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这东西-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见她并不是因为他性无能才决定离婚的,而是因为看透了他的本性,感到不能与他共同生活下去。
第十五章 “梦”与现实“梦”与现实(3)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一幅在性方面缺乏自信的所谓现代优秀青年的画像:从上小学到参加工作,他们没遭遇过大的挫折,因此自尊心极强,而精神却极端脆弱。由于他们没有经历过放任自流式的教育方式,因此,对人类最为原始的“性”既无经验,又缺乏雄心壮志,所以他们把婚姻生活视为难题也属情理之中的事了。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高学历的年轻人中。经人介绍时被视为条件优越者,即所谓的“三高”(身材高、学历高、收入高——译者注)青年大多会在性方面出现问题。
其原因五花八门。首先是:由于他们从小就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养成了压抑性欲的洁癖。因为不压抑性欲,就会影响学习,而压制性欲又会使性机能日益低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阴茎由于条件反射而形成不了强劲的勃起力。
另外,由于出现了“少子现象”(少生孩子的现象),母亲们可以花费更多心血养育子女,而在这种情况下长大成人的所谓“好孩子”们在潜意识中都会把性欲看作“坏东西”。因为大多数母亲都是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要远离性问题,所以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按父母期待的标准做事的毛病。有许多男性因为怕受伤害而不敢与女性交往,结果他们陷入了不能自拔的自卑泥潭。
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由于媒体高度发达,人们可以透过影像简单地解决性欲问题;利用电脑也可以与自己喜爱的女性以游戏的方式保持模拟性关系。这样人们即使实际上不与女性接触也能够以虚拟的现实满足性欲。在不善于交际的年轻人中有不少人是靠这种电子媒介满足自己的性欲望的。但是,由于这种男性没有与女性实际交往的体验,因此难以成为真正的男人。
一位出色的青年曾这样剖露过心迹:“现实中的女性不同于按一下电钮就能看得到的女性,她们总是要求这,要求那,既烦人又讨厌。”这类男人普遍存在不愿恋爱的倾向。但是,男大当婚,他们到了一定年龄还是要经人介绍对象与之结婚的。尤其是出色的人物,自尊心极强,他们希望与同样出色的年轻女士结合,这样就应运而生地出现了人们眼中的郎才女貌型的神仙伴侣。
然而,这种男人随着新婚之夜的来临,如果不能及时设法改善性功能的话,那么,他们就会陷入不安的境地。而这种不安又会变成压力,使他们越发不能维持正常的性关系。这种情况会理所当然地出现。一旦他们失败,就会产生自尊受损心理和自卑感,情绪极其复杂,因此他们会对妻子失去温柔和体贴,进而会把自己封闭起来。
诚然夫妻之间并不完全只是靠性关系来维持的,因此在结婚时,人们更为看重对方的学历、地位、家世等。有的父母居然认为:只要能与各项条件俱佳的人结婚,女儿就能幸福。然而这种想法是危险的,甚至会招致不幸。
已经多次重复这个问题,似乎有拖沓乏味之嫌,但是由于性对男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还得重提一次。能否顺利且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影响到男人性格的形成以及生存方式和态度的选择。真正的男性好事持重、有涵养、讲求信誉,而这些品德归根结底都与良好的性关系相涉。性的重要性之于男性完全不同于女性,它可以塑造男人的品格。
“少子化”现象的典型是一对夫妇只生一到两个孩子,这种情况下父母会费尽心机,精心培养他们。然而残酷无情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容易陷入恋母情结和性自卑,他们不能与女性保持平等的性关系。
一般而言已婚女性产生离婚念头的时间大至可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是结婚后一年内;第二时间段是七年左右;最后阶段是丈夫临近退休时。
其中,如果把第二阶段界定为七至八年的话,那么,此时妻子一方的年龄一般是三十五岁左右,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已上了幼儿园或小学。
也可以说,这期间他们的生活已趋于稳定。夫妇已开始商量购买公寓,而且忘我地养育孩子的时间已过,孩子基本上离手,妻子多多少少有空闲时间了。届此,妻子们可以松口气了。然而当她们回顾自己与丈夫之间的关系时,却发现:两个人之间早已没了新婚燕尔时的浪漫情调,与其说两人是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毋宁说更像同屋居住关系。因此,这种时间女方最容易产生空虚感。
而且,似乎与这种情况成正比的是,这时对方的缺点显得更加突出,夫妻双方都因共同生活了七八年彼此感到非常熟稔和放心,因此双方互相产生了怠慢情绪,很少安慰、体贴对方了。另外,性生活也成了例行公事,失去了初恋时的新鲜感和兴趣,有些伴侣间甚至没有性关系了。
这一时期也可以说是令人重新思考的时期。人们对夫妇关系的实质产生了疑问,例如“这样生活,好吗?”“今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走?”等等。
夫妇间如果不断产生这类疑问,而又没有孩子的话,女方就会重新回想起对丈夫抱有的各种不满以及两个人之间在感性方面的差异,并且开始认为“丈夫不值得自己爱”或“他不是终生可托之人”,因此,有时还会走向离婚。
如果把因爱结婚视为正统的婚姻的话,那么因爱情死亡而离婚也是名正言顺的。假如夫妻之间没有孩子,矛盾的焦点仅限于两人之间,那么考虑离婚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诚然,三十多岁的女性都有再婚的打算,因此既然想分手,她们都想趁早,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女性容易离婚。男性也有同感,如果没有孩子的牵挂,他们也会提出离婚。一般情况下,他们与对方分手都不会拖拖拉拉。
尤其是有一定地位和收入的女性,因为自己有经济实力,因此,一旦对婚姻产生了疑问,就会考虑离婚。她们重视自己的职业,优先考虑在公司中的晋升机会,正因为这样,有时她们会意想不到地掉进陷阱。
这些似乎与男性结婚前后的观念改变有关。比如说,结婚时,他们只希望女性帮助自己料理家务,可是过了三至四年大多数丈夫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什么“该要个孩子啦”、“得把工作辞掉了”啦,等等。这样就加深了夫妻间的鸿沟。
于是,妻子开始对夫妇关系产生怀疑了,可以说这是导致离婚的黄色信号。
但是,如果双方已有了孩子,那么情形则大为不同。尽管女方对夫妇关系产生了动摇,不再深爱丈夫了,但是她未必就能简单地离婚。不过,多数妻子们仍会不止一次地想到过离婚。下面,笔者拟就此稍加探讨。
第十五章 “梦”与现实“梦”与现实(4)
妻子对婚姻不满的最大原因恐怕因缘于男女婚姻观之不同。
大部分男性认为:只要结婚了,一切都有了归宿,妻子也得归自己统治。他们又认为:所谓恋爱关系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关系,随时都有破裂的危险,为了使之达到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婚。因此,他们把结婚视为恋爱的终点,认为一结婚便可高枕无忧。
对男人而言,抓住恋爱对象是胜利的关键所在,为此,虽然要花费精力,但是,一旦能结婚,他们就会产生诸如“因为结婚了,她就跑不了”的轻松心理。
相形之下,女人却强烈地感到:结婚不是“终点”,而应该是两人之间关系正式开始的“起点”。男女这种认知上的微妙差异,将给他们以后的婚姻生活带来种种影响。
对男人来说,“结婚是最大的诚意,是爱的表现”,这也许是男人的真心话,而且越有经济实力,这种想法就会越强烈。他们常想:“已经跟你结婚了还不够吗?你还想要什么呢?”即,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向对方表示出了结婚这一最大诚意,女方应该知足了。如果女方是专职主妇的话,男方的这种想法也许更为强烈。因为他们有这种意识:“在外面挣钱的是我,养家口的是我。”
换言之,对男人而言,结婚就意味着自己要终身担负起照顾妻子、儿女的重任。因此,只要下决心结婚,就表明了一辈子做贡献的诚意。
也就是说,正因为他们有了“既然结了婚,一切都算完成了”这种想法,所以才使女方产生了“钓上来的鱼不用再给食饵”之类的心理落差。诚然,男人很少考虑婚后夫妻关系的质量。
与此相反,女方却常常内省婚姻的内涵,反思与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否理想。由此可见,男人只满足于形式的完整,而女人则追求内涵的丰富与充实,因此,他们之间势必要产生裂痕。
夫妻关系荡然无存,家庭濒于破裂时妻子们就会决意离婚,她们中的大部分人认为:“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养育孩子,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然而,相形之下多数丈夫则持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只靠单亲抚养孩子,简直岂有此理。这是在逃避作为父母的责任。”可见,较之夫妻关系,男人更重视子女的成长。因此,他们较为固执于形式的完整。
在注重夫妇关系的妻子一方看来,既然关系已经破裂,勉强维持完整只会给双方带来痛苦;然而,重视婚姻形式的丈夫们都认为:哪怕夫妻之间关系淡漠也能够维系家庭的完整。
如果男方不想与妻子面对面过日子,他们就可以加班或与同事吃饭喝酒消磨时光,到深夜才回家,这样做虽然多少有些不快,但是,有家总比离婚说得过去。特别是眷恋孩子、疼爱子女的男人会千方百计地回避离婚,回避与孩子分离。
结婚之际,男人乐意娶生活能力差的女性为妻。因为这种女性一旦有了孩子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养育孩子的家务中,很少有发生变故的可能性。
此外,还有一些男性认为:所谓结婚就是独占某一女性,使之成为自己掌中之物。尤其是在女方是光彩四射、令男性神魂颠倒的女性的情况下,通过结婚可以使她成为自己的专利品,对之加以约束。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婚后仍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获得晋升的妻子容易与丈夫间产生龃龉,这也可以归于以下原因:做丈夫的担心妻子在社会上过于放得开,自己就难以把握独占她的机会。
只要妻子走向社会,她就会有大量的机会与诸色男人接触,结果她们的眼界就不会局限于家庭这方寸之地而会放眼外界了。这种倾向对于欲独占妻子的男子而言,决非好事;可以说它使结婚的意义失去了一半。
明确地说,所谓结婚,对男性来说就意味着同意或决心被某一个女性约束起来。
本性轻浮放荡的雄性,不论有魅力还是没魅力,他们都会寻求各种各样的女性,移情于她们,有时还企望与她们建立起更为深厚的关系。这种雄性表明自己已专情于某一固定雌性,宣布放弃放荡行为的方式就是结婚。这种“宣言”从而也是否定雄性原本的放荡欲望的重大表决。
当然,在结婚之前女性也需要下一定决心的,但是,由于她们不具有男性那种放荡的本能,因此对她们来说,决意结婚也不会有特别受压抑的感觉。
作为自己做出重大决定的代价,男方要求妻子归自己统治,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自己献身。如果妻子一方积极响应的话,那么男方就会竭尽全力认真工作去养活她,使她感到幸福。这就是男人出于本能的统治欲、独占欲,进而他们希望自己可以高高在上地控制着妻子。
由此可见,不能一概而论地断言这种统治欲不好,正是有了这种“为家人而努力”的愿望,男人们才会有自我奋斗的原动力。
恋爱时男人们认为应该特别注意形象,不能让女方厌恶自己。虽然他们常常说出“结婚后你仍然可以保持自由”,“为了发挥你的才能我会全力以赴”等甜言蜜语,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们还是期望妻子置身于自己的统治之下,闭居家中。
因此,已婚女性常会抱怨说:“不应该是这样的。”这时,如果丈夫能坦率地说:“因为我太爱你,所以不愿你抛头露面。”那么,妻子也许会谅解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如此坦诚的男性可谓凤毛麟角。
总之,梦想与现实是有天壤之别的。尽管人们已预先了解到了这种差异,然而,现实与梦想仍有很大不同。
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呢?恐怕除去加深彼此间的爱情,提炼个人的智慧之外别无他法。然而我们所说的智慧并非指单纯的头脑聪明,而是指“不要忘记温柔和忍耐”,同时更不能淡漠“自己是谁”这种自我觉醒意识。
第十六章 离婚信号离婚信号(1)
较之普通恋人之间的分手,夫妇间的分手更为复杂。
下面是一位已结婚十三年的女士所讲述的一则真实的故事:她想与丈夫离婚,便去向律师咨询,律师却说:“仅仅因为不喜欢您丈夫便要离婚,这纯属任性行为。”因而她受到了很大震动。
从几年前开始,她就在生理上讨厌起丈夫,感到与他保持性生活是一种痛苦。可是,听律师那么一说,她就不愿进一步交谈了。当然那位律师也是男性。她说:“如果那位律师是女人的话,就一定不会说出那种话来,也许还会设身处地地同情、理解我。”她后悔自己去找男律师咨询了。
听了上述故事,我认为:男女在对离婚的看法上确实存在着差异。或许可以说这是一则颇具象征意义的逸闻。女人要求离婚的理由,除去诸如“丈夫有外遇”、“丈夫施暴”、“丈夫不给家里钱”之类世人都能接受并容易理解的原因之外,大多女性是由于“看不到与丈夫共同生活的意义”或“在生理上对丈夫有一种厌恶感”等比较抽象的原因而考虑离婚的。然而,站在男人的立场上看,后者也许是令人费解的理由。
换言之,男人是不会因“看不到与妻子共同生活下去的意义”或“在生理上对妻子有一种厌恶感”等理由而考虑离婚的。在这点上,男女之间可谓大相径庭了。
那么,男女之间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呢?原因之一似乎还是在于男女之间存在着的生理差距。刚才提及的那位女性自从对丈夫的爱开始降温,开始厌恶他之后,在性方面接受丈夫就成了她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即便她丈夫提出要求,她也不愿轻易与之发生关系。而且,她不仅仅是在精神上感到痛苦,在肉体上也蒙受着煎熬。在丈夫一再要求之下,出于尽妇道的考虑,她偶尔也要接受一次,但是在整个性行为过程中她都有一种被侮辱的感觉,总希望能快点结束。
当然,妻子对丈夫感到厌恶,甚至动了离婚的念头是有其背景原因的。例如,当她与婆婆发生矛盾时,丈夫总是站在母亲一方而不向着自己。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夫妇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也产生了差异,而且感性差异日益明显;加之,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诸多龃龉日积月累,使妻子对丈夫逐渐失去了亲近感。最终妻子感到无法与丈夫共同生活下去,而一旦有了这种感觉她就难以在肉体上接受丈夫了。
然而,对该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