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拔魔 >

第2章

拔魔-第2章

小说: 拔魔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大良无奈地摊开双手,“反正你也没真的承诺过什么,从前说的话都是玩笑,谁都不会当真,你不欠她什么,就这么过去吧,过几天咱们找机会揍二栓一顿,就是他总乱嚼舌头……”

“嗯,我知道了。”小秋不甘心地说,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可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好朋友解释。

大良松了口气,“我得赶快回家了,记得白天桥边的那个怪人吗?我家老子说他不是疯子,是个道士,专门收小孩的,看谁顺眼就带走,也不告诉家里,至少十年八年才放回来,有的根本回不来了,我可不想跟他走。你也快回家吧。”

“芳芳宁可跟道士走。”小秋说。

大良愣了一会,“这倒也是一个办法,就是不知道道士能不能看上她。我得走了……”大良顺着街道向家里跑去,时不时扭头观望,好像古怪的道士就躲在阴影里。

小秋没有马上回家,还是跑去了学堂,大良说得没错,一伙人正在附近巡视,二栓那帮少年也在,还有七八个大人,听他们交谈,防的不是小秋,而是按照风俗在驱逐坏运。

小秋回到家,找出锅里的剩饭吃光,上床躺下,以为自己会睡不着,结果没一会工夫就进入梦乡。

第二天,小秋进林里放马的时候,一直闷闷不乐,其他牧童都对他怀有歉意,找到许多新鲜的野果给他,谁也不提芳芳。

小秋也没提。

放牧结束,小秋折了一根柔韧的柳条当作马鞭,赶着马群与伙伴们汇合,一起回镇里。

今天的桥上没人占据,二良没管住自己嘴,说:“对了,今天沈家娶亲,所以二栓没出来。”

野林镇的风俗,新娘子要在黄昏时进夫家大门,此刻离吉时已经没多久。

过了桥,牧童各回各家,大良临别时说:“小秋哥,明天咱们找机会收拾二栓吧,让他再不敢笑话你。”

“嗯。”小秋闷闷地回道,追赶前面的马群。

到了镇口,小秋听到远处传来的乐器声,看来沈家的新媳妇就要进门了。

马群已经自动拐向后街,小秋冲到前面,将它们拦住,走进前街,他想,自己远远看一眼总可以吧。

沈家是镇上最大的财主,镇里一半人被请去坐客,另一半人站在街上,羡慕地观望。

六十多岁的张爷爷摇头叹息:“这排场,浪费啊,就是可怜芳芳了,她才多大……”他扭头看见小秋和那群马,平举拐棍,指着小秋说:“泥猴儿,你过来干嘛?”

“看看。”

“再看,芳芳也是沈家的媳妇,难道还能跟你回去不成?”

街坊们都笑了,将目光从远处的沈家大门口移到放马牧童身上。

刘二是街上的**,没有受到沈家邀请,很是不满,说:“小秋,当初怎么不让你爹帮你下聘礼啊,这下好,芳芳归沈大傻了,你不去闹一场?”

张爷爷用拐棍击打刘二,“臭小子,小秋还是孩子,你胡说什么。”

小秋默默地跳上枣红马,下定了决心。

“各位街坊!”小秋扯开嗓子喊道,他的声音还有些稚嫩,传不出多远,盖不过沈家的乐器声,可是附近的人都听到了,同时抬起头,惊讶地看着他,“给我让条路!”

马群里有一匹头马,小秋手起鞭落,狠狠地向马臀抽去。

头马扬起前蹄,惊讶而不满地长声嘶鸣,等到第二鞭下来,它受惊了,四蹄翻飞,没命地向前跑去,其余的马也跟着奔驰,只有枣红马还在小秋的控制之下。

直到这时,街坊们才明白小秋话中的意思,张爷爷丢了拐棍,刘二抱头鼠蹿,李三婶抱起孩子,赵四叔一屁股坐在地上……野林镇前街一边大乱。

小秋骑在枣红马背上,跟在受惊的马群后面,在野林镇居民无比惊讶的目光中,跑到沈家大门口。

原本聚集在门口的人群让出一大片空地,肥胖的刘媒婆坐倒在地上,头上的鲜花微微颤动,乐师们仍保持着吹弹乐器的姿势,只是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

所有人都看着枣红马背上的小秋,不明白这是恶作剧,还是沈家的新花样。

小秋甚至在围观的人群中看到了父亲,老秋惊得呆住了,怎么也想不到大儿子真敢做出这种事,之前的提醒全都白说了。

小秋看到了花轿,还看到了花轿前小小的身影,他在马背上弯下身子,伸出右手,用空洞的声音说:“上来,跟我走。”

第三章风婆婆的孤灯

小秋在马背上弯下身子,伸出右手,用空洞的声音说:“上来,跟我走。”

野林镇像一幅刚刚完成的风俗画,突然陷入停顿,远处的居民从惊马带来的慌乱中清醒,伸长脖子向沈家大门口观望,花轿四周的人群还陷在不可思议的惊讶中,马蹄声仍在耳中回荡,他们还没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轿前的小小人影似乎也吓呆了,一动不动。

一股慌乱情绪开始在小秋中心中升起,他以为芳芳没听到自己的话,或者是听到了而不接受,如此一来,他将成为镇上最大的笑话,十年也摆脱不掉。

如果她不上马,我就自己逃走,小秋在这一瞬间做出决定。

那个小小身影的犹豫其实只有片刻工夫,芳芳掀掉了红色的盖头,露出一张小秋对之毫无印象的脸孔。

他愣住了,他上一次见到芳芳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

芳芳的动作从这时起变得迅速利落,一手拎起裙摆,抬脚踩在轿子抬杠上,借势跃起,另一手握住小秋的手,灵活地跳到他身后,整整衣裳,坐稳了。

“驾!”小秋喊道。

枣红马似乎知道这次奔驰意义重大,扬头嘶鸣,向大路尽头的夕阳跑去。

这一切发生的时间都很短,小秋已经跑出半里地,刘媒婆才扒着轿子站起身,手搭眉头,遥望一马两人,说:“新媳妇被抢走了。”

沈老爷被两名仆人扶住,惊魂稍定,茫然地重复道:“新媳妇被抢走了?”

刘媒婆扭过身,郑重地点点头,“抢走了。”

新郎官沈家老大朦朦胧胧地知道有什么东西不见了,扑通坐在地上号啕大哭,“抢走了!抢走了!”

二栓一身新衣,跑到大路中间,遥望远走的枣红马,他跟小秋是敌人,这一刻却对他崇拜得忘乎所以,一跳几尺高,挥拳叫道:“好样的,小秋哥!”

沈老爷被叫声惊醒了,一拳砸在二栓头顶,几步冲到街对面,从人群中揪出老秋,将吐沫星子喷到他脸上,“那是你儿子,对不对?他抢走了我家的新媳妇!”

老秋吓得呆住了,讷讷地说:“他还是孩子,等他回来,我狠狠揍他……”

“等他回来?”沈老爷的脸变成了猪肝色,媳妇儿或许能找回来,可脸面再也找不回来了,“我要报官!我要捉他回来!我要他进大牢!”

野林镇的居民从来没见过沈老爷如此失态地大发雷霆,也跟老秋一样吓坏了,全都想,小秋这回可惹**烦了。

小秋听不到沈老爷的威胁,枣红马已经跑出很远,正在放慢速度。

小秋惯常在镇东头的林地里放牧玩耍,很少到西边来,前面不远处的缓坡就是他所知的野林镇西界,过去之后就是另一个天地了。

他越想越糊涂,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在他身后,芳芳正牢牢抱着他的腰,比眼前的一切都要真实。

“过了这道坎,就不是横镇了。”他说,没话找话。

“嗯。”身后的声音很轻微,环在腰上的手臂放松许多。

上坡,下坡,小秋再一次感到恐慌。

“你是谁?”芳芳问。

“小秋,你不记得我啦?”恐慌之外,小秋心中多了一分失望。

芳芳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又问道:“你要带我去哪?”

“不知道。”除了逃出野林镇,小秋还没想过更多的问题。

“今天晚上要睡在哪?”

“不知道。”

“以后呢?住在哪?”

“不知道。”小秋感到气闷,因为芳芳问的这些事情,他一样也没考虑过。

“那咱们吃什么?”

小秋被问得烦了,没好气地说:“喝西北风。”

身后好一会没有声音,小秋正觉得愧疚,腰上的手臂突然又抱紧了一点,芳芳低声说:“那就喝西北风吧。”

天色渐暗,小秋的恐慌却消失了,“我待会去找吃的,然后找个地方睡觉,明天继续走,去哪……再说,反正不会让你挨饿。”

小秋将自己放牧期间在林地里学会的本事想了一遍,觉得问题不大。

“嗯。”芳芳轻声说,没有再提问。

后面没人追来,横镇就这十几匹马,全都跑得不知去向。

默默地走了一段路,芳芳突然说:“前面是风婆婆的家,咱们可以去投宿。”

小秋老早就看到了前面的一点灯光,惊讶地说:“是那个不准进镇的老疯婆子吗?”

“风婆婆不是老疯婆子,她经常进镇买东西,人很好,因为爱清静才住在镇外的。”

小秋没有争论,关于风婆婆的传言,他从小听到大,印象中有点可怕,接下来的路程里,他一直在寻思过门不入的借口。

不过,眼看着灯光由黄豆变成一片温暖的光芒,小秋屈服了,即使住老疯婆子的家里,也比露宿荒野要好吧,他累了,心想芳芳肯定更累。

小秋先跳下马,然后伸手扶着芳芳下来,第二次直视她的面孔,仍然觉得陌生,但这可能是天色太暗的原因。

芳芳低着头,活动活动麻木的腿脚,带头向木栅门走去。

这是一座镶嵌在茂盛草木中的小院,篱笆墙上爬满了植物,几乎看不到人工的痕迹,若不是院中透出的那一点灯光,过路人很可能看不到三间草房的存在。

院子中间竖着一根碗口粗的木头,上面端坐着一盏小油灯,小秋立刻将这种不同寻常的做法当作“疯婆子”的证据,正想叫住芳芳,她已经快步绕过油灯,扑向草房门口的一个人,带着哭腔叫道:“风婆婆。”

昏黄的灯光中显露出一张皱纹丛生却极为慈祥的脸孔,小秋的紧张与警惕一下子消失了,这绝不可能是疯子,他慢慢走进来,枣红马跟在后面。

“芳芳?深更半夜的,你怎么跑来了?你今天不是要出嫁吗?”风婆婆个子矮小,与十来岁的芳芳差不多一样高,声音含糊,好像掉了几颗牙。

芳芳哭了,哭得很伤心,断断续续地说着什么,声音更加含糊,小秋局促不安地站在院子里,枣红马伸头在他脖子上嗅来嗅去,给他一些安慰。

风婆婆搂着芳芳,热情地邀请两人进屋。

坐在凳子上,芳芳终于止住哭泣,“我不要嫁给沈家,小秋……小秋把我救出来的。”

屋子里也点着油灯,更亮一些,风婆婆笑吟吟地打量小秋,“嗯,好少年,模样也挺俊,你为什么要救芳芳啊?”

小秋脸上通红,“没什么,就是……芳芳不想嫁给沈家。”

“小秋,小秋。”风婆婆重复着这名字,“几年前,是不是你拉着芳芳,到处跟人说她是你媳妇儿?”

这下子两人的脸全都红了,低着头,谁也不看谁。

风婆婆笑得更加欢畅,两眼弯成了细缝,颤颤巍巍去端来半锅米粥和几样小菜,嘴里不住地唠叨着真可怜,芳芳想要帮忙,她没有接受。

小秋真是饿了,开始还比较矜持,很快就顾不上装模做样,大口喝粥,一碗之后又盛了一碗,刚想开口感谢风婆婆,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一个洪亮的声音喊道:“风婆婆,看没看到两个孩子骑马经过啊?”

小秋的心一下揪紧了,枣红马还留在外面,一眼就会被追赶者看到。

风婆婆冲两人笑了笑,示意无需害怕,自己转身出屋,在门口问:“谁呀?”

还是那个洪亮的声音,“是我,镇上的沈老四……吁……不听话的倔驴,回去把你宰了……”

“哦,你是说芳芳吧?”

“对对,她今天成亲,在大门口被人抢走了。”

“看见了,她还穿着新娘子的衣裳呢,跑过去了,一溜烟跑过去了。”

外面蹄声响动,来人走了,不只沈老四一个。

风婆婆过了一会才进屋,脸上仍然笑眯眯的,好像撒谎是家常便饭,“不用担心,在我家里你们不会有事的。”

“我的马……”小秋茫然不解。

“你的马在后面吃草呢。”风婆婆安慰道,又给小秋盛了一碗米粥,然后坐在对面,亲昵地搂着芳芳,向少年问道:“你打算把芳芳带到哪去啊?”

小秋已经有了一点准备,快速咽下嘴里的食物,有些急切地说:“走远一点,我会放马,或者做点别的,我都能学会,反正……反正不能让沈家发现。”

风婆婆赞许地点头,“嗯,原来你有计划,愿意听我一句建议吗?”

小秋一点也不觉得这个老太婆可怕了,镇里的传言显然不可信,“当然,我听你的。”

“呵呵。”风婆婆扭头看了一眼臂弯里的小姑娘,脸上密密麻麻的皱纹足以令观看的人迷路,“在任何一个小镇,你们两个都会显得十分扎眼,我建议你们去西介城吧,你知道那里吗?”

“那不是咱们的国都嘛。”小秋马上说,不想显得无知。

“嗯,那是一座挺大的都城,顺着官道一直走,路过林河镇、小耳堡和大耳堡,大概一个月能到,你们骑马,还能再快一点。”

“西介城、一个月。”小秋麻木地重复,觉得那里可真远,仿佛去往天边的行程。

风婆婆察觉到了少年的惶恐,笑容愈盛,“待会我写一处地址,到了西介城你们去找我的一个老姐妹,她会帮助你们立足,等你们再长大几岁,能拜堂成亲了,就不用再怕沈家了。”

两个人一块羞红了脸,小秋讷讷地不敢开口,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心里的真实想法:他只是要救出芳芳,没想过要跟她成亲。

风婆婆安顿两人分别在里外屋睡下,独自走到院子里,为那盏孤灯添油,仰着头四处张望了几眼,叹了口气,低声说:“走吧,走吧,越远越好,一切皆有注定。”

她的语气像是在自言自语,庭院角落里却传来了回答:“注定的事情为什么么要干涉它?你知道咱们的规矩。”

风婆婆扭头看着阴影里的蓝衣道士,笑眯眯的脸上没有一丝惊讶,“严格来说,我什么也没做,这两个孩子是自己跑出野林镇的,这不算破坏规矩吧?”

“唉。”蓝衣道士长叹一声,“我只是不理解,大厦将倾,你却将心思花在两只蚂蚁身上。”

“举手之劳,何乐而不为?”风婆婆的笑容更盛了,“传言是真的吗?有一大批魔种出逃?”

蓝衣道士点点头,“离这里已经不远了,你长居此地,没有一点察觉吗?”

风婆婆瞥了一眼院子里孤零零的小油灯,什么也没说,只要这盏灯在,她没什么可怕的。

蓝衣道士后退一步,整个人几乎都隐没在阴影之中,庄重地说:“道火不熄。”

风婆婆收起笑容,努力直起身子,整个人瞬间高出一大截,“道火不熄。”

第四章打架的伙伴

小秋睁开双眼,脑子里一片空白,感到异常困倦,可是在习惯的支撑下,还是一骨碌跳到地上,迷迷糊糊地走出几步,撞到凳子上才想起这不是自己的家,今天他也不用放马,而是要去往一个遥远陌生的地方。

风婆婆从里屋走出来,背有些驼,走路还有一点蹒跚,可她极为镇定,不仅迅速规划出一个未来,甚至在不发出任何声音的情况下做好了所有准备:足够吃上三天的食物、分别储藏的散碎银两、几件换洗衣裳,等等,都已经装进两个大包袱里,写有地址的纸条,则交给芳芳贴身收藏,甚至还提供了一套马鞍。

芳芳换了一身风婆婆的旧衣裳,长短适中,稍显肥大,似乎也没太睡醒,脸上一片茫然,只在与风婆婆拥抱告别的时候显出十分不舍,流了不少眼泪,自己跳上马背,从此低头不语。

虽然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