手拿纺锤、指握纱杠、操持家务、不吃闲饭的古希伯莱女性观念,与指按琴键、手把鲜花、身穿黄色紧身衣、头戴金银首饰、在儒学联合会大厅的混杂人群之前搔首卖唱的那些现代所谓妇女相比,比较这两种女性观念,你只会发现现代中国的女性观念,与真正的文明是相悖而行的。
现在请大家看到我们的问题:什么是中国的女性观念?我认为,中国的女性观念与古希伯莱的女性观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至于它们之间的一个重要差别我之后会论及。
为什么说这两种观念是一样的?因为它不是挂在房间墙壁上的一幅画,也不是一个男人用整个生命去爱抚和崇拜的一个女性。手拿扫帚打扫房间的形象才是中国的女性观念。
其实,在中国书写文字中,表示妻子的汉字“女帚”,其根本的意思就是一个妇女和一把扫帚。在正统的中国人那里以及我称之为官方统一的中国人那里,妻子就意味着供应房的主人——厨房的主妇。
确实,—个真正的、而非华而不实的文明人的女性观念,比如古希伯莱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基本上与中国人的女性观念是相同的。主妇、管理家务的妇女一直是真正的女性观念。
这里,我想讲得更为详细些,就中国的女性观念从最早的时候传承下来的样子,可以归纳为“三从四德”。那么,什么是“四德”呢?它们是:第一是妇德;第二是妇言;第三是妇容;第四是妇功。
《中国人精神》中国妇女(2)
妇德是指谦恭、欣悦、贞洁、坚贞、整洁、不可指责的行为和完美的举止,而不是指具有非凡的才能智能;妇言是指言辞谨慎,从不说粗鄙或强暴的言辞,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而不是指雄辩或诱人的谈吐;妇容是指个人在穿著打扮上清洁而无可指责,而不是指面容的美丽或漂亮;最后,妇功是指勤于纺工,而不浪费时间在嬉笑上,尤其当家里有客人的时候,要在厨房里准备好干净卫生的食物,而不是指什么特殊的技能或能力。这就是一个妇女行为的四个基本要点,记载于汉朝大史家班固之妹曹氏班昭所著的《女诫》一书之中。
那么,中国女性观念中的“三从”是什么呢?实际上,它们指的是三种自我牺牲或“为别人而活”。换句话来说,当一个妇女未嫁时,她为其父而活;嫁了之后,则为其夫而活;成了寡妇之后,则为其子而活。
实际上,一个中国妇女的主要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活,也不是为社会而活,也不是成为一个改革者或者女性情感联合会的主席而活,更不是作为一个圣徒而活,也不需要为这个世界作出贡献。简言之,中国妇女的主要目标就是做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和好母亲。
我的一个外国的女性朋友曾写信问我,她在信中写道:“你们中国人是不是像伊斯兰教徒一样,认为妇女是没有灵魂的?”我回信告诉她说:“我们中国人不认为妇女没有灵魂,但是我们认为一个妇女——一个真正的中国妇女没有自我。”
既然在这里提到中国妇女“没有自我”这个问题,那我就要稍微论及一个非常困难的主题——中国的纳妾,说它困难恐怕是对于那些受过现代欧洲教育的人来说的。
在我看来,纳妾这一主题公开谈论,恐怕不仅是一个困难的主题,而且还是一个危险的主题。但是,就像英诗所说的那样:“傻瓜闯进了天使畏惧不前的地方。”我将在这里尽我的最大努力说明,为什么在中国纳妾不是人们一般想象的那样;是不道德的习俗。
关于纳妾这一主题,我想说的第一件事是中国妇女的无私使得纳妾在中国不仅可能,而且并非不道德。但是,在我更深地论述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和大家说,在中国,纳妾不是说有许多个妻子。
根据中国的法律,虽然有“一个男人只允许有一个妻子”这种规定,但是,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有许多侍女或妾。在日本,“手靠”或“眼靠”就是侍女或妾的代名词,它的意思就是在你累了的时候手可以依靠、眼可以注目的地方。
我曾经说过,中国的女性观念是,作为一个妻子,要绝对无私地忠诚于她的丈夫,而不是一个男人用整个一生去爱抚和崇拜的女性形象。
所以,正如欧美的一个好妻子在其丈夫病了或需要时给予他一把靠椅或一杯羊奶一样,当丈夫生病或由于其心脑过度操劳而疲惫,需要一个侍女,一个手靠或眼靠来恢复健康以适应其生活和工作时,中国无私的妻子就会给予这些。
实际上,中国男人能够拥有待女或妾正是由于中国妻子的这种无私,她的义务感,这种自我牺牲的义务感。
但是大家就会问,“为什么只要求妇女无私和牺牲?男人呢?”说到这里,我想说,男人同样也有这样的要求的,比如说丈夫辛辛苦苦地为家庭而工作,尤其如果他是一个绅士时,他就不只是为他的家庭尽他的义务,而且还要为他的君主和国家尽其义务,而且这样做的时候,有时候甚至需要献出他的生命。
这样的牺牲难道还不够吗?为了验证这一点,康熙皇帝就曾经在临终前,在其病榻上发出的遗诏说:“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在中国做一个皇帝是多大的一种牺牲。”
在此我顺便再说一个问题,康熙皇帝被J。B。布兰德和白克豪斯先生在他们最近的著作中,描述成一个身材高大、无助、令人恐怖的淫棍,说他是被他那些众多的妻儿拖进了坟墓。当然,对于J。B。布兰德和白克豪斯这样的现代人而言,纳妾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它败坏了想象,只能想到肮脏的、卑鄙的和令人恐怖的事情,所以纳妾只能被当作某种令人恐怖的、卑鄙的和肮脏的事情。当然这些话说远了点。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一切从皇帝到人力车夫、苦工等,真正男人的生活和一切真正的妇女的生活,都是一种牺牲的生活。
在中国,绝对忠诚于她称之为丈夫的人就是妇女的牺牲,而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个妇女或者他带进其家庭的所有妇女,以及他们生养的孩子就是男人的牺牲。
《中国人精神》中国妇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