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侯孝贤电影纪录_朱天文-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再不敢得罪她,她才吐出鸦片了事。
惨受刑高足枉投师
诸金花又被打了来哭诉。原来翠凤把自己当清倌人时候压服老鸨的那一套法子教给诸金花,谁知不但没效,反而更招打。翠凤问明经过后,气得轰诸金花出去。
借洋钱赎身初定议
翠凤叫局到后马路的钱子刚宅打麻将,钱是生意人。翠凤跟他商量赎身的事,嘱他不要借钱给鸨母黄二姐,看得出她和钱很要好。
5。王莲生与沈小红
王莲生醉酒怒冲天
虽然阿珠努力掩护,还是被王莲生撞见沈小红与小柳儿在床上。王怒不可遏,把小红房间砸得稀烂。
翻盘
阿珠陪小红到王莲生的五马路公馆请罪,王不理。洪老爷又受小红家之托来劝王莲生,因小红只做王一户客人,全家的开销都靠王,去把局帐结清了,留给小红一条活路。结果王还是再至小红家,但强弱易位,关系翻转了。小红的任何说辞已无法打动他。
惊实信仇怨激成亲
仇怨的王莲生娶了张蕙贞,在公馆摆酒贺喜,局票送到小红家叫局。小红气病了,仍着装赴宴。
6。黄翠凤赎身
黄翠凤欲以一千赎身,黄二姐找罗老爷谈,开口三千。两人背地议定二千身价,罗帮贴一半。翠凤知悉后不答应,气得黄二姐破口大骂,翠凤笑说不赎了。
点交
结果还是赎成,而且赎价一千。因为黄二姐以为翠凤的衣裳头面都要带走,哪知翠凤一塌括子全部交出,半件不带,黄二姐喜出望外,一千身价于是议定。
嫁时衣
王莲生称赞翠凤是“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翠凤说嫁时衣是亲生爹娘给女儿的东西,女儿好■也不要穿,她倒去要老鸨的东西!她是打好的稿子做事,身价一千,衣裳头面三千,搬家装璜千把,拢总五、六千的债,大概都在罗子富身上。
易装
翠凤离开黄家时,通身净素如穿重孝,罗子富大为惊骇。她在罗疑心因自立门户开销太大而被她敲竹杠之际,演出易妆缟素,欲替父母补穿孝三年的戏剧性一幕,使罗重新再恋慕起她来。
(此段拍了,但给剪了。)
7。王莲生的余情
王莲生将调回广东,饯别宴后他来双珠寓。阿珠已离开沈小红寓,经他推介来周家工作,担任双玉的侍佣。阿珠向他问起小红种种,他答着,无故掉下两滴眼泪。
8。周双珠寓的风波
周双玉跟年轻的客人朱淑人来往几次,互赠订情之物后,已公开成为一对情侣,双玉深信淑人将娶她为妻,所以不再接待其他客人。其实朱老爷已替淑人订亲,此事众人皆知,就瞒着双玉一人,唯独双宝不时明嘲暗讽,终于给双玉知道了,要闹事。
双宝出嫁
双玉向鸨母哭诉,煽动把双宝卖去黄二姐家。进行中,被双珠知悉,忙阻止母亲此事,若一定不要双宝,就当做好事,让双宝的相好南货店小开倪客人娶了去。倪客人满心兴奋,唯身价三百,尚需婚费二百,一时难以措办。双宝来求双珠设法,双珠便请洪老爷等几户熟客,拟合一会帮贴双宝。大家都很愿意,也叫淑人参加一份,不让双玉得知。
(此段拍了,剪接时却遭淘汰。)
吃鸦片
双玉没料到反而作成了双宝的好姻缘。过后,便设计要淑人履行誓言一起吃鸦片赴死,大乱一场,吓坏了淑人。
调停
淑人请出洪老爷斡旋,但双玉不嫁淑人当二老婆,只盯死了淑人一起死。于是洪与双珠商定,要淑人家里付款替双玉赎身,并办嫁妆,淑人算花钱消灾。这笔巨款自然归周家所有,洪也分得一些。
接到电话是夏美华的姐姐打来的。这层关系可绕得远了:我跟天心丁亚民周平写连续剧“守着阳光守着你”,制作人朱朱前年制作的一部“秋水长天”的剧本由周平和夏美华合写,于是夏美华的姐姐就打了这个电话。
电话转到陈坤厚先生手里,说是想要买“小毕的故事”电影版权,就约了下午在明星咖啡屋与侯孝贤先生见。挂了电话,心中很是纳闷,不大相信电影界会有这样尊重作者的君子风度,一边跟朋友们讨主意,共同的感觉倾向都是:电影界非常狡诈,别怕狮子大开口,开了再杀,总之心肠要硬,脸皮要厚。其实这些朋友跟我半斤八两,这会儿左一副右一帖锦囊妙计,倒弄得我军心惶惶。
而且说起来不该,我和许许多多自命清高的知识分子一样向来并不重视国片,若不是金马奖颁奖典礼转播,我还不大晓得“在那河畔青草青”的导演侯孝贤先生。电询丁亚民,两人翻找连日来的报纸影剧版亦无所获。除了阿丁提供的,陈坤厚先生是前年金马奖摄影得主,以及拍过的阿丁很喜欢的“小城故事”之外,就一无所知了。这不但是不该,简直不敬。然我这厢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非凡选了一袭鼠灰针织套装、高跟鞋,长发盘成一髻赴会,自知都老了十岁。假如架上银丝边眼镜,还怕不当做花旗银行女秘书,唬人得很呢。
约在明星三楼,木板楼梯登登洞洞踩上去,迎空望见窗外橘色塑胶棚半遮得屋里橙暗,怎么也觉是登楼而上,走进黄昏斜阳里去的。见到陈先生与侯先生,镶大理石圆桌上一杯蕃茄汁,一杯柠檬汁,我叫了红茶。
当时我还不知道侯先生已结婚,儿子五个月,女儿都七岁了,见他一张娃娃脸,眼睛圆炯炯的很有神采,似乎不比自己大多少,问他几年次,他却笑了,三十六年次,比我大十岁。两位先生的意思是希望此戏就由我改编成电影剧本,我心想要回去跟阿丁商量过,但先已喜欢了陈先生的诚朴,就像他的名字:坤、厚。也喜欢侯先生他是看书的,他讲起偏爱向田邦子的散文,钟晓阳十八岁就写得了一部“停车暂借问”真了不起……我听着一边讶异:啊,电影界也是会看书的!
后来我跟阿丁去碧丽宫看“在那河畔青草青”,进去时迟了些,暗中摸索找位子,戏院里一阵阵笑语盈耳,气氛之好,叫我们面面相觑也诧笑起来。八成满的观众,几乎是台上台下打成一片,这是京戏之外其它任何戏剧形态都难以见到的效果,所以格外令我惊喜赞叹了。
“在那河畔青草青”以散文的拍法,唤起观众在电影之外种种的联想和记忆,记忆里有我们已失去的童年的梦,有每个人一生里最美好心酸的时光,像初秋的阳光和溪水潺潺流过白烁烁的野芒花,是如此叫我们珍重爱惜,足够我们在将来不管怎样失意的境遇里都有走下去的鼓励和勇气了。我喜欢这部片子它却也不卖弄童年情调,不夸张人性冲突,拍得流丽自然极了。电影结束我们走出戏院时,西门町正华灯初上,行人如织,心中不免晃荡情怯起来,很为自己低估了陈先生与侯先生而抱歉。
跟来的几天讨论故事和分场,都在明星。明星的西点是有名的,当门进去,一壁玻璃隔开,罩着雪白围裙的师傅在里面做蛋糕,活动橱窗,每次上下楼看它一回,也觉秀色可餐,脑力充电。明星隔壁是排骨大王,对面巷子的“添财”跟“思蜜”,日式情调中餐吃法,有缘还要再来。第一次故事讨论小野因故不到,托念真带来一信,信封上写“给天文,亚民——纸上谈兵”,信是这么写的:
①片名:少年毕楚嘉·小毕加油·愤怒的小毕·请你们提出看法,原则是要轻易上口、传诵,轻易在电视上喊叫。②十二月五日开拍,时间仓促提前,所以十一月底以前最好能定稿。十一月中分场大纲一定要写好,以便导演去看外景。③人物不要太多,强调毕楚嘉的个性,越性格越好,要有许多出其不意的行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商业,也是特色。④把片子拍得和从前国片不太一样,不必故意去设计为了商业目的,能够比过去的国片好,就有把握宣传,有“票房”。⑤你们过去写的小说里面,有些人物和情节都可以考虑进去。电影和电视、小说不一样,需要更多新鲜的素材,但情节、人物不宜太杂乱。⑥其他的、希望随时联络,见面或电话都可以。⑦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投入国片的机会,公司方面不打算干涉。你们好好的做没错,我和念真刚踏入电影圈时没你们如此不受干扰。
我所以把信抄录下来,一面是感激小野,一面是——记得四、五年前惊艳于念真在联合报发表的“抓住一个春天”,那时候的念真,时隔经年,今天仍然是我们懂得的,年轻而富于生命力和同情心的念真。假如说影剧界与社会是个大染缸,我真兴奋有小野念真一直是我们熟悉的朋友。
银海浮沉,这回我可是不知不觉已经淌进水里来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早晨,我跟侯先生在基隆路辛亥路十字路口碰面交剧本,侯先生的车便停在红砖路旁,拿了剧本即赴中影拍定装照。那天天气转寒,侯先生的长袖衬衫外加了件帆布绿太空背心,上班时间车如流水,他穿过红绿灯走回车子去,太空背心让风一吹鼓成了片扬帆,饱饱的横渡过车流,真是满载了一船才气的!我想我已是“小毕的故事”的第一位忠实观众了。
6
一九八二·一二·六
因为“小毕的故事”熟悉了几位朋友,对我而言,这是小毕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和喜悦。有言“世缘深处仙缘新”,许多大事,都是在家常平凡的日子里,不知不觉的静静进来,当时不觉得的,事后想起来,恍然大悟,竟是一番悲喜和怅惘。
去年五月写了小毕的故事,那长长一段日子是我很痛心、黯淡的时期,前尘旧事,断的断,了的了,然后决定要去美国走走,给自己定下五年写作计划,写一部长篇,关于海峡两岸留学生的故事。然而世间事,半由天意半由人,走走却写电影剧本去了,且又是这样愉快的一次合作经验,遂继续跟丁亚民又写了新戏:“安安的假期”。叙述这一段原委,只是想说:珍惜每一天的每一刻每一时,每一遇见的人和物吧。李陵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人生苦短,究竟有几回·
去电影图书馆看“俏如彩蝶飞飞飞”,陈坤厚导演,侯孝贤编剧的这部电影,今年四月曾赴东京参展,主办单位来台湾选片,十几部片子单单看中了这一部,连坤厚他们也觉得诧异。去信相询,回信来说入选的理由是:表现正常生活中正常人所发生的正常事件,成为所有各国参展的影片中的一项特色。我看此片,从头好笑到尾,尤其站在编剧的角度去看,一边惊喜:啊,原来剧本可以这样来写的!一边才懂得孝贤经常讲的,剧本的节奏和运气(呼吸)。而且可喜是他们取材的泉源来自生活。生活的东西,最好写也最难写,不单为技巧问题,是心胸和性情。若把电影语言(镜头)来比小说作者的笔致,我爱他们的有如行云流水,自然成章。
他们——另外还有张华坤和许淑真,也够称做“四人帮”了呢。“小毕的故事”是他们自组万年青公司后拍摄的第一部片子,之前拍过的“在那河畔青草青”、“俏如彩蝶飞飞飞”、“就是溜溜的她”、“蹦蹦一串心”、“风儿踢踏踩”、“天凉好个秋”、“我踏浪而来”,都是孝贤编剧,坤厚摄影,而两人轮流执导。“俏如”的名字实在太花梢,幸好后来没有错过。至于“蹦蹦”,是被制作人朱朱闭关在家里写连续剧的时候,每到傍晚,一辆面包车开来停在巷口,扩音机千篇一律播送着心蹦蹦心串串脸儿红,把我本来已枯索的脑子洗得越加空白,更可怕是居然有一天,我在刷牙洗脸的当儿发现自己也哼唱了起来,于是誓死拒看此片。当年琼瑶爱情文艺片风行之下,他们所拍的一系列商业电影部部卖座,“俏如”一片是同类型电影中最后一部,然后开始改换类型,遂拍了“河畔”,之后“小毕”,再来是“安安”。
即如商业的爱情文艺片,也拍出像“俏如”这样的电影,方知其来有自,日后能够拍“河畔”和“小毕”,也非偶然的了。淑真说,似乎电影越拍,越喜欢一种明朗、健康的、真实的色调。其实他们的人本来也是如此。所谓“维摩一室虽多病,也要天花做道场”,纵然这个世界是残疾病态的,创作者何不负起散花天女的责任,化世界这个大病室为道场。我喜爱他们为人和电影作品中一贯持有的这份诚心,与聪明。
坤厚最年长,喜欢穿球鞋牛仔裤,性子急,生气就闷声不响,把张瘦瘦的脸垮得更瘦,真个一位老小孩。孝贤是海外散仙。淑真与我投缘是因为都喜欢读张爱玲的书。她的漂亮,是我跟她相处以后,逐渐发现的一种理性之美,非凡显示在她精巧单薄的鼻尖和唇角,与饱满的宽额。还有她兴致很好或天气很好时,爱把自己穿扮得摩登又潇洒,不为别人看的,单纯是自己愉悦。小张管制片发行,最令人放心的后勤总部,是把三字经当标点符号讲话的人,每一开口,刮拉松脆,可真愉快,就引我要大笑。
印象好深。那天到中影制片场送“安安的假期”剧本,淑真因前一天急性肠炎,身体很虚弱,大家便帮她把车子开回树林的家,坤厚驾驶,孝贤陪着,我这个不相干的人也一道。淑真家开杂货店,住家另在一处,坤厚二男生左一声右一声、别野别野(墅)的放嘴上喊,是栋二楼洋房,斜坡路很窄下去,折转入大门,淑真下车先去启了铁栅门,让车子开进去,再倒入车库,需要一些技术,坤厚很神气的把来漂亮做成了。房子廊下摆满盆栽,阳台短墙上峨峨独有一盆红花,也许是高处风大,也许是旷目所极唯它一株,叫人替它担心。我们走回大路搭计程车返,淑真将栅栏推上,顺势斜攀住花雕铁栏,从空隙中伸出手挥别,脸黄黄的,像小女孩,微弱一笑表示感谢。是春天,却像秋深长长的风沙吹着,我简直担心再一点阵风就会把她栏干上吹跑了。两个男生回头跟她招手再见,因为坡路,天空显得倾高,尘埃大,成了苍灰色。我忽然害怕有一天他们的友谊会散了,没了。记取此刻,很想很想,指着空高的那盆红花为誓,我做见证,想说、为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多么空洞堂皇的名目,算了。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我只是或者比别人多一些日短夜长之苦而已,竟至如此缠绵嗦,实非本意。
但我真兴奋安安就要开拍了。灵感来自张安槿的小说“流放”,加入了天心的“绿竹引”,古梅的“夏堤河之战”,许多许多。想像这部电影,像外婆从日本带回送我的一条粉红撒银线纱巾,我爱迎着太阳光抖开,看着密密疏疏、丝丝缕缕的经纬,仿佛我的情怀,坤厚的、孝贤的、他们的思绪和专心,共同织出了一片人人都爱的锦烂,我们的安安呀。
这是一部自传性浓厚的电影,可以说,几乎就是侯孝贤导演的生平。早在第一次当老板投资拍摄《小毕的故事》之后,侯孝贤即想以这个题材投资拍片,第二部“风柜来的人”拍出来,却演变成另一个故事。时隔两年,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侯孝贤曾经考虑过各种商业性的选材和拍法,结果到底不能忘情于“童年往事”,遂由中影出资拍摄。
这番辗转的经过说明了某些事实,其中一件便是“侯孝贤已成为目前台湾电影最重要的创作者之一”。他电影中的原创力,以及属于他自己的电影语言,使他置身于电影“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