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他们当过间谍 >

第19章

他们当过间谍-第19章

小说: 他们当过间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肯齐还在书中泄露了战时电文的内容,使得当时任秘密情报局局长的休·辛克莱上将大为恼火,尤其是他还提到了十四位战时情报官员的姓名,他们中的有些人至今还与秘密情报局有联系。另外,他还泄露了秘密缩略词:“Mile”。这个缩略词斯图尔特·孟席斯爵士和秘密情报局军事处仍在使用。他还直言:“护照管理实为情报机关开展特务活动的一个幌子”。但似乎只有秘密情报局为此感到不安。在麦肯齐关押受审期间,军情五处和特别行动部并未大惊小怪,相反还送酒给他喝。
  倾家荡产
  (图片法庭开庭的图片,但观众席上不要人。)
  对麦肯齐的审理不是完全公开的,在审理过程中闹出了一些笑话,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漏洞。有一名战时特工,他的名誉显然因麦肯齐的《希腊旧事》而受到了严重损害,但结果发现他在十年前就已去世;另一名特工C·E·希思科特·史密斯爵士,有关他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的情况赫然出现在《名人录》的条目里;而第三名特工皮里·戈登早已在《泰晤士报》上评论过《希腊旧事》了;连卡明本人也已在1923年去世,而这个事实无论是原告方还是被告方,包括检查总长,都未意识到。结果不得不由麦肯齐本人提供情况。
  起诉人托马斯·英斯基普爵士指控他泄露了特工负责人的代号,但法官提出了疑问,假如C是一个会危及安全的代号,那战后近十五年为什么还要用它呢?英斯基普答道:“阁下,这我不能说。”“对,我也不认为你会说,”法官不耐烦地说道,“要不然这个字母早就换了。”
  这个案子因为证据不足本该撤销,但出于某种奇怪的原因,它被拖延下来了,结果,麦肯齐因此陷入了经济困境。他当然不愿拖延,因为如果法官裁定,“法庭时间被浪费,”那他有可能被从重罚款,甚至被判处有期徒刑。这种判决反过来会使公众相信,他犯有比此案实际情况严重得多的罪行,因为审讯是秘密进行的,麦肯齐没法使公众改变看法。这案子早已花去了他2533英镑的现金,如果判定“法庭时间被浪费”,那还得拿出2240英镑。他明白自己是不愿意在监狱里呆上九个月的,尽管这种经历如果用作他的写作素材会很有趣。他的辩护律师劝他服罪,他很不情愿地照办了。与他早已支付的那笔钱款相比,法官最后判定的100英镑罚金外加100英镑诉讼费似乎是一个小数目,但此案刚开始审理时,麦肯齐就被告知,为“防不测”,他得另外拿出500英镑,所以他在经济上已陷入极度困境。他曾工作过的《每日邮报》捐出500英镑,帮助他付了这笔罚款,从而免去了在布里克斯顿监狱蹲一夜牢房的惩罚。为了凑齐剩余部分的官司钱,他几乎变卖了全部手稿,外加一些珍贵的藏书。
  报复
  麦肯齐打算写一部题为《脑积水》的长篇小说,狠狠讽刺一下英国秘密情报局。此书在1933年结案后不久就发表了。在小说里他讽刺了上将辛克莱和弗农·凯尔,他用“C”和“K”来表示,将他们虚构成不共戴天的竞争对手,还塑造了N(纳丁)和P等人物,他继续透露他所掌握的内幕情况,他告诉读者,人们也称N为“头儿”,而且N习惯使用绿墨水,并和那些每天监听前苏联电台的密码破译员合用他的指挥部。破译员们在小说中几乎得到不加掩饰的描述:“这些机要员都是俄语专家,他们两小时一班监听来自莫斯科的宣传,然后口述给英国的速记员”。秘密情报局反间谍头目瓦伦丁·维维安(因他也是原告之一,所以麦肯齐对他颇为不满)在书中不无讽刺地被缩写成“H·H”——亨特·亨特,说他反应迟钝,但“极其自信”。他把秘密情报局总部和百老汇大街上的办公大楼称为“果树女神的小屋”。在1954年重新写的序言里,麦肯齐说:
  我在奥尔德贝里因违反公务保密条例而受审之后不久就写出了《脑积水》,当时这本书在一般读者眼里一定像“马克斯兄弟”公司的离奇影片。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人发现那些负责秘密工作的人实际上确实像“马克斯兄弟”影片里的人物那样行动。譬如,《鸭汤》就是作为一部彻底的现实主义影片打动我的。
  《脑积水》曾一度看上去像是替特工新手编写的严肃的教科书。要不是此书有一阵子难以被理解,或许它早已成为权威性著作了。能读懂这本书的人会相信爱丁堡的警察在1953年11月开始审讯“阴谋集团”案的四名苏格兰年轻人之前一直在研读这本书。要我构思荒谬可笑的故事情节确实已不可能了,尽管这种荒廖可笑的东西不会很快被官老爷们所抛弃。
  《脑积水》是题献给格拉斯哥大学前任校长的,在写给这位校长的信中,麦肯齐坚持说,他的书只是一本荒唐的神话小说,他不指望公众能接受这种否定。他说:“倘若此书不能如实写出情报机构的喜剧特色来,那我一定解释说,要我画蛇添足是不可能的。”但他确实坚持认为这本书是准备写成喜剧的。
  写出这样的片断来,无疑给了麦肯齐极大的欢乐:
  “首先”,(纳丁上校)终于开口道,“我要说,我相信你将成为休伯特大臣的理想候选人。我相信特别情报局局长已经告诉你有关那倒霉的事了,是吗?”
  “有关他写小说的事?”
  “正是。他写了一部题为《外国间谍》的小说,它也许会给整个秘密情报机构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我想他不会泄密吧?”布伦金索普不由得战栗起来。
  “他干得不妙,”纳丁上校说,“他单纯地以为自己笔下的特工活动场面完全是一幅错误的导向图,而结果是任何一个读过这位大臣的小说的外国间谍都非常清楚地了解了英国情报机关的假象,要知道假象被了解了,那真相也快大白于天下了”。
  “不错,”布伦金索普同意他的看法,“然而,不是有许多作家在写间谍小说吗?我读过一本大家都能看懂的小说,叫做《绿眼间谍》。”
  “但作者本人不在情报机关工作。”纳丁上校指出。
  “对,对。不过外国间谍怎么知道这一点呢?”
  “嗯……但休伯特大臣的名字印在《陆军部参考手册》里的M。Q99(E)的代号下。”
  “这风险不是太大了吗?”
  “没什么风险,没人知道M。Q99(E)是什么意思。假如大臣的名字仍在现役名册上,假如他告诉人们他在陆军部工作,人们自然会问他干些什么,他便会说,他在M。Q99(E)部门工作,很容易搪塞过去。这我们称之为‘掩护’。”
  “要是人们试图弄清在M。Q99(E)工作的真实含义呢?”
  “那是安全局的事了。奥尔弗·P是安全局局长,他手下有一帮特殊侦探,他们的全部精力全都用于防止人们弄清M。Q99(E)的真相。当然,既然大臣已出版了这部小说,那我们就不能再用M。Q99(E)了,在下一版的《陆军部参考手册》里我们将另想办法,再找个合适的名称”。
  至于他因泄露C代号而遭不幸的事,麦肯齐在书中大加嘲讽:
  既然布伦金索普觉得自己已受雇于特务机关,那他称自己的上司为“阁下”是非常自然的。他的舌头机械地吐出这个词儿,就像狗看见肉骨头会流口水一样。
  纳丁上校举手加以阻止。
  “不,布伦金索普,别称‘阁下’,干我们这一行避免使用任何暗示军衔的词。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重要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别让外国间谍猜出谁是情报机关的头儿。要知道战争随时都会爆发,要是情报机关的头儿暴露了,那我们还有什么希望战胜敌人呢?”
  “行,N,我记住了。”布伦金索普不很自然地应诺道。
  “这就对了,”N鼓励了一句,“你很快就会习惯于用姓名的第一个字母称呼人的。”
  麦肯齐虚构的情报总部内的场面是用有些辛辣的幽默笔调勾画出来的,当然不会冒犯情报机构的任何一个人。一只巨大电冰箱改装成暗室,四位显影师持续不断地在冲洗照片——这些显示国外武器装备和设防情况的照片,都是潜伏在世界各地的英国特工拍摄的。室内游泳池抽干水后,变成了一间实验室,一些药剂师在破译密码,分析其他国家打算在下一次战争中使用的毒气样品。根据一名特工的报告,最有害的毒气之一通过空投,可以使生存在半径为200英里的土地上的所有生物全部变为青色的尸体,还有许多人将得痴呆症。
  遗憾
  麦肯齐在《希腊旧事》之前写过几部取材于特工生涯的小说。出版于1928年的《两极相通》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喜剧作品,但同年发表的毛姆的小说《艾兴顿》夺去了它的许多读者。麦肯齐为此大为恼火。1929年另一部取材于自身特工经历的小说《三个信使》出版,这部写得非常谨慎的喜剧作品也没引起人们多大注意,但这是被他自己写的自传《加利波利半岛的回忆》夺去了光彩。《希腊旧事》因他受到违反公务保密条例的指控而遭查禁。
  与毛姆不同,麦肯齐把自己的特工生涯看得很轻。他从自己的经历中获取的不是戏剧艺术的灵感,而是喜剧艺术的妙想。如今这种幽默已经过时,甚至令人生厌。


第09章厄斯金·奇尔德斯
  厄斯金·奇尔德斯
  作家级别★★★
  最著名的作品《沙滩之谜》
  精彩旁白严格地说,他算不上一名间谍。但他的探险活动使他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厄斯金·奇尔德斯1870年生于伦敦,学业结束后,他当过下议院秘书,参加过布尔战争,一战时参加皇家海军。他酷爱驾驶快艇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冒险,这些冒险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他的代表作《沙滩之谴》出版后产生了及大影响,甚至海军部对此书也相当重视。他本人是个爱尔兰人,对爱尔兰的热爱导致了他的悲剧。他因支持爱尔兰独立事业,于1922年被枪决。一、走私军火的间谍作家
  英国在19世纪后期对沙俄发动谍报战,但当时的秘密情报活动实在不得要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陆军部逐渐为情报工作打下了较为牢固的基础。特别行动部的早期组织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初。最早声称自己有过特工经历的作家——虽然从未得到过证实——是威廉·勒克,他报怨为此得到的酬劳少得可怜,因而写了一些惊险小说,将稿酬用作特务经费。在他1896年出版的《特务机关》中,勒克发出“德国即将入侵”的警告。1900年以后,英国海军情报部开始重视这一威胁,甚至翻译了一部由一名法国海军军官写的小说《局部展开的战争》。这个译本只在英国军官内部传阅,真正引起重视的有关德国入侵的书籍,当首推厄斯金·奇尔德斯的《沙滩之谜》。
  瘸腿少校
  厄斯金·奇尔德斯涉足谍海纯属偶然。他是私人间谍,不属于任何情报机构。他目光敏锐,善于将观察所得的材料写成小说。他无意一本正经地提醒政府,但政府对此书给予了高度重视,有关当局甚至雇佣专业特工人员继续已中断的对德监视。他具有巴肯笔下的人物所有的内在特征,但外形不像:拖着一条瘸腿,个子矮,为人谦逊。然而他的航海业绩同他的生活悲剧一样具有传奇色彩,他最后因走私军火罪被判处死刑。虽然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头脑能够洞察潜在的战略意图,但他没有步入光怪陆离的间谍世界。奇尔德斯是当间谍的料,但他与伊恩·弗莱明和霍华德·亨特那样的间谍小说家不同,他进行观察和写作是因为爱国而非出于经济原因。
  罗伯特·厄斯金·奇尔德斯1870年6月25日出生于伦敦,是著名学者罗伯特、凯撤、奇尔德斯的第二个儿子。他父亲死于肺结核时年仅38岁,他从父亲那儿继承了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从母亲身上秉承了对爱尔兰的执着爱恋。他就读于剑桥大学的黑利伯里和特林尼蒂学院,1893年参加了法律荣誉学位考试并获得文学士学位。奇尔德斯显得内向,但他能自我激励,从而使演讲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第一次亮相是在他被推选为剑桥大学“马格皮尔-斯顿普”辩论社团主席候选人的时候,他的演讲获得了极大成功。1895年至1910年他曾任下议院的秘书——但期间中断过一阵子,因为他在1900年参加了布尔战争,并被分配在荣誉炮兵连,成为首批志愿军的一员。他是1903年出版的《荣誉炮兵连在非洲》一书的作者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皇家海军,很快晋升为少校,并多次在新闻电讯中被提及,还获得了服役优异十字勋章。
  (图片有关波罗的海的图片)
  (图片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地图)
  探险
  1893年离开剑桥大学不久,奇尔德斯开始度假,有时单独一人,有时结伴而行。他常常驾驶一条小快艇穿越英吉利海峡或北海,特别喜欢沿着德国、丹麦和波罗的海复杂险恶的海岸线航行。他所经历过的最艰苦的航行是六次穿越北海中的首次,通过弗里西亚群岛狭窄且泥沙淤塞的海峡缓缓推进到波罗的海,一路探险。经过多次航海,他熟悉了复杂险恶的地貌构造,荒凉可怖的景象,以及性格迥异、举止古怪的荷兰、丹麦、德国村民和水手。慢慢地,这一幅幅奇特的景象,一个个不同的种族,几乎与世隔绝的当地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他富有想像力与创造力的脑海里。
  1897年8月11日,奇尔德斯独自一人启航驶往迪佩,在那儿他把他的兄弟亨利接上船。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阴沉日子,他们沿着法国东北海岸线航行,穿过荷兰运河一站一站地往前行进。奇尔德斯从未在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航行过,他心爱的快艇“维克森”因太笨重,行进得非常艰难。
  兄弟俩穿越了朱伊达泽,驶往特斯切林,途经无人居住的荒岛,那是些被水道和潮汐分割开来的狭长、低伏、坑坑洼洼的白沙岛屿。9月25日,奇尔德斯在航海日志中写道:
  今天傍晚我们看到这个奇特的区域正处于最壮丽的时刻:落日映红了雄伟的海岸,一片灿烂辉煌;霞光照亮了海浪,使之熠熠生辉;它爱抚着远方沙丘(即是个名叫罗特姆的小岛,据说岛上曾居住着一个孤独的人,他靠出口海鸟蛋发了财)和弗里西亚群岛羽毛般的海岸线。夜幕降临之际我们驶入了深海。
  后来这两位无畏的勇士不得不让拖船拖着他们的快艇驶过基尔运河,开往波罗的海。不久,“太阳喷薄而出,过了浩瀚寂静的北海和地势不平、边缘荒凉的弗里斯兰省,呈现在眼前的是壮观的海湾、青山和绿叶成荫的海堤,海堤的斜坡一直延伸到深处无潮汐变化的蓝色海洋。然而在壮美的大孤形海湾内停泊着一长溜战舰,这一切恍如梦境。”
  10月中旬,亨利返回英国,于是奇尔德斯一人继续探险,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独立奋战的精神。虽然他有时感到寂寞,但他良好的心理素质足以使他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稳定自己的情绪。第二年的复活节,奇尔德斯与雇佣的一个帮手越海前往荷兰,再度探险。一次次航海提高了他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在处理公事方面他显得不够自信,但他能用沉默来掩饰自己,这在他已成为习惯。他内心有个秘而不宣的特殊天地——一种愈益强烈的潜在意识,在那儿他能觅得一份安宁,使他远离喧嚣纷乱的政界。在他看来那是一块利己主义者把持的地盘,他们贩卖的爱国思想和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