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赚大钱的秘诀 >

第18章

赚大钱的秘诀-第18章

小说: 赚大钱的秘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很快便成为休士机具公司的总经理。在以后的三十年中,当老板为旁的事
  情外出时,他便全权经管这家公司以及体上的其他企业。而老板外出则是经
  常的事。
  十多岁的休士已经在开始想要完成一项商业方法论。“对待一项商业有
  如一具时钟,”一位银行界的相识说,“他开始时去把它拆开,看看是什么
  使其滴答滴答作响,然后再把它安装起来,把它拨弄拨弄直到它能有效良好
  地运行,最后把它的发条上紧,便走开来不再去管它。只有在它打破或是需
  要重上发条时,他才再回到它那里。”
  他便是用这种方法对待休士机具公司。这个年轻的主持人仔细的研究它
  的业务,反复揣摸,调整这个或是那个零件(部分)。他开除了一些人,用
  了一些人,戴德利便是其中之一。他把他亲属们的股份买了下来,因此而取
  得了100%的控制。最后,有了戴德利为其总管,一切都畅行无阻且财源滚
  滚而来时,休士走开了。
  一项全然不同的生意引起了他的注意,并抓住了他永无休止的好奇心:
  电影。
  一位演员朋友知道了他的财富情形以后,带着一部电影的设想来到他的
  面前,并请他支持。休士同意投资5 万美元,这部电影是一次可怜的失败,
  但休士从中获得了一种有很高价值的东西:一项教育。当电影在好莱坞拍摄
  时,他的好奇心使他无法安坐在休士顿。他曾经注视着,甚至参与了整个的
  过程,从第一个脚本的讨论直到电影最后的剪接。
  这个经验使他大为振奋。在他看来,如果运气好并有好的管理,在好莱
  坞同在德克萨斯一样的能够赚钱。他一步步地开始向好莱坞的各种公司投
  资,包括一个制片厂、一个实验彩色影片的实验室,以及一个有声电影的实
  验室(在那个时代,观众只能看无声电影)。在所有这些投机背后的公司组
  织发展得越来越复杂,休士机具公司变成每一个在电影世界的新冒险中的大
  股东与债主,但机具公司的出现,是在幕后,好莱坞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新来
  的年轻人倒底是什么人,或者他从那里弄来这么多像是不见底的资金供应。
  休士在他初次失败之后的三部电影都大赚其钱。影评家们认为,那些电
  影都是空然无物,肤浅而过分商业化,但休士似乎并不在意——这一情况使
  得那些批评家们在以后的年月里对他更为气恼。这个曾经一度十分孤独的年
  轻人,在其青年时代似乎对人性懂得很少,已经发展了一种几乎是百试不爽
  的公众口味感,能够对幽默、性、暴力、血腥以及电影“菜单”里的其他销
  路好的东西,一尝便知。他的电影是为抓牢人们的脾胃而设计,不是为开发
  人们的智慧。“这是商业”,据说在一次好莱坞的宴会里,他回敬一位对他
  大加挖苦,文质彬彬的年轻女士说,“商业的目的在赚钱。如果它碰巧能够
  表现艺术,这也是它的目的之一,但那是次要的、偶然的。”
  休士的第五部电影是一部花费不货的英雄故事,取名为《地狱里的天使》
  (Angels),是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空战。最初是花了100 多万美元拍
  摄的无声电影,在其刚刚要发行时,有声电影突然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让他
  的财政顾问们,包括戴德利在内都大为吃惊的是休士把整个胶片都毁掉,开
  始从头再摄制成有声电影。原来所用的女郎名叫珍·哈露(Jean·Harlow)。
  有人说珍哈露不会表演,但她会说英语,而她的每一个动作都道出了“性”
  的普天之下皆能懂得的含意。
  休士自己亲自指挥这个电影的拍摄,需要时常换帽子,因为他一会儿指
  导写脚本,一会儿它又去指点剪接。他经常二十四小时地工作,不眠不休。
  珍·哈露说:“我从未看到过一个人那样专心一致辛苦工作,而且工作那么
  久。”
  珍·哈露似乎情意深长的关心着休士,但却从未得到一点点的回报(他
  本身是个富有的,相当英俊的青年人,休士在那些“准星”群中享受着一种
  有趣而多方面的性生活,但他不大和他自己电影中的女明星搅在一起。这就
  是他能全神贯注的能力之所在,他把那些特有的女士们严格的看作生意上的
  财产。珍·哈露的金光闪闪的秀发和她那含情脉脉水汪汪的眼睛,使他想到
  的是钱,而不是性。)。
  《地狱里的天使》在1930 年推出,批评家们仍然是喋喋不休地对它进行
  指责。但休士智虑的温度计再次表现了对大众感情气候量度的准确性。这个
  影片变成一部赚大钱的电影,珍·哈露也成了世界知名的大明星,单是她的
  名字便成了性的源泉。休士对这部电影投下了300 多万元,它上演的总收入
  在800 万元左右。
  同时,休士机具公司也扩展得十分顺利,现在它不仅制造油出用的钻井
  机,也生产不断增加种类的工业机具与设备。它的股票价值无法准确地量度,
  因为它从未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过,但在精明能干的戴德利的经营和这位年轻
  的老板不时的监督下,其价值必然大大地上涨了。好莱坞的产业,在休士尝
  试寻求越来越大的利益,进行越来越大的冒险的情况下,亦必同样地大升其
  值。
  1930 年底,休士到了二十五岁生日。他在十八岁时继承了50 万元。他
  现在的净值,保守的估计也在2000 万元左右。
  而他的注意力又转移到商业中的另一个领域。
  是什么新的生意又触动了他的好奇心?飞机。
  在他拍摄《地狱里的天使》时,他显然又被飞机所打动。他向驾驶员与
  机械师提出数不清的问题,以小孩子的好奇心注视着人家把飞机拆开来修
  理,他甚至上飞行的课,并且获得了一个飞机驾驶执照。
  《地狱里的天使》杀青后不久,休士使开始长时期地离开好莱坞。他会
  离开几个月,会回来几天看看他在好莱坞的事业是否仍有效而准确地在运
  行,而后便又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到了那里,如果有人请他解释时,他会
  仅仅说,“噢,我去旅行来着。”
  事实上,这个令人吃惊的渴求知识的人,在忙于学习对飞机懂得更多一
  点。他曾秘密地去了德克萨斯州,在一个小航空公司里找到一份副驾驶的工
  作。
  航空公司的薪水在那个时期是很低微的,这位年轻的百万富翁所需要的
  显然并不是钱。因为他那日益庞大的企业那时每天所赚的钱,必然比他作副
  驾驶一年所争的薪水还要多。虽然他从来不曾对任何人解释过他的动机,但
  是很明显的只有一个原因使他接受了这个秘密的工作:他需要求知。
  当他觉得他已学得够多了时,他离开了。在随后的几年里,他曾为自己
  买了好几架私人飞机。他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个小型的修理厂,以使他的
  飞机能保持良好的飞行状态。但基本的修理工作对休士来说尚不够有趣,他
  是一个不断向前走的人。他必须改良他的飞机,在其引擎中增加更多的动力,
  试验其空气动力学。修理厂很快的进步为一个飞机制造厂,驾驶着自己再造
  的飞机,休士开始在空中赛车中获胜。一架改造的洛克希德飞机,休士坐在
  控制室,作环球飞行,于1938 年成为新闻的大标题。他的那个由修理厂变成
  的制造厂,现在更发展为休士飞机公司。
  当这些演变发生时,正是三十年代末期,休士又环顾航空工业,想找一
  个可能的投资。这个工业仍很年轻也尚不十分健全。大不景气已经使这个工
  业的成长缓慢下来,事实上已近于停摆。多数航空公司严重地缺少顾客与现
  金的周转。如果有哪一个人傻到想买一个航空公司,他可以在交易台上随便
  去选。
  休士深信总有一天会从洲际航空服务中赚大钱。他认为那很可能是他。
  因此,用了大约1000 万到1500 万美元,他买下了一个叫作“越州与西方航
  空公司”(Trans Continental and west…ern Airline)的公司的大约
  3/4 的普通股。
  这个名称可能吸引了他。后来更名为“环球航空公司”(Trans World),
  以反映这个小公司未来扩充的新眼界。但仍保有这个公司原有名称的缩写
  TWA,而成为世界最有名的商标之一。(当他在1966 年将其TWA 的股票出售
  时,这宗股票共给他带来5 亿多美元,扣除长期资本所得税后,他在这件交
  易中所得的利益接近4 亿元)。
  比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霍华·休士已在不断地穿梭于他的很多商业冒
  险之间,如此的奔波在旁人必觉不堪其苦。在这个时刻,他的事业可能已太
  过分散了。美国联邦政府中已有很多人抱怨他的这种分散情形。休士飞机公
  司接受了很多各类型飞机的设计与发展合同,花费数以千百万计的政府美
  元,结果没有制造出一种有利作战的飞机。大为沮丧的军事官员咆哮着说,
  主要的原因即在休士那种飘忽不定的如鬼魅般的习惯。
  每当飞机公司的经理与工程人员需要休士批准某一重要决定,或是在一
  文件上签字时,没有人能找出他身在何方。十万火急的电话打到他的好莱坞
  总部或是在德克萨斯的休士机具公司,对方那位愉悦的年轻女士会告诉你,
  她会把你的口信传给他。几天或是几个星期以后,休士可能从纽约、多伦多、
  或者是某个没有任何人听说过的遥远的市镇打回电话来。这时飞机制造的工
  作可能已经完全停顿下来,而军事琴购官员可能正在大发雷霆急得团团转。
  好莱坞的生意作得很好。在三十年代早期接着《地狱里的天使》获得惊
  人的成功之后,休士又拍摄了一部同样成功的歹徒影片《疤脸》(Scarface)。
  这部影片是休士开始参加飞机制造业时制成的。在其后的几年里,休士在好
  莱坞的生意呈现了一段时期的静止。而后,突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密
  罗紧鼓的进行时,当每个人都以为他必忙于他的飞机问题和他的机具公司的
  国防合约时,他却又投身于他在好莱坞的制片工作。
  战后,环球航空公司像世界大多数航空公司一样,曾经历艰苦的时期。
  休上希望它能成为一家主要的洲际航空公司,另一家成长中的航空公司——
  泛美航空公司也抱有同样的野心。两家公司非常激烈地争夺航线。他们把票
  价压低至荒谬的程度,向很多国家政府与市政府赠送各种财务上的让与。环
  球航空公司1946 年在金钱上的损失太大,以致它的股票价值从战时最高的
  50 多美元,降到了不及4 美元。
  这时休士因为一架试飞的飞机撞毁而受伤,正在医院疗养。有人劝他在
  底牌完全掀开以前,(他是以不到两美元的价钱买进这个公司的股票)把环
  球航空公司卖掉,他拒绝了。他可以享受“分散”经营的安慰,虽然这一项
  冒险在受苦,他不需要惊恐。他也十分清楚环球航空公司当时所处的非常有
  趣的地位。因为他拥有78%的股票,能够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者也就所余无多
  了。只要环球航空公司能够从其财政上的病态中复苏,只要能够开始显示有
  点利益(休士深信终会如此),则这少量流通的股票必有很多人急着要买,
  价格便可扶摇直上了。
  事实上,情形确是这样发生了。到1966 年中期,当休士将环球公司的股
  票卖出时,是以每股大约100 美元成交的。
  人们或许会以为休士在四十年代末期已有太多的事情要作。他正忙于整
  顿环球航空公司,试验新的飞机,为他的机具公司谈判新合约,制作更多的
  电影,计划作诸如收买RKO 制片厂与电影院的更多的投资。但这些显然尚不
  足以使他感到满足。他突然又踏进另一新领域:电子。
  休士机具公司及休士飞机制造公司都已开始走进电子工业的边缘。休士
  猜想这一工业在未来几十年问必然大有发展,他现在创立一家电子公司作为
  休士飞机制造公司的附属公司。他再一次证明他有识人的惊人才能。在他为
  这家新的公司所挑选的高级经理人员中,有索恩敦(Charles B·Thornton)
  这位精明的管理人才,以后被称为“李东企业”(Liton lndustris)的那
  个广大工业组合的主要创始者。
  这家初出道的电于公司,在其年轻有为的经理人员经营之下,立刻受到
  外间的注意。陆军、空军及以后的航空暨太空总暑都购置其产品,以发展武
  器瞄准装置、雷达、飞弹道航系统、各类的太空精巧设计。到五十年代中期,
  这家公司的销售量达到每年5 亿美元的惊人速率。
  同时,霍华·休士又看上了另一冒险,他对拉斯维加斯发生兴趣。他对
  这个城市着迷的原因,即使事后看来仍不十分清楚,而休士对他的各项作为
  也向来是讳莫如深。或许他对这个赌博之都人口的流动性发生兴趣了。拉斯
  维加斯人有一个很小数量的永久居民,所有其他的人都是从旁的地方来,向
  旁的地方去的人。休士是个居无定所的人,或许他在这个飘泊者聚合的社会
  能特别感到舒适。不管怎样,他开始买旅馆、赌场,以及市内与市郊的大片
  房地产。
  这可能是使其出乱子的最后一点因素——一个使其“分散”经营终于走
  上混乱的步骤。因为突然之间,休士那广大的、五花八门的王国开始崩散。
  他的经理们,他的雇员们,他那些公司的重要主顾们,都开始抱怨,说他变
  得比以前更为行踪飘忽。没有人知道能在哪里找到他。他和人定下了约会而
  不能守约,他不回旁人的电话。战时发生于休士飞机制造公司的情形,现在
  开始在休上的整个产业内发生:因为老板不在不能签约,或不能授权购买,
  或者不能有所决定,计划遂一个接一个地陷于停顿。
  环球航空公司所引起的抗议的风暴是如此之大,使得休士不得不终于将
  其股票卖出;RKO 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休士新建立的电子公司也开始众叛
  亲离,其高级经理人员皆纷纷离去——先是索恩敦,接着是拉莫与伍德利奇,
  两个极其出色的博士工程师。
  休士现已消失在一种有如人迹罕至的荒野的退隐状态。他仍拥有其休士
  机具公司与休士飞机制造公司(现已几乎只是一个电子公司)的庞大股权,
  也还在其他公司有一些较小的股权,但他已不再试图以其股权去控制那些公
  司。他仍然拥有其在拉斯加斯的土地旅馆,他仍有如山的金钱。
  对休士已知的财产价值的估计不一,从9 亿元至15 亿元,让我们将其定
  为10 亿元。我们这种估计猜对的机会和任何人所作的其他估计(猜对的机
  会)一样多。
  这当然只是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