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美人天下-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早前便知道燕儿颇有政治才干,所以耶律贤一直以来也有心培养燕儿。而经过了这几年的锤炼。燕儿早已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于是耶律贤便顺理成章的把朝政的决策大权交给了燕儿。自己则乐得赋闲,巡幸狩猎,欣赏乐舞。加上他本身就对医学和音律很有研究,精神尚好的时候也会与乐工演员一起探讨音律。与他的医学同好切磋医术,也能自得其乐。对于燕儿向他通报的朝廷重大决策。他一般也只是点头拱手而已,表现出了对燕儿极大的信任。
保宁八年,即公元976年二月,耶律贤下诏翰林院。自此以后在记录燕儿言论时,一律自称“朕”和“予”,并作为制度实行下去。
朕和予是皇帝专用自称。耶律贤的这一诏令,从制度上确立了燕儿在朝廷中拥有与自己平等的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与此同时。燕儿娘家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成为了辽国后族的第一家族。由耶律贤下令,先后追封燕儿的父亲萧思温为楚国王,祖父萧胡里为韩王,伯父萧胡鲁里任正事令,伯父萧护尼古只任侍中。
在燕儿主持朝政期间,统治集团的官员民族构成中增加了汉族官员的比例,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
受汉人重文轻武的影响,汉族官员一般都受过良好的交与,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熟悉历史上的兴亡替代,对治国安民的经验也比较丰富。在辽国建国初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就十分注重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让他们在统治中发挥作用。但是辽太宗耶律德光之后,由于皇室内部的夺权斗争不断,汉族官员的作用被大肆的削弱,其地位也随之下降。
而随着燕儿逐渐的站上政治舞台,汉官们又开始重新受到重用。先后有室昉,郭袭,刘景,马得臣,韩德让等人,他们进入朝廷的各类机构担任要职。
同年,燕儿在征得耶律贤的同意下下诏在汉族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南京恢复礼部贡院,专门处理以考试为办法选拔汉族官员的事务。
因此,在燕儿统治时期,大辽的文武大臣中,集中了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出身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汉族官员的增加,使大辽大张旗鼓的吸收先进的封建文明成为可能,大大加快了辽国社会走向繁荣的发展步伐。
对外方面,燕儿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主要是因为辽太宗和辽世宗都死在进攻中原的行军途中,并在当时由此引发了辽国政局的动荡。而此时燕儿才刚刚踏上政治舞台不久,还需要维护统治秩序,同时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不得不采取了比较谨慎的态度。
因此,早在保宁六年的时候,燕儿便下令逐州刺史耶律昌术以个人名义致书北宋知雄州孙全兴,首先就两方议和之事发出信号。
而此时赵匡胤正权力统一南方,一向视辽国为后顾之忧,闻讯自然是喜不自胜,也下令孙全兴回信与辽朝修好。从此之后,宋辽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友好往来。
同时,燕儿也多次修书告诫北汉皇帝不要像从前那样毫无节制的袭扰北宋的边境。可北汉皇帝却根本不听燕儿的劝告,依旧我行我素,时常派兵骚扰北宋。
因此,北宋虽愿与辽国保持友好关系,可却仍然没有忘记消灭北汉。
直至辽保宁八年年末,北宋基本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战争,赵匡胤再一次挥师北上,打算一举而消灭北汉。
北宋大军五路并进,在党进等著名将领的指挥下,夺关斩将,又一次直袭晋阳城下,北汉******顿时危在旦夕。
虽然和杨府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过了,可有些事情有些人,就像刻在骨子里一般挥之不去。想到杨府众人和杨宁羽有危险,燕儿便以出兵援助北汉为名,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和翼王耶律敌烈蟀大军增援晋阳城,迫使北宋军队再一次无功而返。
☆、第213章,皇位之争
兵败晋阳之后,赵匡胤一回到汴京,就病倒了。
许是长途奔袭劳累过度,加上兵败的打击,让赵匡胤这一次病得又急又重。
阖宫太医都急得团团转,一点办法也没有。
赵匡胤已经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再这样下去,只恐怕是不好啊。
“去。。。。。。去召德芳。。。。。。进宫。。。。。。朕有。。。。。。要事要。。。。。。。和他说!”赵匡胤缓缓的睁开眼,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近侍王继恩说道。
王继恩立刻领命:“奴才这就去!”
说完,王继恩便大步流星的走了出去。只是,他此去的目的地却并不是皇四子赵德芳的府邸,而是晋王赵匡义的宅子。
此时,赵匡义在做了几年的开封府尹之后,已经被恢复了亲王的身份。不过,因为开封府尹乃是宋国度驻地开封府的最高长官。自五代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不成文的默契,凡皇族担任开封府尹,就基本确立了其储君的地位。赵匡义利用这义特殊地位,聚集了一大批文武幕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王继恩知道,一旦赵匡胤有什么不测,那赵匡义才是名副其实的继承人。无论从名声或者威望乃至权力上来说,赵匡义比皇四子赵德芳要胜出许多。所以,他一直有心巴结赵匡义,以谋求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
好在,赵匡义的晋王府离皇宫并不远,所以这一趟,王继恩也并未花多长时间。不过,赵匡义对王继恩的到来。还是颇感到惊讶的。
“不知王总管今日到府,有何贵干啊?”赵匡义微笑着问道。
王继恩拱了拱手,然后恭恭敬敬的对赵匡义说道:“回禀晋王,皇上近日身子不爽,所以差奴才前来请德芳殿下入宫,说是有要事相商。”
赵匡义微微皱了下眉头,然后疑惑的问道:“既然皇兄让你请德芳贤侄入宫。那你怎么跑到本王的府上来了?莫不是王总管着急赶路。慌忙之中走错了路?”
王继恩颇有深意的一笑:“倘若今日我不到王爷府上来,那恐怕不出几日德芳殿下便会继承大典,成为我们大宋的新君了!”
赵匡义顿时大惊:“你是说皇兄他。。。。。。”
王继恩依旧保持着微笑。然后淡淡的瞥了赵匡义一眼:“王爷,奴才可什么都没说。奴才只知道现在皇上病重,阖宫的太医都束手无策。其他的,奴才一概不知。”
赵匡义明白。王继恩这是明哲保身,不想落人话柄。但王继恩的话。也分明就是在告诉他:皇上的日子不多了!
这个消息让赵匡义还是有些缓不过来劲儿,他没想到,明明前些日子还身体康健的哥哥为何突然之间得了这么重的病。虽然哥哥对他刻薄至此,但到底也是同父同母的骨肉兄弟。所以现在眼见哥哥病重,他不可能不担心。
王继恩见赵匡义有些发愣,仿佛没有将自己的话听进去一般。于是心里不由得有些着急。
好在一旁的耶律齐川已经对王继恩的意思心领神会,于是大声的咳嗽了一声。以提醒赵匡义。
赵匡义这才回过神来,于是对王继恩说道:“你先行在外面候着,待本王更了衣,便和你一同入宫。”
话已至此,王继恩也只得恭恭敬敬的走出了房间,去外面候着去了。但愿这一次,他赌的是对的!
待王继恩离开房间之后,耶律齐川这才缓缓的走上前来:“王爷,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赵匡义皱眉看着他,眼神里满是怒意:“本王的哥哥现在病重,你居然还觉得这是好事?你这个人真的是太没有良心了!”
耶律齐川也不说话,只是微微一笑,然后继续说道:“王爷,您知道为什么皇上在这种时候召见的是皇四子德芳,而不是您这个名副其实的皇太弟么?”
赵匡义收起脸上的愤怒,转而疑惑的看着耶律齐川问道:“你的意思是皇兄他改变了主意,有意让赵德芳继位?”
耶律齐川见赵匡义终于开了窍,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赵匡义顿时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了王继恩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来到自己的府上,还对自己说那些话。之前他一直没有想到这个层面上来,因为在他的眼中,哥哥就算对他再坏,也是他的亲哥哥。所以很多事情他不愿意往坏处想。就连哥哥会不会真的遵从母亲的遗愿,将皇位传给他,他也一点都不在意。反正天下都是他们赵家的,谁做皇帝都一样。
可自从遇见燕儿之后,他就明白了,如果他不当这个皇帝,那这辈子他恐怕都没有办法将燕儿从耶律贤的手中抢过来。所以,无论如何,他都是一定要做这个皇帝的!
而现在按王继恩的话来看的话,哥哥的确是有想传位给德芳的意思。那可就大事不妙了。若是真的传位给德芳,那自己不仅做不了皇帝,抢不回来燕儿,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丢掉。因为早些年迫于母亲的压力,所以哥哥不得不诏告天下,立他为储君。现在整个大宋都知道他赵匡义是未来的皇帝,如果这个时候哥哥传位给赵德芳,那赵德芳会任由他这个对皇位有最大威胁的人活着么?
想到这里,赵匡义才真正的认清了形势。只是这形势太残酷,让他感到不寒而栗。
耶律齐川明白,现在乃是非常时期,若是赵匡义在这个时候一退缩,那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复仇计划,就会全部化为泡沫。所以,他必须说服赵匡义去参加这场皇位之争。
“王爷,恕在下直言,若是此时您再不出手,那您可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在下听说,萧皇后即便已经为耶律贤诞下了几个孩子,却依旧过的不开心。难道王爷真的忍心让萧皇后在大辽皇宫中郁郁寡欢的度过一生么?王爷现在正值盛年,英雄配美人本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就算是为了萧皇后,您也不该将唾手可得的皇位拱手让与他人!”
耶律齐川这番花,就像一针强心剂一样打在了赵匡义的心里。别说燕儿现在在大辽皇宫中过的不开心了,就算是她在那里过的开心,他也希望能将她带到大宋,留在自己身边,让自己时时刻刻都能够看到她。爱情的自私对他来说已经胜过了皇位对他的吸引力。可现在要得到这份爱情,就必须要通过得到皇位这件事来实现。所以现在何去何从,他的心里立刻便有了决断。
☆、第214章,毫无血色
晋王府的侍婢很快便为赵匡义换好了进宫的王服,然后赵匡义便在王继恩的带领下匆匆赶赴皇宫。
这一路,赵匡义想了很多很多。他明白,不管哥哥的身体能否熬得过这个冬天,他这一去,就势必要和哥哥决裂。
若说从前他和哥哥的关系也不是很好,但起码明面上大家也都还过得去。哥哥即使知道他的一些所作所为,也并没有太过严厉的惩罚过他。
可这一次不同,因为哥哥明明召见的是德芳,可最后去的却是他。这已经和夺嫡没有什么区别了!哪怕他才是当初哥哥在母亲临终之前立下的储君。但到底哥哥在这个时候召见德芳,分明就是动摇了,所以想将皇位传给德芳。不,他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存在。
任何人在那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更何况这权力还关系到他的爱情还有他的性命!
所以,这一次,他必须要争,而且一定要争赢!
一直到他们到达赵匡胤的寝殿门口的时候,赵匡义的心才终于平静了下来。输或者赢,都在今天了!
他抬起头,看了看自己身后的天空,乌云密布,低压压的,仿佛马上就要汹涌的扑降下来。其实,这朝堂之上的斗争,又何尝不是如这般的风云涌动呢?稍有不慎,便会是一场比暴风雨来的更猛烈的灾难。
可是没有办法,都说富贵险中求,哪怕他在乎的不是所谓的富贵,可那份遥不可及的爱情,却是他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而得到那爱情的最好途径。便是登上大宋的皇位。也只有如此,他才有足够的实力和她现在的夫婿耶律贤竞争。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踏上了台阶,一步一步,走的极是沉稳,就如同他心底那坚定的决心一样。
“晋王驾到!”王继恩站在赵匡胤的寝殿门口提着嗓子吆喝道。
而此时原本还在寝殿内忙得兜兜转的太医们,全部都齐刷刷的跪下。给赵匡义磕头行礼。
赵匡义瞥了一眼他们。然后淡淡的问道:“皇兄的病情如何?”
太医们一听这话,全都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赵匡义怒目横了几位太医一眼,厉声说道:“怎么?莫不是众位太医有什么事瞒着本王?”
太医们全都你推我我推你。就是不肯带头回答赵匡义的问题。
最后,还是太医院的院令往前走了一步,然后对赵匡义拱手说道:“回禀王爷,皇上的情况只怕是不好啊!我等穷尽毕生医术。也无法去除皇上的病痛,臣等有罪!”
说完。院令扑通跪倒在地。见状,其余的几个太医也纷纷跪在地上等着领罚。
“你们老实告诉本王,皇兄还有多少时日?”赵匡义冷着脸问道。
院令抬起头,唯唯诺诺的回答道:“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恐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赵匡义心下一惊,看来哥哥已经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所以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让王继恩召德芳入宫。大抵便是想将皇位交给德芳,让德芳顺势登基。看来。自己这次真的是来对了!
赵匡义对着一干太医挥了挥手,然后面无表情的说道:“你们先下去吧!本王要和皇兄说些贴己话!”
“可。。。。。。”一干太医欲言又止。
见太医们有些犹豫,赵匡义厉声说道:“难道本王和自己的哥哥说几句话,你们也要管么?”
话已至此,太医们也实在不好继续待在这里。毕竟赵匡义的身份,他们都是知道的。得罪了他,恐怕以后便再也没有好日子可以过了。所以,便纷纷提了各自的药箱,缓缓的退出了寝殿。
待所有人都离开寝殿后,赵匡义对一旁的王继恩使了个眼色,王继恩便心领神会的退出了寝殿,然后关上了寝殿的大门,守在门口,不允许任何人进去。
赵匡义缓缓的走向龙榻,龙榻上赵匡胤安静的躺在那里。从毫无血色的脸色上来看,赵匡胤的确病的很重。从前容光焕发的哥哥,现在已经形容枯槁。看来,太医们刚才的话,的确是真的。
他轻轻的在龙榻边上坐下,看着哥哥沉睡的脸,突然有那么一丝的心痛。他想起小时候,哥哥总是带着他和廷美一起玩。那个时候他太瘦小,所以总是有很多大孩子欺负他。可每次哥哥都会向一只愤怒的小公鸡一样,将他护在身后,哪怕自己被人揍得头破血流,也不让人伤害他和廷美分毫。那个时候他便发誓,以后一定要报答哥哥,要一辈子对哥哥好。可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大概十年便结束了。因为后来哥哥去当兵了,慢慢的当上了大周的殿前督检点。从前他并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位,他只知道那是他哥哥,是他这辈子唯一的哥哥。可后来,事情便开始发生了变化。哥哥通过黄袍加身夺得了皇位,于是便开始慢慢的疏远了他。大抵是权力的吸引力比兄弟之情更让人值得珍惜吧,所以哥哥和他终于越走越远。哪怕后来哥哥在母亲的坚持下立他为太子了,哥哥对他也丝毫没有好一点,反而因为这件事,让哥哥变得对他颇为忌惮。而现在,他终于也变得和哥哥一样了,贪恋那至高无上的权位,甚至不惜牺牲骨肉亲情。他本不想,也不愿意。可现实却一步一步的逼着他朝这条路走。其实,他多想回到小时候,回到那无忧无虑父慈母爱兄友弟恭的时候,可现实却是让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赵匡胤开始迷迷糊糊的轻声叫道:“水!水!”
赵匡义连忙起身为哥哥倒了一杯水,然后轻轻的将哥哥扶了起来。
“来,皇兄,小心烫!”赵匡义柔声说道。
赵匡胤睁开眼顿时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