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月15日 清十二帝疑案 努尔哈赤(上) 阎崇年 >

第2章

1月15日 清十二帝疑案 努尔哈赤(上) 阎崇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为什么说268年?就是从顺治入关以后元年,就从顺治元年,164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这是268年,严格说起来应当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就算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这是268年,严格说起来应当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就算起,到宣统三年,一共是296年。我们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以来,建立过二百年以上大一统政权只有汉、唐、明、清四朝,这个清帝国的基业是努尔哈赤奠定的。
第七,丰富兵坛经验。我们中国的军事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的兵书,中国的军事思想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当中一份珍贵的财富。努尔哈赤戎马44年,他有丰富的军事经验,丰富了中华的军事的武库。譬如说,他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譬如说,里应外合,速战速决;譬如说,诱敌深入,设伏截击等等。他发明和创造了一系列的战略和战术,大大丰富了我们中华武库。努尔哈赤打了那么多的仗,他积累了那么丰富的军事的经验,大大的丰富了中华军事思想的宝库。
第八,制定抚蒙政策。中国中原地区北部,始终是个问题,秦汉的匈奴,明朝的蒙古,两千年没有解决。明朝英宗皇帝做了蒙古瓦剌的俘虏,一直到最后,明朝没有解决蒙古问题。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原因之一就是天子守国门。但是,还是蒙古人几次包围北京。北京修外城也是为了防蒙古,徐达、戚继光修长城也是防蒙古,但是有明一代,蒙古问题始终没解决。努尔哈赤改变了中原皇帝对蒙古的政策,对蒙古采取联姻、封赏、赈济、重教、结盟、编旗等等各种政策,努尔哈赤和蒙古人通婚,不是汉唐的公主下嫁,是我的格格嫁给你,你那儿女儿娶过来,变成儿女亲家。后来皇太极、康熙又继续努尔哈赤的政策,康熙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原来长城是防蒙古的,现在蒙古变成了长城了,可以说中国两千年的北方问题,匈奴、蒙古问题,到清朝这个难题才算得解,清朝蒙古没有发生大的问题。沙皇俄国侵略,那蒙古变成中国北方的长城了,满、蒙、汉共同抵御沙俄的侵略,这是一个大的历史功绩。后来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他们对蒙古的政策奠基者是谁?经始者是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第九,进行社会改革。努尔哈赤这个人不保守,不停地改革,他做了个规定,就是八大贝勒共同治国,叫“八王共治”,大汗选举,由八大贝勒选举,不好由八大贝勒罢免,我说这是贵族共和,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满族原来游猎、捕鱼、采集,进了辽河流域,由牧猎经济过渡到农耕经济,由狩猎文化发展成农耕文化,对满族来说是一个大的飞跃,促成这个飞跃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原来女真人在山林里头,深山老林里头,他们迁到平原,过着农耕的生活,文化上有很大的提升,更不要说从龙入关,到了北京这一部分。
第十,决策迁都沈阳。清朝的最初的首都在赫图阿拉,1621年迁到辽阳,1625年迁到沈阳。努尔哈赤决定由辽阳迁都沈阳的时候,贝勒大臣不同意,一致反对。努尔哈赤跟他们讲道理,迁到沈阳政治的好处,经济的好处,交通的好处,文化的好处,民族的好处等等,诸贝勒大臣还是反对。努尔哈赤生气了,你们不迁我迁,带几个人就到了沈阳,这贝勒大臣看不行啊,跟着走吧,到沈阳了,定都沈阳。这件事情不得了,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有利于辽河流域的开发,后来沈阳变成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经始者是谁?清太祖努尔哈赤。我有一次在沈阳做一次报告,我说整个你们沈阳人,都应该感谢清太祖努尔哈赤。今天沈阳故宫评成世界文化遗产,要感谢谁?我说首先感谢清太祖努尔哈赤。我们想想看,如果他都城在原来赫图阿拉,沈阳有什么发展?当然了,上面我说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大贡献,人无完人,他也有错误,也有缺点,晚年也犯了很多的错误,譬如说强行从辽西迁民到辽东,譬如说屠杀了一些汉族的儒生,譬如说占了汉人些房子,譬如说实行“计丁授田”,占了些汉人的地等等,但是我们要历史地看这些事情,既看到努尔哈赤有错误的一面,也要看到努尔哈赤有功绩的一面,因为今天我重点讲努尔哈赤的贡献,其他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讲,这是第二个问题。下一讲我讲努尔哈赤的人生四合。
(来源:cctv…10《百家讲坛》栏目)
(编辑:兰华来源:CCTV)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