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 >

第4章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第4章

小说: 房龙讲述地理的故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布拉多寒流汇合时所形成的巨大涡流之中。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球的特点 规律和状况(图)24

  这些冰山在海面上缓缓地旋转着,并慢慢地溶化,变小。但是,最危险的冰山就是处于溶化状态中的冰山,因为人们看到的只是残存在水面上的冰山上部,对深藏在水下的那些张牙舞爪的冰山下部却是看不见的,但冰山下部能够轻而易举地将航船的铁壳刺穿,就像一把利刃切黄油一样简单。如今,这一片海域已成禁地,所有海船都绕道而行,而美国巡逻舰队(专门负责侦察冰山,费用由各国共同承担)则在此观察瞭望,把小冰山炸毁,一有大冰山出现,就向来往船舶发出警告。然而,这片海水里有来自北冰洋的鱼群,因此渔民却对这一片海域情有独钟。这些鱼群习惯了拉布拉多寒流的低温,猛然进入到墨西哥湾暖流的温水中就十分不悦,正当它们还在犹豫是重返北极呢还是留在温暖的墨西哥湾时,这些迟钝的鱼儿就已被法国渔夫网到自己的渔船上。这些法国渔夫的祖先光临过美洲大浅滩比其他人早了好几百年。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离加拿大海岸不远的两个小岛,它们不仅是200年前占领了北美大陆相当大地盘的庞大法兰西帝国的最后两块领地,而且,它们还是诺曼底渔民的勇敢的见证者。早在哥伦布出生前150年,这些诺曼底渔民就造访过美洲东海岸。  在离开“冷墙”(由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温差相撞而成的)之后,墨西哥湾暖流又继续向北流去,悠闲自在地横跨了大西洋,像一把扇子一样在西欧海岸散开。它拍打着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爱尔兰、荷兰、法国、英国、丹麦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海岸,把无比温和的气候送给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它的人道主义使命完成之后,这股夹裹着比世界上所有大江大河水量还多的海水的神奇的洋流就在北冰洋的怀抱之中消失了。北冰洋自然也装不下如此多的海水,于是,它也只好倾倒出去,这样,格陵兰洋流就产生了,而前面提到过的拉布拉多寒流就是格陵兰洋流的孩子。  这是一个多么有趣的故事啊!  我很想再说下去,但这一章的篇幅已容不下更多的笔墨了。  这一章只是一个背景———关于气象学、海洋学和天文学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这场剧中的各个角色将逐一登台亮相。  现在让帷幕暂时落下。  当幕布再次升起时,新的一幕剧就开始了。  下一幕将告诉人们,在山川、海洋、荒漠中,人类是怎样学会了寻找道路的。在我们将这个世界称之为“人类的家园”之前,这里的一切都有待于人类去征服。  现在,帷幕渐渐升起来了。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 万水千山寻路难(图)1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地图是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对那些没有地图的岁月,习惯了看地图的现代人几乎无法去想像。但是,如同现代人不明白测量宇宙要依靠数学公式,古人的确不知道出行要依靠地图。  古巴比伦人精通几何学,他们曾对整个巴比伦王国的地籍作过一次测绘(测绘时间大约在公元前3800年,即摩西诞生前2400年)。在那些地区发现的陶片上绘制有图画,这图画就是当时巴比伦疆域的大概轮廓。但它们还称不上现代意义上所谓的“地图”。为了从辛勤劳动的臣民身上榨取每一分税款,古埃及统治者也把全埃及的土地作了测量。后人由此发现,古埃及人之所以能够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是因为他们当时已经掌握了丰富的应用数学知识。但是在那些古埃及法老的陵墓之中,迄今仍没有发现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地图”。  古希腊人的求知欲是最旺盛的,他们曾就地理问题撰写了无数的论著,但对他们的地图后人却是一无所知。在一些发达的古希腊商业城市里,雕刻了最佳航行路线的青铜板似乎曾出现过,告诉商人们怎样去东地中海诸岛。但这些青铜板对现代人而言,仍然是一个谜,它们至今还埋在地下,不知何时才能重见阳光。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那么广阔的地域,他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帝,在他那个为寻找黄金而不知疲倦的马其顿军团中,有一支专司领路的特殊队伍,他们行进在军团的最前面,能够准确地报告出他们的军团离印度的黄金还有多远。可见,亚历山大大帝肯定具有某种“地理意识”。但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地图,仍然不能从一段遗迹、一张残片或者一条路线中找到。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 万水千山寻路难(图)2

  古罗马人劫掠成性(他们是一帮“正规军强盗”,有最完善的组织,他们罪行的记录始于他们在欧洲进行殖民统治的时代),他们走到哪儿,就居住在哪儿,路就修到了哪儿,税也征到了哪儿;所过之处,他们或用绳索绞死被征服者,或把被征服者钉死在十字架上;所到之处,他们建起了庙宇和游泳池,然后留下一处又一处的废墟,任由后人去凭吊。尽管罗马的作家和雄辩家的确常常谈到罗马人的地图,而且还炫耀过他们的地图是如何准确而可靠。而他们似乎不需要一张名副其实的地图,这些罗马强盗就成功地慑服并统治了一个世界级的大帝国。但是,我们手上惟一的一张罗马地图(公元2世纪的毫无价值的那张小型罗马规划图除外)是那样的简陋与粗糙,除了当做古董收藏之外,无任何实质性的价值。  历史学家都知道有一张以康拉德·坡廷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坡廷格尔古地图。康拉德·坡廷格尔是奥格斯堡市的执事,他是头一个想借助斯特拉斯堡的约翰·葛登堡发明的印刷机来大量印刷古罗马地图的人。遗憾的是,坡廷格尔手中无可用来复制的原件。他用的底稿是一张13世纪复制品,而这复制品的原件是一张3世纪地图,但它的复制品也并不完整,因为老鼠和蛀虫破坏了这张1000岁的地图中许多重要的细节。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 万水千山寻路难(图)3

  即使这样,坡廷格尔地图在总的轮廓上无疑与原件是一样的。假如那张3世纪的原件就是古罗马人的压轴之作,那么,他们的地理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临摹了这幅古罗马地图,你自己评判一下。当年罗马地理学家的水平到底如何,在仔细研究一下这张古老的地图之后,你就会明白了。当年罗马将军们要打到英格兰或者进军到黑海,而他们所能找到的最佳依据就是这张与意大利面条较为近似的地图。从那时到军团,人类已取得了多大的进步啊!  而中世纪的地图,简直就是不屑一顾。教会憎恶一切“无用的科学探索”。同知道从莱茵河口至多瑙河口的最短路线相比,知道通达天堂之路是更重要的。于是,地图画成了滑稽的图画,海妖、美人鱼、无头的魔鬼(这个独特的形象起源于那些常把头缩在毛皮大衣里的可怜的爱斯基摩人)、打响鼻的独角兽、会喷水的巨鲸、带翅膀的半鹰半马怪兽、长着翅膀的半鹰半狮怪兽,以及所有代表恐惧和迷信的化身的怪物都出现在地图上面了。于是,世界的中心理所当然地是耶路撒冷,印度和西班牙被画到了世界的边缘,苏格兰是一个孤悬的小岛,而巴别塔(通天塔)比巴黎全城还要大9倍。  而波利尼西亚人的编织地图(看上去就像幼儿园里孩子们做的小玩意儿,可是,实际上,它们却很实用,很精确),同中世纪制图员的作品一比,确实勘称是航海家的天才杰作。尽管阿拉伯人和中国人一向被视为可耻的“异教徒”,被排斥在以欧洲为核心的世界之外,可他们当时的地理学成就,就更不用说了。就这样,直至航海业最终发展成为一门科学之后,那时已是15世纪末,地图的绘制才获得了实质性的进步。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 万水千山寻路难(图)4

  当时,土耳其人把连接欧洲与亚洲的桥头堡攻克了,长期切断了欧洲通往东方的陆路交通,于是,那时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海里找到一条通往印度的通道。当时航海业的巨大进步正是打开海上通道的迫切需求所推动的。人们开始渐渐习惯除了碧海蓝天再不见一物的漫长海上航行,而与那种依靠寻找陆上教堂尖顶或分辨沿岸的犬吠来掌握方向的传统航行方法告别。  古埃及人最远似乎去过希腊的克里特岛,而且,他们那次造访更像是一次被风吹离了航线后的偶遇,而不太像一次精心策划的航海探险。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尽管也曾做过几次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航行到了刚果河和锡利群岛(锡利群岛面积21.5平方公里,处于英国西南部康沃尔半岛以西58公里的海面上,由50多个小岛组成———译者注)那边,可是,这些水手也是宁愿贴着教堂边开一辈子船。即使是在去刚果河和锡利群岛的途中,他们也是见陆必登,为了避免他们的船被风吹到看不见陆地的大海中央,一到夜晚,他们一定要把船拖上岸边的陆地。尽管中世纪商人的航线遍布地中海、北海和波罗的海,但他们却从不让岸上的山脉在他们的视野里消失超过几天。  假如这些商人在大海里迷失了方向,他们就让鸽子帮他们找到最近的陆地。他们总是带着鸽子航行,而鸽子能够飞出抵达陆地的最近的路线。当他们辨不清方向时,他们就放出一只鸽子,然后跟着鸽子飞走的方向,直至看到陆地上的山峰。他们把船泊在最近的港口,再去打听他们到了何方。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 万水千山寻路难(图)5

  在中世纪,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他对天空中星星的分布,也比现代人了解得更多。那个时代无法提供现代人所拥有的印刷年历和日历,所以他们不得不掌握这些知识。当时稍有知识的船长都能借助观察星星来识别方位,也能根据北极星和其他星座的方位来制定航线。但在北方,天气常乌云密布,看星星的办法有时就行不通了。如果到13世纪下半叶那件外国发明还没有传入欧洲,欧洲航海还将继续它那代价高昂的痛苦历程,完全依靠运气和猜测(后者占了一多半)惶恐前行。而指南针的起源和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在这里说的只是一个推测罢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由于被西方对东方的传统偏见所影响,作者才出现了错误的认识———译者注)。  13世纪上半叶,一个疆域空前广阔的大帝国在欧亚大陆产生了(东起黄海,西至波罗的海,一直到1480年还统治着俄罗斯),一个五短身材、眼睛斜视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是这个帝国的统治者。当他横穿亚洲中部的茫茫荒漠,前往欧洲寻欢作乐时,手中肯定有一种类似指南针的东西。地中海水手们第一次看到指南针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呢?我们今天很难说得明白,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中海的船队很快就在这种被教会称为“魔鬼撒旦亵渎上帝的发明”的带领下,到这个世界的天涯海角去探访去了。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 万水千山寻路难(图)6

  大凡这种带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明,其来历都有点模糊不清。当时去过巴基斯坦的雅法或法马古斯塔(塞浦路斯的一个地区———译者注)的人在返回欧洲时可能带回了一个指南针。他是从波斯商人那儿买到手的,而波斯商人则是从一个刚从印度返回的人手中得来的。在港口的啤酒屋里,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对这个被撤旦施了魔法的奇妙小针,人们都想一睹为快。据说,无论你走到什么地方,这小针总能告诉你哪儿朝北。当然,人们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可是,不管怎样,很多人还是托朋友下次去东方时也给自己捎一个指南针回来,而且还先预付了定钱,于是,半年之后,这些人自己也有了一个指南针。撒旦的魔力果真灵得很呢!从此,每个人都想有一个指南针,他们急盼大马士革和士麦那(今土耳其西部沿海港口伊兹密尔港———译者注)的商人从东方购回更多的指南针。于是,威尼斯和热那亚的仪表制造商也考虑制造这玩意儿了。几年之后,这个带玻璃盖的小金属盒就普及了,它也就变作了一件平常的玩意儿了,可没人想到它的存在实在值得大书一笔。  关于指南针的来历,就说到这儿吧,还是让它重返它那神秘世界中去吧!自从第一批威尼斯人在这根灵敏的小针带领下从他们的浅海峡航行到了尼罗河三角洲以来,人类对指南针的认识提高了很多。比如,人们发现它并不总是指向正北,有时向东偏一点,有时向西偏一点———在专业术语上,这种差别就是所指的“磁差”。由于南北磁极与地球南北极不在同一点,而是相差数百英里,这就导致磁差的产生。南磁极在南纬73°,东经156°的交叉点上。北磁极在加拿大北部的布西亚岛(1831年詹姆士·罗斯爵士首次登上这个岛)(詹姆士·罗斯,英国海军军官,1800—1862,曾在北极和南极洲作过磁力测量———译者注)。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 万水千山寻路难(图)7

  由于磁差的存在,对一个船长来说,仅有罗盘还不够,还得要有航海地图,以便了解世界各地的不同磁差。这就涉及到航海学了,而航海学是门很复杂很高深的学问,绝非寥寥数语就能说明白的。这部作品不是航海手册,我只希望你能知道———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13世纪和14世纪,航海因它的推动不再依赖侥幸的猜测和痛苦而复杂的计算,而变成了一门有据可循的科学。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端。  现代人对自己的航向能够知道得很清晰,或是向北,或是北偏东,或是北—北偏东,或是北—东偏北……或是罗盘上所指示的32个方位中的任何一个。而中世纪的船长在茫茫大海中辨别方位时,他只有两件工具可资借助。  一件是测深绳。测深绳几乎是同航船一起问世的。它能够测量出海洋任何一点的深度。假如船长有一张他们目前航行的海图,上面标明了这片海洋的不同深度,测深绳就会告诉他这片水域的情况,进而确定航船方向。  另一件是测速器。最原始的测速器是一块木片,把它从船头抛入水中,然后仔细观察船尾通过这块木片共花去了多长的时间,由于船的长度是已知的,在得出船经过某一个固定点的时长,就可以推算出船的航速。  后来,绳子取代了木片。这种绳子很长很细也很结实,预先按照固定长度打上一个个的绳结,并把一块三角形木片系在它的一端。将绳子投入水中之时,并打开沙漏。沙子从瓶中漏干之后(当然预先知道沙漏的时间长度,一般为两三分钟),就把绳子从水中拉起来,数出在沙子从一个瓶漏到另一个瓶中的这段时间内有下水的绳结多少个。一个绳结代表一海里,于是,就能够得知在这段时间里船开了多少海里,从而算出船的航速。


第一部分:人类与家园地图 万水千山寻路难(图)8

  但是,船长只清楚航速和航向还不够,因为他最精确的计算随时都有可能会被洋流、潮汐和风打乱。所以,即使在指南针传入很久之后,任何一次通常的大海航行都可能还是一次最冒险的经历。于是,那些想在理论上把这一问题解决掉的人认识到,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为在海上航行的船寻找到一个新的物体,来替代教堂上的尖顶。  这绝对不是玩笑。教堂上的尖顶、海滩沙丘上的树冠、堤坝上的风车以及沿岸的狗叫声,这些物体都曾在航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是固定的物体,就能作为参照物,无论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